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里程表(二) 教案
1教学目标
1、结合汽车里程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借助直观图和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表的实际问题。
2学情分析
本课时是在第一课时里程表(一)的基础上而深入的,第一课时学生掌握的还是不错的,从课堂反馈上可以说学生基本上掌握住了,里程表(二)就比较难了与学生生活相关,但是由于学生不注意观察生活,所以学生比较难理解本课时,要多结合实际来让学生理解。
3重点难点
1、读懂“里程表”中每个数据的意义(尤其是非0起点)
2、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会画线段图和读懂线段图。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里程表(二)
一、激趣引入 分散难点: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
师:现在羊村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羊羊运动会,你想看一下吗
(想)下面要进行的是100米的比赛,下面有请喜羊羊和懒羊羊上场,你预测一下谁会赢?为什么?
师:比赛现在开始,最后谁获得了冠军?你认为公平吗?
师: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喜羊羊所跑的路程呢?你认为起点是多少?(0米)终点是多少?(100米)
师: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懒羊羊所跑的路程呢?你认为起点是多少?(60米)终点是多少?(100米)
仔细观察这两条线段图,你发现了什么不同?你能算出喜羊羊跑了多少米?100-0=100 懒羊羊跑了多少米呢?(100-60=40)
二、探究新知 解决问题: 1、 出示例题: 淘气的叔叔是出租车司机,星期一早上出车时,里程表的读数是35千米。
淘气记录了叔叔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回家时的里程表读数。(单位:千米)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160 350 555 745 955
(1)师: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读懂了题目的意思吗?
师:里程表读数是35千米是什么意思?这里的16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350千米表示什么意思?
师出示直观图,分别介绍35千米和160千米是什么意思? 你能用一条线段图表示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吗?
(生画图)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通过线段图,你知道如何求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160-35=125千米)
(2)你能再画一条线段表示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吗? (生画图)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你如何求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350-160=190千米)
(3)你能用一条线段表示星期三走了多少千米?星期四呢?星期五呢?
(4)教师完善线段图,合并成一条线段图。 师:你能看懂吗?要想求星期一走了多少千米?怎么办?星期二走了多少千米呢?星期三呢?…… 总结:当天走的里程数=当天的读数-前一天的读数
(5)解决问题: 哪一天行驶的路程最多?该如何求呢?学生说完方法 学生练习 教师请学生上台板演。 教师趁机介绍第二种解法
(6)比较联系
师:前两天,我们学习了里程表(1),与今天学习的里程表二有什么区别? (起点不同,但是算法相同,都是用当天的读数减去前一天的读数得到当天的里程数。
三、巩固练习 拓展延伸 课本第27页练一练的第1、4题
四、本课小结 内化知识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课件8张PPT。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加与减160-35=125(千米)350-160=190(千米)555-350=205(千米)745-555=190(千米)955-745=210(千米)答:星期五行驶的里程数最多。1.乐乐家的电表读数如下。(单位:千瓦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