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第4单元 专题10 短新闻两篇(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第4单元 专题10 短新闻两篇(讲练测)Word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0 18:55:17

文档简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烘托(hōɡ)
发掘(jué)
矫揉造作(jiáo)
B.臂膊(bó)
脊背(jǐ)
毋庸赘言(zhuì)
C.驰骋(chěn)
讥讽(fěnɡ)
豁然开朗(huò)
D.噩梦(ē)
凋谢(diāo)
婆娑起舞(shuō)
【答案】B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面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______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______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______香港防务。
A.随着
执行
移交
管理
B.伴着
行使
移交
接管
C.随着
行使
转交
接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应用对象和请情感色彩的区分。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文后的问题。
法新社华盛顿12月31日电美国人口普查局星期三宣布,2004年1月1日,美国总人口将达到2.92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
美国人口普查局说:“在1月初,美国每8秒
( http: / / www.21cnjy.com )钟将有一人出生,每13秒钟有一人死亡。同时,国际移民活动将使美国每25秒钟增加一人。其综合结果是,大约每12秒钟内美国的总人口将增加一人。”
(1)这则消息的导语是_____________
(2)给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
【答案】(1)美国人口普查局星期三宣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2004年1月1日,美国总人口将达到2.92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2)2004年元旦,美国总人口将达2.92亿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8分)
别了,不列颠尼亚
①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囝米字旗最后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②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土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③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④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⑤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一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⑥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⑦7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 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⑧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⑨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⑩零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威”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⑾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l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4.这篇新闻以“别了,不列颠尼亚”为标题,请你说说它的妙处。(4分)
【答案】采用倒装句式,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了”提前,能引入注意,并有突出强调的作用。采用双关手法或者虚实结合,从字面上看,是现实场景。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忠告洗刷。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文体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本文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导语部分。概括新闻要点,为整篇文章定下情感基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新闻的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特点,第一段在新闻结构中,属于导语部分,新闻导语的作用,一般要从概括新闻内容要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等方面作答。答题时,可结合着第一段的具体内容进行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
(1)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2分)
(2)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2分)
【答案】象征着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
( http: / / www.21cnjy.com )”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启示人们发现这一仪式的深厚内涵。大英帝国从海上乘船登陆香港,开始了其殖民统治;现在参加仪式的英国官员乘船离开香港,结束了其殖民统治。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
【解析】
试题分析: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如本题中,象征着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旗,二者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故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强敌了英国结束对香港的统治,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深刻内涵和意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别了,“不列颠尼亚”》在1998年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请你探究一下它获奖的原因。(6分)
【答案】新颖独特的标题。清晰的可视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善于捕捉精彩的镜头,典型的场面,并给予形象的再现。“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深邃的历史感。作者在文中巧妙的穿插新闻背景资料,并运用对比手法,让人体会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生动的可听性。文章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形象感强的环境音响,增强了新闻的可听性。如“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5.鲜明的色彩感。如“广场上灯火渐暗”这些多彩交错的画面,给读者以色彩明快的深刻印象。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美文欣赏:
奥斯维辛犹太人事件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这件事和法西斯有关。在这一时期,约有600万犹太人被残害。
整整五年,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气氛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幽灵一样飘荡在二战德国占领区的上空.集中营是1940年修建的,一开始时集中营只关押波兰政治犯.后来纳粹将整个德国在欧洲占领区的"犯人"集中在此,首当其冲的是来自各国的犹太人,俄国战俘以及吉普赛人.此外还关押有来自捷克、南斯拉夫、法国、奥地利、德国的"犯人"和他们的家属。
1939年波兰被出卖后,奥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维辛[2]
便属于第三德国的势力范围,从此Oswiecim一词被纳粹德国改成了"Auschwitz"
.在1939年底当地的纳粹头目和警察头目便打算在这里修建一座集中营.申请修建集中营的理由是要满足对日益增长的西里西亚地区波兰犯人的关押容量.很快,一些训练有素的德国纳粹开始着手选址修建集中营,他们终于在奥斯维辛找到了一块他们认为十分理想的地方.集中营选择在奥斯维辛城边的开阔地带,选择在此建营的主要原因:
这里是一个很大的铁路交通枢纽,便于运输"犯人".
1940年4月"上面"正式下批修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集中营的命令,集中营的长官为臭名昭著的鲁道夫.胡斯(胡斯后来被盟军绞死在营中焚尸工厂边专门为他搭设的绞架下).
1940年6月14日,728名来自塔
( http: / / www.21cnjy.com )诺夫(Tarnow)的波兰犯人被Gestapo(盖世太保-德国秘密警察)带到这里,他们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首批被关押者.
集中营刚开始只有20个建筑物,其中1
( http: / / www.21cnjy.com )4个为一层,6个为两层建筑物.在1941-1942年间,纳粹强迫犯人劳动,将所有的建筑物加高,并修建了另外8栋楼房.这些房屋就是我们看到的28栋两层楼房,关押在这里的犯人人数在13000~16000之间,最多的时候甚至能关押2万人,那是在1942年发生的事情了.犯人都被囚禁在这28栋楼房里,人多的时候地下室和屋顶间也被使用.
犯人人数的剧增使得集中营也得以同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速度扩建,纳粹以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中心又四处修建了许多集中营,其中最大的要数离"集中营I"3公里的比尔克瑙集中营了(Birkenau),它是1941年修建的,1942年时又在奥斯维辛边的莫洛维茨(Monowitz)修建了"集中营III".在此后的1942-1944年间先后又在当地的冶炼厂、矿山和工厂区修建了40所集中营,以便纳粹德国能很好地利用这些免费的劳动力。
a:
毒气室和焚尸间
b:
死墙(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楼10-11)
c:
氢氰酸毒和犯人的财物存放地
d:
犯人集合地
e:
伙食团
g:集中营长官和盖世太保办公楼h:
纳粹管理大楼
i:
纳粹警卫室
j:
政治部
k:
纳粹守卫和营地长官办公楼
l:车库
m:
财会室
n:
犯人接收室
楼10:
消毒室(做人体试验也在此)
从纳粹做的记录来看,许多"犯人"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这里后几个月内都死去了,快的甚至在几天内就死去。这里不仅关押着成年人,小孩子也没有逃脱死亡的厄运。营中的"纪律"非常严明,可以说犯人没有任何权力。
一位懂电的犯人在外出干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时候偷偷为当地农民做了一个电热器,换取了一块面包和黄油。被纳粹发现后,这位犯人遭到了"严惩"。在集中营里有个望而生畏的死亡墙,是在楼10-11之间院子里的一面墙.墙下不知道倒下了多少被纳粹枪毙的犯人,如今院内还竖了个小牌:"请您保持肃静,不要打扰死难者的宁静"。纳粹在枪毙犯人前要在楼11进口的左边第一间屋子里给犯人念判决书,念完审判书立即执行枪决。在审判室的对面房间是纳粹看守的房间,这也是唯一一个与犯人同楼的纳粹看守房间.每栋楼房里还有"犯人头"的单人间,他们协助纳粹管理犯人。他们所得到的条件要比犯人好得多,这些人在战后也被推上了审判庭.作为普通犯人的居住条件是相当恶劣的,他们每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清楚:
死神会随时降临的。
到1942年后,被运送到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来的犹太人几乎不做停留,下了车就被带到这里.告诉他们是洗澡,消毒,屋子里挤满了人。他们都光着身子,在他们发现这里并不是淋浴间后,便开始出现了骚乱。当屋顶上的小铁盖被打开,有人从上面扔下氢氰酸毒晶体时,人们开始发疯地往门口拥。然而德国质量的大门他们无法打开。毒气起作用了,有的人开始使劲地抓头发,甚至抓瞎了自己的眼睛,许多人开始出现大小便失禁……不用多长时间,大门开了。营中的犯人开始清理毒气室里的死尸,然后将他们火化……
德国地方行政长官给波兰老百姓告示,一个是关于犹太人带"标记"的公告,公告指出了标记的大小和如何佩戴,以及违反规定后的处罚……( http: / / www.21cnjy.com )
(总分60分,时间45分钟)
1.下面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凝(níng
)重
停泊(pō)
婆娑(suō)起舞
B.瞩(zhǔ)目
撰(zhuàn
)写
百花凋(diāo
)谢
C.噩(è)梦
步履(lǚ)
绿树成阴(yīn)
D.祷(dǎo
)告
大厦(shà)
宣告终(zhōng
)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泊“bó”。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消声匿迹
销魂勾魄
积毁销骨
B.顺理成章
自找烦恼
融汇贯通
C.标新立异
迥然不同
不落窠臼
D.娇生惯养
娇枉过正
精美绝伦
【答案】C
【解析】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文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
B.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C.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D.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依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应为“居然”。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像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
( http: / / www.21cnjy.com )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4.选段中作者引用了哪些具体事实揭露法西斯的残忍?(任选四点作答,4分)
【答案】复原的奥斯维辛毒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室、毒气室和焚尸炉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女牢房的一些供人睡觉的长条盒子、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长廊里囚徒们的照片、令人窒息的执行绞刑的地下室。(答对一点给1分)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文章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6分)
【答案】反衬(或对比)。一边是戕害生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以有着旺盛生命力的雏菊花在怒放从反面衬托这里曾发生过令人不堪回首的惨剧;也说明了任纳粹刑法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写作手法1分,阐释5分)
【解析】
试题分析:反衬,指利用与主要形象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分析可知,作者以旺盛生命力的雏菊花在怒放反衬这里令人不堪回首的惨剧和纳粹刑法的残暴等。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选段开头说“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但作者的这篇报道却成了新闻史上的名作,它和你平时看到的新闻报道有什么不一样?(4分)
【答案】作者独辟蹊径,突破了“客观报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零度写作”的框框,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作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字里行间灌注着强烈的个人情感。
【解析】
试题分析:独辟蹊径是指立意角度打破由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惯或经验形成的心理定势,打破思维的模式化,抛开审题立意的第一思维,换一个角度,换一种眼光看问题,或者是以自己独特的角度去立意,提出不同于传统观点的新颖独到的见解,做到浅中求深,旧中求新,正中求反。分析可知,文中作者突破了一般客观报道的定势,写出了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并融入了强烈的个人情感。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
( http: / / www.21cnjy.com )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里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在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制即将结束。”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 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
( http: / / www.21cnjy.com )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周树春
胥晓婷
杨国强
徐兴堂)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相关链接:
①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意义的大事,1997年7月1日的香港政权
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最别致的一篇,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时的情景,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②消息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本文就是以这样一种结构组织材料的。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香港回归这一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的历史时刻,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自豪感,文章中港督府的沧桑巨变暗示了香港的百年变迁,也反映出中国的日益强大。
B.“‘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的夜幕中”描写出王子和末任港督乘船驶离香港的情形,暗示这艘船及船上的人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C.彭定康“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这“最后一次”既回答了彭定康“面色凝重”的原因,又写出了中国人民收复香港的兴奋和英国失去香港的失落。
D.文章中英国的告别仪式之所以被称为“日落仪式”,是因为“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
发生的时间是在“晚6时15分”。
E.最后一段采用今昔对比的形式,陈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香港殖民统治开始和结束的时间。“156年5个月零4天”,说明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期盼之深,直接抒发了胜利的自豪之情。
【答案】B项3分,C项2分,D项1分。A项和E项不给分。答三项或三项以上则给0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类题一般是对文章内容、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格的综合考核的题目,文章内容有文章细节和人物性格概括,细节可参考论述类问题阅读进行答题,人物性格分析要注意准确性,此题都是涉及文章细节的题目。A.“文章中港督府的沧桑巨变暗示了香港的百年变迁,也反映出中国的日益强大。”于文无据;E.“直接抒发了胜利的自豪之情。”错。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请举例说明文中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两方面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6分)
【答案】①现实的场景是文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内容,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的场景,依靠一些关键词衔接在一起。②比如提到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就引入一些关于港督府历史的背景材料;而降旗的仪式,则让人联想起156年前,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③这使得这些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历史的纵深感,让人更加体会出仪式本身的现实内涵。(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文章结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有什么深刻含义,请从手法和情感角度加以分析。
(6分)
【答案】
“从海上来”指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②这句话就历史与现实形成今昔的对比,引发读者回忆历史的沧桑巨变。③表达了中国人民胜利的自豪之情。(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一般来说,文章结尾段的作用一般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和结构上考虑:1、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或兼而有之。2、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3、暗示主题,强化情感。本题可以结合文本内容加以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0.这篇新闻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你认为它胜在什么地方?请从标题、选材、细节中任选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①标题双关。从字面上看,参加完交接仪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的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消失在茫茫海面。而另一方面,“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中国屈辱的一段历史终被洗雪。②选材独特。作者选择了英方撤离这一角度,这一角度比较新颖,并且可以自然地穿插英国人登上香港开始殖民统治的历史,增强文章的历史厚重感。③注重细节。文章在报道香港回归时,从细节入手,在细节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在平淡的笔调中洋溢着浓烈的感情。应举例进行说明。(任一角度4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向内挖掘又有两种: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二种方式,先提出观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作具体的解释。本题可以结合标题的双关义和选材的独特以及写作上的细节要求等加以分析即可。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7月21日,女歌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吴虹飞为泄私愤,在微博上发言:“我想炸的地方有北京人才交流中心的居委会,还有××建委……还有我想炸的人是完全无节操的所谓好人。我才不会那么傻告诉你他的名字,等他炸没了上了新闻你们就知道了。”尽管她在20分钟内即删除了这条微博,但随后还是被北京警方行政拘留10日。
从张海迪入日本国籍,到雷锋生活奢
( http: / / www.21cnjy.com )侈,从“7 23”动车事故外国人获天价赔偿,到红十字会强制捐款……这些曾经在网上引起过轩然大波的谣言,都出自红极一时的网民“秦火火”等人之手。自2011年7月以来,秦志晖先后用“中国秦火火”、“中华秦火火”等12个“马甲”,在网上发布和转发谣言3000多次。2013年8月19日,“秦火火”、“立二拆四”(真名杨秀宇)已被北京警方抓获。
2013年8月9日,“网络反腐维权斗士”、
( http: / / www.21cnjy.com )“网络知名爆料人”周禄宝被苏州警方抓获。据警方介绍,周禄宝长期在互联网上自封为时事评论人、网络名人、专栏作家和网络维权斗士,微博粉丝量曾一度高达110万,成为“网络红人”。周禄宝把网络当作赚人气、谋私利的工具,通过有计划地编造谣言,进行网上攻击抹黑,以达到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自2012年以来,在互联网共发布攻击、诋毁有关单位和个人的帖文1.5万余篇。
2013年8月19号,网络犯罪嫌疑人傅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胜因利用其“大V”身份,在网上编造“上海金山区副区长、公安分局局长马某某贪污受贿20多亿、拥有60多处房产、包养10余名情妇,并杀害企业家黄某”,“中标企业用非洲牛郎性贿赂中石化女处长”等消息,涉嫌造谣被上海警方控制。

人民网北京8月11日电(记者贾玥)10日下午,网络名人齐聚央视新址演播厅,对话畅谈网络名人的社会责任。
大家一致认为,网络名人应承担更多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达成共识,共守“七条底线”:一是法律法规底线;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底线;三是国家利益底线;四是公民合法权益底线;五是社会公共秩序底线;六是道德风尚底线;七是信息真实性底线。
11.请分别概述上面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4分)
【答案】⑴多名网络红人因网络犯罪被刑拘(“多名”、“网络犯罪”各一分)。(2)网络名人达成共识,坚守“七条底线”。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2.请针对上述两则新闻,写一则20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8分)
【答案】答案示例一:公众人物请依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约束言行。错误的言论往往会激起错误的公众情绪,引发本不存在的内部矛盾,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像吴虹飞这样的公众人物,在他们的背后有许多的粉丝和支持者,他们代表的是一个社会的形象,有着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往往能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因此,他们应该主动承担起理性发言、文明上网的责任,在网络上依法约束自己的言行。使其既符合法律规定,又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树立起积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否则,就要为自己的不当言行付出相应的代价。答案示例二:守住“七条底线”是每个网民的责任。网络说到底是一个交流互动平台,这个平台好不好,既有赖于互联网主管部门的依法监督管理,网络从业人员的精心建设维护,也有赖于每一位网民的高度自律,并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七条底线”为包括网络名人在内的每一个网民框定了清晰边界、划定了明确红线。共守“七条底线”是每一个网民的责任,也是最终确保互联网成为一个充满真实、互信、包容、健康的平台的有效保证。答案示例三:网络有底线,“玩火”必“自焚”。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传播者。但虚拟不是虚假,娱乐不能愚弄,网上活动也是有底线的。网络已经是我们的第二生存空间,它不应该成为滋养骂客的温床和极端负面情绪的发泄场,谣言的传播器。倘若有人想效仿“秦火火”之流“谣翻中国”,就是突破了网络底线,结局必是“玩火自焚”。必须倡导坚守“底线”,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对造谣、传谣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依法惩处,从而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观点2分,阐述4分,语言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新闻评论的写作要注意对是事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概括,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对策,基本可按层进式的方式即是什么(对事件定性)、为什么(分析原因)、怎么样(自己的主张)来写,还可以按并列式来写,列举生活中的具体事件,然后总结概括,概括可以定性、可以析因。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导学目标】
1.掌握新闻的结构,概括新闻的要点。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接载
凝重
旗杆
掩映
停泊
瞩目
易帜
婆娑
噩梦
嬉笑
沼泽
撰写
废墟
试验
长廊
隐秘
窒息
祷告
2.关于新闻
新闻,也叫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新闻的形式有消息、通讯、特写、记者通信、调查报告、新闻图片、电视新闻等。一条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自己的位置和内容要求,但不是每一篇新闻都必须有这几部分。
【反馈矫正】
接载zài
凝重níng
( http: / / www.21cnjy.com )
旗杆gān
掩映yǎn
停泊bó
瞩目zhǔ
易帜zhi
婆娑pósuō
噩梦è
( http: / / www.21cnjy.com )
嬉笑xī
沼泽zhǎo
撰写zhuàn
废墟xū
试验shì
长廊láng
隐秘bì
窒息zhì
祷告dǎo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掌握新闻的结构,概括新闻的要点。
【探究活动】
找出第一则新闻的导语,体会其特点与作用。
【教师释疑】
注意分析新闻各部分的特征及其作用。
【讨论明确】
课文第一段。特点:它以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长句作为一个段落构成本新闻的导语,包括背景的介绍、事件的结果。作用:①点题,点明英国国旗降落后,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将乘坐“不列颠尼亚”号回国,“不列颠尼亚”号将完成其特殊的历史使命。②揭示全文主旨,在香港飘扬了156年的英国米字旗即将香港降落,香港即将回国。
【探究活动】
划分第一则新闻的段落并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教师释疑】
注意新闻的结构和时间的变化。
【讨论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是新闻的导语部分。叙述了香港末任港督乘“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这标志着长达150多年的英国统治彻底结束。
第二部分(2-11自然段):是新闻的主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按时间顺序,具体叙述了英国殖民者的告别仪式和离开香港。其中第4段交代有关港督府的一些背景材料,最后一段用极其概括的语言叙述英国在香港岛统治的开始与结束。
【探究活动】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这篇报道与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一般报道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释疑】
注意分析新闻的特征和本则新闻的特征。
【讨论明确】
1、一般新闻所写的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而罗森塔尔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在奥斯维辛访问时的感受当做文章的主要内容来写,严格意义上讲,这算不得新闻。
2、新闻报道贵在客观叙述,这篇文章从头到尾贯穿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给人以沉重、压抑感。
3、时效性不强。
这就是标题为什么叫“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原因。
但它还是一篇新闻,只不过是一篇不同于一般新闻的新闻。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课堂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8分)
①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②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这个曾居住过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③4点30
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
( http: / / www.21cnjy.com )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
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
时40
分,
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④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⑤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
的背景。
⑥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
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节选自《别了,不列颠尼亚》)
1.从新闻结构来看,选文第一段属于哪一部分?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的大意。
【答案】导语部分。(1分)英国结束对香
( http: / / www.21cnjy.com )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或英国查尔斯王子和港督乘“不列颠尼号”离开香港标志着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1
分)(意思对即可)
2.第⑤段中的“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是什么?这两件事物分别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巨幅紫荆
( http: / / www.21cnjy.com )花图。游轮象征将要结束、远去的英国政府对香港的统治,紫荆花图案象征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3分)
【解析】回答本题,注意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文本中“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加以分析即可。
3.“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请结合课文内容,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答案】香港被英国统治的历史将结束,一切将成为历史,就像港督府一样成为历史。(3分)
【解析】回答此题,注意根据文本内容,联系“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
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加以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