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选修5同步练习:3.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选修5同步练习:3.2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2-20 21:4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新提升·课时作业
读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1~2题。
1.①处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滑坡、泥石流
B.寒潮、荒漠化
C.台风、暴雨
D.洪涝、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最严重的地区分别是(  )
A.②⑤
B.④③
C.⑥②
D.③⑦
1~2.【解析】 第1题,①处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特征为干旱,荒漠化严重;地处内陆,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受寒潮影响比较大。由于降水稀少,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灾害较少。第2题,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为黄土高原,泥石流最严重的地区为西南地区。
【答案】 1.B 2.B
下图为“1978~2000年中国县级年均水灾频次图”,回答3~4题。
3.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A.平原地区
B.河流中下游地区
C.湿润地区
D.外流区
4.关于水灾多发区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B.东北地区——大量开垦湿地
C.黄土高原——连年气候异常
D.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规模扩大
3~4.【解析】 第3题,由图示可以看出,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外流区域。第4题,西北地区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山区谷地,主要是融雪洪水;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水灾较多;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灾频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影响。
【答案】 3.D 4.B
读20世纪50年代~90年代广东省年平均受灾情况统计表,回答5~6题。
年代项目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受灾人口(万人/年)
242
743
859
1
226
1
590
受灾农田(万公顷/年)
18.1
43.9
53.7
82.0
89.1
5.广东省受灾面积和受灾人口逐年上升的原因是(  )
A.寒潮灾害频繁
B.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
C.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淡薄
D.季风环流改变
6.广东省干旱、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较低、太阳辐射强
B.季风气候,降水变化大
C.位于东南沿海,地形雨较多
D.地势低、河流多,易成洪涝
5~6.【解析】 第5题,广东属于人口和经济密集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迁入较多。虽防灾抗灾能力有所加强,但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却在加大。第6题,广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风不稳定,每年的进退早晚不同,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是广东省干旱、洪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
【答案】 5.B 6.B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但它多次决口泛滥,又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从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的2
500多年间,黄河决口1
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根据材料,回答7~8题。
7.黄河泛滥决口的根本原因是(  )
A.下游河床太高
B.降水季节变化大
C.缺少可以排泄水量的入海支流
D.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8.治理黄河泛滥决口的关键是(  )
A.修建小浪底工程
B.下游修筑黄河大堤
C.中游注意水土保持
D.全流域进行综合治理
7~8.【解析】 黄河泛滥决口的直接原因是河流径流量大、水位高,根本原因是中游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在下游形成地上河,因此治理黄河泛滥决口的关键是中游注意水土保持。
【答案】 7.D 8.C
我国淮河流域频发洪水,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完成9~10题。
9.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是(  )
①支流多 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③流域内落差小 ④气候异常 ⑤暴雨频繁 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 ⑦河道弯曲狭窄 ⑧湖泊淤积
A.②③④⑥⑦
B.①③⑤⑦⑧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⑦⑧
10.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
A.移民建镇,填湖造田,平垸行洪
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
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
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
9~10.【解析】 第9题,淮河是南侧支流先到汛期,北侧支流后到汛期,水灾的原因是年内季节变化大;同时受季风的影响,而不是气候异常造成的。第10题,治理淮河水灾的主要措施是上游修建水库,中游修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
【答案】 9.B 10.D
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1~12题。
11.下列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
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区,地质作用强烈
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
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
D.我国是一个多山地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
12.我国山区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主要原因是(  )
①山区毁林开荒 ②人类大规模工程活动
③农民在缓坡地带大量修筑梯田 ④山区自然环境突变频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1~12.【解析】 第11题,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与地质灾害的发生无关。第12题,我国山区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主要原因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有关。
【答案】 11.C 12.A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春旱、寒潮、沙尘暴
B.寒潮、台风、沙尘暴
C.干热风、暴雨、沙尘暴
D.干热风、寒潮、冻害
14.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准噶尔盆地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13~14.【解析】 该地区冬季风强盛,距冬季风源地近,易发生寒潮天气;降水总量少、变率大,春季灌溉用水多,易发生春旱;接近沙源地,多沙尘暴天气;加上该地人口、城市密集,植被覆盖率低,可判定该地为华北平原。
【答案】 13.A 14.C
15.读下图,根据我国各地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性,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地霜冻灾害比②④地频繁,试简析原因。
(2)②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但局部地区仍时有洪水发生。其原因是什么?
(3)③地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地区,试从地形与气候方面解释其原因。
(4)危害④地农业生产最严重的生物灾害是什么?原因有哪些?
【解析】 第(1)题,灾情大小一方面受自然变异强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受灾体易损程度的影响。①地与②地对比着重点在受灾体的区别,①地与④地的对比着重点在自然变异强度上。第(2)题,新疆地区洪水受融雪、融冰量大小的影响。第(3)题,是对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原因的考查,注意题眼“地形”和“气候”两方面。第(4)题,黄淮海平原地区蝗灾严重。
【答案】 (1)①地比②地气候湿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大。①地比④地纬度更高,更靠近冬季风源地,降温强度更大,初霜更早,终霜更晚。
(2)受气温升高影响,4~5月(春季)形成融雪洪水;7~8月(夏季)形成融冰洪水。
(3)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山高谷深,地表坡度大,重力作用显著。
(4)蝗灾。该地降水时间变化大,在干旱少雨年份或旱季,河湖退水区适宜雌蝗产卵;雨季多雨,利于蝗虫幼虫成长。
16.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是世界上泥石流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结合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泥石流分布图。
材料二 中国泥石流成因地域差异。
区域
成因类型
特点
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区
冰川泥石流
规模巨大,频繁而猛烈
川滇山地
降雨泥石流
较频繁,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黄土高原
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频率、规模、强度均不及山区泥石流
华北和东北地区
暴雨引发的泥石流
频率低,但规模大且凶猛
(1)说出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
(2)分析黄土高原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原因。
(3)为了防治川滇山地频发的泥石流,列举人类正确的应对措施。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一可看出,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地区是西南地区。第(2)题,从气候、土质、地势及植被状况考虑。第(3)题,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寻求对策。
【答案】 (1)西南地区。
(2)夏季多暴雨;土质疏松;地表崎岖;植被覆盖率较低。
(3)提高地表植被的覆盖率;减少大型工程(开矿、修路等)对山体的破坏;加强法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