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 请同学们分辨这5种书体,并说出5种书体的特点。温故知新平凡者的创造 隶书隶书的起源——秦隶 秦始皇命令李斯创立小篆后,也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许慎在《说文解字》记录了这段历史:“……秦烧经书,涤荡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为隶书,以趋约易……秦始皇使下邽人程邈所造也 。”由于作为官方文字的小篆书写速度较慢,而隶书化圆转为方折,提高了书写效率。 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点等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秦隶和汉隶的区别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分“秦隶”(也叫“古隶”)和“汉隶”(也叫“今隶”)
古隶的特征为:纵向取势,横不平,竖不直。汉隶的特征为:取横势,突出横画,横平竖直.给人以雄放洒脱,浑厚深沉之感。篆书和隶书比较—泰山石刻曹全碑隶书的代表作品 –曹全碑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是保存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一通碑刻,自己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与《乙瑛》、《礼器》同属秀逸类,但神采华丽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实为汉隶中的奇葩。它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于世,因此历来为书家所重。清万经评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礼器碑此碑自宋至今著录最多,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此碑字口完整,碑侧之字锋鋩如新,尤其飘逸多姿,纵横迭宕,更为书家所激赏。攻汉隶者,多以《礼器》为楷模。 乙瑛碑全称《汉鲁相乙瑛置百石卒史碑》或《孔和碑》。碑文为秦牍式,气度高古典重,字亦刚健有风韵,为汉碑之名品。尽管从艺术创作的要求看,《乙瑛碑》这样的作品显得过于工整和拘谨,但初学者由此入手,对于掌握隶书的结构、用笔技巧是比较合适和方便的,故人们普遍认为《乙瑛碑》是“汉隶之最可师法者”。 张迁碑全称为《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此碑自出土以来,为历代金石、书法家所推崇。词旨淳古,隶书朴茂,字体方整中多变化、朴厚中见媚劲,蚕不并头,雁不双设,外方内圆,内捩外拓,是雕刻、书法艺术的珍品。为汉隶中方笔之典型。 结体尚不够方整,无明显波势,用笔圆转且篆意较浓。明赵崡<石墨镌华>云:“西汉石刻传者极少,此字简质古朴。”清翁方纲《两汉金石记》谓其“浑沦朴古,隶法之未雕凿者也。”清方朔《枕经金石跋》云:“字几十三,无一字不浑成高古,以视东汉诸碑,有如登泰岱而观傲莱诸峰,直足俯视睥睨也。”五凤刻石 《石门颂》的艺术成就,历来评价很高。其结字极为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多用圆笔,起笔逆锋,收笔回锋,中间运笔道劲沉着,故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通篇看来,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石门颂隶书的演变更整齐规范划发展——楷书
更草率、流畅、省减的方向发展——章草、小草和行书
尝试将课本P10页左图小篆、秦篆、汉隶相互比较,看它们有哪些不同,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字形的的宽窄高矮取势。
2.线条和点画。
3.笔锋的变化(起笔与收笔处,转折处)
4.提按轻重的关系。
思考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