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课件 (PPT+教案+学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第二课时课件 (PPT+教案+学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2-22 08:04:25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和温度升高时的活泼性。
2.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3.理解还原反应。
【学习重点】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
【学习难点】碳的还原性。
接下来,由下列六个环节展开学习,我们共同探究出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探究一】 碳的化学性质活泼还是不活泼?
1.碳的化学活泼性与______有关。
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
温度升高, 碳的化学性质________。
【探究二】 为什么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电子数:____ ,既不易___ __,也不易___ __。
2.碳的______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
【探究三】 不同条件下,碳的燃烧产物一样吗?
1.碳的_______性:点燃条件下,碳能在氧气中燃烧。
O2充足,碳充分燃烧,生成 ,化学方程式 C + O2 CO2 ( O2 _____)
O2不足,碳不充分燃烧,生成 ,化学方程式 C + O2 ( O2 _____)
2.说明不同条件下,碳的燃烧产物________。
3.性质: ___ 用途:
【实验探究】高温条件下,碳(C)能与氧化铜(CuO)中的氧结合吗?

1.现象:
澄清石灰水_________;固体粉末由____色变为____色;
2.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CuO + C ____ + ____
3.实验结束后,应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
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待试管冷却后,才能将试管中的固体倒出,为什么?
【突破难点】 碳的还原性
_ CuO _ ______
1.______反应: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2.碳的____性:
高温条件下,碳能夺去含氧化合物里的氧使氧化铜还原为铜。
3.性质: 用途:冶炼金属
例如:焦炭(C)可从铁的氧化物(Fe2O3)矿石里还原出铁(Fe)
Fe2O3 + C _____ + _____
此外,高温条件下,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转变为_______
CO2 + C _______
【学以致用】
1.试写出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将三氧化钨(WO3)还原为钨(W)的化学方程式。
2.下列叙述中,与常温下单质碳的稳定性无关的是( )
A.古墓中埋一米厚的木炭,千年不变
B.档案资料用碳素墨水填写
C.古代用墨书写绘制的书画,久不褪色
D.用石墨做电极
3.下列反应后一定能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
A. 木炭不充分燃烧 B.加热高锰酸钾
C. 蜡烛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D.加热氯酸钾
4.有一黑色粉末放在试管中高温条件下反应,发现生成物中有红色固体,同
时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推断该黑色粉末可能是 ( )
A.木炭粉 B.煤灰 C.氧化铜 D.木炭粉和氧化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和温度升高时的活泼性;
(2)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3)理解还原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学会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探究出单质
碳的还原性。
(2)通过分析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掌握还原反应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介绍单质碳在生活、生产及科技中的应用,既充分体现科技的发展,又
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
(2)通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深刻体会化学
给生活带来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
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
三.教学难点
碳的还原性。
四.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法、对比分析法、引导探究法、课堂讨论法
五、教学模式
以探究为主:通过例子,引导出探究一、碳的化学性质活泼还是不活泼?
探究二、什么决定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学生体会结构、性质、用途
之间的关系;
探究三、不同条件下,碳的燃烧产物一样吗?学生掌握碳的可燃性,知道燃烧产物与条件有关;
通过碳能在氧气中燃烧说明碳能结合氧原子,引导实验探究:高温下,碳能与氧化铜中的氧结合吗?进行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出反应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突破难点:碳的还原性,通过分析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原理,让学生掌握碳的还原性,理解还原反应,知道利用碳的还原性用于冶金工业;
加强练习 课堂小结 学以致用,
完成课堂针对性练习。
六、课时安排及课型
课题1 的第2课时,新授课。
七、教学准备
1.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
2.仪器: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改进)、灯罩(自制)、火柴、试管、橡胶
塞、玻璃导管、坩埚钳、药匙、镊子、滤纸、
3.药品:木炭粉、氧化铜粉末、澄清石灰水、棉花
八.教学过程
【引入】播放一段石墨烯的短片,介绍了石墨烯的什么性质?石墨烯和石墨一样,
主要成分是碳单质,既然单质碳的物理性质这么优越,那么化学性质又如何?
【板书】课题1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PPT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方法指导】本节课结合课本110-111页、学案6个环节共同探究。
【探究一】碳的化学性质活泼还是不活泼?
【图片展示】古代王羲之的兰亭序、古人气势雄浑的山水画
【引导】古人用墨书写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墨由炭黑制成,炭黑的
主要成分是单质碳,说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怎么样?
【设疑】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一定不活泼吗?红热的木炭能在氧气中燃烧吗?说明什
么?
【学生回答】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活泼。
【学生讨论后阐述观点】1.碳的化学活泼性与_温度_有关。
【PPT展示】 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_不活泼__;
温度升高, 碳的化学性质__活泼___。
【板书】 条件:常温,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升温,活泼性。
【讲述、过渡】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经得起风吹日晒雨淋。为什么?
【探究二】 为什么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学生活动】画出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学生讨论后阐述观点】1.最外层电子数:____ ,既不易_______,也不易______ 。
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叫做碳的稳定性。
【板书】稳定性: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引导】从以上的分析,同学们能总结出结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吗?
【学生讨论后阐述观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图片展示】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
【PPT展示】1.最外层电子数:_8__ ,既不易_得电子__,也不易_失电子 。
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叫做碳的稳定性。
【过渡】常温下,碳有稳定性;温度升高,碳的化学活泼性有哪些呢?
【探究三】不同条件下,碳的燃烧产物一样吗?
【图片展示、创设情境】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人们利用炭火取暖和烘烤食物,有时
门窗紧闭,人们可能晕倒,为什么?
【学生活动】结合课本110页讨论
【板书】点燃,可燃性:C + O2 CO2 (O2 ____)
C + O2 ( O2 _______)
【学生讨论后阐述观点】1.碳的可燃性:点燃条件下,碳能在氧气中燃烧。
【PPT展示】 C + O2 CO2 (O2充足)
2C + O2 2CO (O2不充足)
2.说明不同条件下,碳的燃烧产物不同。
3. 性质:可燃性 用途:作燃料
【过渡】通过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说明碳能与氧原子结合,
那么碳能与氧化铜中的氧结合吗?
【实验探究】高温条件,碳能与氧化铜中的氧结合吗?
【板书】 CuO + C + ____
【引导】木炭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碳,如果碳能与氧化铜中的氧结合,那么你们猜测
会生成什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还会生成什么?
【学生回答】生成二氧化碳,还生成铜。
【引导】那如果猜测正确,应该用什么检验二氧化碳?
【学生回答】澄清石灰水
【引导】那你们猜可能有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颜色变红色
【展示药品】木炭粉、氧化铜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烘干的木炭和氧化铜混合粉末
【实验探究】指导两位同学上讲台做实验。
【学生思考】1.为什么酒精灯加灯罩?
2.刚开始有气泡,为什么没有变浑浊?
3.结束时的先后顺序?
【播放视频】录制的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视频,重点展示试管中固体发生的现象。
【展示试验成果】实物、图片对比:反应前后的澄清石灰水,说明生成了什么?
【学生回答】变浑浊,生成了二氧化碳。
【展示实验成果】将冷却后的试管中的固体倒出在滤纸上,展示给同学们观察。
【PPT展示】图片对比:反应前后的固体粉末,说明生成了什么?
【学生回答】固体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生成了铜。
【学生活动】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书写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CuO + C + ____
【学生上黑板书写】 2CuO + C 2Cu + CO2
【学生讨论后阐述观点】【PPT展示】
3.实验结束,应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澄清石灰水倒吸。
4.待试管冷却后,才能将试管中的固体倒出,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
【过渡】我们一起看看这个反应的原理,一起突破难点。
【突破难点】 碳的还原性
【学生讨论】
【PPT展示】 2CuO + C 2Cu + CO2
【学生讨论后阐述观点】【教师引导】
1.从氧化铜变为铜,这个过程中失去了氧,也就是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把这
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2.高温条件下,是哪个物质夺去了氧化铜中的氧?是木炭,木炭的主要成分是单质
碳,使氧化铜还原为铜,把这种性质叫做碳的还原性。而碳和氧结合为二氧化碳。
3.性质:还原性 用途:冶炼金属
【板书】高温,还原性
【学生活动】试着写焦炭(C)可从铁的氧化物(Fe2O3)矿石里还原出铁(Fe)的
化学方程式。
【学生上黑板书写】 2Fe2O3 + 3C 4Fe + 3CO2
【学生活动】高温条件下,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转变为什么?
【学生上黑板书写】 CO2 + C 2CO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回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分别站起来表达。
【教师引导】结合思维导图的板书引导,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的构建。
【PPT展示】 课堂小结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用途:
1.稳定性: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2.可燃性: C + O2 CO2 (O2充足)
2C + O2 2CO (O2不充足)
3.还原性:高温条件下,碳能夺去含氧化合物里的氧。
2CuO + C 2Cu + CO2
2Fe2O3 + 3C 4Fe + 3CO2
CO2 + C 2CO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学以致用】
1.试写出焦炭在高温条件下将三氧化钨(WO3)还原为钨(W)的化学方程式。
2.下列叙述中,与常温下单质碳的稳定性无关的是( )
A.古墓中埋一米厚的木炭,千年不变 B.档案资料用碳素墨水填写
C.古代用墨书写绘制的书画,久不褪色 D.用石墨做电极
3.下列反应后一定能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
A. 木炭燃烧 B.加热高锰酸钾
C. 蜡烛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D.加热氯酸钾
4.有一黑色粉末放在试管中高温条件下反应,发现生成物中有红色固体,同
时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推断该黑色粉末可能是 ( )
A.木炭粉 B.煤灰 C.氧化铜 D.木炭粉和氧化铜
【板书设计】 课题1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课件20张PPT。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2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
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和升温时的活泼性。
2.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3.理解还原反应。
【学习重点】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
【学习难点】碳的还原性。【探究一】碳的化学性质活泼还是不活泼?王羲之的《兰亭序》【探究一】碳的化学性质活泼还是不活泼?1.碳的化学活泼性与 有关。
2.温度: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
温度:升高 , 碳的化学性质 。温度不活泼活泼【探究二】为什么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既不易得电子,
也不易失电子。 结构性质用途碳的稳定性:2决定决定体现体现4【探究三】不同条件下,碳的燃烧产物一样吗?81.碳的 性:点燃条件下,碳能在氧气中燃烧。

2.说明不同条件下,碳的燃烧产物 。
3.性质: 用途: C + O2 CO2 (O2充足)不同(O2不充足)可燃【探究三】不同条件下,碳的燃烧产物一样吗? C + O2 CO22燃料可燃性 【实验探究】 高温条件,碳(C)能与氧化铜(CuO)中的氧结合吗? 澄清石灰水C+CuO
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酒精灯加灯罩?
2.为什么刚加热时澄清石灰水中出现气泡,却没变浑浊?
3.实验结束时的先后顺序?

【实验探究】 高温条件,碳(C)能与氧化铜(CuO)中的氧结合吗? 前后现象: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什么?前后 现象:固体粉末由 变为 红色 黑色说明生成了什么?
1.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2.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结束,应先 ,再 ,
4.待试管冷却后,才能将试管中的固体倒出,为什么?
Cu + CO2 撤导管熄灭酒精灯防止澄清石灰水倒吸。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 【实验探究】 高温条件,碳(C)能与氧化铜(CuO)中的氧结合吗? CuO + C 22

反应:这种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2.碳的____ 性:高温条件下,
能夺去含氧化合物里的氧 。
3.性质: 用途:
?还原 还原【突破难点】 碳的还原性失去CuO + C 2 Cu + CO2 2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碳 ?氧氧被夺去冶炼金属还原性4.碳可用于冶炼金属工业。
焦炭(C)可从铁的氧化物(Fe2O3)矿石里还原出铁(Fe)
此外,高温条件下,碳还能使二氧化碳转变为________

CO2 + C
高温 Fe + CO2 Fe2O3 + C 4233 CO2 CO15课堂小结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2.可燃性:

3.还原性:高温条件下,碳能夺去含氧化合物里的氧。
书写绘画
保存文物作燃料冶炼金属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学以致用】
1.试写出焦炭(C)在高温条件下将三氧化钨(WO3)还原为钨(W)的化学方程式。
WO3 + C
W + CO223232.下列叙述中,与常温下单质碳的稳定性无关的
是( )

A.古墓中埋一米厚的木炭,千年不变

B.档案资料用碳素墨水填写

C.古代用墨书写绘制的书画,久不褪色

D.用石墨做电极
D2018/10/23
3.下列反应后一定能生成二氧化碳的是( )
A.木炭不充分燃烧 B.加热高锰酸钾

C.蜡烛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D.加热氯酸钾
C2018/10/234.有一黑色粉末放在试管中高温条件反应,发现
生成物中有红色固体,同时生成了一种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推断该黑色粉末可能是

A.木炭粉 B.煤灰

C.氧化铜 D.木炭粉和氧化铜 D2018/10/23碳是奇妙的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