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望月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望月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2 15:2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世界。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望  月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2] [①这句话交代了什么 ]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②这句话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3] [③“镀”字用得好吗 为什么 ]
段导读:描绘了望月情景,渲染了一幅梦幻般的美景。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偶然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4] [④这句话中的过渡词是什么 它有什么作用 ]
段导读:小外甥也来到甲板上。
[5]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⑤“叫醒、凝望、出神”写出了小外甥的什么特点 ]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段导读:介绍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为下文比赛背诗作铺垫。
“我们来背诗好吗 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小外甥向我挑战了。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6] [⑥“眼睛一眨就是一句”,这样说有什么作用 ]
他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回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7]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méi)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qiānɡ)江水流。”
[8] 段导读:小外甥对写月亮的古诗记得多而熟悉,更表现了他对月亮的喜爱之情。
……
段导读:省略号省略了他们挑战时对的其他诗句,说明挑战不分胜负。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段导读:“我们”沉浸在月光之中。富有诗意的语言,写出了人物当时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 [9] [⑦这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你说呢 你觉得月亮像什么 ”我笑着反问道。
“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10] [⑧“不假思索”说明了什么 ]
他的比喻使我惊讶。我好奇地问:“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
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11] 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段导读:小外甥对月亮的想象多么丰富,多么有趣。这里呼应了上文所说的小外甥“爱幻想、聪明好学”的特点。
[12] 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⑩这句话表现了小外甥怎样的特点 ]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地走回舱里去了。
段导读:小外甥看到月亮被挡住,自己没了精神,回到船舱。
  第三部分(第14~20自然段):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13] 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这句话有什么深意 ]
  第四部分(第21自然段):“我”凝视月亮消失的地方浮想联翩。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绿线内的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理清文章脉络。
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生字卡片,关于月亮的诗歌的幻灯片。
一 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 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
二 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认识生字、新词。
 
镀 比喻 船舱
3.指名分段朗读。
4.理解词语。
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
云絮:淡淡的云朵。絮,像棉絮的东西。
剪影:按照人或物的轮廓剪纸成形。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形容说话做事反应敏捷。假,借用。
晶莹: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楚。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只写月亮 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
3.我们应怎样分段 怎样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部分(第14~20自然段):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第21自然段):“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 学生质疑
(例:“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的气氛中”是什么意思 )
五 指导书写
舱:右边是个“仓”,下半部分不要封口。
  望  月
月色美   诗句美   想象美
镀 
喻 

  在教学设计中,可将本文分为三大部分:月下江景、愉快交谈、独自凝思。同时,又把“愉快交谈”部分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小外甥出现、赛诗、提问、回舱”四个部分。
老师应重点抓住“月下江景”和“独自凝思”两个部分,一方面,让学生静静品味长江上的月光,体会文章的写法,感受月光之美。另一方面,让学生想象作者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什么样的幻想。通过出示《望月》中的部分内容,让学生充分理解“我”眼中的月夜是多么美妙。
要紧扣“愉快交谈”部分,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不假思索、清幽旷远”等词语的意思。同时让学生通过读描写小外甥神情、语言等的词句,感受“小外甥”爱幻想、富有童真童趣的特点;抓住小外甥与“我”的对话,引导学生体会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和天真活泼。正是这种聪明好学,才能让小外甥积累那么多有关的诗句,也正是这些有关月的优美诗句,才能让他沉醉。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中国月文化之美”,培养他们善于积累、勤奋好学的品格。
1.看拼音,写词语。

jīn(镀金) ǒu
ěr(偶尔) bǐ
yù(比喻) chuán
cāng(船舱)
2.比一比,再组词。
   
   
3.找出下列词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1)无事生非  张冠李戴
守珠待兔
神机妙算 (株)
(2)日积月累
颠倒是非
滥于充数
千钧一发 (竽)
(3)扬眉吐汽
南辕北辙
滔滔不绝
自力更生 (气)
(4)犹豫不决
金碧辉煌
囫囵吞枣
风餐露宿 (√)
4.下面各组词中,完全能搭配的一组是(B)。
A.磨炼—意志 爱护—粮食 坚持—真理 提高—效率
B.改进—方法 改善—生活 改正—缺点 改变—面貌
C.发扬—传统 精致—表演 发生—冲突 发展—生产
D.感情—深厚 爱护—老人 声音—低沉 爱戴—儿童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象的句子。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世界。
3.积累描写月亮的诗歌、文章。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象的句子。
月亮图片,课文内容的幻灯片。
一 导入
1.读课文题目。
2.谈话导入:《望月》是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它处处展示着美,渗透着美。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并通过朗读感受了文中蕴藏的美。我们感受到哪些美呢 (板书:月色美、诗句美、想象美)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味美丽的月色和优美的诗文。
二 品读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感受月色美
1.教师范读课文第2自然段,学生展开想象,浮现画面。
同桌之间交流,谈谈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把认为写得最美的一句话画出来。
3.交流: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美
学生交流,教师提示。
第一句中的“安详”不仅包含了安静和从容的意思,作者还把月亮当做人来写,给人以亲切感。(齐读)
第二句中读好“千点万点、晶莹闪烁、跳动”等词,这句话写出了月光下江面的动态美。(指名读)
第三句要读好“隐隐约约”,它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朦胧美和神秘美。
第四句同桌一起读。
三 诵读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感受诗歌美
1.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富于幻想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月亮不会叫醒他,这样写突出了小外甥爱幻想、聪明可爱的形象。)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
5.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6.你还知道有关月亮的哪些诗句 (学生自由背诗后教师指名回答,出示搜集到的相关诗句,学生选择感兴趣的读读,背背)
7.(教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8.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9.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0.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部分,你留下什么印象 (小外甥聪明好学。)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四 学习第三部分(第14~20自然段)
1.过渡:小外甥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 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 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从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小外甥的想象力很丰富。)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动作和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1)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2)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3)……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4)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5)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地走回舱里去了。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
五 学习第四部分(第21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这一部分写了什么
(板书: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3.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跟随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 闭眼,听录音,展开幻想。
六 赏读经典美文,感受语言美
1.过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这是一幅恬静的“月下美景图”。皎洁的月亮,晶莹明净,轻柔如水,曾给了人们多少梦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冰心、巴金等大作家都曾描绘过它,赞美过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片段。
出示三个片段。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
——朱自清《荷塘月色》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月光曲》
静美的月亮,自然是母亲了。我半夜醒来,睁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地在她的爱光中睡去。
——冰心《寄小读者》
2.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片段自由朗读。(形式自由一些,可默读,高声读,同桌读,找好朋友读)
3.欣赏。请学生先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先做指导。
老师最喜欢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文。在他的笔下,月光如水,静影沉璧,荷塘像笼着轻纱的梦。特别是“静静地、薄薄的、淡淡的”这一连串叠词的运用,使月色中的荷塘如梦如幻,朦胧而恬静,我们读起来,特别有韵味。
教师朗读这个片段。
学生自由朗读后,配乐齐读。
(2)学生根据老师的方法自由选择朗读片段。
(3)再欣赏几篇学生课前搜集的关于描写月亮的文章,请他们读给大家听听。
  望  月
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比背诗句  聪明好学
想象月亮  爱幻想
独坐甲板  展开幻想
  1.合理安排教学过程。一是遵循作者的思路,引导学生弄清课文的情节——“我”在江轮的甲板上望月,与小外甥交谈(对背颂月古诗、讨论月亮像什么),“我”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二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引导学生先理解内容,再理解内在的意思;三是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易到难,先理解一般内容,再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
2.努力创设课文情境。
“我”在甲板上赏月时的情境是恬静的,心情是愉悦的。小外甥与“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颂月古诗的情境,是紧张而生动的。小外甥是自信的,“我”是沉着而自豪的。正确地把握课文中的一个个情境,并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分角色朗读、想象和语言描绘等手段,生动地再现这几个情境,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耐心引导品读体会。在教学中耐心地引导学生品读小外甥与“我”对的诗句时,感悟小外甥的“机灵”。在诵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段时,感悟他的胆识——把天空当做人,把月亮当做天空的眼睛。在品读我“展开幻想的翅膀……”时,启发学生想象、讨论。
1.按要求写句子。
(1)大厅里安静极了。(用夸张手法)
大厅里安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
(2)赖宁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调整词序,不改变原意)
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是赖宁。
(3)他不但改正了错误,而且还接受了批评。(修改病句,不得增减词语)
他不但接受了批评,而且还改正了错误。
(4)看到美国轰炸我驻南大使馆的暴行,我不能无动于衷。(改成反问句)
看到美国轰炸我驻南大使馆的暴行,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5)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诸葛亮让鲁肃借给自己二十条船,他自有妙用。
2.判断对错,对的画“ ”,错的画“ ”。
(1)“蔚蓝的天空,火红的朝阳,金色的晚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个句子有语病。(√)
(2)“他从上海来。”与“他自上海来。”两句的意思完全不同。(×)
(3)“晨鸡报晓。”这是个完整的句子。(√)
(4)“你待会儿再走”里“待”读“dài”。(×)
(5)“桂林的山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是比喻句。(×)
3.画出下列词中的错别字,再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欢心鼓舞(欣)   誓死如归(视)
心甘情原(愿)
珍禽弃兽(异)
走头无路(投)
阴谋鬼计(诡)
自做自受(作)
喜笑眼开(颜)
通宵答旦(达)
汗流夹背(浃)
迫不急待(及)
盛气棱人(凌)
4.给下面画“  ”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失:①失掉;丢掉。
②没有把握住。
③找不着。
④改变(常态)。⑤违背;背弃。
⑥没有达到目的。
⑦错误;过失。
(1)整个社会都在重视挽救失足的青少年。
(②)
(2)看到这危险的情景,许多人都大惊失色。
(④)
(3)我决不会失信于人家。(⑤)
(4)他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③)
5.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格  严峻
(1)张教练对队员们的训练要求是相当(严格)的。
(2)指导员对小梁说:“这次的考验是(严峻)的。”
(3)公安机关正在(严厉)地打击黑社会团伙。
即使……也……  既然……就……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4)我(既然)承诺了,(就)一定会兑现。
(5)(即使)你不说,我(也)能猜出来。
(6)今天天气(不但)阴得厉害,(而且)还不时地下一阵小雨。
作者简介
赵丽宏,著名的散文家,诗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专业作家。上海人。著作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各种专著共六十余部,有《赵丽宏文集》《赵丽宏诗选》行世。代表作品有《山雨》《与象共舞》《顶碗少年》《为你打开一扇门》《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等。
^1
知识点详解

^2
  ①交代了望月的时间和地点,暗写了望月的目的。②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月光的静谧和清幽。
^3
  ③好。“镀”字表现了月夜的神奇迷人,这样的美景,谁能不“仰起头凝望天上的月亮出神”呢
^4
  ④偶然回头。这个词引出了小外甥,引出了下文。
^5
  ⑤“叫醒、凝望、出神”写出了小外甥对月亮的敏感和挚爱。
^6
  ⑥显示小外甥读诗多,记得牢,与上文“聪明好学”相照应。
^7
^8
^9
  ⑦一方面表现了小外甥的天真与善于想象,另一方面引出下文。
^10
  ⑧说明小外甥反应敏捷,把“月亮”比作“天的眼睛”,准确生动,且又新颖大胆。
^11
  ⑨一方面突出了小外甥对“月亮像天的眼睛”的具体描绘,另一方面也突出了他“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12
  ⑩表明小外甥的想法别出心裁,新颖而又贴切。
^13
  重点句解析:他希望祖国的下一代都能像小外甥那样聪明好学、富有想象力。“凝视、幻想”两词含丰富的内容,省略号颇具余味,给人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