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生活推动笔行走?行书鉴赏湘版美术教材书法模块第六课快捷 行书有什么特点? 行书适应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和需要。
易辨认。 简便 起源于东汉,成熟于东晋。行书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区分行楷和行草第三名 苏轼《黄州寒食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元代 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第二名 颜真卿 《祭侄文稿》,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名称】祭侄文稿
【作者】颜真卿
【年代】唐代
【书体】行书
【材质】麻纸墨迹
【规格】纵28.3厘米,横75.5厘米
【字数】23行,234字
第一名 (唐)冯承素摹兰亭序真迹(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冯承素 唐代书法家。奉旨勾摹王羲之《兰亭序》,赐皇太子诸王。纸本,纵24.5cm,横69.9cm,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
第一名 (唐)冯承素摹兰亭序真迹(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行书的结构特点1. 欹正相杂行书的结构特点行书的结构特点2. 大小参差3.体势多变行书的结构特点4.省减化并行书的结构特点4.省减化并第三行书 苏轼《寒食帖》局部知 是 寒 食 但 见 乌
衔 纸 君 门 深体作者情感看书写的节奏吴琚《柏堂帖》局部名家示范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现常山。
携尔首榇,亦目常山。抚念催切,震悼心颜。
方俟远日,呜呼哀哉!尚飨。 行书的结构特点2. 大小参差1. 欹正相杂4.省减化并3.体势多变1藏露结合 露锋居多2笔顺自由 已简代繁课外作业:
运用今天所学知识为自己设计一个个性签名。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