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五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
“粮囤”不能读成“粮tún”
2013年6月2日,央视13套的《东方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节目,在报道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火灾时,涉及着火或过火粮囤,主持人张羽都说成“粮tún”。这就读错了,正确的读音应是“粮dùn”。
“囤”是多音字。用来指竹篾、荆条、稻草编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或用席箔等围成的盛粮食的器具时读dùn,如“粮食囤”等。而用来表示储存(如囤积、囤粮)时,则读tún。二者不能互相替代。林甸县粮库被火烧的是用稻草、麻袋等物围成的盛粮食的“囤”,只能读dùn,而不读tún。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阎德喜
( http: / / www.21cnjy.com )
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
( http: / / www.21cnjy.com )阳(今湖北襄樊市),后迁居巩义市(今河南巩义市)。杜甫从小接受儒家教育,年轻时漫游吴、越、齐、鲁,过着“裘马轻狂”的浪漫生活。35岁赴长安应试不第,多次拜谒也不得重用。困居长安十年,仕途的失意沉沦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的创作也因此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
作品
杜甫诗现存有1400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他的诗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被人们誉为“诗史”。他忧国忧民忧君,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五言绝句的基本格式
绝句和律诗,都有一个要求,即偶句必须押
( http: / / www.21cnjy.com )韵,单句不用押韵(首句是个例外,押韵或不押韵都可以)。拿绝句来讲,第二句的最后一个字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押韵。如《登鹳雀楼》中的“流”字和“楼”字就是押韵的。押韵的字又必须是平声字。当然,也有押仄声韵的诗,但很少。
按照偶句平声押韵的要求,再加上“对”和“粘”的规则,我们就可以得出绝句的基本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李白《劳劳亭》
鄜州(fū) 云鬟(huán)
虚幌(huǎnɡ)
霓旌(ní)
南苑(yuàn)
嚼啮(jiáo
niè)
明眸皓齿(móu)
柏森森(bǎi)
好音(hǎo)
坼(chè)
涕泗(tì
sì)
“髟”读biāo,是个会意字,小篆的形体,从长从彡。本义是头发,后引申为动物颈上的长毛。
“髟”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从“髟”的字大都与毛发有关,如“鬓”“髦”“髻”等。
月
夜
( http: / / www.21cnjy.com )
阅读《月夜》,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歌的意境】试分析诗歌刻画的形象和诗人通过这一形象所表达的感情。
答案:诗歌刻画了一个久久伫立望月怀人的妻子形象。也暗示忧心忡忡、夜不能寐的诗人形象,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2.【鉴赏诗歌的情感】有人说“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两句读来最为心酸,为什么?
答案:①妻子望月“忆长安”,而小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独”字,越发显得妻子的孤独无助,更显出诗人困居长安的孤独无助;②诗人“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并不懂得想念,衬托出大人的“念”之深切。“怜”小儿女,也“怜”妻子,“怜”自身,“怜”字饱含深情,感人肺腑。
3.【鉴赏诗歌的语言】明末王嗣奭评价颈联云:“语丽而情更悲,尤以‘湿’‘寒’二字为甚。”请谈谈这二字的妙处。
答案:一“湿”一“寒”可触可感,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生动;表现了妻子对诗人的忆念之深而“独看”之久,“湿”和“寒”的表象是诗人的想象和联想,反照诗人看月之久,忆念之深的痛苦现实。“湿”写云鬟,“寒”写玉臂,表现诗人对妻子的情深爱切、思念之苦,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4.【鉴赏诗歌的技巧】这首诗前后的承接照应十分细密周到,表现出诗人情感之深婉沉绵。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如“双”承“独”,“照”承“月”,“泪痕干”反衬双方各自“独看”时的泪流不止,这些都真切地传达出诗人憎恨离别、盼望团圆的迫切心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这首诗除了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外,还蕴含有什么情感?
答案:这首诗除了写亲情,还具有广阔的概括性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典型意义,抒发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中写个人遭际,与亲人离散之痛苦。其中所写夫妇、父子之爱已与忧君爱国、悯时伤乱之情融为一体,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中人民的悲苦生活。诗人抒发的不仅限于自己与妻子之间的离别之情,还蕴含了战乱之中广大人民共同的心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
人们称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兄弟》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运用“曲笔”手法中的“他面描写手法(对写法)”,体现古诗创作的独特艺术魅力。同样,杜甫的《月夜》也如此,请结合诗句赏析。
答案:①“今夜鄜州月,闺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只独看”,诗人站在妻子的角度展开想象,借着妻子的担忧焦虑,衬托出当时自己身陷险境生死难卜的处境。②明明是自己对月思妻,反倒说成妻子对月忆夫,明明自己挂念妻小,夜深不寐,却写妻子望月久立,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如此,更显出他们夫妻深厚的爱,也显示出诗人对妻子独居孤村的怜惜。
哀
江
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
阅读《哀江头》,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歌的意境】“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一联没有写景,但却写出了曲江的萧条和气氛的恐怖,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一个泣咽声堵的老人,偷偷行走在曲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的角落里,这就是曲江此时的“游人”。第一句有几层意思:行人少,一层;行人哭,二层;哭又不敢大放悲声,只能吞声而哭,三层。第二句既交代时间、地点,又写出诗人情态:在春日游览胜地不敢公然行走,却要“潜行”,而且是在冷僻无人的角落里潜行,这是十分不幸的。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忧思惶恐、压抑沉痛的心理,诗句含蕴无穷。
2.【鉴赏诗歌的技巧】《哀江头》采用什么方法表现今昔情况?请找出有关诗句并略加分析。
答案:采用了对比手法。诗人以“江头宫殿
( http: / / www.21cnjy.com )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与“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的曲江今昔不同景象作对比;“同辇随君侍君侧”与“去住彼此无消息”、“一笑正坠双飞翼”与“血污游魂归不得”的杨贵妃的今昔遭遇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破亡的深切哀痛之情。
3.【鉴赏诗歌的语言】 “江头宫殿锁千门”哪一个词最能表现出长安沦陷后曲江的荒凉景象?
答案:句中的一个“锁”字,便将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萧条巧妙地表现出来。
4.【鉴赏诗歌的情感】诗中哪些词句表现“哀”?试找出来加以分析。
答案:“哀”字是这首诗的核心。“少
( http: / / www.21cnjy.com )陵野老吞声哭”,是哀;后面写春日潜行是哀;睹物伤怀,忆昔日此地的繁华,而今却萧条零落,还是哀。进而追忆贵妃生前游曲江的盛事,以昔日之乐,反衬今日之哀;再转入叙述贵妃升天,玄宗逃蜀,生离死别的悲惨情景,哀之极矣。最后,不辨南北更是极度哀伤的表现。“哀”字笼罩全篇,沉郁顿挫,意境深邈。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杜甫的这首诗的结构很有特点,波折跌宕,纡曲有致,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这首诗的结构,从时间上说,是从眼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翻到回忆,又从回忆回到现实。从感情上说,首先写哀,触类伤情,无事不哀;哀极而乐,回忆李、杨极度佚乐的腐朽生活;又乐极生悲,把亡国的哀恸推向高潮。这不仅写出“乐”与“哀”的因果关系,也造成了强烈的对比效果,以乐衬哀,今昔对照,更好地突出了诗人难以抑止的哀愁,造成结构上的波折跌宕,纡曲有致。
蜀
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
阅读《蜀相》,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歌的意境】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2.【鉴赏诗歌的语言】“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句中的“自”和“空”能不能换成“尽”和“皆”?为什么?
答案:不能。用“尽”和“皆”写出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意盎然、赏心悦目的景色,显露的是欣喜愉悦的情感,不符合诗歌意境。“自”和“空”表现了诗人见满院萋萋碧草,闻叶间数声黄鹂,感叹昔人不再,倍感寂寞和悲凉的情感。
3.【鉴赏诗歌的技巧】(1)在艺术手法上,“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两句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分析。
(2)简要赏析“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两句的好处。
答案:(1)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满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欣赏。春色无限,本是赏心悦目之景,却让诗人觉得寂寞和感伤,字里行间寄寓着睹物思人的情怀。
(2)这两句运用议论,既写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又表达了诗人对诸葛武侯的景仰之情。
4.【鉴赏诗歌的情感】颈联写诸葛亮的业绩,尾联写诸葛亮的遗恨,这两联写出了作者怀吊诸葛亮时产生的怎样的感触和情绪?
答案:一方面是仰慕诸葛亮非凡的才干和功业,有自叹不如的感慨。另一方面则想到英雄尚且有事业未竟者,何况自己呢?以此聊以解嘲,聊以自慰。
( http: / / www.21cnjy.com )
你知道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臣心”两句诗里概括了诸葛亮一生中哪几件大事,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品德吗?这两句诗又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里突出诸葛亮一生中的三件大事:一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顾茅庐,定天下鼎足三分之大计;二是辅助刘备开创蜀汉政权;三是辅佐后主刘禅巩固帝业。诗人最为羡慕的是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际会,共创大业,一生才学得以施展。此联既是对诸葛亮高尚人格的赞美,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时、抱负难施的隐衷。
( http: / / www.21cnjy.com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
( http: / / www.21cnjy.com )满襟”,这里的“英雄”是指怎样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还是失败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业的英雄还是指壮志未酬的英雄?这里的英雄有没有包括杜甫自己呢?
答案:是指失败的英雄,这句诗写出了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一切事业未成的英雄人物对其壮志未酬的深深遗憾和共鸣。这英雄也包括着杜甫自己。此句寄托了杜甫“致君尧舜上”的理想难得实现的悲哀,是杜甫用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的仰慕、叹惋之情熔铸成的千古名句。
又呈吴郎
( http: / / www.21cnjy.com )
阅读《又呈吴郎》,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歌的意境】(1)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2)有人认为“远客”是指过路的客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案:(1)心系黎民、忧时伤世的诗人形象。诗人同情穷苦人,设身处地为穷苦人着想,并劝说他人善待穷苦人。
(2)不同意。“远客”应该是指吴郎。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果“远客”是指过路的客人,那么防远客的人也就不是寡妇,而是吴郎了。如此,接下来的“虽”字就讲不通,也和下句的“却”字失去了呼应作用。
2.【鉴赏诗歌的语言】(1)把首联“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中“扑“改为”打“好不好?为什么?一“任”字包含了诗人什么情感?
(2)《又呈吴郎》以诗代书信,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1)不好。“扑枣”即“打枣”,“
( http: / / www.21cnjy.com )打”字显猛烈,而用“扑”字,有“打”得短促、量少之意;“任”,放任不管。原因正在于“无食无儿一妇人”。这句诗充满同情意味,口气自然,似乎直接面对吴郎说话。
(2)《又呈吴郎》以诗代书信,词语明白如话却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委婉含蓄。诗人用了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承接关联,如“不为”“只缘”“已”“正”“即”“便”“虽”“却''等,这样既有律诗的格律韵味,又具散文的灵活性,读起来抑扬顿挫,令人回昧不已。
3.【鉴赏诗歌的情感】王嗣奭说:“读此诗见此老菩萨心。”结合前两联内容,说说杜甫的菩萨心肠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案:①诗人对老妇的态度:扑枣任西邻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理解妇人的处境:无食无儿,无路可走。③理解妇人扑枣的心理:心怀恐惧,反而更应该体贴她,对她亲切一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
仇兆鳌《杜诗详注》:“上四怜邻妇,下四喻吴郎。”“上四怜邻妇”不难理解,你认为应该如何理解“下四喻吴郎”这句话?
答案:通过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由一个穷
( http: / / www.21cnjy.com )苦的寡妇联想到整个国家的大局,以至于流泪。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开导吴郎,让他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苦难的人还有的是,绝不止寡妇一个。战乱的局面不改变,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不见得有保障。最后一句诗,好像扯得太远,和劝阻吴郎插篱笆的主题无关,其实是希望他由此能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开一点。他自然就不会在几颗枣子上斤斤计较了。我们正是从这些地方看出诗人对待黎民百姓的态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杜甫诗歌有很强的忧国忧民意识。请结合《又呈吴郎》,加以评论。
答案:《又呈吴郎》的诗歌内容是劝诫吴郎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设置篱笆以阻止邻居的寡妇打枣,体现出诗人对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的关心与同情。但诗人的眼光并未限于此,而是通过最后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当时广大人民穷困的社会根源是官吏的剥削;指出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这正是诗人忧国忧民伟大人格的体现。
登岳阳楼
( http: / / www.21cnjy.com )
阅读《登岳阳楼》,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歌的技巧】“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首联用了什么手法?“昔闻”和“今上”两相对照,包含了怎样的感慨?有何作用?
答案: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了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2.【鉴赏诗歌的意境】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色?请你置身诗境,说说你的感受。
答案:颔联逼真地描画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巨大形象。置身这样的诗境中,心灵受到震撼,胸襟为之开阔,精神境界得到提高。
3.【鉴赏诗歌的语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中最具表现力的词语是哪两个?你能说说这两个词的妙处吗?
答案:“坼”和“浮”。一“坼”一“浮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坼”字,仿佛洞庭水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洞庭湖几乎包容了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飘荡起落,一幅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4.【鉴赏诗歌的情感】(1)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感情。
(2)作者登楼为什么会老泪纵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颈联写诗人的穷困苦境,意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宽阔转入狭窄:亲朋隔绝,无一消息,既“老”又“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尾联意境又转到宽阔,写诗人凭栏远眺,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不禁老泪纵横,自己的孤寂与景色的辽阔雄壮形成鲜明的对比,愈益显出自己的痛苦之情,抒发了诗人漂泊天涯、怀才不遇、伤时忧国的思想感情。
(2)因为作者已是暮年,独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国难家仇百感交集,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出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 http: / / www.21cnjy.com )
首联和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情与景是如何统一在一起的?
答案: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颔联是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诗人摒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
一、基础训练
1.对杜甫的《蜀相》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首联自问自答,记祠堂所在,描写了丞相祠堂环境的静谧、肃穆。
B.颔联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祠内的美好春光,含蓄地赞美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
C.颈联赞美了诸葛亮的旷世雄略、报国苦衷,感情真挚而悲壮。
D.尾联表现了作者对诸葛亮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慨叹千古壮志未酬的英雄们的悲愤心情。
解析:B项,颔联“自春色”“空好音”是写没有人欣赏,表现了冷落、凄清的特点。
二、课外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岁 暮①
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边境发生战争,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示例)借代,如“烟尘”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
杜 甫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①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委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秋日风雨中百草的“烂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决明的“颜色鲜”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把决明的叶与花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主形象。
(2)①前四句表现了作者对如决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样有高尚情操与人格的君主的欣赏与赞美。②“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主的关爱与担心,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③“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看出诗人对自己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忧世情怀。
三、语言运用
4.将下面《兵车行》的诗句改写为电视剧《杜甫》中的一个场面。要求运用电视剧的画面语言,完整、准确地反映诗歌内容。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漫天阴霾。轰隆隆驶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战车声,战马的阵阵嘶鸣声,喧闹混杂不清的人声,愈来愈响。尘土飞扬的大道。军旗、战车、队伍。一队队军人,全副武装,扛着长枪,腰插弓箭走来。一军官模样的人挥动着长鞭催促队伍行进。
5.我们徜徉在李杜的诗歌长廊中,感受诗仙风骨,领略诗圣风采……请以李白和杜甫为句子的开头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排比。
示例:李清照在凄楚孤苦的守望中,把盏啜饮,用闲愁涂满生命的黄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李白在怀才不遇的愤慨中,置酒会友,借豪饮挥洒人生的自信。
杜甫在以舟为家的凄婉中,凭轩远眺,发忧思徒增暮年的感伤。(此排比句根据《将进酒》和《登岳阳楼》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