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选修5同步练习: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选修5同步练习: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2-20 21:4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新提升·课时作业
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防灾减灾建设。据此完成1~2题。
1.防灾减灾的核心是(  )
①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 ②战胜自然灾害
③杜绝自然灾害 ④减轻灾害发生的损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有关我国防灾减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
B.面临重大灾害,要各自为战,无需统一行动
C.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灾
D.中央统一决策,地方部门要分工协作
1~2.【解析】 第1题,防灾减灾的核心在于“减”,就是在观念上强调减少灾害、减轻灾情,而不是“战胜自然”“杜绝灾害”。第2题,我国在实践中总结出的防灾减灾模式是:对付灾害应当采取“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面临重大灾害,应当采取中央统一决策,地方部门分工协作的方式,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御灾害。以防为主就是防患于未然;全民参与就是避免各自为战,集中抗灾力量,克服重大灾情。
【答案】 1.C 2.B
读“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回答3~5题。
3.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②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③是防止海风、海浪的袭击,保护农田与城市
D.③是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4.图中①工程主要减轻的灾害是(  )
①霜冻 ②干旱 ③土地荒漠化 ④泥石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关于“三北”防护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护农田
B.“三北”防护林最终能将我国“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0%左右
C.“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范围包括东北、华北、西北的13个省(市、区),总面积可达全国的40%以上
D.“三北”防护林只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效益
3~5.【解析】 ①是“三北”防护林,建设范围包括东北、华北、西北的13个省(市、区),总面积可达全国的40%以上,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既具有生态效益,又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②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洪涝等;③是沿海防护林,主要是防止海风、海浪对沿海地区的侵袭。
【答案】 3.C 4.B 5.C
在我国防灾过程中,建设了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据此完成6~8题。
6.就水系特点而言,下列流域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  )
①松花江 ②海河 ③辽河 ④淮河 ⑤长江
⑥雅鲁藏布江
A.①⑤
B.②④
C.②③
D.④⑥
7.我国已经通过水利建设,对许多大江大河进行综合整治,它们的首要任务为(  )
A.航运
B.发电
C.灌溉
D.防洪
8.下列水利工程的建设以防洪防汛为首要目标的是(  )
①长江的荆江大堤 ②珠江的北江大堤 ③南水北调 ④龙羊峡水库 ⑤引滦入津
A.①②
B.①⑤
C.④⑤
D.②③
6~8.【解析】 第6题,海河、淮河中下游支流多,水系庞大,如果降水集中,易发生干支流同时来水,从而形成洪涝灾害。第7题,我国深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集中,大江大河支流多,所以大江大河的治理以防洪为首要任务。第8题,长江荆江大堤和珠江北江大堤主要是防洪,跨流域调水主要是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答案】 6.B 7.D 8.A
读下图,完成9~10题。
9.下列对图中相关图例或注记的作用或功能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虚线——淮河河堤
B.湖泊防洪功能——滞蓄洪水
C.主坝——调蓄洪水
D.新河——改善航运条件
10.历史上淮河流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
①淮河中下游地区地势低洼、水流不畅 ②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③干流上无洪水控制性枢纽工程,洪水难以排出 ④淮河由京杭运河注入长江,无入海通道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10.【解析】 图中黑粗线为淮河,虚线为湖泊的边界,而不是淮河河堤;淮河水系呈扇形特征,夏季淮河流域降水集中,来水量大,而中下游地势低平,水流不畅。入海河道少,故多发洪涝灾害;历史上淮河干流上无洪水控制性枢纽工程,更增加了洪涝的程度和灾害度。
【答案】 9.A 10.B
读“我国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两地区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同的灾害问题是(  )
A.土地的沙漠化
B.水资源缺乏
C.水土流失严重
D.沙尘暴盛行
12.针对上述灾害问题采取的治理措施中,生态环境效益最好的做法是(  )
A.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B.营造速生薪炭林
C.进行炉灶革新
D.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
11~12.【解析】 第11题,第一幅图是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第二幅是长江流域的江南丘陵地区,两地区的水土流失都较严重。第12题,推广沼气的使用,既能解决农村的生活能源问题,减少对植被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使农业生产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答案】 11.C 12.D
??  读“某区域全年大风天数分布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反映该区域风力分布的特点是(  )
A.沿海强于内地
B.低纬强于高纬
C.城市强于农村
D.山区强于平原
14.为防止该地大风危害,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开展农田水利建设
B.营造沿海防护林
C.修建分洪蓄洪区
D.改进耕作制度
13~14.【解析】 第13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由图中数据的变化可以得出结论。第14题,沿海防护林的主要功能就是防止海风、海浪对沿海地区的侵袭。
【答案】 13.A 14.B
二、综合题
15.读“我国黄河下游和荆江河段及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荆江河段和黄河下游河段都是防洪重点地段。荆江河段汛期在________季,成灾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三点)。
(2)黄河经常发生凌汛,分析凌汛形成的条件。(至少写两点)
(3)荆江河段洪涝严重,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防治荆江水患?(至少写三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黄河下游和长江荆江地段的地理环境特征产生的危害与治理措施。第(1)题,考查我国防洪的季节及成因。受季风的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本题主要考查洪灾的自然原因。第(2)题,考查凌汛形成的原因,主要从河流流向和结冰期来分析。第(3)题,主要考查治理水患的措施。
【答案】 (1)夏(或夏秋) ①上游流域面积广;②流域内降水多;③河道弯曲;④地势平坦,流速慢
(2)①河流有结冰期或最低温度小于0℃;②某些河段河流从低纬流向高纬。
(3)①植树造林;②加固堤坝;③退耕还林、还湖;④裁弯取直;⑤建分洪、蓄洪工程;⑥建三峡工程;⑦疏通河道。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时,洞庭湖水面面积为4
350平方千米。洞庭湖的水面在大面积围垦及多年来泥沙大量淤积中急剧缩小,到1967年,水面约剩2
740平方千米。再加上泥沙不断淤积,2003年水面面积仅剩2
625平方千米,调蓄能力减弱,河道泄洪不畅,洞庭湖防洪情势越来越严重。
材料二 面积为31.6万平方千米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0年在青海建立,49%的黄河水、25%的长江水和15%的澜沧江水都来自这一地区。它是我国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更是三江流域的生态敏感地区。
(1)洞庭湖面积迅速缩小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
B.为增产粮食而围湖造田
C.水量减少导致水位下降
D.湖泊沼泽化速度加快
(2)洞庭湖面积的缩小,改变了该地区水资源的________分布,削弱了湖泊对长江水的________能力,加重了该地区及长江流域的________灾害。
(3)从国家生态安全的角度分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的意义。
【解析】 湖泊具有调节河流径流量的作用。由于人口增加,人类就走扩大耕地面积的道路,乱砍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河床淤积,湖泊淤积,加上围湖造田,致使湖泊调蓄洪水能力下降,水旱灾害加剧。
【答案】 (1)B
(2)时间 调控 洪涝
(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利于三江源头的水土保持,减少其下游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从而保证了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促进了下游各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