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减灾措施中,主要用来防御台风、风暴潮的是( )
①“三北”防护林 ②沿海防护林 ③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④防潮堤坝 ⑤黄河护岸林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
【解析】 防御台风、风暴潮的一些工程一定要在海岸建设,而“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距海较远,黄河护岸林以保护黄河大堤为主。而沿海防护林及防潮堤坝具有防御台风、风暴潮的功能。
【答案】 D
2.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现象,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 )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
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
④西气东输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西气东输主要针对我国能源分布不平衡而采取的资源跨区域调配。
【答案】 C
3.从某一时刻的遥感影像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森林火灾面积
B.土地干旱程度
C.洪峰流量
D.植物病虫害程度
【解析】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测知洪峰的位置,却不能得出洪峰流量。
【答案】 C
今视网2012年5月14日消息,进入4、5月份以来,江西、湖南等地出现持续的降雨过程。受降雨带来的影响,两省多数县市出现较大范围内涝,江河、水库水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防汛形势进入最严峻时刻,为准确了解灾情,大量使用了地理信息技术。据此完成4~6题。
4.要勘探水灾淹没的情况,快捷而准确监测河流水位宜采用( )
A.人工拍摄
B.遥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多媒体技术
5.下列哪些行为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或减轻流域内发生的特大洪灾( )
A.加强流域内用水管理
B.修筑河堤
C.加强全流域的绿化
D.围湖造田,发展大农业,壮大经济实力
6.利用遥感技术优于人工探测的优点不包括( )
A.探测范围大
B.受地面限制少
C.速度快,周期短
D.全球性、连续性
4~6.【解析】 第4题,主要起监测作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第5题,减少洪灾发生的根本措施是增加植被,使其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第6题,遥感没有全球性、连续性的特点。
【答案】 4.B 5.C 6.D
新华网广西频道2012年5月12日电,云南大旱还在持续,广西、贵州、重庆又接连出现局部严重旱情。西南诸省区本是我国雨水充沛地区,但是从2010年西南大旱开始,这些省区或局部地区连年干旱,旱灾几成常态。结合下图,完成7~8题。
7.此次旱灾( )
A.重旱区主要位于云、桂两省区
B.主要由于耕地面积扩大所造成的
C.将对云南花卉、油茶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D.属突发性灾害,给监测预报带来困难
8.为防范旱灾,该地区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兴建蓄水工程 ②推广人工增雨技术
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实施跨流域调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8.【解析】 第7题,从图中看,重灾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和四川;春季的旱灾主要是降水少造成的;对云南花卉和油茶生产造成巨大影响;旱灾时间跨度长,监测难度不大,但防灾减灾难度大。第8题,防范旱灾,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兴建蓄水工程,改进灌溉技术,节约用水;而推广人工增雨技术和实施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旱灾的重要途径。
【答案】 7.C 8.B
在台风灾害袭击时,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完成监测评估任务,并将信息迅速通过卫星传送给防洪减灾决策单位。据此回答9~10题。
9.在台风灾害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直接( )
A.统计受灾人数
B.监测台风运动路线
C.分析台风造成的财产损失数额
D.分析台风成因
10.在下列自然灾害中,利用遥感技术无法做到的是( )
A.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
B.监测病虫害的扩散情况
C.收集洪水受灾的面积
D.监测沙尘暴的动态趋势
9~10.【解析】 通过遥感可以观测到沙尘、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形成过程,并监测其动态,还可以利用它对洪灾进行跟踪监测,但不能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
【答案】 9.B 10.A
201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国家减灾委于5月7日至13日在全国集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大力宣传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宣传周内,全国中小学校、城乡基层社区将组织开展主题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竞赛、防汛应急演练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据此回答11~12题。
11.材料中涉及的自然灾害防御措施属于( )
A.工程性防御
B.非工程性防御
C.工程性和非工程性防御
D.以上选项都不对
12.灾前提高防灾意识,做好防震准备有助于减少自己及周围人在地震中的伤亡,下列关于防震准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制定防震对策
B.明确疏散路线和避难地点,定出最快捷、最安全的路径
C.每人身上装一个小急救卡片,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
D.在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11~12.【解析】 第11题,制定减灾规划、完善防灾法律、加强减灾管理、对公众进行防灾减灾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属于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第12题,选项D是地震时的避震措施。
【答案】 11.B 12.D
地震是一种灾难性的灾害,它往往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因而了解有关避震、自救和互救方法尤为重要。据此完成13~14题。
13.在地震发生时,下列关于地震逃生不正确的是( )
A.躲在床下
B.藏在桌下
C.远离电线
D.跳楼逃生
14.关于震后互救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先救近,后救远 ②先救老人、小孩,再救其他人 ③先救“生”,后救“人” ④要注意保护支撑物,但抢救时可以不考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3~14.【解析】 第13题,地震发生时,在家中应躲在床下,在学校应藏在桌下,在室外要远离电线等,跳楼逃生只会增加伤亡。第14题,震后互救时要遵循: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扩大救助队伍;③先救“生”,后救“人”等原则。在救助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好支撑物,以避免造成新的伤害。
【答案】 13.D 14.C
小麦网2013年2月1日消息 南方低温雨雪、局地冰冻天气使农作物、经济林果等受灾。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南方地区1月2~5日和8~11日出现2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局地冰冻天气,不利越冬作物、经济林果、露地蔬菜生长和设施农业生产,部分地区瓜果蔬菜遭受寒冻害。据此回答15~16题。
15.关于这次雪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此次灾害的形成与冷锋南下有关 ②监测和预报是防御雪灾的重要措施 ③GPS是全面了解雪灾的重要手段 ④大雪百害而无一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雪灾过后,政府做了一系列的灾后重建工作,下列关于灾后恢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灾后恢复的目标1是将灾害造成的损失减轻到最低 ②灾后恢复的目标2是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制能力 ③恢复生活、生产秩序,是当今各国政府在灾后的主要工作和应尽的责任 ④对灾民的救援形式主要有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16.【解析】 第15题,此次南方雪灾的形成是冷锋南下停滞在南方地区所致,监测和预报是防御雪灾的重要措施,并可以利用RS技术进行监测,而雪灾虽然会导致生产和生活设施损毁,但也有杀死害虫等有益的一面。第16题,挽救生命,给灾民创造基本的生存条件,是当今各国政府在灾后的主要工作和应尽的责任,因此③的说法错误。
【答案】 15.A 16.C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如何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应该成为防灾减灾的核心。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据此完成17~18题。
17.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有( )
①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②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 ③在高山陡坡修筑梯田 ④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如修建水库、打机井可以防御干旱。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林地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有效防御干旱。高山陡坡修筑梯田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破坏植被,从而加剧干旱。水稻需水量大,发展水稻种植业不属于防御干旱的措施。
【答案】 A
18.防御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在山区实施护坡工程 ②严禁开发山区 ③进行山区移民,要求他们迁出山区 ④在山区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可以防御地震灾害;护坡工程可以减少滑坡的发生;在山区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可以减少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强度和频率。严禁开发山区是不现实的,开发山区应该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山区移民在中国也是不现实的。
【答案】 D
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京珠高速广东粤北段沿线受灾,从图中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 )
A.a
B.b
C.c
D.d
20.图中b、c两个救灾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 )
A.冲锋舟
B.食品
C.矿泉水
D.棉衣
19~20.【解析】 由图中经纬度可知,a为南宁,b为长沙,c为武汉,d为郑州。粤北段高速离长沙最近。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洪水灾害,应大量储备冲锋舟。
【答案】 19.B 20.A
二、非选择题
21.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据卫星对图中A湖湖面面积的动态监测表明,该湖湖面面积春季平均为2
110平方千米,夏季平均为3
900平方千米,秋季平均为3
450平方千米,冬季平均为1
290平方千米,湖面面积较20世纪初期减少1
090平方千米,容积减少57亿立方米。1998年长江洪水流量小于1954年,但湖口水位高于1954年,湖区内136座保护千亩以上的圩堤溃决,损失惨重。
(1)图中省份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7、8两月降水不多主要是因为受________控制,此时湖面面积继续扩大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省提出“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以系统化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山、江、湖”的综合开发治理,请你为此献计献策:①在山区应以治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重点,实施________工程;②在赣江等主要支流实施________;③在湖区实施__________________工程。
(3)该省的鄱阳湖水系洪灾时有发生,防治该流域洪灾的措施还有哪些?
【解析】 第(1)题,7、8两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较少;A湖与长江相互补给,当长江水位高于A湖时,长江干流水流入A湖。第(2)题,实现“山、江、湖”的综合开发,在山区要封山育林,在湖区要退耕还湖,及加强赣江等主要支流的梯级开发。第(3)题,防治该流域洪灾措施还有:修筑堤坝、整修河道;修建水库;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等。
【答案】 (1)亚热带季风 副热带高压(或反气旋) 长江干流水入湖
(2)水土流失 封山育林 梯级开发 退耕还林、退耕还湖
(3)①修筑堤坝、整修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②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22.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某校高中学生夏令营在图示区域进行了野外天文、地质、植被、聚落等综合考察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沿图中的登山线路行进,观察到沿途植被垂直变化不大,你认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学们把夜晚宿营地点选在图中A处,请根据图中信息简述理由。
(3)某同学建议在图中C处建一火情瞭望台,你认为此建议可采纳吗?________,若用现代化的手段动态监测山林火灾,最好采用________技术。
(4)若考察小组在D处突遇泥石流,①②③④四条逃生线路中最佳的是________。某同学因私自外出,在B处迷了路,请你给他指出独自走出困境的最佳路线。
【解析】 本题是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能力,以及在野外应具备的地理自救和互救知识。
【答案】 (1)沿线相对高度不够大,水热状况垂直分异不显著
(2)位于鞍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
(3)不可采纳 遥感
(4)② 顺河谷的溪水流向走。
23.下图是某种气象灾害年发生数占全球总数百分比区域分布图(虚线为海平面26.5
℃等温线,括号内数值表示影响次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有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洪水
C.台风
D.病虫害
(2)该气象灾害形成在________或________,温度在________℃以上的广阔洋面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________(中心气压很低)。
(3)该气象灾害全球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区是________,该海区的热带气旋________最大风力达12级或12级以上就称为台风,符合上述特点的热带气旋若发生在印度洋和大西洋,则称之为________。
(4)加强对该灾害的________是减轻灾害的主要措施。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上述灾害的监测中起了哪些作用?
(5)我国在上述自然灾害防御中所采取的工程性措施有哪些?
【解析】 (1)由图可知,该自然灾害主要分布在水温大于26.5
℃的热带、副热带海区,由此推知该自然灾害为台风。(2)台风实质上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由图不难看出它生成的海域是水温在26.5
℃以上的副热带或热带海面。(3)由图可知,图中影响次数最多的为22次,占全球总数的36%,该海区为西北太平洋海域。该灾害在不同海域名称不一样,但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都在12级或12级以上。(4)台风灾害是人类无法杜绝的,但通过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主要措施就是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及时发布台风警报。遥感的作用主要是获取台风图像信息,并将信息传送到地面接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对遥感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5)防御台风的工程性措施主要有建设海防林和加固堤坝等。
【答案】 (1)C
(2)热带 副热带 26.5 热带气旋
(3)西北太平洋海区 中心附近 飓风
(4)监测与预报 利用RS技术可以发现台风的形成过程,及时发现其中心位置,并将台风的这些信息迅速传送到地面接收系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出台风的强度、移动方向和速度,及时做出台风预报,以减轻台风带来的危害。
(5)建设沿海防护林工程和防风海堤、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