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灰椋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6灰椋鸟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2 15:2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5自然段。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培养对鸟类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1.体会描写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场面的句子。2.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对鸟类、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灰 椋 鸟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①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 [2]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 [3] 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4] [③这句话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
周围静得出奇。 [5] [④为什么要写此处的“静” ]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6] [⑤“黑点”指什么 说明了什么 ]
段导读:灰椋鸟开始归林。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⑥“排空而至”指什么 写出了怎样的气势 ] [7] 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⑦这句话描写了灰椋鸟飞行的什么特点 ] [8]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会合。 [9] [⑧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鸟儿鸣叫,表现了什么 ]
段导读:鸟儿归林的热闹场面。
[10]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⑨“翩翩起舞”写出了什么 ] [11] 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jiū)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12] [⑩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这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 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 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 [13] 地欢呼起来。[作者为什么会“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我”观赏到的灰椋鸟归林的壮观景象。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14] [这里用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我”归来时的感想,点明文章的中心。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给课文分段,了解各段段意。
1.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2.理清文章脉络。
生字卡片,灰椋鸟的图片。
一 揭示题目
1.板书课文题目。
2.出示图片,简介灰椋鸟:喜欢群飞,食种子和昆虫。
二 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生字、新词。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标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组词。
杉(水杉) 毯(地毯)  槐(刺槐)  栖(栖息)
圆(椭圆) 棱(扑棱棱) 涧(深涧)
注意:栖(qī) 棱(lēnɡ)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义。
偶然:出人意外地。
郁郁葱葱:本课指竹林苍翠茂盛。
排空而至:本课指许许多多的灰椋鸟一个挨一个地排满了天空飞来。
倾诉:完全说出(心里的话)。
栖息:停留;休息。
呼朋引伴:呼喊、引导同伴。
三 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读一读。
2.指名读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准备观看灰椋鸟归来。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景象。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我”归来时的感想。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壮观景象。)
四 指导书写,布置练习
1.指导书写生字。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新词。
  灰 椋 鸟
 准备观看       看到壮观景象       看后感想
(第1、2自然段)    (第3~5自然段)   (第6自然段)
  1.体会归林时的壮观。在教学第4自然段时,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抓住“盘旋、投入、排空而至、整群整群、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等重点词句来反复朗读,体会壮观,启发学生想象的思维:灰椋鸟飞回来时在林中倾诉、呼唤、应和,想一想如果你是一只归林的鸟儿,你会倾诉些什么 又会怎样呼唤同伴和儿女 学生在说话练习的同时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归林的壮观场面。
2.感受归林后的热闹。课文第5自然段写了灰椋鸟闹林的情景。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闹林图,指导学生读文、想象、体会,并设计这样一个说话练习:“此时每一个人都被感染了,我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学生续说)”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加深了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
3.情感升华。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应让学生读后谈体会,接着老师介绍作者的情况,播放动画课件《一个真实的故事》,帮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对鸟、对大自然的爱,唤起学生爱鸟护林的环保意识。
1.看拼音,写词语。
zōng
sè(棕色) shuǐ
shān(水杉) dì
tǎn(地毯) huái
shù(槐树)

xī(栖息) shú
xī(熟悉) qiáo
shǒu(翘首) shān
jiàn(山涧)
2.找出下列词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回漩(旋)   峻工(竣)
敬幕(慕)
奥密(秘)
蜡月(腊)
拔涉(跋)
漂渺(缥缈)
推则(测)
3.给多音字组词。
和 盛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安)(居)乐业   (郁)(郁)葱葱
丢(盔)(弃)甲
(崇)山(峻)岭
飞(沙)(走)石
惊涛(骇)(浪)
口(若)(悬)河
(夸)(夸)其谈
高(瞻)远(瞩)
(寂)(静)无声
风(调)雨(顺)
天(经)地(义)
5.选词填空。
   尊敬  敬爱  敬仰  敬佩
(1)(尊敬)师长,是我们学生的美德。
(2)纪念碑前的棵棵松树,象征着全国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怀念和(敬仰)。
(3)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访问了战斗英雄们。
既然……就……  即使……也……
不但……而且……
(4)(即使)山再高再陡,我们(也)要爬上山顶。
(5)我们(既然)来到山脚下,(就)要鼓足勇气爬上山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借助具体的材料,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对鸟类、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激发学生对鸟类、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体会描写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情景的句子。
一 讲读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一开始,“我”对灰椋鸟是什么态度 (无所谓,漠不关心。)
2.是什么原因使“我”改变了对灰椋鸟的看法 (看了关于灰椋鸟的录像。)
3.“我”和同伴准备在什么地方观看灰椋鸟归来的情景 (林场。)
4.齐读第1、2自然段。
二 讲读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
1.默读本段,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讨论。
第3自然段: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第4自然段:灰椋鸟归林时的情景。
第5自然段:灰椋鸟归林后的情景。
3.“我”和同伴来到林场,在很幽静的林内,等着观看灰椋鸟归林,当“我们”忽然发现灰椋鸟开始归林时,“我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惊喜。)
4.我们惊喜的心情,从哪些词里反映出来 (忽然、翘首遥望。)
5.指名读,读出“我”和同伴惊喜的心情。
6.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
(1)默读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灰椋鸟归林的 (时间顺序。)
(2)这样的顺序体现在下面几组词上。
从“一开始”到“没有几分钟”。
从“一小群一小群”到“          ”。
从“先回来的鸟”到“          ”。
(3)文章开始是怎样写一小群一小群灰椋鸟归林的 (盘旋—陆续。)
(4)作者用哪一个词,准确地描绘了灰椋鸟“大部队”归林时的气势 (排空而至。)
“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 用“  ”画出具体描写“大部队”排空而至的句子。
指名读后思考:作者又是怎样写“先回来的鸟”和“后到的鸟”的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指导理解“好像……又像……”句式。(表达出鸟儿之间的亲密,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此时对鸟的喜爱之情。)
你能仿照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天空中飘动的云朵,好像一群群羊儿在跳舞,又像朵朵浪花在水面上嬉戏。)
7.“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请同学们用“”画出描写灰椋鸟不愿过早地安眠的语句。
(1)指名读。
(2)“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句话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场面 “飞瀑落入深涧”其实写的是什么 “惊涛拍打岸滩”呢 最后指名读,展开想象,体会鸟儿喧闹的场面。(这里形象地描写了一群群灰椋鸟嬉戏时的样子及鸣叫的声音。把鸟儿喧闹的场面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三 指导背诵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
帮助学生弄清这一部分的层次,再让学生明白第一层的叙述顺序。
四 讲读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部分,思考问题。
(1)在回来的路上,“我”有哪些感想
(2)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
2.出示“我”的感想。
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儿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1)“我”的感想包含几层意思
(两层。第一,鸟儿是人类的朋友;第二,我们要植树造林,保护鸟类。)
(2)把第二句改为陈述句。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
3.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五 总结课文
1.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们就观赏不到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我们先看鸟儿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再看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
(1)背诵第二部分。
(2)用自己的话说说鸟儿归林时的壮观场面。
(3)想象林场工人怎样辛勤劳动。
2.为什么说鸟儿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儿的乐园
(1)再读体现适合鸟类生存的环境的描写。
(2)我们要热爱鸟类,热爱大自然。
  灰 椋 鸟  一开始 一小群一小群
  课前,要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关于灰椋鸟的一些资料,帮助学习和理解课文。
课始,可以利用谈话的方式把学生引入课文的重点段落第4、5自然段,特别要针对“投入、排空而至、浩浩荡荡、倾诉、百鸟争鸣”和“似……如……”等重点词、句去理解、品味、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体会后再朗读。
这篇课文除了让学生欣赏到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还有一个重点是不能遗漏的——激发学生的爱鸟、护鸟意识。对于这点,应主要通过反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感悟到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家园来完成。
最后,有必要向学生介绍本文的作者——徐秀娟的感人事迹。为学生声情并茂地叙述她为了寻找走失的天鹅而不慎沉入河底的故事,然后让学生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以期实现学生情、教师情、文本情“三情共振”的目的,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就能得到升华。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即使)“非典”疫情再大,我们(也)要迎难而上。
(2)(只要)大家同心协力,我们(就)会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
(3)花(虽然)多,(但是)没有奇花异草。
(4)(即使)同学犯了错,我们(也)不应该轻视他们。
2.修改病句。
(1)主席台上插着鲜红的彩旗。
主席台上插着五颜六色的彩旗。
(2)不管你信不信,事实才是事实。
不管你信不信,事实就是事实。
(3)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的精神。
战斗在抗击“非典”一线的医护人员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3.不改变原意,把句子换个说法。
原句: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了。
(1)改成双重否定句: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不得不流泪。
(2)改成反问句: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4.补充词语,并写出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来。
目不(转睛)—(全神贯注)
(袖手)旁观—(置之不理)
热火(朝天)—(如火如荼)
朝气(蓬勃)—(生机勃勃)
1.作者简介
徐秀娟(1964~1987),女,环保工作者、优秀共青团员、革命烈士。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1964年10月出生于驯鹤世家。17岁时随父亲到齐齐哈尔市的扎龙自然保护区做临时工,负责养鹤、驯鹤工作。1983年,她在那里负责饲养雏鹤,雏鹤成活率达到100%。因此,扎龙保护区的孵鹤、养鹤、驯鹤技术开始蜚声中外。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前往参观后连称“OK”。徐秀娟也被影视界、新闻界所关注,舆论称她为“中国第一位驯鹤姑娘”。
1987年9月16日,徐秀娟为了寻找两只飞失的白天鹅而失去了生命,去世时只有23岁。那天,天空中还出现了日全食。徐秀娟是我国环境保护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她将23岁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一生热爱并为之呕心沥血的事业。
2.《一个真实的故事》歌词
旁白: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
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
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
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
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
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
为何阵阵风儿为她诉说
喔……啊……
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
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她再也没来过
只有片片白云为她落泪
只有阵阵风儿为她诉说
喔……啊……
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啊…………啊…………
^1
知识点详解

^2
  ①为下文作铺垫。
^3
  ②这句话运用了反问句式,表达的语气更强烈。
^4
  ③表达了作者急于见到灰椋鸟的心情。
  
^5
  ④埋下伏笔,与下文的“动”形成对比。
^6
  ⑤指灰椋鸟,说明它们离作者比较远。
^7
  ⑥指许多鸟儿从空中迅速飞落下来,很有气势。推开了空中的一切过来,写出灰椋鸟大部队归林的壮观气势。
^8
  ⑦描写了灰椋鸟飞行的队列鸟儿众多,队形不同,有秩序、有气势的特点。
^9
  ⑧以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鸟儿鸣叫,表现了灰椋鸟归巢的热闹景象,富有无限生机。
^10
^11
  ⑨写出了鸟儿的美丽姿态。
^12
  ⑩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群鸟归巢后的喧闹场面充分地描写出来,展现了一个和谐欢乐的鸟的世界。
^13
  作者深受感染,因而“情不自禁”欢呼起来。人与鸟,与自然和谐统一起来。
^14
  重点句解析:反问句强调是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才让我们观赏到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点明植树造林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