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神奇的克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神奇的克隆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2 15:3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什么是“克隆”及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神奇的克隆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 [2] 一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①引用《西游记》中的这个例子有什么作用 ]
段导读: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例,通俗易懂地解释了克隆的含义。
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换句话说,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 [3] [②作者是怎样来说明什么是有性繁殖的 ]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③这是什么说明方法 ]
段导读:以动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为例,给克隆下定义。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了什么叫做克隆。
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 [4] 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 [5] 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压条或嫁接培育后代。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④这段话是从哪方面来说明“克隆”的 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
段导读:先以“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一句总领下文,继而举例说明这种本领,最后以“凡此种种”总结。段落结构严密,条理分明。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段导读:以一些单细胞生物为例,解释克隆的含义。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 [⑤这个问句有何作用 ]从20世纪开始,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 [6] [⑥用歌手的名字给克隆羊命名,体现了什么 ]
[7]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⑦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段导读:总写克隆技术的应用。
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⑧“优质、高产”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用具体的例子说明克隆技术是如何造福于人类的。
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 [8] 就能重新“装配”……
段导读:介绍了克隆技术在调节大自然生态平衡和医学方面的重大作用。
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段导读:用简洁的语言说明克隆技术的前景广阔,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神奇的克隆技术造福人类,并且向人类展示着它诱人的前景。
1.学习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2.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给课文分段,了解各段段意。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
关于克隆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实物资料。
一 导入
1.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 它奇妙在哪里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
2.展示查找的资料。
学生说说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就具有克隆的本领。
(出示实物或图片: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和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的嫁接,水螅身体长出芽体等)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3)通过联系上下文和工具书理解词语,不理解的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习生字。
例 
薯  嫁 
菌 
饲 
率 

注意字音:“菌”读“jūn”。
学生自主记忆生字:“率”的中间部分共有7笔,下面部分的横最长。
        
“薯”有别于“署”。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3)给课文分段,写出各部分段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用孙悟空的故事引出“克隆”这个词,并告诉人们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介绍了植物、单细胞微生物和高等动物的克隆情况。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介绍了克隆技术对人类的意义。
(4)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克隆的概念,植物、单细胞微生物和高等动物的克隆情况,以及克隆技术对人类的意义。
三 再读课文,看看有哪些词语不懂,讨论启发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宗接代。
嫁接:把要繁殖的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体上,使它们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独立生长的植株。
卓有成效:成绩、效果显著。
濒危:临近死亡或灭绝。
厄运:困苦的遭遇,不幸的命运。
四 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准确、流利。
  神奇的克隆
               
无性繁殖
             植物  单细胞生物 高等动物
  教学时,老师要紧扣说明方法,先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课文,复习说明方法;接着,让学生找出本课哪些句子使用了“下定义”和“举例子”的方法,并弄清这两种说明方法的不同。
在教授克隆与克隆技术时,可以紧扣“神奇”一词,围绕学生写文章习惯偏离主题的毛病,指出课文的第1自然段与课文题目无关,但不应该删除,引导学生说出这一自然段的作用:利用神话传说是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拓展延伸文本,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的作用。克隆技术在造福人类方面,远远不止课文所提及的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和蔬菜新品种及优良的家畜,也不仅仅局限于在保护生态、医学上的重要意义,第8自然段的省略号,给读者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引发读者去想象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因此,当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克隆技术的奇妙后,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进一步了解克隆技术,并以“假如我是克隆专家”为题,让学生去作文,这也是诱发学生对未来科学展望和憧憬的好方法。
1.看拼音,写词语。

rú(例
如) yòu
rén(诱 人) mǎ
líng
shǔ(马 铃 薯) jià
jiē(嫁
接)

jūn(细
菌) jiā
chù(家
畜) xiào
lǜ(效
率) sì
yǎng(饲
养)
2.给多音字组词。
畜 调 脏
3.比一比,再组词。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卓有)成效   生态(平衡)
品质(优良)
活泼(可爱)
(轰动)世界
(繁衍)后代
(濒临)灭绝
免遭(厄运)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引导学生养成搜集、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一 导入
1.上节课,我们读了《神奇的克隆》这篇文章,还记得课文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克隆知识吗 (植物、细菌、高等动物等的克隆。)
2.过渡: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去感受克隆技术的神奇。
二 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自读课文,说说这一部分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告诉我们“克隆”的含义的。
①课文通过孙悟空的例子间接告诉我们什么叫“克隆”。
②课文直接告诉我们,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叫“克隆”。
(2)讲解说明方法: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举例子、下定义。)
(3)探究:①如果课文一开始就告诉大家克隆是无性繁殖,效果好吗 ②举孙悟空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科普短文重在“普”,作者先用《西游记》中妇孺皆知的故事引出“克隆”的概念,富有趣味性;然后从常见且容易理解的生物现象写起,将高深的科学技术说得生动形象。)
2.学习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
(1)默读这部分,说说这部分介绍了哪些克隆技术。
(植物的克隆:柳树、马铃薯、仙人掌;单细胞微生物:细菌;高等动物:绵羊“多利”。)
(2)在这一段中,课文用了什么方法介绍“克隆” (举例子。)
3.学习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
自读课文,说说克隆技术对人类有哪些意义。
“克隆”可以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及品质优良的家畜;“克隆”技术可以挽救濒危动物;“克隆”技术可以培植人体皮肤和器官。
三 拓展延伸
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但是由于克隆技术的出现,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大量的资料,结合你了解的情况,说说你怎样看待“克隆”。
1.分组辩论。
2.组织辩论。
辩论的要求:
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观点鲜明,论据充足;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四 小结
同学们各抒己见,对此提出了不少看法,或许不够深刻,却是朴素而真实的。坦白地说,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未必比你们高深,你们的发言给了我启发。想阻止科学技术进步是徒劳无益的,科学向未知领域的探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类始终要进步。克隆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为之轰动,它对我们人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 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希望克隆技术能够造福人类。(出示幻灯片)“许多生物学家,特别是那些从事无性繁殖研究的科学家,将会严肃地考虑它的含义,并展开科学讨论,用以教育世界人民。”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分子生物学家J·D·沃森的话,也是我们这堂课的结束语。请大家齐读这段话。
  神奇的克隆
造福人类
  首先,贯串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一条主线应是什么是克隆,克隆技术的神奇表现在哪里。引导学生找出体现克隆技术“神奇”的句段,引领学生去读课文,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老师要带领学生品读重点句段,反复品味其中最能表现克隆技术“神奇”的字词。通过适当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所有、一般、一些”等词语的使用效果,体会到“下定义、举例子、分类别”等说明方法的特点。
引导学生领会第8自然段末尾的“……”时,也可以采用假设法:假如我是科学家,我想克隆        ,(为人类造福什么)         
。借此问题激发学生合作探究的热情,体验克隆技术的神奇。
最后,有必要安排复述的环节。让学生来说一说读了《神奇的克隆》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并根据学生的发言在黑板上板书,然后引导学生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来给这些板书排序,最后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板书复述课文内容。这既是在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同时也是在检验学生阅读说明文和从说明文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敬”能够组成很多词,根据下面的句子,恰当组词并填空。
(1)(尊敬)师长,是我们学生的美德。
(2)纪念碑前的棵棵松树,象征着全国人民对先烈的怀念和(敬仰)。
(3)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访问了战斗英雄。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2)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
(3)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
(4)人们利用克隆技术可以(挽救濒临灭绝的动物);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
3.照样子填空。
(甜)津津  
(气)冲冲
(暖)烘烘
(喜)洋洋
4.读句子,再照样子写两句话。
例:只要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
(1)只要你刻苦学习,成绩就会提高。
(2)只要明天是晴天,我们就去爬山。
“多利”之死
2003年,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绵羊“多利”因患进行性肺病而被实施了“安乐死”。“多利”于1996年7月5日出生,于1997年2月23日被介绍给公众。它的诞生被视为20世纪末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引发了全世界科学家研究克隆技术的热潮,也导致了大量技术和伦理方面的争论。一般来说,绵羊的寿命可以长达12年,从理论上讲克隆羊“多利”只活到了一半。它的疾病和死亡,再度引发了克隆动物是否早衰的争论。
牛津大学的动物学教授理查德·加德纳认为,克隆技术所带来的不安全性,已经在许多克隆动物身上得到证实,绵羊“多利”只是受害者之一。“我们必须等待最终检测报告,‘多利’患病如此之多很可能是克隆的后遗症。”而成功克隆了“多利”的科学家伊恩·威玛特认为,“多利”患病的原因可能与克隆技术无关。为了便于观察,“多利”长期被关在实验室,可能受到病毒感染而患上了慢性疾病。“无论怎么说,世人都应该记住‘多利’给生物学界作出的贡献,”伊恩·威玛特说,“她让生物学家重新认识了细胞的组织分化,从而为人类治疗某些疑难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行方法。”
^1
知识点详解

^2
  ①用《西游记》中的例子说明“克隆”这一复杂的科学术语,深入浅出,巧妙有趣。既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生动地引出了这个较难理解的话题。
^3
  ②用准确的语言与熟知的例子说明什么是有性繁殖,非常贴切。  ③下定义。
^4
^5
  ④以人们熟知的事物,有详有略地说明植物的克隆。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这样的植物。
^6
  ⑥体现了科学家对克隆羊的喜爱之情。
^7
  ⑦过渡,自然引起下文对克隆技术应用的介绍。  ⑧形象地说明克隆技术的作用之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