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选修5同步练习: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选修5同步练习: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2-21 06:49:46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第一课时 气象灾害
新提升·课时作业
2010年3、4月间,我国西南数省遭遇大旱,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部分地区却在准备防洪。据此回答1~2题。(双选)
1.西南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  )
A.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过大
B.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
C.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
D.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
2.阿勒泰部分地区洪水的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有(  )
A.暴雨引发洪水,建立预警系统
B.雨季降水形成洪水,修建水库
C.积雪融化引发洪水,疏浚河道
D.来自上游的洪水,修堤筑坝
1~2.【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我国西南发生旱灾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推理的能力。旱灾即水的供给量远小于需求量,西南地区虽位于湿润地区,但由于2010年3、4月份的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即水的供给量减少;而同期气温偏高,蒸发量大,即水分的损失较大,从而导致了旱灾。第2题,本题考查了新疆地区洪水产生的原因和应对措施,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新疆阿勒泰位于我国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该地的洪水不可能是降水过多造成的;结合我国地理知识可知,该地的河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因此这里的洪水最可能是由积雪融化引发的,可以通过疏浚河道、修堤筑坝等措施加以应对。
【答案】 1.BD 2.CD
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  )
①地势低洼,曲流多 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 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叠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图示地区是我国湖北省长江的荆江河段。从图中看,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
【答案】 A
4.该地采取的防洪工程措施是(  )
A.深挖河道
B.修筑大堤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湖
【解析】 深挖河道能破坏河流的输沙平衡,侵蚀大堤,不可取。植树造林、退耕还湖虽然可取,但属于生态措施。
【答案】 B
2015年8月,我国华北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华北、黄淮、长江中下游、华南、贵州、四川以及陕西中南部,日最高气温达到39℃左右。据此完成5~6题。
5.造成上述罕见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6.华北地区历史上多发旱灾的原因是(  )
A.夏季太阳高度大,蒸发量大
B.地形多低山丘陵
C.位于季风区,降水不稳定
D.北方冷高压控制时间长
5~6.【解析】 第5题,高温和干旱是相关联的两种天气现象。高温是因为久晴无雨,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对地面和大气持续增温,而又得不到降水的调节所致。能形成干旱无雨的天气系统是反气旋。第6题,华北地区在历史上多发旱灾,主要是因为地处季风区,深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当夏季风势力较弱、长时间停留在南方而到达不了北方时,多出现南涝北旱的现象。
【答案】 5.B 6.C
截至2014年9月,我国已发射多颗气象卫星,这样一个庞大的气象卫星计划,将为我们各行各业,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提供更加丰富的气象卫星的产品。据此回答7~9题。
7.7月某日,气象卫星拍摄到北太平洋上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旋涡状云团,关于该云团及其所反映的天气系统,正确的是(  )
A.该天气系统可能是热带反气旋
B.从气压角度看,该系统可能是一个低气压
C.该系统中心气流下沉辐散,给当地带来大量降水
D.该系统强烈发展就会在长江流域形成梅雨天气
8.气象卫星跟踪发现,该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影响到浙江宁波,使宁波先吹东北风,后风力加强,并有暴雨,两天后吹西南风,风力减弱,说明该系统在(  )
A.向东南移动
B.向西北移动
C.向西南移动
D.向东北移动
9.下图能反映该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后气流运动特征的示意图是(  )
7~9.【解析】 第7、9题,该天气系统为7月份在北太平洋海域出现的逆时针涡旋,应为热带气旋,中心气流辐合上升,带来大量降水;梅雨天气是由于冷暖气团交汇,势力相当,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形成的。第8题,先吹东北风,说明台风中心在宁波西南方,后吹西南风,说明台风中心在东北方,故该系统在向东北方向移动。
【答案】 7.B 8.D 9.D
下图为台风从东南沿海向西北经过浙江某地时风速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台风中心最接近该地的时间是
(  )
A.14时
B
16时
C.19时
D.22时
11.当台风逐步接近该地过程中该地风向最接近
(  )
A.西北
B.正南
C.西南
D.东南
10~11.【解析】 台风中心经过时,风速最小,故应为19时左右。由题干知,台风从东南沿海向西北经过该地,逐步接近该地过程中,台风中心位于该地东南方向,该地吹西北风。
【答案】 10.C 11.A
图示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图示a、b、c三地气压P相比较(  )
A.Pa>Pb>Pc
B.PaC.Pb>Pc>Pa
D.Pb>Pa>Pc
13.当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
A.沙尘暴
B.干旱
C.泥石流
D.寒潮
14.图示季节,寒潮易发生的原因有
(  )
①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冰雪覆盖,气温低、气压高 ②冷气团势力强,易从高纬向低纬流动 ③北半球南北温差较小 ④北半球较低纬度暖气团势力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
12~14.【解析】 
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判断:Pa>Pb>Pc。图示中,北半球出现强大冷高压,应为冬半年,而泥石流的出现需要强降水为动力,一般出现在夏季。冬季冷气团势力强盛,南北温差大,易出现寒潮灾害。
【答案】 12.A 13.C 14.D
15.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气象专家研究发现,我国旱涝灾害的发生和主要降水带的位置变化是由西太平洋高压的强弱和位置所决定的。当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位置向北、东移动时,我国北方雨量增多,易发生洪涝;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位置向南、西移动时,我国北方雨量减少,易发生干旱,南方情况则相反。
(1)1952年和1970年相比,我国南方和北方的降水和旱涝状况有何不同?
(2)读图2,图中的A河段是洪涝多发之地,试分析导致该区域洪涝多发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第(1)题,根据图中不同年代500hPa平均副热带高压脊点经纬度位置,即可判断。第(2)题,由图中经纬度可判断A为海河。海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从气候、地势、水系形状等方面分析。
【答案】 (1)1952年,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位置偏西南,南涝北旱。1970年,副热带高压脊点的位置偏东北,北涝南旱。
(2)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流域地势低平,不利于排水;河流属于扇形水系,各支流同汇一处,给A河段带来洪水压力;泥沙淤积严重,排泄不畅。
16.某灾害性天气系统从珠江口附近过境,如图甲所示:A、B、C三地观测到过境时的气压与平均风速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分别如图乙、图丙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此天气系统的名称是________。
(2)这一天气系统中心是从A、B、C三地中________地过境的。
(3)B地在12时风速突然很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当天12时,A地的风向为________风,C地的风向为________风。
(5)试分析该天气系统给我国工农业生产带来的利与弊。
【解析】 根据题目知该天气系统在短时间气压、风速变化较大,过境时中心气压值极低,应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B处风速与周围相比急剧降低,应为台风眼。不同地点在台风结构的不同位置,风向有所差异。台风带来的强烈天气现象能危害工农业生产,但带来丰沛降水对缓解旱情有一定好处。
【答案】 (1)台风(热带气旋)
(2)B
(3)此处为台风中心(台风眼)
(4)偏北 偏南
(5)利:带来丰富的降水,减轻伏旱,缓解高温酷暑。
弊:带来暴雨和洪涝灾害,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第二课时 地质、海洋、生物灾害
新提升·课时作业
公元190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的23起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中,有21起都是由于地震导致的,其主要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1~3题。
次数
国家
4次
中国(唐山、汶川等)
3次
伊朗
2次
土耳其、意大利
1次
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秘鲁、智利等
1.读表格,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
A.这些地震大多数为深源地震
B.土耳其、意大利由于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故地震较多
C.发生地震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D.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秘鲁、智利等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故地震较多
2.下列影响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的选项中,组合正确的是
(  )
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 ②震源越深,破坏越大
③震中距越大,破坏越大 ④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
A.震源深浅
B.释放能量多少
C.破坏程度大小
D.震中距远近
1~3.【解析】 
第1题,表中的强烈地震多为浅源地震;发生地震的国家多位于消亡边界;印度、巴基斯坦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第2题,震源越浅,破坏越大;震中距越小,破坏越大,所以排除②、③,应选择C选项。第3题,地震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答案】 1.B 2.C 3.B
滑坡和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分布广泛、危害巨大。据此完成4~6题。
4.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分布都较多的国家有(  )
①中国 ②美国 ③智利 ④澳大利亚
⑤瑞士 ⑥法国 ⑦捷克 ⑧秘鲁
A.①②⑤
B.③④⑧
C.②⑥⑦
D.①⑤⑦
5.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是(  )
A.陡峻的沟谷山坡
B.平原地区
C.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
6.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4~6.【解析】 滑坡和泥石流都属于地质灾害。它们形成的共同条件是:坡度陡峭的山地,大量的松散物质。不同的条件是: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流的参与。在地区分布上泥石流灾害比滑坡灾害要普遍的多,但在分布的国家上有个共同点是:都位于高大山脉附近。防御滑坡、泥石流可大力植树造林、修建护坡工程等。
【答案】 4.A 5.A 6.D
2014年影响广东沿海的风暴潮有4~6次,南海海域灾害性海浪有8~10次,广东沿海有4~6次。据此回答7~8题。
7.诱发广东的风暴潮的因素主要是(  )
A.台风
B.火山
C.地震
D.温带气旋
8.广东风暴潮的多发季节是(  )
A.夏秋季节
B.冬春季节
C.春夏季节
D.春秋季节
7~8.【解析】 风暴潮是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广东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袭击而引发台风风暴潮。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10月,以8月和9月最集中,即为夏秋季节。
【答案】 7.A 8.A
下图表示了某海域四次地震的发生地、震级和震源深度。读图,回答9~10题。
9.该海域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
A.板块碰撞
B.板块张裂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
10.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海浪。一般,当海底浅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km,震级大于里氏6.5级)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深层(水深不小于1
000m)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若上图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壳陷落,则四地中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9~10.【解析】 第9题,图示区域为台湾岛东部海域,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第10题,根据题干信息结合图示中等深线数值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9.A 10.B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容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12.在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
A.杭州湾
B.莱州湾
C.辽东湾
D.珠江口
11~12.【解析】 
水体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人为地向近海海域大量排放污染物,如含磷洗涤剂,又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因。而在热带、亚热带或暖温带封闭的海域或是此类海域的暖热季节,一旦受到人类的污染,净化速度慢,富营养化程度高,赤潮暴发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海域。在这里人类活动无疑起了重要作用,赤潮的发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另外,在上述海域中,只有珠江口周围岛屿众多,相对封闭,海水净化速度慢,再加上周围陆地上人口稠密、工业集中,污水排放量大,气温又明显高于其他海区,赤潮最易发生。
【答案】 11.D 12.D
13.有关森林火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火源是发生森林火灾的主导因素
B.造成森林火灾的天然火源很少
C.火灾需要有火种和走火途径
D.只要有火种,就一定会发生森林火灾
【解析】 火种只是森林火灾的诱因,有火种不一定会发生火灾。
【答案】 D
14.下列灾害不属于生物灾害的是(  )
A.鼠害
B.森林火灾
C.赤潮
D.虫害
【解析】 赤潮属于海洋灾害。
【答案】 C
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泥石流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由大量土石和水构成的固液两相流体。形成泥石流灾害系统的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可概括为如下图所示。
我国泥石流分布与年降水量关系统计表
年降水量(mm)
<100
100~400
401~600
601~800
801~1
000
1
001~1
400
>1
400
泥石流数量百分比(%)
2
8
16
18
24
22
10
我国泥石流暴发频率与月份关系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泥石流暴发频率(%)
0
0
0
2
9
18
34
24
10
2
1
0
(1)阅读材料,分析回答发生泥石流的三个必要条件。
(2)人类的某些经济活动,如________、________等产生的大量弃渣随意堆于斜坡上,倾于沟谷中,或由毁林开荒、陡坡垦殖加重的水土流失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________来源。
(3)阅读材料,分析泥石流的主要发生季节及其原因。
【解析】 结合图表内容联想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与之有关的人类活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答案】 (1)特定的地质形态和坡度;大量的泥沙、石块;集中的水源补充。
(2)采矿 采石(或修路、水利工程建设)
 疏松固体物质
(3)我国约80%的泥石流灾害发生在夏季,因为该时期较多的降水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今年3月3日,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渤海海域将出现1969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温带风暴潮过程。
材料二 3月14日潮水水位增长预报图。
(1)本次风暴潮的影响因素可能是什么?
(2)比较山东省与辽宁省受本次风暴潮影响的差异及原因。
(3)试分析本次风暴潮可能产生的危害。
【解析】 笫(1)题,考查风暴潮的形成原因,结合材料一(农历正月十四)回答。第(2)题,根据材料二,在图中找到两省的位置,再由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规律,可得出两省受本次风暴潮影响的差异;从位置与风向上分析这次风暴潮产生差异的原因(产生风暴潮的动力是风)。第(3)题,可从陆域与水域两方面组织回答。
【答案】 (1)大风、天体引潮力(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
(2)辽宁省未发生风暴潮,山东省受风暴潮影响大。原因:偏北风(东北风)助长了潮势,辽宁省沿海为离岸风,山东省北部沿海为向岸风。
(3)对沿海地区的水利设施、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和工业会造成直接的破坏和经济损失,使生态环境恶化,对海水养殖破坏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