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七色光 课件+教案(2)

文档属性

名称 2.4七色光 课件+教案(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2-21 10:32:09

文档简介

2.4七色光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做日光的色散与合成实验,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阳光的色散现象。
2、尝试做在单色光下观察物体颜色的实验,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3、能够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感受光学世界的无限奥妙,欣赏大自然的缤纷色彩。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探究时已经能自觉的分工并合作完成讨论好方案的实验研究,在电脑操作方面也已经达到一个比较熟练的地步,所以本课将混合色光的实验设计成了科学操作实验和电脑操作实验的组合,不仅有助于强化科学探究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提高他们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日光由七种单色光构成。
难点:解释为什么透过不同颜色的玻璃纸,看到的图案颜色是不同的。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活动一:制造彩虹,激趣导入
活动一:制造彩虹,激趣导入
任务:探究“怎样制作彩虹色散实验?”
流程:
1.出示图像资料:夏天雷雨过后,天空出现了一条七色的彩虹。
2.谈话:请学生谈谈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几种颜色组成?
3.讨论:你们想不想自己制造彩虹?
4.带领孩子们制造彩虹。
活动2【活动】 活动二:分解阳光,研究色散的原理  
活动二:分解阳光,研究色散的原理
任务:讨论“我们还可以怎样制造彩虹?”
1、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2.讲述关于牛顿发现七色光的故事。
3.组内交换意见并动手实验:
4.提问:刚才研究的时候有没有碰到什么要注意的问题呀?如果有的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活动3【讲授】 活动三: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任务:探究“色彩是怎样形成的?”
流程:
1、(出示录像资料:缤纷绚丽的自然界)
2.谈话:自然界中缤纷绚丽的色彩又是怎样形成的?
3.学生组内讨论并请他们上来交流。
4.教师演示:为什么该物体呈现红色?把红、橙、黄、绿、蓝、靛、紫、黑、白这几种颜色的纸分别放在七色光下,孩子们将看到当七色光投到红纸上,光谱中只剩下了红光,而其他色光不见了。
5.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6.“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
(1).玩“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
(2).玩戴各色太阳镜游戏。
(3).学生解释原理。
活动4【测试】 活动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活动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末端分别贴有红、绿、蓝三色玻璃纸的长纸筒。
2.教师演示:实验时先混合其中两种色光,然后再把三种色光混合起来。 3.讲述:红、绿、蓝就是光的三原色。
4.课后延伸:继续探究光的三原色和色彩的三原色是不是一回事。
5、制作七彩转盘。
板书设计:
4、七色光 :红、橙、黄、绿、青、蓝、紫
雨后 洒水车后面 有阳光和水珠(或水雾)的地方 喷雾器喷射时 喷泉或瀑布的周围
课件24张PPT。七色光(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课件天上飞架一座桥,
不能走来只能瞧,
经历一番风雨后,
赢得彩衣乐逍遥。你会画彩虹吗?为什么彩虹有七种颜色?活动一:制作彩虹 色散实验 任务:探究“彩虹的色散”流程:
1、将小镜子倾斜着放入水盆,并设法将它固定。2、打开手电筒,让光线照在水下部分的镜面上。3、将白纸在手电筒的上方举起来,移动手电筒的位置,直到看清彩虹。 3、总结:彩虹,又称天虹,简称虹,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太阳光照射到空气中的水滴,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谱,雨后常见。形状弯曲,色彩艳丽。东亚、中国对于七色光的最普遍说法是(从外至内):红、橙、黄、绿、青、蓝、紫。活动二:分解阳光,研究色散的原理
任务:讨论“怎样了解彩虹?”
流程:
1、小组讨论后交流。
2、讲述关于牛顿发现七色光的故事。 资料袋:
彩虹
“彩”是“多种颜色”的意思。“虹”字中的“工”表示“人工”,引申指“规整”;“虫”指 ??
“龙”;“虫”与“工”结合起来表示“龙吸水”。彩虹在民间俗称“杠吃水”“龙吸水”,以前的人们认为彩虹会吸干当处的水,所以人们在彩虹来临的时候敲击锅、碗等来“吓走”彩虹。 彩虹(rainbow)是气象中的一种光学现象。当阳光照射到半空中的雨点,光线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的光谱。
彩虹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阳光射到空气的水滴里,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造成的。 彩虹的形态颜色1.形状
通常肉眼所见为拱曲形,似桥状,民间常有“彩虹的说法。
2.色彩
  色彩一般为七彩色,从外至内分别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在中国,也常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说法。 毛泽东曾于1933年夏所作《菩萨蛮·大柏地》一词描绘了彩虹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彩虹的特殊形态1.双彩虹
很多时候会见到两条彩虹同时出现,在平常的彩虹外边出现同心,但较暗的副虹(又称霓)。副虹是阳光在水滴中经两次反射而成。当阳光经过水滴时,它会被折射、反射后再折射出来。在水滴内经过一次反射的光缐,便形成我们常见的彩虹(主虹)。若光线在水滴内进行了两次反射,便会产生第二道彩虹(霓)。
2.晚虹
晚虹是一种罕见的现象,在月光强烈的晚上可能出现。由于人类视觉在晚间低光线的情况下难以分辨颜色,故此晚虹看起来好像是全白色的。 活动三:初步了解光与色彩的关系
任务:探究“色彩是怎样形成的?”
流程:
1、(出示录像资料:缤纷绚丽的自然界)
2.谈话:自然界中缤纷绚丽的色彩又是怎样形成的?
3.学生组内讨论并请他们上来交流。
4.教师演示:为什么该物体呈现红色?把红、橙、黄、
绿、蓝、靛、紫、黑、
白这几种颜色的纸分别放在七色光下,
孩子们将看到当七色光投到红纸上,光谱中只剩下了红
光,而其他色光不见了。
5.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6.做“透过彩色玻璃纸看物体”游戏 。红、橙、黄、绿、蓝、靛、紫白色的太阳光资料袋:
彩虹是太阳光穿透雨的颗粒时形成的。原本光是笔直行进的,但它也具有一旦进入水中就会折射的性质。因此太阳光在通过雨的颗粒时就会折射。此时,由于光折射的角度因颜色而各异,所以七种颜色会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折射。所以七种颜色会很漂亮地排列起来。这就是形成彩虹的原理。因为彩虹呈现于与太阳方向相反的天空,所以想在雨后看彩虹时要背对着太阳。 天空中的什么相当于一个三棱镜?答:云雾里的小水滴聚集在一起就相当于这
样的三棱镜,彩虹就是阳光通过云雾里的小
水滴折射形成的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能见到彩虹,你在哪里看到过类似现象?晴朗的白天,喷泉旁边的水雾中就能看到彩虹;
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将会在水雾中看见一道彩虹
通过三棱镜观看窗外的景物也能看到彩虹
家里的玻璃茶几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地面上也有不是很明显的彩虹等。) 活动四、课内总结,课外延伸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末端分别贴有红、绿、蓝三色玻璃纸的长纸筒。
2.教师演示:实验时先混合其中两种色光,然后再把三种色光混合起来。
3.讲述:红、绿、蓝就是光的三原色。
4.课后延伸:继续探究光的三原色和色彩的三原色是不是一回事。
?制作七彩的转盘取白色的卡纸,剪成直径为5厘米的圆形。
将卡纸分为7等份,分别用彩笔涂上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
将铅笔从圆盘的中心插入。
旋转七彩转盘,观察现象。设计要求你观察到了什么?在光学中,七种颜色混合在一起是白色,就是我们看到的阳光,阳光必须通过三棱镜特定的角度,才会被分解成七色。同学们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