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1 22:2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联系课文语言环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训练,理解课文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通过品读课文,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2.通过朗读,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及文中写景对人物品质的衬托作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天游峰的扫路人
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2] 段导读: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产生探索的欲望。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①作者是怎样写出天游峰的高和险的 ]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②这句话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 [3]
段导读:描写了天游峰的高与险。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顶时的喜悦。
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 [4] [③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人,而先写声音呢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5] [④老人的穿着有什么特点 ]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我”下山在小溪边散步时,遇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qī)了一杯浓茶。 [6] [⑤这句话体现了老人怎样的性格 ]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 [7] [⑥老人的话体现了什么 ]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位自在悠闲、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老人。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 [8] [⑦这句话是怎样突出天游峰的高峻的 有何作用 ]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9] [⑧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 对刻画老人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
段导读:这一自然段承上启下,蕴涵着丰富的内容。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jiǒnɡ)炯有神。 [10] [⑨外貌描写表现出了什么 ]
段导读:写出了老人的外貌特点。
“您老有60岁了吧 ”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
段导读:从老人朴实明快的话语里,我们可以感受到的是满足、悠闲、幸福、快乐,丝毫没有不满、埋怨、委屈、辛苦。
[11] 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段导读:不怕生活的辛苦、劳动的艰难,什么时候都是以苦为乐,毫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令人深为感动。所以,“我”会情不自禁地表达出自己对老人真诚的祝福。
[12]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⑩这句话说明老人具有怎样的精神状态 ]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用宿鸟的反应来表现什么 ]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 [13]
段导读:写“我”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从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信心。
  第三部分(第4~12自然段):“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信心。
1.查字典,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自学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词语卡片,课文的录音,关于天游峰的幻灯片。
一 启发谈话,揭题设疑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许多名山风景秀丽。你能说说你曾游览过的名山秀景吗 游览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
2.看了课文题目“天游峰的扫路人”,你想知道些什么
3.天游峰的扫路人有什么特点呢 大家能从他身上得到什么启发呢
二 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
(1)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在读通顺的基础上注意流利,要有速度。
(3)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地方,并做上记号,准备质疑。
2.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纠正读音。
(3)答疑解难。
①对于不懂的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当时情境理解。
②对于涉及句意、中心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去读,对课文语言进行充分感知、理解。有的可以在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时解决。
3.理清课文脉络。
(1)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将文章分成若干部分。
(2)学生讨论全文分为几部分,并说说每部分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顶峰时的喜悦。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我”下了山,在小溪边散步时发现了天游峰的扫路人。
第三部分(第4~12自然段):写“我”在与扫路老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
4.再次分部分读课文。
三 教学部分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1.说说“夷、颇、褪、帚、削、罢”这6个字是什么结构,把字写美观。
2.重点指导“夷、褪”的书写。
3.指导学生描红,把这几个字写紧凑。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
夷  颇  褪  帚  削  罢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十分细致。
教这篇课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材料,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一开始,教师可以先谈话揭题,让学生知道本文写的是天游峰的扫路人。接着,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想想“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老人”,通过学生质疑、讨论,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层次,并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体会“武夷山第一险峰的险峻”的教学也尤为重要,教师应先让学生读读这一自然段,并画出有关语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像一根银丝、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等词句边朗读边想象一根银丝在云雾中飘飘悠悠的险。最后要指导学生练习朗读,读出巍峨险峻的天游峰的陡峭美,为后面理解老人扫山路的艰辛作好铺垫。
1.根据词语结构特点,仿写词语。
飘飘悠悠 淅淅沥沥 慢慢腾腾 飘飘洒洒
蹦蹦跳跳
气喘吁吁 忠心耿耿 风尘仆仆 文质彬彬
大名鼎鼎
扑棱棱 金灿灿 红彤彤 绿油油 灰蒙蒙
炯炯有神 依依不舍 头头是道 碌碌无为
夸夸其谈
2.写写描写人物神情的成语。
如:悠然自得
神气活现 趾高气扬 喜出望外 和颜悦色
神采飞扬 神采奕奕 和蔼可亲 无地自容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讲述了一位已(70)岁的老人,他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他早该退休了,可他实在离不开这里:他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这是一位(轻松自在、自信豁达)的老人,作者从内心敬佩他。
1.在熟读、反复读、品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关于天游峰的幻灯片。
一 旧知导入,温故而知新
1.自读课文,想一想天游峰扫路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将文中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2.请你朗读给大家听。从这些句子中你对扫路人有了哪些认识 请你谈一谈。
(1)“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语言轻松、悠闲,充满着乐观的精神。)
(2)“按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扫路人舍不得这么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3)“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扫路人对生活充满信心)
(扫路人朴实的外表、平淡的话语、爽朗的笑声中蕴涵着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 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分析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1.精读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部分。
(2)讲天游峰是武夷山第一险峰。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①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说明天游峰的险是武夷山之最)
②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九百多级石梯、从空中抛下来”说明山势陡峭,直来直往;在云雾中说明山很高,好像插入云中;随着云雾飘荡,石梯也悠悠忽忽,仿佛风一吹就断,说明高而险。)
(3)“一根银丝”指的是什么 (九百多级石梯)
(4)指导朗读。
(读出天游峰的险)
(5)小结并板书。(天游峰:第一险峰 九百多级 一根银丝 飘飘悠悠)
2.精读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2)过渡:“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扫路人清扫路面的声音是那么分明。
出示有关投影片:
  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
①自读这段话。
②讨论:你对老人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初步印象:衣着简朴,非常健康。“精瘦”“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小结并板书。(扫路人:精瘦老人 清扫路面 每天打扫)
3.精读第三部分。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
(2)分角色朗读第一层(第4~7自然段)。
①扫路人的工作累吗 (累,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他为何讲“不累”
(他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爱这里的山水,沉浸其中,不觉得累。)
②你能不能把你的体会说出来 重点句: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说明扫路人善良、朴实,同时也为下文打下基础。)
(3)分角色朗读第二层(第8~12自然段)。
①画出描写扫路人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句,进一步说说老人的哪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外貌: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说明他是个长期参加劳动、身体健壮的人。)
②组织读议,启发思考:“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30年后,他们能相聚吗 老人的话说明了什么 (30年后相聚与否不确定,作者的“30年后,我再来看您”是对老人感到敬佩,预祝老人健康长寿,而老人的话是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非常豁达。)
③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二层。
(4)小结并板书。(扫路人:轻松自在 自信豁达)
三 总结全文,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
本文写了作者登天游峰的所见、所闻、所感,赞扬了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3.本文描写天游峰的险峻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扫路人工作的艰辛,歌颂了老人的顽强不息和对生活的自信与热爱。)
4.学习作者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15 天游峰的扫路人



  1.与扫路人对话——感受老人的自信与豁达。文中“我”与扫路人的对话描写特别细致,对话中表现了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性格,这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要让学生走进文本,认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相关段落,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引导学生通过老人朴素的话语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围绕“想想老人扫路到底累不累、老人扫山路真的很轻松吗”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从课文描述的语句中去寻找事实依据。从天游峰的险峻中体会老人上山扫九百多级、下山扫九百多级是多么不容易,以及“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等语句来体会老人扫山路的艰辛。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既然扫山路是一件很艰难、很辛苦的事,那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呢 ”再次引导学生抓住老人的语言“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等语句,感悟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老人对生活的信心。最后,联系课文最后一句“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来理解体会老人那令人敬慕的、豁达的人生态度。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再次体会老人热爱生活、豁达自信的性格特点,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赞美。
2.书写名言,总结感受。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浓缩为一句话,并写上自己的名字,成为自己的座右铭。这个过程不但能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而且还能训练学生个性化语言的表达能力。
1.读一读,再抄写。
傍晚 静寂 气喘吁吁 险峰
攀登 慈善 自在悠闲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精瘦)的老人   (点点)的星光
(险峻)的天游峰  (细细)地打量
(不停)地清扫   (紧紧)地抓住
3.选择关联词填空。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既然……就……
(1)(虽然)这位老人已有70岁了,(但是)他还在险峻的天游峰扫路。
(2)在这里,他(不但)能呼吸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
(3)(因为)我顺着九百多级石梯上了顶峰,(所以)心里好不得意。
4.成语对对子,要求对仗工整,意思相对。
粗茶淡饭(山珍海味)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井然有序(杂乱无章) 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精雕细刻(粗制滥造) 伶牙俐齿(笨嘴拙舌)
1.作者简介
章武,原名陈章武,福建莆田人。1964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福建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助教,南靖县报道组干事,《福建文学》编辑、副主编,《台港文学选刊》副主编,仙游县副县长,福建省文联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福建省作家协会第三届主席团成员,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海峡女神》《处女湖》《仲夏夜之梦》《生命泉》《章武散文自选集》等。散文《北京的色彩》选入全国高中语文课本,《病的快乐》选入全国卫校语文课本。散文《阳台》获1989年《人民日报》燕舞散文征文二等奖,《武夷山人物画》和《北京的色彩》分别获福建省第二、三届优秀文学奖。
2.武夷山简介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市境内,在市区以南约15千米,处在武夷山脉北段的东南麓,景区面积约70平方千米。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亿万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奇峰峭拔、秀水潆洄、碧水丹峰、风光绝胜的美景,古人说它“水有三三胜,峰有六六奇”,被誉为“奇秀甲东南”。武夷山风景区内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及一百零八景点。不仅全年有景,四季不同,而且阴晴风雨,其山川景色变幻莫测,瑰丽多姿。现全区分为武夷宫、九曲溪、桃源洞、云窝天游、
一线天——虎啸岩、天心岩、水帘洞七大景区。它兼有黄山之奇、桂林之秀、泰岱之雄、华岳之险、西湖之美。武夷山风景的精华在九曲溪。九曲溪源于三保山,溪水碧清,折复绕山,形成“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九曲之胜,武夷山中最著名的一些山峰和高插于悬崖峭壁上的神秘悬棺都列在九曲溪边。
3.天游峰简介
天游峰,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胜地,位于武夷山景区的九曲溪六曲溪北,景区中心。它独出群峰,云雾弥漫,山巅四周有很多名峰拱卫,三面有九曲溪环绕,武夷全景尽收眼底。天游峰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仞,高耸群峰之上。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登峰巅,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为武夷第一胜景。
^1
知识点详解

^2
  ①作者以具体的数据“九百多级石梯”,形象的比喻“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写出了天游峰的高和险。
^3
  ②这句话写出了“我”“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的兴奋、得意的心情。
^4
  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引起了“我”的注意。
^5
  ④普通、朴素。
^6
  ⑤我们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位热情好客的老人。
^7
  ⑥这一句介绍老人的扫路工作,以及老人在这一工作过程中的感受。
^8
  ⑦这句话渲染天游峰耸入云天,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雄姿,而从上到下的石梯阶数,突出了天游峰的高峻,照应下文。
^9
  ⑧这句话与上一句话形成鲜明的对比。游人或许偶尔为之,尚且如此费力,如此胆怯,老人“每天”都是如此,该是何等自信,何等乐此不疲呀!
^10
  ⑨表现出了老人的健康、慈善、有精气神。
^11
  ⑩“30年后”老人就100岁了,老人却说:“我照样请您喝茶!”这说明老人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希望,至于衰老、痛苦等,他压根儿就没有想过。
^12
  表现了老人笑声的响亮、爽朗。
^13
  老人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给“我”教育与感染,“我”将他的话铭记于心。所以,虽然“我”已经回到了住地,但感觉这位老人依旧在眼前浮现,他的笑声依然回响在“我”的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