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孩子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重点难点
1.
弄懂在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2.
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人类的“老师”
科学家从鱼儿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可以说,鱼儿 [2] 是人类的“老师”。[①这里的“老师”为什么要加引号 ]
段导读:开篇点题,用事实说话,指出鱼儿是人类的“老师”。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儿一种呢。 [3] [②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段导读:自然界有很多生物可以充当人类的“老师”。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除了鱼类,还有很多。
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4] [③“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 ]30年以后,由于飞机速度的不断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过了好久好久, [5] 人类才从蜻蜓那里找到了防止这类事故的方法。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④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 [6] 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注意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段导读:详细介绍了人类认真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蜜蜂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
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而有圆圆的大头的 [7] 鲸,却常常轻而易举地超过海轮。[⑤作者将“轮船”与“鲸”对比,说明了什么 ]这是什么原因呢 科学家们仔细研究了鲸,发 [8] 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放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来,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段导读:工程师模仿鲸的“流线体”原理,改进了船体,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9] [⑥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10] ”。[⑦为什么要举“北京火车站”等例子 ]
段导读:介绍了人类把鸡蛋的“薄壳结构”原理运用到对建筑物的设计上,并得到广泛应用。
[11] 此外,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模仿某些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段导读:简略地介绍了还有很多种生物可以为人类的科学研究带来启示和帮助。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人类受到各种生物的启示,有了许多新的发明。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⑧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12]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强调生物界有很多人类的“老师”。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生字、新词卡片。
一 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文题目。)
2.激趣。
读了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什么
学生甲:人类的“老师”是谁
学生乙: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好奇心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二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先按课后生字表把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用自己掌握的方法自学生字、理解词语。
2.按“自学提示”自学。
3.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出示生字、新词,指名练读。
机毁人亡wánɡ 惨祸huò 教训xun 均jūn
匀yún 省shěnɡ料 某mǒu些 坦tǎn克
(3)记忆字形。
①按不同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祸 训 均 坦
上下结构:省 某
独体字:亡
半包围结构:匀
②旧字加一部分组成新字。
川训 旦坦 卒碎 木某 目省
③旧字带新字。
忙亡
④特别记忆。
匀均
(4)指导书写。
训:注意把“川”字写正确,中间的竖短,最后的竖稍长。
(5)积累词语。
祸(灾祸)(大祸临头) 亡(亡国)(亡羊补牢) 训(训斥)(训练)
省(省力)(省吃俭用) 均(均等)(平均) 匀(匀称)(匀实)
坦(平坦)(坦白) 某(某些)
(6)理解词语。
教训:教育训诫;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等。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三 细读课文,了解大意
1.看到课文题目时,有的同学会问:“人类的‘老师’是谁 ”现在,能回答这个问题了吗
(人类的“老师”是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你是从文中的哪段话了解到的
(课文最后一段话。)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话。
2.课文详细介绍了哪几种能做人类“老师”的动物,分别在哪个自然段
(第3自然段讲鸟儿是人类的“老师”,第4自然段讲鲸是人类的“老师”,第5自然段讲鸡蛋壳是人类的“老师”。)
四 指名读课文
五 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
人类的“老师”
鸟飞机
鲸轮船
蛋壳建筑
1.上课后,老师可以谈话导入,让学生观察课题与平时有什么不同。学生说加了双引号。追问学生为什么要加,学生说:因为这里的“老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而是指自然界的种种生物。应该及时肯定学生的说法,然后顺理成章地交流引号的用意,指出这里的“老师”是一种特定称谓,有特殊含意。
2.对于文中的术语“流线体、薄壳结构”,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进行理解。“流线体”和“薄壳结构”是专业的术语,学生以前可能没听说过,要让他们去找课文中的句子及结合插图来理解。这种理解方法很好,只是在学生找到句子及看图后,不一定全都能了解,因此,要在必要的时候进行点拨,发挥引导作用。
1.看拼音,写词语。
pò
suì(破碎) jiào
xùn(教训) xīn
shì(新式) tǎn
kè(坦克)
jī
huǐ
rén
wáng(机毁人亡) chāo
guò(超过) jūn
yún(均匀)
jiān
gù(坚固) jī
yì(机翼) qīng
ér
yì
jǔ(轻而易举)
2.比一比,再组词。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们的教室
在飞鹅山的山脚下,面对长江屹立着一幢两层的楼房,红砖红瓦,绿色的栏杆,在阳光的辉映下,显得格外雄伟,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教学大楼。教学大楼呈 厂 字形 一楼的第一间 就是我们的教室
教室是长方形的,坐东朝西,阳光充足,宽敞明亮。摆得整整齐齐的24套新桌椅,擦得明亮的玻璃窗,粉刷得雪白的墙壁,给人清新愉快的感觉。
一走进教室,正面墙上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8个鲜红的大字。中间是块3米长、1米宽的黑板,右边贴着学校制定的“小学生守则”,它督促我们遵守纪律,好好儿学习。
左边墙上张贴着表现少先队员“护校”和“爱护集体”的两张宣传画,它教育我们从小要培养关心集体、爱护集体利益的优秀品质。
右边墙上是“尊敬老师”的画儿,画儿上的同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每当我们上课不专心听讲,向老师敬礼姿势不端正的时候,看到这幅画儿就会立即改正缺点。
后面墙上是“世界地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
我们喜爱自己的教室,为保持教室的整洁、美观,每天用勤劳的双手把它打扫得干干净净。
(1)与下列词语意思最相近的一组是(D)。
熟悉 美丽 快乐
A.熟识 美好 高兴
B.了解
漂亮
幸福
C.熟识
美好
幸福
D.了解
漂亮
高兴
(2)文中画“”的句子应加上的标点符号是(A)。
A.“”,,。 B.“”。。, C.“”,。。 D.“”。。。
(3)这篇文章是按空间顺序写的。作者依次写了教室的正面墙上左边墙上右边墙上后面墙上。
(4)把你喜欢的词语抄写下来。
略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孩子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相关资料,重点句投影。
一 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详细介绍了哪几个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事例
(三个:鸟,鲸,蛋壳。)
二 精读课文
为什么说自然界的种种生物是人类的好“老师”呢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细细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画出来,并在旁边简单记录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2.请同学们把你的收获在小组内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3.集体交流。
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得十分激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是人类的好“老师”呢 请联系课文把你的体会说出来,让大家听一听。
学生甲:科学家从鱼儿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学生乙: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学生丙: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学生丁: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学生戊: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学生己: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4.拓展延伸。
(1)自然界中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
(不止这些。)
你是从文中哪儿看出来的
(第6自然段最后的省略号告诉我们,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不止书中介绍的这几种。)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哪些
(师生共同补充相关课外资料。)
5.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
(1)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2)学到这儿,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说一说吗
学生甲:学习了课文,我知道了生物很神奇,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学生乙: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学到许多知识。
6.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秘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人类的“老师”
细心发现
不断探索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1.这一课的重头戏是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在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时,可以让学生读完一自然段就说说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白这些自然段介绍的人类的“老师”是谁。接着,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发现,哪些自然段是可以放在一起的,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都能回答。这样就完成了分段任务。
2.由于是科普性说明文,课堂容易沉闷,没有活力。其实像这类课文,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学习。
例如角色扮演法:
请学生选择鱼、鸟、鲸、鸡蛋等几个角色中的一个,以它们的身份将自己的本领说一说,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和运用语言。
1.依据课文内容填空。
鱼儿(潜水艇)
鸟儿飞行的原理(飞机)
鲸的形体(轮船)
薄壳结构(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袋鼠的跳跃(越野汽车)
贝壳(坚固的坦克)
2.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教训 新式的
的现象 均匀的
3.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之所以……是因为……
虽然……但…… 既……又……
(1)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
(2)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3)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奇妙的植物世界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植物。
植物能吃虫。夏天,在沼泽地带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这就是会捕捉飞虫的毛毡(zhān)苔(tái)。毛毡苔的叶子上有200多根小绒毛,这些小绒毛能分泌出一种黏(nián)性很强的液体,这种黏液还含有一种很甜的味道和香气。小虫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急急忙忙地飞来,一旦落到它的叶子上,就会被牢牢地粘住。经过1~2小时,小虫就被叶子消化吸收掉了。
植物还会听音乐呢。一位印度的科学家常喜欢在花园里拉小提琴,放交响乐。日子久了,他竟然发现那园中的花木长得格外旺盛。于是,他开始正式对水稻进行试验。他每天在一块稻田里播放25分钟交响乐,一个月后,发现这块田里的水稻比同样一块田里没听过音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平均株高超过30厘米。
此外
,还有预报地震的山芋藤,能净化水的水葫芦,会“咬人”的漆树……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毛毡苔能分泌含有甜味和香气的液体,粘住小虫,然后消化吸收小虫。
②听音乐的花木、水稻比没听音乐的同样的花木、水稻长得更加茂盛。
(2)短文重点介绍了毛毡苔、水稻的奇特之处,简略地介绍了奇妙的山芋藤、水葫芦、漆树。
(3)写出第2自然段的段意。
植物能吃虫,主要介绍了毛毡苔吃虫的情况。
(4)文中结尾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表示奇妙的植物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介绍。
1.仿生学
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人们研究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工作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的设备和工具,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生活的先进技术。仿生学的典范成就并非仅仅来自对自然的模仿,而是努力探索自然系统背后的原理与机制,然后对其加以具体应用的结果。仿生学的研究运用有众多的领域,也包括仿人。
2.薄壳结构
生物界的各种蛋壳、贝壳、乌龟壳、海螺壳以及人的头盖骨等都是一种曲度均匀、质地轻巧的“薄壳结构”。这种“薄壳结构”的表面虽然很薄,但非常耐压。模仿壳体在外力作用下,内力都沿着整个表面扩散和分布的力学特征,“薄壳结构”在建筑工程中早已得到广泛应用。
^1
知识点详解
^2
①因为这里的“老师”是指鱼,具有特殊的含意。人类从鱼儿身上得到了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3
②承上启下的作用。
^4
③说明发明飞机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人类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5
^6
④由于之前不知道蜻蜓防止翅膀颤抖的方法,科学家们为了研究怎样防止机翼剧烈抖动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十分令人惋惜。可见,在某些方面以生物为“老师”能节省大量的精力。
^7
⑤用对比的方法介绍圆头的鲸比尖头的海轮的速度快,说明了鲸的外形比海轮有优势。
^8
^9
⑥这个事例向我们说明了用力握也握不碎鸡蛋的原因。
^10
⑦为了说明“薄壳结构”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1
^12
⑧再次强调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照应了文章开头鱼类是人类的“老师”,深化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