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选修5同步练习: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选修5同步练习: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2-20 21:4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新提升·课时作业
据台湾地震测报中心测报,2012年2月26日上午10时36分,北纬22.74度、东经120.78度的屏东雾台乡发生里氏6.8级地震,震源深度20.4千米,全台普遍有震感。这是近2年岛内规模最大的地震,地震造成多班次列车延误,所幸无人员伤亡。据此完成1~2题。
1.台湾附近多有地震发生,原因是其位于(  )
A.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B.环太平洋地震带
C.大西洋地震带
D.东非裂谷地震带
2.下列能正确反映台湾多地震的示意图是(  )
1~2.【解析】 台湾多地震是因为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常会导致岩层破碎,为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提供物质基础和诱发因素,因此,地震和滑坡、泥石流之间具有关联性。
【答案】 1.B 2.A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六大区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中南地区
D.华东地区
4.六大区域中发生特大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少地区的地形为(  )
A.山地
B.丘陵
C.平原
D.高原
3~4.【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灾害较多,最少的是华东地区,其地形以平原为主。
【答案】 3.B 4.C
下图为“中国地震灾害灾情年际变化图”。据此回答5~6题。
5.从上、下两幅图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
A.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正比
B.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成反比
C.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抗震能力提高有关
D.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与地震发生次数减少有关
6.下列省区中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是(  )
A.广东省
B.台湾省
C.湖南省
D.云南省
5~6.【解析】 第5题,由图可以看出死亡人数与经济损失并不形成比例关系。图中看出地震次数的变化,1976年以后地震死亡人数减少可能与抗震能力的提高有关。第6题,比较四省份台湾省地震频次高,强度大,经济密度大,所以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
【答案】 5.C 6.B
堰塞湖是由于火山喷发、地震等原因引起山体岩石崩塌从而堵截山谷、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堵截物质称为堰塞体,往往不够稳定,易形成垮坝。读下图,回答7~8题。
7.据图分析,导致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
A.滑坡
B.地震
C.火山喷发
D.洪涝灾害
8.当地政府应对堰塞湖危害的正确措施是(  )
A.紧急撤离图示地区所有居民
B.利用堰塞湖发展旅游、航运、发电等产业
C.加强对堰塞体的监测,制订并执行应急方案
D.使用大量炸药完全摧毁堰塞体
7~8.【解析】 本题组考查了堰塞湖的形成、危害及应对措施。第7题,从材料中所述及从图中观察可得出此堰塞湖是由山体滑坡堵塞河道形成的。第8题,显然处于上游地区的居民不必撤离,应加强监测,制订并执行可行的应急措施。
【答案】 7.A 8.C
泥石流是在一定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由大量土石和水构成的固液两相流体。读表完成9~10题。
表1 我国泥石流分布与年降水量关系统计表
年降水量(mm)
<100
100~400
401~600
601~800
801~1
000
1
001~1
400
>1
400
泥石流数量百分比(%)
2
8
16
18
24
22
10
表2 我国泥石流暴发频率与月份关系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泥石流暴发频率(%)
0
0
0
2
9
18
34
24
10
2
1
0
9.下列人类经济活动中,可能促使泥石流发生的是(  )
A.在洞庭湖平原围湖造田
B.在锡林郭勒地区过度放牧
C.将废弃矿石随意丢弃在斜坡上
D.将大量污水排入长江上游地区
10.下列关于泥石流的正确说法是(  )
A.我国有60%的泥石流发生在夏季
B.泥石流灾害频繁是制约贺兰山地区经济发展的首要原因
C.妥善解决泥石流灾害是修建青藏铁路的技术难题之一
D.我国7月份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时期降水丰富
9~10.【解析】 第9题,泥石流的发生要有陡峻的地形和丰沛的降水,因此在洞庭湖平原围湖造田和在锡林郭勒地区过度放牧,不会造成泥石流的发生;将大量的污水排入长江上游地区造成河水的污染,也不会诱发泥石流;将废弃矿石随意丢弃在斜坡上,遇到暴雨就有诱发泥石流的可能。第10题,由表2可知,泥石流的发生与降水量关系密切,夏季的6~8月份,泥石流占我国泥石流的76%,7月份发生频率最高,主要是这一时期降水丰富;贺兰山区降水稀少,这里泥石流发生的频率不高;青藏铁路主要经过青藏高原,由于这里地形相对高度不大,加之降水少,泥石流的发生频率也不高。
【答案】 9.C 10.D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岩石破碎
12.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11~12.【解析】 第11题,气温年较差大,不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且该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不是很大。第12题,植被破坏后,地面因缺乏植被保护,易产生大量的松散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基础条件。
【答案】 11.D 12.B
读“地质灾害景观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反映泥石流现象的是(  )
A.a
B.b
C.c
D.d
14.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
13~14.【解析】 泥石流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一般情况下,土壤含水量越高、坡度越陡、风化程度越高,引发泥石流的可能性越大。
【答案】 13.C 14.A
15.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经济时报消息,2012年5月10日傍晚,甘肃岷县发生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据甘肃省民政厅报告,截至13日16时,山洪泥石流灾害过程已造成定西市岷县、漳县、渭源3个县33个乡镇41万多人受灾,因灾死亡49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3
359公顷,倒塌房屋19
543间,直接经济损失68.4亿元。
材料二 “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
材料三 我国泥石流成因的地域差异。
区域
成因类型
特点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区
冰川泥石流
规模巨大,频繁而猛烈
川滇山地
降雨泥石流
较频繁,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黄土高原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频率、规模、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
华北和东北地区
暴雨引发的泥石流
频率低,但规模大且凶猛
(1)甘肃岷县的泥石流从成因类型看属于________。
(2)由材料二可知,从地形上看,我国泥石流主要分布在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西北地区泥石流很少发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治川滇山地频发的泥石流?
(4)我国主要地震带和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有明显的相关性,试说明原因。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我国泥石流的分布、形成原因、防御措施以及地震与泥石流的相关性。川滇山区泥石流的发生与自然因素(构造活跃、地形复杂、地表不稳、水源充足多暴雨)有关,还与人为因素(开发山区、破坏植被、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防治措施不到位及建筑物、人、财产趋于集中)有关。防灾措施应针对人为原因对症下药。
【答案】 (1)降雨泥石流
(2)山地 坡度大,重力作用强 降水少,不易暴发洪流
(3)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对山体的破坏;加强管理,进行环境保护。
(4)地震多发区的地壳活动强烈,山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碎屑物质多。
16.下图中的A、B两图为两个潜在的滑坡山体等高线示意图(两图比例尺相同,等高线单位:米),图中粗虚线为滑坡面与山坡面交线投影。
(1)根据图中显示的信息,图________表示的山体更容易发生滑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能诱发滑坡的自然或人为因素有许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人类预防滑坡灾害,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①确定潜在的滑坡位置
②切除滑坡体下部
③加强对滑坡体的观察
④滑坡体表面用水泥固结
⑤锚固山林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③④⑤
【解析】 第(1)题,粗虚线为滑坡面与山坡面的交线投影,即指粗虚线区域为滑坡区域。从图中看出,A图虚线最多经过了800~1300
m共6条等高线,高差大于500
m,B图虚线最多经过750~900
m共6条等高线,高差稍高于200
m。由于两图比例尺相同,则两图中虚线经过等高线最多处距离应基本相同,因为二者图上距离相当。水平距离相同,而高差A>B,则A山体的坡度大于B山体的坡度。山体越陡,越易出现滑坡,故A图表示的山体更容易发生滑坡。第(2)题,山体滑坡有自然、人为两方面的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震使山体破碎,河流切割使山体下部承重面减少,暴雨使滑坡面重量增加,下滑力加大等;人为原因有工程建设破坏山体等。第(3)题,采取的预防措施,首先应确定滑坡潜在的位置,并加强监测,同时对滑坡危害的山体,还可以采用工程措施,来锚固山体。
【答案】 (1)A 图A所示山体比较陡 (2)下雨(可以增加滑坡体的重量,降低滑动面的摩擦系数) 地震(可以导致滑坡体失稳) 在滑坡体上进行工程设施(改变质量分布) 河流切割或人类破坏了滑坡体下部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