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选修5同步练习: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选修5同步练习:1.3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2-20 21:4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新提升·课时作业
1.下列事件中,属于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发展活动所引起的自然灾害的是
(  )
A.地震灾害
B.高速公路、大型水利工程等建设不当
C.水土流失、荒漠化
D.人口过多、工业集中
【解析】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而造成的。
【答案】 C
读某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发生次数图,回答2~3题。
2.此地区沙尘暴次数多的人为原因可能是(  )
A.植树造林
B.过度开垦
C.开采地下水
D.水资源利用不当
3.下列因素中,不是形成沙尘暴原因的是(  )
A.大风
B.地面沙尘物质
C.不稳定的空气状态
D.森林火灾
2~3.【解析】 沙尘暴的形成因素是强劲的大风、地面多沙尘物质及不稳定的空气状态,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荒漠化会加剧沙尘暴的发生。
【答案】 2.B 3.D
电影《海底总动员》中活泼可爱的小丑鱼令人记忆犹新,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海水酸化使海洋中小丑鱼本世纪末可能失踪,而这也将威胁到它们的生存。读全球海洋CO2和pH值变化图,回答4~5题。
4.根据资料推测,全球海洋pH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所致
B.火山喷发的CO2溶于海水所致
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所致
D.人类排放CO2溶于海水所致
5.上题中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还会给地球其他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各项不会受其影响的是
(  )
A.台湾海峡宽度
B.珠穆朗玛峰雪线
C.火山喷发
D.海陆间水循环
4~5.【解析】 第4题,由图示可知,全球海洋pH值的变化与海水中的CO2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由于人类排放CO2增多,溶于海水中的CO2随之增加,导致海水pH值降低,海水酸化。第5题,火山爆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与全球变暖无关。
【答案】 4.D 5.C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遭开垦,造成了一次“黑风暴”,刮走了三亿吨尘土。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中央大草原被开垦种粮后,发生了一场大风暴,遭风蚀的耕地达几亿公顷。据此回答6~7题。
6.产生两场大风暴恶果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候干燥
B.风力太大
C.土壤疏松
D.不合理垦殖
【解析】 不合理的开垦是造成大风暴的主要原因。
【答案】 D
7.对上述事件的最佳治理方式应该是(  )
A.人工降雨
B.植树造林
C.退耕还草
D.扩大耕地
【解析】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退耕还草,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措施之一。
【答案】 C
云南土地面积仅占全国的1/38,却拥有全国60%以上的生物物种,其生物多样性之丰富在全世界罕见,堪称世界“基因宝库”。令人担忧的是,目前云南的生物多样性正以高出平常的速度减少,25%的物种濒临灭绝。据此回答8~9题。
8.造成云南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
①人类为追求商业利益破坏环境 ②地壳运动、气候变迁 ③紫茎泽兰等外来物种的入侵,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④可再生资源有限,资源的后备储量不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人类对商业利益的追求,外来物种的入侵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
【答案】 C
9.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应该(  )
①全面封山育林,禁止当地居民入山 ②停止一切商业活动,加大执法力度 ③建立自然保护区 ④开展生态旅游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①②说法过于绝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完全禁止采伐,适当的、有计划的采伐,不仅能够促进林木产品循环更新,还可以减轻环境污染。
【答案】 B
读上海市地下水位与地面沉降关系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等水位线与沉降量曲线的关系是(  )
A.正比例
B.反比例
C.正相关
D.负相关
11.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降水的不断减少
B.过度开采地下水
C.第三产业发展快
D.建筑物高度增加
12.A、B等值线的数值分别为(  )
A.35;1
250
B.35;1
000
C.31;750
D.29;500
10~12.【解析】 第10题,读图可知,等水位线数值越高处沉降量曲线数值越大,即为正相关。第11题,大城市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严重的地方会出现地面沉降。第12题,根据等值线递变趋势,A的等水位线高值中心约为35米,B为介于两沉降量曲线中间的闭合区,可与相邻两线数值相等,约1
000毫米或750毫米。
【答案】 10.C 11.B 12.B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166.48万平方千米)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完成13~14题。
表1 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总量
耕地
林地
草地
未利用土地
111.32
2.35
4.31
50.54
54.12
表2 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平方千米)
水蚀
风蚀
冰融
盐碱化
12.53
83.93
5.24
9.398
13.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措施
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14.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控制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对防御荒漠化效果显著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和地表径流
13~14.【解析】 由材料、表格获取信息:新疆的荒漠化土地类型主要是草地,形成因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
【答案】 13.C 14.D
15.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东部,又被称作乌珠穆沁草原。乌珠穆沁草原目前是内蒙古保存最为完好的天然草原,牧草非常繁茂,可以看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乌珠穆沁草原被人们喻为“内蒙古最后的天然草原”。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锡林郭勒草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分析该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
(2)在a、b两河上建水库是否合理?简述其理由。
(3)简要分析在a、b河上建成水库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解析】 第(1)题,要明确锡林郭勒所处的大的地理环境是位于我国的内蒙古高原上,因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土地的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从教材中的内容即可答出。第(2)题,要根据该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去回答。第(3)题,主要从修建水库以后,下游地区的水量减少,加剧土地的荒漠化去分析。
【答案】 (1)草场退化、沙化。人类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2)不合理。该地河流大多为内流河,降水量小,蒸发旺盛,河流径流量小;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河流落差小。因此不适合建水库。
(3)a、b两地建成水库后,下游地区水源减少,使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16.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2000年到2009年短短的十年间,从中华白鳍豚到圣赫勒拿岛红杉,因为过度捕猎和开采、栖息地丧失、气候变化、污染以及人类活动,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们,一些已在野生环境中消失或者被宣告彻底灭绝。
材料二 白鳍豚主要捕食长江中的鱼类,它处于长江水生生物食物链的顶端,在长江水域中没有任何天敌。白鳍豚的眼很小,它利用声呐信号来寻找食物或识别目标。声呐信号还用于白鳍豚个体之间的通讯联系。
(1)上述材料反映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2)以白鳍豚为例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3)东北虎、藏羚羊和朱鹮等,都如白鳍豚一样濒临着灭绝。人类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这些珍稀物种?
【解析】 第(1)题,材料中显示白鳍豚正面临灭绝的危险,该生态问题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第(2)题,白鳍豚数量的减少最主要的原因与人们的乱捕滥杀有关,同时白鳍豚属于水生生物,其数量的减少还与繁忙的水上交通、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以及水体污染有关。第(3)题,可根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作答。
【答案】 (1)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锐减)。
(2)主要是人为因素:乱捕滥杀经常误杀白鳍豚,或导致白鳍豚食物匮乏;繁忙的水上交通威胁着白鳍豚的安全,航道的日益繁忙使白鳍豚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设施建设日渐压缩白鳍豚的生存空间,破坏其栖息地,并阻断白鳍豚的洄游路线;严重的水污染破坏了白鳍豚的食物资源,危害其健康。
(3)强化宣传生物的多样性有关法律规定;严禁乱捕滥猎;建立珍稀动物保护基金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