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科学第3章地壳变动与地形专题提高检测
请同学们注意:
全卷共三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40分)
1.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
A.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 B. 南极地区发现煤田
C.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 海浪拍击海岸
2.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 板块碰撞 B. 风力作用 C. 流水作用 D. 冰川作用
3.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 )
4.有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地形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与人类活动无关
B. 在任何地方,内力作用都占主导作用
C. 珠穆朗玛峰成为世界最高峰是因为该地区只有内力作用的影响
D. 在一定的地点和时间,往往某一作用占优势,但对全球来说,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5.有关等高线地形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就稀疏 B.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得不一样
C.坡缓的地方,等高线就密集 D.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固定为100米
6.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 )
A. 风力侵蚀作用 B. 流水侵蚀作用 C. 流水搬运作用 D. 风力沉积作用
7.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措施正确的是 ( )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乘汽车逃命
③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 ④应站着不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8.下列关于地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大 B. 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
C. 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 相对高度大,且海拔较高的地形一定是高原
9.世界上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是 ( )
A. 集中分布在各大洲内部 B. 集中分布在各大洋内部
C. 火山与地震的分布没有任何关系
D. 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一带
10.海拔一般在200~500米,地面起伏和坡度都较缓,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该地形是 ( )
A. 高原 B. 丘陵 C. 平原 D. 盆地
11.读图,我国地形的主要特征是 ( )
A. 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面积广大 B. 地形复杂多样,盆地面积广大
C.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D. 地形复杂多样,高原面积广大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2.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小亮在图中甲地遇上泥石流,他机智地逃离了危险。小亮选择逃生路线最有可能的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读“等高线地形图”(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山脊 B. 甲处的海拔约为358米
C. 小河的流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D. 小河的流向是自东南向西北
14.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 A. B. C. D所在地形部位的名称为山谷的是 ( )
15.读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图),如果让你在图中绘制一条小河,你应该把小河画在 ( )
A. A~B处 B. C—F处 C. A~F处 D. E—F处
第15题图 第16题图
16.读等高线地形图,则李村所处的地形类型是 ( )
A. 高原 B. 盆地 C. 丘陵 D. 山地
17.当地震发生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 迅速关闭电源、燃气 B. 避开高大建筑物
C. 注意保护头部 D. 及时返回室内
18.下列等高线图(图)表示的地形部位依次是 ( )
A. 山脊、盆地、山谷、山顶 B. 山脊、山顶、山谷、盆地
C. 山谷、盆地、山脊、山顶 D. 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19.下列地表形态都是在地球内力或外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分别写出形成下列各地表形态的主要是受到水流作用的是 ( )
20.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了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
A. 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 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 今天的海螺、海蚌是水陆两栖的
D. 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二、填空题(21-23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计44分)
21.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说明,水平岩层在_________的作用下,或发生_________,或引发_________,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图2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这说明_________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21cnjy.com
(3)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2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_______的作用下,发生或_______而引起的震动现象。世界各地每年发生的地震多达500万余次,但这些地震绝大部分都是极其轻微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地震的发源地称为______,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处,它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处称为________,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大。21·世纪*教育网
(3)发生地震时,要冷静不慌乱,要迅速地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大约需要_________余秒钟,可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迅速作出判断,采用最有效的方法进行避震和自救。www-2-1-cnjy-com
23.如图是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通过观察,请回答:
⑴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_________作用下,发生_________或错位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⑵我国的台湾省发生地震的频率要比其他省份高,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地震的发源地称震源,一般位于地表以下0~300千米,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源处一般受地震的影响最_________(填“大”或“小”)。www.21-cn-jy.com
2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_________;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_________。21*cnjy*com
25.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①处的岩石类型是_________,②处岩石类型是_________。
(2)①处岩石转化为②处岩石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形成N处的地质构造的地质作用_________。(填内力或外力)【来源:21cnj*y.co*m】
第25题图 第26题图
26.为某山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题。
(1)某中学地理兴趣班计划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沿图中四条线路进行攀登活动,你认为哪个小组的攀登线路坡度最缓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四个小组进行攀登活动时,沿哪条线路攀登的小组可能看见河流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地形部位的名称是 ( )
A. 陡崖 B. 鞍部 C. 山谷 D. 山顶
(2) A. 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
A. 150米 B. 200米 C. 300米 D. 400米
第27题图 第28题图
28.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丁地位于甲地的__________方向。
(2)图中有①、②、③、④四条登山路线,从地形角度考虑,期中登山最困难的路线是:
____________。
(3)若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甲、乙、丙、丁四地中,夏季降水最丰沛的是:
____________。
(4)当图中乙地的气温为12°C时,甲地的气温大约是__________。
三、分析简答题(每空2分,计16分)
29.大南山位于蛇口半岛,海拔336.15米,面积3.5平方公里。它扼守珠江口,雄视伶仃洋,登高一望,香港、深圳尽收眼底。政府现已将其规划为森林公园。图乙是根据等高线分布情况绘出的大南山地区地形图,请依图作答:【出处:21教育名师】
⑴图中所示为山脊的是_________。
⑵形成图中所示地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A. 内力作用 B. 流水作用 C. 风沙作用 D. 海浪作用
⑶现在政府已经修建了一条可以到达山顶的公路。由图中可知,公路所处的北坡坡度较缓,判断的理由是: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_________,③_________。
(2)河流C. D中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建在________(填“C”“D”或“E”)处最合适。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D
D
D
B
B
D
B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C
C
B
B
D
B
C
A
二、填空题(21-23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计44分)
21.(1)内力;弯曲;断裂(2)地壳的升降运动(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21教育网
22.(1)地球内力;断裂;错位(2)震源;震中(3)10
23.(1)内力断裂(2)台湾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且板块交界处的地壳运动剧烈(3)大
24.陡;缓
25.(1)岩浆岩;沉积岩(2)外力;内力
26.(1)D (2)C 点拨:本题运用读图识图思想。该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断。因为河流一般发育于山谷中,而四条路线中,只有丙处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为山谷,可发育成河流。21·cn·jy·com
27.(1)D (2)A 点拨:本题运用读图识图思想。由题图不难发现, A. B两地的海拔分别是750米和6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l50米。2·1·c·n·j·y
28.(1)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确定甲地的东南西北方向,连接丁甲,得出丁地在甲的东北方向;(2)比较①②③④四条路线处的等高线,①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登山困难;(3)我国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甲、乙、丙、丁中乙位于山的迎风坡,降水最丰富;(4)根据海拔每降低100米,气温升高0.6℃,计算甲地的气温大约是:12℃+(700-200)÷100×0.6℃=15℃。2-1-c-n-j-y
三、分析简答题(每空2分,计16分)
29.(1)A (2)B (3)等高线稀疏
30.(1)鞍部;峭壁(2)C;落差大,水流急,水量大,水能资源丰富(坡度大、水流急,水量大)(3)E点拨:此题是对综合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能力的考查。根据等高线的排列规律可以判断某地的地形部位;水能与地势落差有关,而等高线密集的区域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在E处修筑水库大坝,一是蓄水量大,二是工程量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