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词两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9词两首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1 23:1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六年级 语文 下册苏教版 资料宝袋   张志和 唐代词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年十六游太学,举明经。肃宗时待诏翰林,贬南浦尉。后隐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徒”。与颜真卿等为友。善歌词,能书画、击鼓、吹笛。作品多写隐居时的闲散生活。其词今存《渔父》五首,描写江南水乡风光,渔父生活,鲜明生动,为早期文人词中著名之作。另有《玄真子》。
    西塞山 一说在湖州西郊弁(biàn)南乡樊漾湖村,此据《大清一统志》所载:“西塞山,在乌程县西南25里,有桃花坞,下有凡常湖(即樊漾湖)。”如今山前西苕溪依旧,但樊漾湖已不复存在。另一说在湖州南郊风景区南端,下菰城遗址附近,据清雍正《浙江通志》卷十二引宋倪思《经锄堂杂志》称:“吴兴南门下菰青山之间一带远山为西塞山,山明水秀,真是绝境。其谓之西塞者,下菰(ɡū)城为(楚春申君)屯兵之处,登西向东故也。”资料宝袋预习检查 1.通过借助工具书,理解两首词中重点词句的意思,理解词的意思。
2.通过结合课文图片,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人表达的感情。字词乐园 藕:莲的地下茎,长圆形,肥大有节,中间有许多管状小孔,可以吃课文详解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常记”总领全词,表明这首词是追忆往事之作,同时表明这件事在词人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词人“醉”而忘路的不仅是酒,更主要的是融洽深厚的闺阁友情以及高涨的游玩兴致,还有周围荷花的无尽美丽。“沉醉”体现了词人心情非常愉快,同时也为下文的“误入藕花深处”埋下了伏笔。课文详解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ǒu)花深处。
这两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兴尽”是对一天生活的概括,“误入”引起了下文,把人带进一个朦胧的境地,回味无穷。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连用了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急于从荷花丛中找到正确路径的焦灼心情,也正是由于快速地划船,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一个“惊”字写出了鸥鹭惊飞的场面,词人由惊慌至惊喜的神情也跃然纸上。课文详解课文详解西塞[sài]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两句词描写了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等景物。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富有动感的春景图,展现出鸟飞鱼跃的一派生机景象。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两句词描写了渔翁钓鱼的情态,让我们感觉到江南水乡人们的悠闲和安适。课文详解图解结构概括主题《如梦令》,作者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恬静的生活情趣和愉快的心境。写法点拨 白描手法,即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运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要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运用这种手法勾勒事物时,要用简练的笔触,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的勾画。写法点拨运用这种手法绘景时,要用简笔作粗线勾画,组成生动的画面。如本文中《渔歌子》一词写了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风、雨、垂钓翁等景物、人物,只用淡笔勾勒,未着任何修饰,但我们的头脑中就已经形成了色彩鲜明、富有动感的春景图,对于自己的情怀,作者虽未着一字,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自己淡泊高远、超凡脱俗的隐者情怀,早已跃然纸上。 《渔歌子》,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自己淡泊名利的情怀,表现了隐居生活的乐趣。概括主题拓展提升关于词的知识
1.词 文体名,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兴有关(一说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兴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2.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①小令,58字以内;②中调,59—90字;③长调,91字以上。拓展提升3.词牌 填词用的曲调名。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曲调的名称即词牌,一般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后来主要是依调填词,曲调名和词的内容不一定有联系,而且大多数词都已不再配乐歌唱,所以各个调名只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定式。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如《沁园春·雪》这首词,“沁园春”是词牌,“雪”是词的标题;《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标题。心灵感悟  无论是夏日泛舟荷塘的沉醉,还是春雨中坚持垂钓的悠然,都在作者寥寥数语中表露无遗。让我们心怀自然,感受词的美,体会作者的情吧。随堂练习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
鳜鱼   箬 笠   蓑衣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如梦令》中作者回忆了      ,表现了作者                    。《渔歌子》描绘了           ,赞美了         ,抒发了作者        ,表现了         。?
2. 《如梦令》和《渔歌子》都是词牌名,我还知道      、      、     等也是词牌名。?3. 《如梦令》中“醉”表明词人         。“不知归路”的原因可能是    ,也可能是              。两个“争渡”表现了词人               。?
4. 《渔歌子》描写的自然景物有    、     、     、    、    、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天景物图。?
5. 《渔歌子》中张志和说“斜风细雨不须归”,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