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联系课文语言环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及文中引号的用法。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说说蝙蝠能夜行的秘密。3.通过朗读、复述等一系列语言训练,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夜晚的实验
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习惯晚饭后到附近的街道上散步。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从来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2] 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①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蝙蝠在夜空中的灵活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
[3] 1793年夏天,一个晴朗的夜晚,喧腾热闹的城市渐渐平静下来。斯帕拉捷匆匆吃完晚饭,便走出街口,把笼子里的蝙蝠放了出去。[②“匆匆”体现了斯帕拉捷怎样的心理 ]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 [4] 因为那几只蝙蝠,眼睛全被他蒙上了,都是“瞎子”呀。[③斯帕拉捷为什么“惊叫起来” ]
段导读:写斯帕拉捷第一次实验的结果。
斯帕拉捷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呢 原来,每当他看到蝙蝠在夜晚轻巧自如地飞翔时,总认为这些小精灵一定长着一双特别敏锐的眼睛。假如它们的眼睛瞎了,就不可能在黑暗中灵巧地躲过各种障碍物,并且敏捷地捕捉飞蛾了。然而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④“完全出乎他的意料”说明了什么 ] [5] 斯帕拉捷很奇怪: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⑤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段导读:第一次实验的结果和斯帕拉捷的判断完全不同。
于是,他把蝙蝠的鼻子堵住。结果,蝙蝠在夜空中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难道它薄膜似的翅膀,不仅能够飞翔,而且能在夜间洞察一切吗 ”斯帕拉捷这样猜想。 [6] 他又捉来几只蝙蝠,用油漆涂满它们的全身,然而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⑥“又”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写斯帕拉捷第二次实验的结果。
最后,斯帕拉捷堵住蝙蝠的耳朵,把它们放到夜空中。这次,蝙蝠可没有了先前的神气。 [7] [⑦“先前的神气”指的是什么 ]它们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到地上。[⑧“无头的苍蝇、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等写出了什么 ] [8]
段导读:写斯帕拉捷是怎样做第三次实验的。
啊!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 [9] [⑨句中的两个叹号表现了斯帕拉捷怎样的感情 ]
[10] 段导读:点明了斯帕拉捷的发现,蝙蝠夜间飞行靠的是听觉。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经过多次实验,斯帕拉捷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斯帕拉捷的实验,揭开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促使很多人进一步思考: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段导读:斯帕拉捷的实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为继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11]
后来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⑩“终于”一词表现了人们怎样的精神 ]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收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作出判断,灵巧地自由飞翔, [12] 捕捉食物。[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是什么 ]
段导读:人们继续研究,发现了“超声波”。
现在,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以及寻 [13] 找地下的矿藏。超声波就像一位无声的功臣,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功臣”一词表明了什么 ]斯帕拉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实验,会给人类带来如此巨大的恩惠。[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14]
段导读:写科学家们把“超声波”这一发现广泛应用到多个领域,造福人类,这一结果实质上起源于斯帕拉捷的“夜晚的实验”。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其带来的恩惠。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给文章分段,并简要说说段落大意。
词语卡片,课文录音,有关蝙蝠的图片。
一 揭题,导入新课
(用生动的方式把学生引入课文,调动学生的热情和注意力,烘托课堂气氛。)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超声波在现代工业、农业、医疗、军事等领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那么,人们对超声波的研究是怎么开始的呢 这得从一位意大利科学家的实验说起。(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2.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 谁做的实验 怎样做的实验 结果如何 )
3.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入《夜晚的实验》。
二 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要求:听准字音,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2.
自由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借助字典、词典并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新词。)
3.
检查自学情况。
(1)指读新词,并及时正音。
喉咙 苍蝇 瞎子 薄膜 油漆 矿藏 堵住 揭开 判断
(2)指名试读课文,并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薄膜:像膜的薄皮。
洞察:观察得很清楚。
领域:区域,范围。
恩惠:给予的或得到的好处。
4.通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实验是在夜晚进行的 谁做的实验 (因为夜晚蝙蝠灵活地在空中飞行,引起了科学家斯帕拉捷的好奇,所以他才做了这个实验。)
5.
小组讨论:全文可分为几部分 各写了什么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经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享受到它带来的恩惠。
6.
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三 记忆生字字形,巩固复习字词
“虫”字旁的字:蝙、蝠。
辨:与瓣、辫、辩区分。
四 指导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本课生字大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安排好各部分的比例。大部分左窄右宽或左小右大。指导学生描红、临摹。
12 夜晚的实验
喉咙 苍蝇 瞎子 薄膜 油漆 矿藏 堵住 揭开 判断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斯帕拉捷对蝙蝠在夜间飞行感到好奇。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实验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超声波给人类带来的恩惠。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小品文,讲述了科学家斯帕拉捷从蝙蝠飞行的启示中发现了超声波,进而造福人类的故事。怎样让学生从对课文的阅读中学习科学家留心观察、勤于思考、潜心研究的精神,又能适当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是教师在教学之前要着力思考的问题。
当寻找课文的切入点时,教师要将目光停留在课文的几个问句上。一句是设问句,解释斯帕拉捷把蝙蝠眼睛蒙上的理由。还有一句是斯帕拉捷实验成功后引起的人们进一步的思考。这几个问句,与全文中心有着极大的关系,而且本课语文知识点——引号的用法中的两个句子也都可以涵盖在内。“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教师的教学思路可以围绕这些问句而形成。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引言导入:课文中有哪些词句是描写斯帕拉捷的心理活动的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去读,用笔把这些词句画出来。这些词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家善于思考,对常见现象敏感、好奇心强这些品质。让学生练读这三个问句,在朗读中体会,读出好奇,读出兴趣,读出猜想,也就能顺理成章地理解。然后由第一个问题入手,让学生去探究学习,探究斯帕拉捷做了几次实验,怎样做的,结果如何。
在安排学生讲述斯帕拉捷做实验的过程时,要指导学生将科学家做实验过程中的疑问、分析、思考的过程说出来。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
揭(ji xiē
)开 矿藏(cá zàng)
漆(q xī
)黑
捕(pú b)
捉
2.比一比,再组词。
3.写出近义词。
好奇—(奇怪) 灵巧—(灵活)
恩惠—(恩德) 奥妙—(奥秘)
猜想—(猜测) 迅速—(敏捷)
1.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感悟课文的语言材料。
2.感受并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大胆实验、潜心研究、不断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科学精神。
图表若干份,课文朗读录音带。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请你们来写斯帕拉捷实验的情况,你想先让读者了解什么 (起因,即他做实验的缘由是什么。)作者的想法跟大家一样。这也是这一类文章通常的写法。
二 精读训练
1.精读第一部分。
(1)播放课文录音第一部分。
(2)出示:这个现象引起了他的好奇。
引导学生就看到的这句话进行质疑。(什么现象 好奇什么 )
(3)请学生默读第一部分,口头填空。
斯帕拉捷( )
时,常常看到( )
现象,产生好奇:( )
(斯帕拉捷在夜晚时,常常看到蝙蝠可以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不撞到任何东西的现象,产生好奇: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做到这一点的呢 )
(4)齐读第一部分,思考:斯帕拉捷身上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他对事物观察细致,对常见现象敏感,好奇心强。)
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 (让学生读课文,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甲:他常常看到,很多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从来不会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
学生乙: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
(5)
指导朗读上面两句话,突出重点词语,读出疑问语气,表现斯帕拉捷强烈的好奇心。
(6)老师过渡:斯帕拉捷着手进行实验啦,实验的情况应怎样来写 (重点写,具体写。)
2.精读第二部分。
(1)
默读,思考:斯帕拉捷共做了几次实验 分别是怎样做的 结果怎样 小组讨论完成表格。(结合汇报,抓住重点句,换位思考,体会斯帕拉捷的科学精神并相机指导朗读。)
次数
实验做法
实验结果交流
第一次
蒙上眼睛
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
第二次
堵住鼻子
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
第三次
全身涂满油漆
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
第四次
堵住耳朵
很快就跌落到地上
(2)
一系列实验,怎样写既清晰又简洁,而不使人觉得重复呢 (写的时候要有重点。)你们觉得应重点写哪一次实验 (第一次)
(3)
轻读第2、3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样写的。(指导读有关语句并概括。)
①先交代实验的时间、地点,然后依次写斯帕拉捷的做法、实验的结果、斯帕拉捷的思考。
时间——1793年夏天的一个晴朗的夜晚。
地点——街口。
做法——蒙上蝙蝠的眼睛,放飞它们。
结果——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
思考——不用眼睛,蝙蝠凭什么来辨别前方的物体,捕捉灵活的飞蛾呢
②课文中写道:“当他看到放出去的几只蝙蝠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时,不由得惊叫起来。”为什么 (因为事实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③课文中“瞎子”加上引号指什么 (特指蒙上眼睛的蝙蝠。)
(4)根据板书的提示,看图复述第一次实验的情况。(自由试述,指名复述,评议。)
(5)默读第4~6自然段,思考:与第一次相比,后来几次实验的情况是怎样简明扼要地写的 (先概括,再读有关语句。)
①第4自然段紧承上文简洁地叙述斯帕拉捷两次实验的做法、结果及第二次实验后的猜想。
②第5自然段写最后一次实验的做法和结果。
③第6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发现,是对实验结果的总结概括。
(6)再次阅读第5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做法一带而过,而结果却详细地加以描写呢 (因为结果与先前截然不同。)
②“先前的神气”具体什么样儿 现在怎样 (指先前做的任何实验蝙蝠都能轻巧自如地在夜空飞行,还可以洞察一切。现在它们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在空中东碰西撞,很快就跌落到地上。)
③“堵住蝙蝠的耳朵”,要是你写,还会用“堵”这个词吗 为什么 (可以换成“塞”,因为前面已写过“把蝙蝠的鼻子堵住”。)
(7)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中的三个问句和第6自然段中的感叹句,体会斯帕拉捷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无比激动的心情。(指名读,齐读。)
(8)小结:这一部分简练、生动地记叙了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终于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的经过。从这一部分的叙述中,你感受到斯帕拉捷的哪些可贵精神 (勤于思考,大胆实验,不怕失败,不断探索,打破砂锅问到底,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3.指导复述实验过程。
(1)分部分复述。(借助板书,抓住文中关键语句进行复述。同桌试述,指名复述,评议。)
(2)完整复述。(指名复述)
4.老师过渡:斯帕拉捷凭着自己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大胆实验,终于得出了结论——“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食物,原来是靠听觉来辨别方向、确认目标的!”他的实验对后人有什么意义呢 仔细读句子,从斯帕拉捷的结论中你能发现新的研究问题吗
5.精读第三部分。
(1)课文中写道:蝙蝠的耳朵又怎么能“穿透”黑夜,“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呢 说说引号的意思。(耳朵本身不能穿透黑夜,是喉咙发出的“超声波”反射回来穿透黑夜,让它像是能听到没有声音的物体一样,并不是真正地听,所以加引号。)
(2)引读第8、9自然段的前半部分。
①指名将“其中的奥秘”说一说。
学生甲:蝙蝠的喉咙发出“超声波”——物体反射——蝙蝠的耳朵接收。
②把自己对“超声波”的认识用一句话表达出来。
学生乙:人耳听不到的声音,一碰到物体就反射回来,可运用于各种领域。
学生丙:现在人们利用超声波来为飞机、轮船导航以及寻找地下的矿藏。
③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说说读懂了什么。
学生丁:实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恩惠。(板书:巨大恩惠)
三 总体感悟课文,拓展延伸
1.课文记叙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故事,告诉我们,正是这次实验,引起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使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到巨大的恩惠。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在思想上受到启发的同时,在写法上肯定也有不小的收益。谁想说说
2.学生讨论,谈感悟。
12 夜晚的实验
这篇课文讲述了科学家从蝙蝠飞行的现象中发现了超声波,进而用这个科学成果造福人类的事。作者在陈述这个事实时,语言的组织具有极大的跳跃性和想象空间。如作者第1自然段末引出“蝙蝠凭什么特殊的本领在夜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行呢”这个疑问后,紧接着就在第2自然段里,介绍了斯帕拉捷第一次试验的全部事实。两段文字之间,恰巧少了进一步提出假设的文字,而这部分文字,作者却用补白的方式放在第3自然段里作了说明。后面的第二次和第四次的实验假设,作者干脆作了省略处理。文字上的跳跃却给学生的质疑、思考、探究、创新留下了极大的空间。于是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反复阅读,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角色的互换、适时的想象去感受科学家孜孜以求的精神。
另外,根据学生在该阶段的语文学习发展需要,教师需要讲一些有关写作方法的知识和技巧,如学完第二部分时,可以让学生把四次的实验进行比较:与第一次相比,后来三次试验的情况是怎样简明扼要地写的 为什么要这样写 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到语文课应该学到的知识。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后来人们继续研究,终于弄清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蝙蝠靠喉咙发出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这种声音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像光照到镜子上那样反射回来。蝙蝠用耳朵接收到这种“超声波”,就能迅速作出判断,灵巧地自由飞翔,捕捉食物。
2.欣赏佳句并根据句子内容填空。
“超声波就像一位无声的功臣,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和军事等领域。”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超声波比作功臣,这样写的好处是使语言形象、生动。
3.补全词语。
自(由)自(在) (飞)来(飞)去
东(碰)西(撞) 自(作)自(受)
(跑)来(跑)去 东(奔)西(走)
自(给)自(足) (跳)来(跳)去
1.超声波
我们知道,当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科学家们将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声音的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我们人类耳朵能听到的声波频率为20赫兹~20000赫兹。当声波的振动频率大于20000赫兹或小于20赫兹时,我们便听不见了。因此,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通常用于医学诊断的超声波频率为1兆赫兹~5兆赫兹。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等。在医学、军事、工业、农业上有很多的应用。
2.蝙蝠
它是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有900多种。它们中的多数还具有敏锐的听觉定向(或回声定位)系统。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因为蝙蝠捕食大量昆虫,所以在昆虫繁殖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有助于控制害虫。某些蝙蝠也食果实、花粉、花蜜;热带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动物及大型鸟类的血液为食。这些蝙蝠有时会传播狂犬病。蝙蝠呈世界性分布。在热带地区,蝙蝠的数量极为丰富,它们会在人们的房屋和公共建筑物内集成大群。蝙蝠虽然没有鸟类那样的羽毛和翅膀,飞行本领也比鸟类差得多,但其前肢十分发达,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别长,并由它们支撑起一层薄而多毛的,从指骨末端至肱骨、体侧、后肢及尾巴之间的柔软而坚韧的皮膜,形成蝙蝠独特的飞行器官——翼手。
^1
知识点详解
^2
①“蝙蝠灵活地在夜空中飞来飞去”,这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至于这些蝙蝠有没有“撞到树上或者墙壁上”,根本不会有人注意或关注,但是斯帕拉捷“常常看到”,说明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
^3
②“匆匆”显示出斯帕拉捷希望早日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的想法。
^4
③斯帕拉捷看到第一次做实验的结果,很吃惊,因为这和他关于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飞行的想法完全不同。
^5
④说明斯帕拉捷最初的判断和实验结果完全不同。⑤这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激发了斯帕拉捷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6
⑥“又”说明斯帕拉捷对所研究的课题没有终止,而是又从多角度去探索。
^7
⑦“先前的神气”指“轻盈敏捷地来回飞翔”“还是飞得那么敏捷、轻松”“还是没有影响到它们的飞行”。
^8
⑧如实地写出了蝙蝠的表现与之前有天壤之别,也预示着斯帕拉捷的第三次实验终于成功了。
^9
⑨这句话中的两个叹号表现了斯帕拉捷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秘密后激动万分、欣喜若狂之情。
^10
^11
⑩“终于”一词表明人们弄清奥秘不容易,付出了很多努力。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体会到人们,尤其是科学家们前赴后继、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研究的精神。
^12
喉咙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直线传播——碰到物体就反射——耳朵接收超声波——迅速作出判断——自由飞翔,捕捉食物。
^13
如今,超声波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功臣”一词表明超声波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很大。
^14
这句话揭示了斯帕拉捷实验的重大意义,赞扬了他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为人类造福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