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没有什么不可能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课 没有什么不可能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12-21 15:33:39

文档简介

第二课 没有什么不可能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掌握图形设计的一些基本程序和方法。
2.通过欣赏优秀作品,了解图形的魅力。 3.在图形设计活动中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方式,建立创新的意识。
2学情分析
学生普遍没有美术方面的素养
3重点难点
学习掌握图形设计中联想、提炼、置换的表现手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1个广告视频,提问: 在这则广告中你们看到了什么? 丰富的想象力,夸张的表现手法——在艺术设计的世界里,只有想不到,没用做不到,引出课题:《没用什么不可能》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图形这种传播手段在语言产生以前就已经被创造和使用。它是平面设计的重要手段。在进行视觉传达时,简洁醒目的图形能在瞬间给人留下完整、强烈的印象,这是文字无法比拟的,它超越文字的障碍,让不同国家、地域、文化层次和年龄的人们都能解读同一图形所传递的几本含义。
欣赏图片福田繁雄的招贴——《胜利》,设置如下问题: 1.找出图片中所包含的形象。 (线、面) 是为了表达什么主题? 2.分析图片:《胜利》采用类似漫画的表现形式,创造出一种简洁、诙谐的图形语言,描绘一颗子弹反向飞回枪管的形象,讽刺发动战争者自食其果,含义深刻。这张纪念二战结束30周年的海报设计,获得了国际平面设计大奖。其设计作品中的这种幽默、风趣,均能带给观者一种视觉愉悦。
引导学生归纳本章图片所运用的几种创意方法(联想、提炼、置换)。 学生共同讨论归纳几种方法的要点,得出如下结论:
一、联想:
联想是通过赋予若干对象之间一种微妙的关系,从中展开想像而获得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例如,由“速度”这个概念,人们头脑中会闪现出呼啸而过的飞机、奔驰的列车、自由下落的重物等,随之还会产生“战争”、“爆炸”、“闪光”、“粉碎”等一系列联想,这些联想引导我们去体验它的力度、色彩和线条的组合。以图形创意训练为例,我们选取自然界中的一片树叶作为创作题材,通过艺术家的观察、思考和一系列的联想,创作出众多别具特色的艺术造型。由叶产生形的联想,如手、花、小鸟和山脉等;由叶的质感产生意的联想,如轻柔、双逸、旋转、甜美、润泽和生命等。 播放一系列作品,学生欣赏巩固知识 二、提炼
图形是对具体形象的高度提炼和概括。创作图形时并非一味照搬素材的各种细节,而应对它进行大胆的取舍。我们往往只需截取原型中最有特征的部位、肌理、形状,甚至只是与它相关的环境,最后呈现给观众的是一条线索,让他们顺藤摸瓜,牵出这个原型,从而领会“话外之音”。
播放一系列作品,学生欣赏巩固知识 三、置换
如果在保持形态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将原有物体中的一部分换上另外一种东西,就会产生奇特的新形象。这个“张冠李戴”的手法我没称之为“置换”,是一种借物寓意的表达方式。
播放一系列作品,学生欣赏巩固知识
活动3【练习】(三)课堂练习
1、请同学们仔细欣赏下列一组图片,说说它们主要采用哪种图形创意方法
2、题目一:请同学们根据“网络”这个词进行联想创意
题目二:在成语故事“完璧归赵”中将“壁”用墙壁来代替进行设计、表现,用这种幽默的形式,达到创意设计的目的
展示并分析中央美术学院学生美术作业“关于眼镜的联想”,供学生参考
第二学时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一)导入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眼见真的为“实”么?
播放课件,让学生观察几张变异、错视图片。
提问:在这几组图片中,大家看到了什么你们看到了什么?“眼见为实”这个成语,应验了么?其实在艺术的世界里,艺术家善于抓住人们的视觉上的盲点点,从而误导、甚至“愚弄”观众,达到眼见为“虚”的效果,为人们带来新鲜刺激的视觉感受。
引出课题:《没用什么不可能——形的变异和转换、错觉图像》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形的变异和转换(含沙射影)
形的变异和转换是图形创意中的智慧游戏,虽然素材形态各异,我们却可以将一种物体通过自然贴切的过渡,变成另外一种物体,巧妙构成一个图形后,直观揭示出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播放一系列作品,学生欣赏巩固知识
二、形的变异和转换(一语双关、计白当黑)
通常我们把画面的主体部分称为正形,正形以外的其他部分称为负形,这部分往往被人们忽略。而在正负形这种特殊的图形中,正形与负形拥有同一条轮廓线,它们彼此借用、互相依托,同事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物体。由于正负图形是通过分界线来进行转换的,因而形成一种共生现象:一种物形造就了另一种物形,倘若一种物形消失,那么另一种物形也就不存在了。正负形可以让我们领略“计白当黑”的原理。
播放一系列作品,学生欣赏巩固知识
三、视错觉
视错觉又称错视,指在特定条件下,由于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感觉上的错觉。人们观察视错觉图形时,往往第一眼看不出什么异常,仔细观察后却能发现许多不合理的矛盾空间状态。
播放一系列作品,学生欣赏巩固知识
活动3【练习】四、课堂练习
以下图为例,大家一起来设计一个简单的“变异、转换”图
活动4【讲授】总结
人类创造和使用的图形符号语言,极大地丰富了人的视觉传达功能。人类其实一直在各种传媒中借助这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世界语”来传情达意。从远古壁画中的图形和象形文字到今天的绘画、招贴和各种标志符号等,都承载着人类共通的文明,反映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和时代特征。
课件53张PPT。 据说一定时间内能看出图中9张脸的人智商有180,你能看出几张?没什么不可能——形的变异和转换、错觉图像第二课LESSON 2形的变异和转换 (含沙射影)形的变异和转换是图形创意中的智慧游戏,虽然素材形态各异,我们却可以将一种物体通过自然贴切的过渡,变成另外一种物体,巧妙构成一个图形后,直观揭示出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形的变异和转换形的变异和转换形的变异和转换形的变异和转换形的变异和转换 (一语双关、计白当黑)通常我们把画面的主体部分称为正形,正形以外的其他部分称为负形,这部分往往被人们忽略。而在正负形这种特殊的图形中,正形与负形拥有同一条轮廓线,它们彼此借用、互相依托,同时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物体。正负形—计白当黑正负形—计白当黑正负形—计白当黑正负形—计白当黑正负形—计白当黑正负形—计白当黑视错觉视错觉又称错视,指在特定条件下,由于外界刺激而引起的感觉上的错觉。错视—矛盾空间错视—矛盾空间错视—矛盾空间错视—矛盾空间错视—矛盾空间错视—矛盾空间错视—矛盾空间错 视错 视错 视错 视错 视错 视错 视画中的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