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课
“情”“景”交融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中国山水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风景画。虽然都是画山.画水,但山水画是抒情的。古人讲“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说忠厚的人喜欢山的敦厚庄重,思想活跃的人喜欢水的流动。孔子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说明世上万物都不是静止的,永远在变动。我们能够对山水画的理解,要认识到作者的思想境界,有的表达愉悦的心情,有的表达国破家亡。所以看画不要只看表面,而要看到画中表达的情感。要善于通过作品去理解画家的心境,逐步做到学习从自然风景或画中去体会山川的美好及无尽的变化,丰富自身的感受能力。www.21-cn-jy.com
2学情分析
绝大多数学生比较爱好学习美术,对教材知识的学习有深厚兴趣。但是部分学生成绩不是很理想,作为美术教师的我,更要努力让自己去关爱所谓的“后进生”,也要让”后进生“喜欢上美术课,让他们与能成为美术课上的主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中国山水画创作理念和学习山水画技法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均为要课重要实践内容。学生应能过亲自分析.鉴赏中国山水画,体验教材阐述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其他途径接触优秀作品及作品分析,积累经验,提高理解能力和赏析能力。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山水画中的经典作品(雪景寒林图),将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约塞米蒂山谷)进行对比,将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绘画工具、材料、形式以及创作原则的不同点介绍给学生,激励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兴趣,为学生指出理解山水画家创作思路、正确欣赏山水画的门径。
(板书: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中国山水画)
(二)讲授授课
解决问题(1)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板书)
提问:为什么说山水画是“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运用教学多媒体连续放映经典中国山水画作品,同时播放纯音乐古筝《高山流水》。)中国画山水画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独特的区别 (板书)(同时课件出示:两张西方油画与两张国画对比)21·世纪
教育网
学生讨论回答:(略)(学生可能会先从使用的工具材料、色调和画得像与不像等方面回答,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表现形式上回答,让学生感受中国画中的神似和意境。使用的工具材料、观察方法、构图、透视等方面的问题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的内容,请在下一个问题中分析。)www-2-1-cnjy-com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从意在笔先、笔墨、意境、人品画品等方面进行分析。西方绘画多写实,中国绘画多写意。唐代王维《山水论》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元代汤(hòu)《画鉴》:“画者当以意写之,不在形似。”画家的思想感情,通过笔墨表现出来。意是主观的,形似是客观的。要“以形写神”,正如中国画论最早提出的“传神论”,即通过形象,把精神实质写出来。中国画技法的根本。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运墨而五色具。”清·恽寿平《南田论画》:“有笔有墨谓之画。”笔墨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品评中国画的重要标准,不同于其他画种。这种独特的造型技巧成就了中国画的面貌,使其以鲜明的艺术特点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2-1-c-n-j-y
解决问题(2)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有什么区别 (板书)
①工具材料的不同
就中国画与油画使用的笔、颜料、画纸或画布灯工具材料进行介绍、分析和对比(运用幻灯片播放中国画与油画使用的笔、颜料、画纸或画布灯工具材料)。21
cnjy
com
②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的不同
中国画与油画绘画方法的对比,描绘景物时透视方法的不同(运用多媒体放映中国山水画《山居图》和油画《埃克河边的磨坊》,让学生直观的进行对比)。【来源:21cnj
y.co
m】
③山水画对笔墨意境的追求
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是通过笔墨来“造境”,塑造一种意境,西画多表物,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反映。
逸品:中国画品评标准不在像与不像,而在品格高雅与否。“逸”是得之自然,超出俗套的高雅精神境界
解决问题(3):怎样学习山水画(板书)
介绍学画山水画的方法。这部分不仅详尽介绍了初学山水画从临摹入手的方法、步骤,而且介绍了写生与创作的关系。为配合学生学习创作山水画,教材中特选择现代名家作品予以分析,使学生从中体会现代画家将时代精神融于笔墨之中、表达今日情怀的创作方法,指导学生的艺术实践。【出处:21教育名师】
①临摹:
选好范本;选用与范本对路的纸张;临画的步骤(示范皴、擦、点、染、水墨、浅绛、青绿等基础技巧)。
②笔墨:(运用多媒体播放白雪石山水画示范视频)
笔墨:中国画技法的根本。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运墨而五色具。”清·恽寿平《南田论画》:“有笔有墨谓之画。”笔墨是中国画的传统,也是品评中国画的重要标准,不同于其他画种。这种独特的造型技巧成就了中国画的面貌,使其以鲜明的艺术特点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21cnjy.com
笔墨当随时代:清·道济《大涤子题画诗跋·跋画》中的一句话。中国画是强调笔墨的,但笔墨不是一成不变的,要与时俱进,创造出有时代感的作品。2·1·c·n·j·y
骨法用笔: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六法”之一。西方绘画注重体面关系,中国绘画注重以线造型。线条吸收书法用笔,有力度、有韵味。所谓骨力,使造型生动有力。
③设色:
在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先有色彩,后有墨水。传统山水画的色彩是按物象本色的,而不是追求色彩在光影下的变化。【版权所有:21教育】
泼墨泼彩:明·李日华《竹(懒)画媵(ying)》:“泼墨者用墨微妙,不见笔迹,如泼出耳。”据说唐代王洽醉后的墨泼纸上“脚蹴手抹”。前者用墨不见笔迹,是大笔一挥,像泼出的;后者是真泼,然后手脚并用。总之,手法不一。近人张大千用“泼彩法”发展了泼墨技法,使之有墨有彩,更加完美。
④写生与创作:
中国画也是十分注重写生的,要写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大自然,而创作是对大自然的艺术加工(运用多媒体播放吴冠中山水画示范视频)。21·cn·jy·com
(三)作品分析
雪景寒林图范宽(宋)
范宽(约950—1027)又名中正,字仲立,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常住终南、太华山中,深入体验山水风神气骨,他认为“师于人”不如“师诸物”;“师于物”不如“师诸心”。即摹仿古人,不如反映现实;反映现实不如表现个人情思。此图传为范宽之作,绢本水墨。古人称范宽“得山之骨”,“天下皆称宽善与山传神”。是说范宽能将山水内在的东西表现出来,也就是把他自己的感受反映到画中,再去感动别人,产生共鸣,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一)新课导入:
出示山水画中的经典作品(雪景寒林图),将传统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约塞米蒂山谷)进行对比,将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绘画工具、材料、形式以及创作原则的不同点介绍给学生,激励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兴趣,为学生指出理解山水画家创作思路、正确欣赏山水画的门径。
山水十二景图卷夏圭(宋)
夏圭(生卒年不详)字禹玉,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宁宗朝画院待诏,取法李唐、范宽,善用秃笔作大斧劈皴,及拖泥带水皴,构图一变北宋人全景山水画法,多为近景或局部,后人称其为“夏半边”。此图为山水十二景图卷之一。卷指长卷,长度没有限制,有的连成一体,有的画面不衔接,但裱在一卷中。是传统中国画装裱型式之一。21教育网
秋江渔笛
仇英(明)
仇英(约1502—1551)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原为漆工,后从周臣学画,作品工而不板、艳而不俗。临摹古画可以乱真,山水、人物功力极深。此图与前图相比,虽都是横幅,前者景物集中左下角,笔墨简括,后者景物布满画面,笔墨工细,表现了宋明两代不同画风。
松溪放牧图(宋)
作者佚名。此图为绢本团扇,画面重点在左下角。上面或右侧一望空旷,这正是南宋人之画风。
春山瑞松图米芾(宋)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等,湖北襄阳人,长住润州(今江苏镇江)。著名书法家和鉴赏家。他的画“信笔由之”,“不取工细,意思便已”,创造了“米点山水”或称“米氏墨戏”,用横点错落排列,连点成线,以点代皴,表现云雨苍茫的景色。此图纸本设色,传为米芾所作。画中用周边景物挤出大面积云雾,对景物不作细致描绘,而着重在表现春天湿润空气中的景色。
草地一角丢勒(1471—1528)(德国纽伦堡)
选择此幅作品主要是了解一下西画中采用焦点透视、忠实于自然光线、准确描绘物象空间关系的写实画法。从画中可以看到杂草丛生的土地,植物前后关系及真切的质感。相对比之下可看出中国山水画物从心出,重视表情写意,不一味追求真实,但求传神的创作模式。
德国索林根油画《约塞米蒂山谷》与荷兰雷斯达尔油画《埃克河边的磨坊》
两图虽然不是一个场面,但是可以看出西方油画在定点透视下的写真方法和客观地反映现实。构图是平视的,光线自然,色彩逼真,透视严谨。大面积的天空中云层密布,由近及远,空间的描写深远,层次丰富,充满浓浓的荷兰乡间风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四):板书设计(略)
(五):课堂小结
中国山水画的思想境界。
中国画山水画于西方风景画的对比。
中国山水画学习的方法和步骤。
(六):课外作业
谈谈你是理解中国画独特的造型方法及艺术传统。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