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苏教版
25 望月
资料宝袋
赵丽宏 中国作家。上海崇明人。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等,散文集《生命草》《诗魂》《爱在人间》《岛人笔记》等,报告文学集《心画》《牛顿传》等。
预习检查
1.抓住第2自然段中描写的景物,展开想象,感受江月美景。
2.抓住描写背诗和小外甥把月亮比作“天的眼睛”的语句反复朗读,体会小外甥爱幻想的特点。
字词乐园
喻-( )= 俞
仓+( )= 舱
“舱”在书写的时候,注意是左右结构,注意“仓”的撇捺舒展。
课文详解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dù)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镀”写出了月光的神奇与迷人。写“我”在江轮甲板上见到的月夜美景。
课文详解
偶然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跟随我出来旅行的小外甥。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我们来背诗好吗 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小外甥向我挑战了。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叫醒”突出了小外甥对月亮的敏感、挚爱,也表现了他的活泼调皮。 显示了小外甥读诗多,记得牢,与上文的“聪明好学”相照应。
课文详解
他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回他:“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忽然卷地而来的一阵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雨后,从望湖楼往下看,湖水一片汪洋,就像天空那样广阔。
课文详解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你说呢 你觉得月亮像什么 ”我笑着反问道。
“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这个问句一方面展示了小外甥的天真与善于想象,另一方面也引出了下文。“不假思索”说明小外甥思维敏捷,想象丰富。
课文详解
他的比喻使我惊讶。我好奇地问:“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
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在不知不觉中聚集起来,一会儿,月光就被云层封锁了。“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打了个呵欠,摇摇晃晃地走回舱里去了。
明明是自己困了,却说月亮困了,突出了小外甥的天真可爱。
课文详解
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写“我”凝望月亮消失的地方,展开了幻想,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图解结构
望月
月色醉人
背诗
与外甥交谈
展开想象
喻月
概括主题
本文写了小外甥与舅舅交谈的过程,表现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写法点拨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本文就细致描写了小外甥的语言,如“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文章通过描写小外甥的语言,生动地展示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使读者对小外甥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拓展提升
描写月的古诗词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4.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心灵感悟
我们赞美月亮,不只是因为它的美丽,更是因为它身上寄托着我们的感情。美好的东西给了我们美好的心境,美好的心境又让我们更好地去发现美,感受美。
随堂练习
一、用“√”标出加点的字的正确读音。
镀(dū dù)上 比喻(yù yǔ)
船舱(cāng cáng) 峨(é ē)眉
瞳(tóng tōng)仁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地吐洒 ( )地眨眼
( )地展开 ( )地睁大眼睛
三、仿写句子。
月亮像弯弯的小船,我们可以坐着它去旅游。
月亮像_______________
月亮像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