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祁黄羊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祁黄羊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2 11:1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3.了解祁黄羊的品质。
重点难点
1.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2.体会人物品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祁 黄 羊
春秋时代,几个大国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经常出兵征伐别的国家。[①这句话交代了什么 ] [2] 当时,晋国的军事力量比较强大,晋国国君悼公决定由祁黄羊担任中军尉,负责统领驾驭战车的士兵。
段导读:春秋时代的社会背景以及祁黄羊当时的官职与职责的重要性。
几年后,祁黄羊要告老退休,便请求晋悼公准许他辞职。 [3] [②祁黄羊请求辞职说明了什么 ]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事情的起因。中军尉祁黄羊主动请求辞职。
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你觉得谁能替代你呢 ” [4] [③悼公的话表达了他对祁黄羊什么样的感情 ]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
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5] [④“郑重”表现了祁黄羊的什么精神 ]
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你怎么会举荐他呢 ”
“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6] [⑤这句话是祁黄羊对晋悼公深感意外的解释,说明他具有怎样的品质 ]
“好吧,我相信你,就照你的意见办!”
悼公立即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大病在身,卧床不起,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位能接替他的人。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7] [⑥“只有、想了想、郑重”说明了什么 ]
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 ”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段导读:明确地表明了祁黄羊在举荐时,公私分明,一心为公,丝毫不考虑个人恩怨。
悼公于是决定由祁午继任中军尉。
  第二部分(第3~12自然段):祁黄羊以正直无私、一心为国的公心两度荐贤。
[8] 当时的人都很钦佩祁黄羊,说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⑦文中加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祁黄羊的举荐受到时人的称赞。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新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相关资料,生字、新词卡片。
一 揭示课文题目
许多历史人物都是流芳千古,今天我们一同来认识这样一位人物——祁黄羊。(出示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你对祁黄羊了解多少 依据课外资料简单介绍。
(学生自主介绍相关课外资料。)
二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自学提示”。
(1)个人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学生字,分析字形,掌握生字特点。
(3)用联系上下文并查字典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生自学。
3.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新词卡片。)
霸bà主  征伐fá  晋jìn国  悼dào公  举荐jiàn  慎shèn重  召zhào见  避bì

(2)认清字形。
①旧字加一部分组成新字。
存荐  真慎
②旧字带新字。
招召
(3)指导书写。
避:里面的“”不要在上面多写一点。
慎:“真”里面是三横。
(4)组词,积累词语。
荐(推荐)(自荐)  避(回避)(逃避)  召(号召)(召开)
慎(谨慎)(慎重)  伐(伐木)(讨伐)  霸(霸王)(霸主)
(5)理解词语的意思。
推荐:把好的人或事物向别人或组织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
慎重:谨慎认真。
三 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全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祁黄羊的什么事
(春秋时代,晋国中军尉祁黄羊在辞职前,出以公心,两度向晋悼公举荐接替自己的人选,受到时人的称赞。)
2.祁黄羊两次分别举荐了谁 分别是哪几自然段写的
(第一次举荐仇人解狐,第3~7自然段;第二次举荐儿子祁午,第8~12然段。)
3.思考:全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祁黄羊告老请辞。
第二部分(第3~12自然段):祁黄羊以公心两度举荐贤人。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祁黄羊受称赞。
祁 黄 羊
因病请辞受到称赞
  1.
由于课文对话比较浅显,学生在朗读中就能体会意思,因此,走进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其品质就成为重点、难点。所以,可以创设情境,和学生穿越历史隧道,重回当年举荐场景,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含意,感受祁黄羊“公私分明”的品质。
2.学生分段的时候,对于第8自然段是“外举”还是“内举”产生了争议。这时,不要急着立即下结论说哪种说法是正确的,而是让他们再去阅读课文,想想这一自然段到底放在哪个部分。通过认真阅读思考,并进行讨论,学生认识到这一自然段主要写“内举”,第一句话是外举的结果,也是内举的起因,所以主要是引起下文。
1.看拼音,写词语。

zé(负责) tuī
jiàn(推荐) zhǔn
xǔ(准许) cí
zhí(辞职)

shì(合适) jiē
tì(接替) jīng
yà(惊讶) shèn
zhòng(慎重)
ān
wēi(安危) yì
wài(意外)
2.给下面的字加一部分组成新字,再组词。
昔 真 辟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和路面,就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密切。作为公路的“铠甲”——路面,天天展现在司机的眼前,可是这层“铠甲”(不是)黑颜色的沥青路,(就是)灰颜色的水泥路。单调的路面颜色,会使长时间行车的司机感到疲劳。能否把公路也搞得丰富多彩一些呢 能。新研究出来的彩色路面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铺设这种路面像绘画调色一样,把不同的颜色掺进沥青材料里面,便铺出红、蓝、黄、绿等不同颜色的路面来。彩色路面像一本大书,它会告诉司机:红色——前面有交叉路口和居民区;蓝色——附近有小学校,注意小学生穿行马路;黄色——不准开快车,限制车速……这种路面可以消除司机的疲劳,对安全行车、减少交通事故非常有效。彩色路面还可以结合周围建筑和环境来美化城市。我国天津市铺筑了国内第一条褐红色沥青路面,色调柔和,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如果居民区中心有蓝色的广场,沿着湖边有蜿蜒的绿色小路,儿童游戏场铺上橙黄色地面,那该是多美丽呀!
(1)给短文缺标点符号的地方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单调: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蜿蜒:小路弯弯曲曲地延伸。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不但……而且…… 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4)彩色路面有什么好处呢 请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内容。2.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意思。3.体会祁黄羊的品质。
    
课文重点词句投影。
一 复习旧知引新知
讨论: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祁黄羊在辞职前,能出以公心,两次向晋悼公举荐接替自己的人,受到时人的称赞。)
二 精读课文
1.领会思想内容。
(1)默读第一部分,了解故事发生在一个怎样的时代背景下。
(春秋时代,几个大国为了争夺霸主的地位,经常出兵征伐别的国家。)
讨论:举荐人选这件事由什么引起
(祁黄羊要告老退休,准备请辞。)
(2)轻声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出示句子:当时的人都很钦佩祁黄羊,说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②“外举不避仇”是什么意思
(举荐外边的人不避开仇敌。)
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祁黄羊“外举不避仇”。
(指名口述。)
“内举不避亲”是什么意思
(举荐家里的人不避开自己的至亲。)
结合课文,口述这部分内容。
什么叫“出以公心”
(从国家的安危考虑问题。)
③同学们已经对祁黄羊两次举荐贤人的经过很了解了,我想,同学们一定对祁黄羊这个人物也有了自己的认识。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表演的方式来向大家展示。
a.默读课文,记住相关的内容。
b.思考:你认为哪几个环节是可以扩充内容的
(悼公派使者去召解狐,没想到解狐因病不久就去世了。悼公只好让祁黄羊再举荐一个能代替他的人。)
c.分小组,分角色练习。
d.在班内表演,同学们评议。
(3)你认为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
(出以公心、正直无私。)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指导复述课文内容。
(1)复述课文与背诵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背诵课文是按课文原文背诵,不能多字,也不能少字;复述课文是将文章的主要内容讲述出来,需要个人的理解和加工。)
(2)回顾课文各段大意。
(3)同桌互相复述,检查复述情况。
(4)指名个人复述。
三 布置作业
1.把祁黄羊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搜集有关“出以公心”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1.学习“外举”部分时,可以着重强调祁黄羊和解狐的仇人关系,以此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接着,可以提出问题:如果你是祁黄羊,你怎么来说服解狐呢 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
2.祁黄羊两次举荐,都是非常“郑重”的,每次他都“想了想”。这两个“想了想”也是让学生想象说话的训练点。第一次举荐仇人,他会想什么 他一定也是有顾虑的,但是想到悼公如此信任他,他又是这样的爱国,私人恩怨马上让位于国家利益,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解狐”这个名字。第二次举荐儿子,他又“想了想”,他此刻是不是和老百姓想的一样 如果推荐祁午,别人会不会说他偏袒儿子,把职位让给最亲的人呢 这样的顾虑正是祁黄羊“想”的内容。但是他的想法显然没有停止在这种顾虑上,他又会想:只要自己光明磊落,又在乎别人的说法干什么!谁有能力,我就推荐谁。所以,他非常认真地推荐了祁午。
1.仿照例子,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雨水打湿了我的衣服。
雨水把我的衣服打湿了。
我的衣服被雨水打湿了。
(1)一阵大风刮倒了院子里的那棵老树。
一阵大风把院子里的那棵老树刮倒了。
院子里的那棵老树被一阵大风刮倒了。
(2)公安人员抓住了罪犯。
公安人员把罪犯抓住了。
罪犯被公安人员抓住了。
2.选字填空。
  清  情  请
(情)感  (请)求  (清)凉  (请)假
  代  带  戴
(带)领  (带)动  (代)表  (戴)帽子
3.补充词语。
十(全)十(美)   三(头)六(臂)
万(紫)千(红)
万(无)一(失)
千(钧)一(发)
一(板)一(眼)
三(番)五(次)
九(牛)一(毛)
七(手)八(脚)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 为什么哭 ”
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玩儿玻璃球,青年时代玩儿纸牌,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 ”流浪汉将老人打量了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次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变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自己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他看到几个孩子在玩儿玻璃球,不由得手痒了,也挤进去玩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到了老年,他又懊悔起来。正巧,他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次青春。“我做了一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着说,“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时光老人非常生气。从此,他给每个人的时间是一样的,谁也别想多一分一秒!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返老还童:文中指让流浪汉重返童年时代。
手痒:文中指流浪汉又有了玩儿玻璃球的想法。
(2)流浪汉第一次见到时光老人时,说自己很后悔,他后悔什么 后来他是怎样做的
后悔因玩儿玻璃球、玩儿纸牌、打麻将而荒废了青春,败光了家产。后来他还是像以前一样虚度年华。
(3)按已划分好的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时光老人可怜流浪汉,答应让他返老还童。
第二段:流浪汉回到童年后,仍旧重复着以前的生活,到了老年又后悔起来,并请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次青春。
第三段:从此以后,时光老人给每个人的时间是一样的。
1.春秋
时代名。因鲁国编年史《春秋》得名。《春秋》编年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春秋结束的年代说法不一,今多以周平王元年(前770年)到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春秋时代。这时出现了大国争霸的局面。
2.
祁黄羊
祁奚,也作“祈傒”。春秋时晋国大夫。字黄羊。食邑于祁(今山西祁县东南)。晋厉公八年(公元前573年)任中军尉。晋悼公三年(公元前570年)告老,初推荐仇人解狐接任,将立而卒,后又举己子祁午以代。时人称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晋平公即位,任公族大夫。
^1
知识点详解

^2
  ①交代了时代背景,当时的局势动荡,战争时常发生。
^3
  ②说明他考虑到自己老了,不适合再担当重任,表现出他一心为国着想、时刻挂念国家安危的优秀品质。
^4
  ③表达了他对祁黄羊的不舍和信任。
^5
  ④说明这是祁黄羊经过深思熟虑后所作的决定,表现了他对国家高度负责的精神。
^6
  ⑤说明祁黄羊做事公私分明,不计前嫌。
^7
  ⑥说明祁黄羊思量了很久,认为只有祁午能担此重任,体现出他举荐自己的儿子是无奈而又慎重的决定。
^8
  ⑦“外举不避仇”是指举荐外边的人不避开仇敌,“内举不避亲”是指举荐家里的人不避开自己的至亲,“出以公心”是指从国家的安危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