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综合测试卷
限时:60分钟 总分:75分
一、选择题(15×2=30分,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20世纪20年代初,许多苏俄的敌对分子说“苏俄已经向右转,转向资本主义了”;党内有些同志则认为“用异己分子来建设社会主义”,已经“离开社会主义原则”。他们所说的“转向资本主义”和“离开社会主义原则”的政策是( A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2.(2016原创)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D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吸取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为积极应对美国的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总统领导的美国政府( B )
A.实行了自由放任 B.加强了经济干预 C.强化了科技创新 D.大力发展了第三产业
4.2014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展开亚洲行,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一战”后,为重新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秩序,美国倡议召开了( B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5.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下列是与“二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B )
①莫斯科保卫战 ②德国突袭波兰 ③诺曼底登陆 ④攻克柏林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6.20世纪40年代初,某文件规定“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国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的全部资源可以使用,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这个文件签订的目的是( A )
A.为了打败共同的敌人法西斯 B.为了瓜分殖民地
C.为了赢得莫斯科战役胜利 D.为了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7.(2016原创)小明是某中学九年级一班的学生。以下是他在一篇历史小论文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C )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
B.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遭到严重打击
C.20世纪8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D.20世纪90年代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8.这面旗帜的图案是由十二颗星围成的一个圆圈,此图案突出表达的思想是( A )
A.团结联合 B.自由民主
C.平等博爱 D.人权法治
9.中东地区是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东战争及巴以冲突,不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且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导致中东地区局势复杂的主要原因是( D )
①大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争夺 ②印度与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 ③宗教矛盾 ④民族矛盾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D )
A.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
B.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D.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1.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长达40多年的“冷战”局面。根据你学习过的有关“冷战”史实,请判断以下属于“冷战”范畴的有( C )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科索沃战争 ④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九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不应该选用的是( D )
纽约的海尔大厦 中国与美国合作生产的 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大厦 格尔尼卡
第一架MD-82飞机
A B C D
1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有( A )
①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②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③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2016原创)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在展出时,现场一位德军将领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回答:“不,这是你们的杰作。”对毕加索此言理解正确的是( B )
A.毕加索的自谦之辞
B.毕加索对德军在西班牙狂轰滥炸、滥杀无辜非常愤怒
C.《格尔尼卡》描绘了德国风光
D.毕加索不满他人对现代派艺术的不理解
15.一位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具创新风格的就是爵士乐了。”爵士乐起源于( A )
A.非洲音乐 B.美洲音乐 C.亚洲音乐 D.欧洲音乐
二、材料解析题(3×15=4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写道“夜间敲门讨饭的人,可能是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是在你所读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大地产公司的副经理……”
材料二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
材料三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国家工业复兴法》1933年(节录)
(1)材料一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
(2)针对材料二中的现象,美国是怎样应对这一事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对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对策是什么?(3分)
答:(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2)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与控制。(3)内容:公平竞争、促使同业团体合作、解决劳资纠纷、保障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等。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或《国家工业复兴法》)。(4)国际社会要加强协调和合作。
17.(2011年贵阳中考第29题)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与演变。(15分)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夕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初步构建了战后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通过哪两次会议构建的?两次会议对中国问题的处理,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4分)
(2)说出雅尔塔会议后加速法西斯势力灭亡的一项军事行动。(2分)
(3)说出“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据此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全球扩张战略的重点在哪个地区?(5分)
(4)“一超多强”中的“一超”指哪个国家?“多强”指哪些国家或国家联盟?(4分)
答:(1)巴黎和会或凡尔赛会议,华盛顿会议。启示:弱国无外交。(2)攻克柏林;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作战等。(3)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扩张重点:欧洲。(4)“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
18.(2016原创预测)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材料二 2009年7月19日《北京日报》有一篇文章指出,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
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德国城市)组装的,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
材料三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首要口号是呼吁抵御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经济秩序的渗透,在他们看来,西方乃至整个不信伊斯兰教的外部世界,无不图谋以异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来征服和俘虏穆斯林,继而剥夺其所有的权利。
——刘金源《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1)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表现。(3分)
(2)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4分)
(3)材料三是从什么角度反对全球化的?其目的是什么?(4分)
(4)你认为中国对经济全球化应持何种态度?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答:(1)表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金融组织成立;国际贸易体系建立(或国际贸易准则确立);全球公司出现。(2)发达国家借着经济全球化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重污染企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减少。(3)宗教文化(文化角度)。目的:维护自身文化和宗教传统(或抵制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侵蚀、支配)。(4)态度: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求发展。措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加入世贸组织。
课件25张PPT。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世界现代史综合测试卷
限时:60分钟 总分:75分
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一、选择题(15×2=30分,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20世纪20年代初,许多苏俄的敌对分子说“苏俄已经向右转,转向资本主义了”;党内有些同志则认为“用异己分子来建设社会主义”,已经“离开社会主义原则”。他们所说的“转向资本主义”和“离开社会主义原则”的政策是( A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2.(2016原创)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D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吸取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3.为积极应对美国的经济大萧条,罗斯福总统领导的美国政府( B )
A.实行了自由放任
B.加强了经济干预
C.强化了科技创新
D.大力发展了第三产业
4.2014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展开亚洲行,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一战”后,为重新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秩序,美国倡议召开了( B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5.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下列是与“二战”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B )
①莫斯科保卫战 ②德国突袭波兰 ③诺曼底登陆 ④攻克柏林战役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②③①④
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6.20世纪40年代初,某文件规定“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国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的全部资源可以使用,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这个文件签订的目的是( A )
A.为了打败共同的敌人法西斯
B.为了瓜分殖民地
C.为了赢得莫斯科战役胜利
D.为了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7.(2016原创)小明是某中学九年级一班的学生。以下是他在一篇历史小论文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C )
A.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
B.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遭到严重打击
C.20世纪8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D.20世纪90年代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8.这面旗帜的图案是由十二颗星围成的一个圆圈,此图案突出表达的思想是( A )
A.团结联合
B.自由民主
C.平等博爱
D.人权法治
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9.中东地区是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塞,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东战争及巴以冲突,不仅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而且对地区和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导致中东地区局势复杂的主要原因是( D )
①大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争夺 ②印度与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 ③宗教矛盾 ④民族矛盾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10.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D )
A.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
B.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D.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11.20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长达40多年的“冷战”局面。根据你学习过的有关“冷战”史实,请判断以下属于“冷战”范畴的有( C )
①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②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③科索沃战争 ④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12.九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不应该选用的是( D )
纽约的海尔大厦 中国与美国合作生产的
第一架MD-82飞机
AB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世界贸易组织总部大厦
格尔尼卡CD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1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有( A )
①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②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③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④产生了垄断资本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14.(2016原创)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在展出时,现场一位德军将领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回答:“不,这是你们的杰作。”对毕加索此言理解正确的是( B )
A.毕加索的自谦之辞
B.毕加索对德军在西班牙狂轰滥炸、滥杀无辜非常愤怒
C.《格尔尼卡》描绘了德国风光
D.毕加索不满他人对现代派艺术的不理解
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15.一位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最具创新风格的就是爵士乐了。”爵士乐起源于( A )
A.非洲音乐 B.美洲音乐 C.亚洲音乐 D.欧洲音乐
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二、材料解析题(3×15=4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一位《纽约时报》的记者写道“夜间敲门讨饭的人,可能是几个月或一年前在银行里爽快地签发过你的贷款,或者是在你所读的报纸上写过社论,或者是某家大地产公司的副经理……”
材料二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的就职演说
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材料三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国家工业复兴法》1933年(节录)
(1)材料一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
(2)针对材料二中的现象,美国是怎样应对这一事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分)
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3)依据材料三,概括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对当今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对策是什么?(3分)
答:(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2)罗斯福新政。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与控制。(3)内容:公平竞争、促使同业团体合作、解决劳资纠纷、保障生产能力充分利用、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等。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或《国家工业复兴法》)。(4)国际社会要加强协调和合作。
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17.(2011年贵阳中考第29题)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与演变。(15分)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进入现代以来,世界日益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各国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世界政治格局不断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新的国际关系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夕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初步构建了战后美苏对抗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通过哪两次会议构建的?两次会议对中国问题的处理,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4分)
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2)说出雅尔塔会议后加速法西斯势力灭亡的一项军事行动。(2分)
(3)说出“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据此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全球扩张战略的重点在哪个地区?(5分)
(4)“一超多强”中的“一超”指哪个国家?“多强”指哪些国家或国家联盟?(4分)
答:(1)巴黎和会或凡尔赛会议,华盛顿会议。启示:弱国无外交。(2)攻克柏林;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苏联对日作战等。(3)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或欧洲复兴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扩张重点:欧洲。(4)“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
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18.(2016原创预测)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除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外,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他们的推动下,取消了阻碍跨国自由贸易的制约性贸易准则……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
——(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材料二 2009年7月19日《北京日报》有一篇文章指出,医疗废物和电子垃圾等有毒废弃物“出口”发展中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
古巴前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而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大众汽车制造公司的新型车“POLO”,虽然是在沃尔夫斯堡(德国城市)组装的,但是几乎有一半部件来自国外……单是在德国汽车制造部门中,从1991年到1995年,就失去了30万个工作岗位。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材料三 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首要口号是呼吁抵御西方文化和西方政治经济秩序的渗透,在他们看来,西方乃至整个不信伊斯兰教的外部世界,无不图谋以异己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系和生活方式来征服和俘虏穆斯林,继而剥夺其所有的权利。
——刘金源《全球化进程中的反全球化运动》
(1)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表现。(3分)
(2)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4分)
(3)材料三是从什么角度反对全球化的?其目的是什么?(4分)
(4)你认为中国对经济全球化应持何种态度?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2017年中考历史命题研究(贵阳专版)答:(1)表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世界金融组织成立;国际贸易体系建立(或国际贸易准则确立);全球公司出现。(2)发达国家借着经济全球化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重污染企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减少。(3)宗教文化(文化角度)。目的:维护自身文化和宗教传统(或抵制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侵蚀、支配)。(4)态度: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参与中求发展。措施: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加入世贸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