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六下第9课《词两首》微课脚本
——《如梦令》怎样做到了情景交融?
旁白:情景交融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运用这种方法作文,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本词中情景融为一体,意境开阔、形象生动、格调欢快。
稍作停顿
情致盎然【课件呈现】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旁白: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景色宜人【课件呈现】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旁白: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稍作停顿
旁白: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旁白:在作文中,我们怎样做到情景交融呢?
【课件呈现】
对文章中情与景的关系的处理,可以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写景的同时叙写作者的感受,即所谓借景抒情,借景言理;
二是把作者的情思完全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中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深情。
课件6张PPT。9 词两首——《如梦令》怎样做到了情景交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对文章中情与景的关系的处理,可以有两种方法:
一是在写景的同时叙写作者的感受,即所谓借景抒情,借景言理;
二是把作者的情思完全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中,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深情。再见苏六下第9课《词两首》微课脚本
——《渔歌子》为什么雨天“不须归”?
旁白:西塞山前白鹭,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正是钓鱼的好时节,可是下起了雨,词人却说不须归?这是为什么呢?
稍作停顿
原因之一—境由心生【课件呈现】
西塞山前白鹭飞
旁白: “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西塞山是青色的,山上开着五颜六色的花朵,微风吹过,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西塞山蜿蜒起伏,山前的那一只只洁白的白鹭,自由自在的在天空中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绵绵春雨阻挡不了此时的好心情,词人不会就此回去。
原因之二——景美鱼肥【课件呈现】
桃花流水鳜鱼肥
旁白:粉嫩的桃花是一位俊俏的姑娘,在叶子的衬托下,微笑着宣告春天的来临。清澈的小溪中,倒映这青山、白鹭、桃花,真是一副绝妙美景啊!流水唱着动听的歌,流向远方。一条条鳜鱼不约而同的游到水面,在水中与鱼儿嬉戏玩耍。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风景如画,渔翁已经陶醉在这春天的美景中了,忘记了回去。
原因之三——有备而来【课件呈现】
青箬笠,绿蓑衣
旁白: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词人是非常有经验的渔翁,既戴了斗笠,又穿了蓑衣,所以不需要回去。
原因之四——风小雨细【课件呈现】
斜风细雨不须归
旁白:“斜风”指微风,“细雨”指小雨,春天的小雨美妙可爱,轻柔娇羞。看上去雨帘朦胧,如玉珠串串。远远望去,如烟如雾,如轻纱飘舞。根本影响不了词人的垂钓。
稍顿 【课件呈现】
张志和是个神童,他16岁就考中了明经科,随后又向皇帝献策,并被唐肃宗赏识,任命他“待诏翰林”。但是,张志和当官不久就被贬,这时又逢亲人离世,从此浪迹江湖,自称“烟波钓徒”。
旁白: 渔翁其实就是词人张志和本人的真实写照,湖州那清远的山水不仅洗刷了积压在他心头的浮躁与不安,给他一个积极而健康的心理,而且那优美的自然环境感染了他的心理环境。词人很满意这悠闲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他获得了精神的轻松和心灵的自由,真正找到了自我,不愿再涉足朝廷的风浪,不想回到那黑暗的官场。
课件7张PPT。9 词两首——《渔歌子》为什么雨天“不须归”?西塞山前白鹭飞原因之一桃花流水鳜鱼肥原因之二青箬笠,绿蓑衣原因之三斜风细雨不须归原因之四 张志和是个神童,他16岁就考中了明经科,被唐肃宗赏识,任命他“待诏翰林”。但是,张志和当官不久就被贬,这时又逢亲人离世,从此浪迹江湖,自称“烟波钓徒”。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