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由相对稳定走向危机的这段历史,是第二单元的中心环节部分,与前后课文之间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经济大危机的原因、表现和特点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二、教学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选取一些视频片段和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画面,增强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
(2)通过设问和讨论,发挥老师与学生的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罗斯福不畏困难、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表现及特点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2、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四、学情分析 通过两年的学习,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来看,初三的学生思维方式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已经初步具备了用抽象符号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当结合讲授指导法。
2、学法
主要采用阅读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
2.导入新课
3.新课学习
4.课堂小结与板书设计
5.巩固练习(一)、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相关图片、文字材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搜集相关资料,并把全班按前后分成若干小组。(二)、导入新课 大家都有看病的经历,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看病的几个步骤。人会生病,国家也会生病,比如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在1929年就生了一场大病。它到底生了什么病?怎么得的病呢?后来又是怎么治疗的呢?由此导入新课。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经历拉近学生的距离,既消除了紧张感,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看病情 (1).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的美国大萧条时代的相应图片资料。(三)、新课学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表现: 1、金融危机(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开始的标志: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纽约股票市场崩溃。2、农业危机
(农产品价格猛跌)3、工业危机(企业破产)这位32岁的母亲卖掉了房子和服饰,以便全家七个孩子能有吃的。全家只能吃捡来的蔬菜度日。一家人的住处4、就业危机(工人失业)等候领救济面包的长队通过图片的展示,让学生能更直观的感受到经济危机的危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字虽然枯燥,但说服力强,使学生能够对经济危机的特点有较为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2)、多媒体展示表格材料,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得出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表探究问题2: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美国这场病有什么特点?(经济危机的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大波及范围广 破坏性大持续时间长 工业下降1/3,
贸易减少2/3,
失业3000多万 1929 —— 1933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特点美影响特别深远 引发各国的政治危机;
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美国发生了经济危机,危机给美国以沉重的打击,美国已经病入膏肓了。可是之前的美国却不是这样,一战后,美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中心,经济曾一度出现繁荣景象。美国的第31任总统胡佛在1928年竞选总统时,他为美国人描述了一幅美好的生活前景,在竞选演说时向全国选民许诺“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要让贫穷从这个国家消失”,然而,好景不长,短短八个月后,大批银行家、股票经纪人因为财产破产而自杀,许多人的多年积蓄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以致当时流传着一则悲凉的幽默话“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下去。”这一戏剧性的变化究竟是因为什么呢?美国为什么会生病?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经济危机原因的欲望。多媒体展示文字资料,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充当小医生,诊断美国经济危机的病因。2、查病因材料一: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天寒地冻,北风呼啸,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妈妈,天这么冷,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了。”
材料二:1920-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55%,而工人的工资仅增长2%,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探究问题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根本原因: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所导致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中包含着许多经济学知识,对于初中生而言很难理解。通过两段材料,再结合老师的讲解,加深学生对危机爆发原因的理解,从而突破难点。根本原因: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所导致的。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请同学们来扮演一下罗斯福的“智囊团”成员的角色,一起对如何应付“烂摊子”出谋划策一番。 罗斯福初任总统时,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有的学者认为:“罗斯福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拥有一个美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的‘智囊团’并能充分地发挥它的作用。”早在担任纽约州州长时,罗斯福就开始罗织各方面专家,组建顾问班子。到入主白宫时,这个班子已初具规模,后经挑选、扩充,日臻完善,形成了他的“智囊团”。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作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 §『探究式学习』§3、开处方 1、 币值贬低到荒谬的程度;赋税增加;我们的偿付能力下降;各级政府收入锐减;贸易流通渠道交易手段僵化;产业界叹残枝败叶比比皆是;农场主愁自己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化为乌有。更严重的是,大批失业公民面临严酷的生存问题,另有大批公民辛勤劳动却所得甚微。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针对下列情形,请大家分组扮演角色第一组 角色甲:
假如你是智囊团金融委员会成员,你将采取什么措施恢复银行信誉,促进金融业正常运行? 2、自从股票市场大崩溃以来,全国倒闭的银行已超过5500家。群众的心情惶惶不安,他们囤积黄金、货币。这时银行黄金库存每天要减少2000万元,储户搞不到黄金就要纸币。结果是:一方面作为货币储备的黄金越来越少;另一方面财政部又不得不增发纸币。银行挤兑,人山人海争提存款,照例带着自杀意味。当时全美18569家银行,库存现金不过60亿元左右,却要应付410亿元的存款。为了准备现金应付提款,银行不得不出售抵押品和证券,因此损失惨重。——节选自《光荣与梦想》
第二组 角色乙:
假如你是智囊团农业委员会成员,你将如何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3、美国农民每人的现金净收入在1929年到1932年期间从162美元跌到48美元。由于农产品价格比工业品价格跌落得更快,农民的购买力只有1929年的60%左右。……个别农场主看到要应付日趋跌落的价格,除增加生产外别无他途,便将更多的农产品投入市场,于是价格下跌得更快更贱。……
第三组 角色丙:
假如你是智囊团工业委员会成员,你将如何解决产品过剩,恢复工业生产?4、 1933年,美国工业雇用的工人比1929年约少500万,产值减少了一半多。企业家力图使买卖有赚头,只好降低成本,即降低工资和裁减雇员。然而,工资和雇员裁减得愈多,群众购买力下降得愈厉害。
——摘自《美国的历程》第四组 角色丁:
假如你是智囊团社会福利和就业委员会成员,为了缓解社会矛盾,你将如何进行救济和解决就业问题?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历史,在历史情景中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通过讨论,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同学们刚才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下面是罗斯福为克服危机采取的措施,你的建议有没有被罗斯福总统采纳?材料一:1933年3月5日,罗斯福就职后的第二天就下令全国银行一律休假四天,随后国会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银行进行审理, 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同时,由国家拨款30亿美元贷款给大银行,支持其开业,并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存款实行政府保险。
材料二: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工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中心措施)材料四: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农业调整法》,旨在缩减农业生产,消除农产品“过剩”现象,为此目的,政府与农民签订合同,给农民适当的补贴,让农民缩减耕地和屠宰牲畜。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恢复材料五:田纳西水利工程
“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刺激消费,减少失业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原则,运用史料教学法,教师积极引导,启发学生历史思维,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从而突出重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1、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
2、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恢复。
3、调整工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防止盲目竞争。(中心措施)
4、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刺激消费,减少失业。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柯立芝总统提出“美国人的事业就是做生意”,提出美国的基本原则是不干涉大企业经济,“我倾向于减少而不是扩大政府对人民的企业活动施加的约束和控制”。胡佛的就职演说中表示要继续奉行前任的政策。探究问题4:罗斯福总统为克服经济危机开出了很多“药方”,与以前的政策相比,这些“药方”的独到之处是什么?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通过比较法和讨论法,让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调整的一次成功范例,具有深远影响。4、观疗效材料一:罗斯福就任不到11天,全国四分之三的银行重新开业,股票价格上涨15%,金融恐慌基本结束。
材料二:1935年,农民的现金总收入从1933年的40亿美元增加到近70亿美元,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番。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425亿美元上升到1935年的571亿美元。到1936年底,失业人数比1932年减少了一半。
材料三:1939年,经济形势完全扭转,工业生产达到创记录水平,农业生产也保持稳定,农民收入增加。到二战爆发前,美国人均收入基本恢复到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材料四: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积极影响:罗斯福新政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局部调整了生产关系,美国经济得以缓慢地恢复起来。
消极性: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危机。(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4课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爆发原因:2、表现:3、特点:二、罗斯福新政1、内容:2、特点:3、实质:4、影响: 1.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
A.整顿银行 B.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C.政府补贴工业 D.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小试牛刀2、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
A.用改良的而不是扩张的方式克服危机
B.采取国有化的形式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兴建公共设施,减少失业队伍
BC3、1933年美国实行“新政”,对“新政”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B.目的是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D.取得了一定成效C4、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
A.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政府工作的重心
B.调整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C.彻底否定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政策
D.强化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 B5、美国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不包括( )
A.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
B.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的先河
C.恢复和发展了美国的经济
D.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A6、阅读材料:
“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回答问题:
(1)罗斯福采取的什么对策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该对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为挽救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什么总方针?
(3)从罗斯福与邓小平的决策中,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1)对策:实行新政。主要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2)总方针:改革开放。
(3)启示:从本国国情出发,对经济政策适时进行调整;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 发,与时俱进;国家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2分,任答一点即可。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