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生活推动笔行走 行书 课件+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课 生活推动笔行走 行书 课件+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12-21 20:20:36

文档简介

第六课 生活推动笔行走 行书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什么是行书,能辨析行书的基本特征。
2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对书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尤其是他们已经学习了楷书和隶书,因此,学习行书应该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他们要具体区别什么是行书以及行书的基本特征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探讨。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准确把握与完成以及师生互动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
行书字体的特征把握和如何运用基本知识区别行书作品。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1、先让学生欣赏一小段音乐——周杰伦的《兰亭序》,抛砖引玉,顺势进入本节课的内容。
2、出示课件并板书:第六课 生活推动笔行走——行书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一、什么是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楷书便捷化的书写形态。“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古人说:“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在行书中,楷书字形明显的叫“行楷”,草化倾向明显的叫“行草”。
二、行书的发展:
1、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
2、唐代:颜真卿、李邕。
3、宋代:北宋“四大家”,苏轼,黄庭 坚,米芾,蔡襄。
4、元代:赵孟畹取?
5、明代:文徵明,董其昌。
6、清代:傅山,王铎。
三、欣赏“天下三大行书”:
1、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纸本,纵24.5厘米,横69.9厘米。又名《兰亭集序》,是永和九年王羲之给《兰亭诗集》所做的序言。《兰亭集序》共计324字,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1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同。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天下第一行书。
2、天下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唐朝颜真卿书,行草墨迹,纵28厘米,横73厘米,25行,234字。颜真卿侄子季明殉难于“安史之乱”,这是颜真卿在乾元元年所写祭文的草稿。
3、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撰诗并书,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17行,129字,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一说存台湾私人手中。无款及年月,实际上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
活动3【活动】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四、比较并回答:行楷和行草的区别?
1、行楷:在行书中,楷书字形明显的叫“行楷”。
2、行草:在行书中,草化倾向明显的叫“行草”。
五、比较并回答:行书的基本特征?
一、点画或减或连。简化了楷书点画,减少了起笔收笔,灵活自如,书写便捷。
二、结字规整中求变化。单个字组成部分之间的呼应、平衡、避让、疏密等。
三、行书章法。竖成行而横不成列,讲究行气,上下、左右的顾盼。布局的率意与自然。
活动4【测试】课堂巩固练习:竞答题
1、被誉为“书圣”的是我国古代那位书法家?
2、在书法史上“二王”指的是谁?
3、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经典是谁的什么作品?
4、在中国书法史上被称为“尚韵”和“尚法”的分别是那两个时代?
5、下列名字中哪些是唐代书法家?
A、颜真卿B、禇遂良C、米芾D、董其昌
6、宋代四大书法家有谁?(答三位即可)
活动5【练习】课堂实践:动手训练
利用准备好的笔墨纸砚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执笔、运笔以及书写行书字体,感受、理解行书字体的笔画特征。
活动6【活动】小结并评价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概括总结,并综合运用师评、自评和互评等评价方法对学生的课堂参与、课堂表现和最终效果等加以评价。对好的方面肯定和表扬,对不太好的方面提出改进意见。
活动7【作业】素质拓展作业布置
1、尝试能够正确区别行书作品并学会赏析。
2、能够正确理解行书笔画特点并书写行书作品。
活动8【活动】教学反思
首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认为学生基本上都学会、理解和掌握了怎样鉴赏行书以及行书字体的笔画特征;其次,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实践训练的时候,都能书写一些基本规范的行书字体;最后,由于内容比较多,在一节课的学习时间里,显得有些紧张,在有效驾驭课堂的能力方面还需要总结经验,加以改进提升。
课件23张PPT。同学们好:请听音乐生活推动笔行走 ——行书知识与赏析 一、什么是行书? 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楷书便捷化的书写形态。“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古人说:“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在行书中,楷书字形明显的叫“行楷”,草化倾向明显的叫“行草”。二、行书的发展:1、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
2、唐代:颜真卿、李邕。
3、宋代:北宋“四大家”,苏轼,黄庭 坚,米芾,蔡襄。
4、元代:赵孟畹取?
5、明代:文徵明,董其昌。
6、清代:傅山,王铎。三、欣赏“天下三大行书” 1、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兰亭序》、《快雪时晴贴》、《丧乱贴》。 《兰亭序》:纸本,纵24.5厘米,横69.9厘米。又名《兰亭集序》,是永和九年王羲之给《兰亭诗集》所做的序言。《兰亭集序》共计324字,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1个“之”字,各具风韵,皆无雷同。其文书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2、天下第二行书: 《祭侄文稿》,唐朝颜真卿书,行草墨迹,纵28厘米,横73厘米,25行,234字。颜真卿侄子季明殉难于“安史之乱”,这是颜真卿在乾元元年所写祭文的草稿。 《祭侄稿》是由真挚感情浇灌出来的杰作,是心灵的奏鸣曲,是哀极愤极的心声,是血和泪凝聚成的不朽巨制。在“忘情”状态下的无意识的表现手法使作品产生出无比优美的艺术效果。
元代鲜于枢评此作为天下第二行书。“天下第一行书”已被王羲之《兰亭序》率先占有,故此作不得不屈居第二位。其实,《祭侄稿》当为天下第一行书。《祭侄稿》是无法之法,直抒胸臆,无比率真的天然美的典范,而《兰亭序》虽也无上高美,但毕竟是人工美多于天然美。
3、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苏轼撰诗并书,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17行,129字,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一说存台湾私人手中。无款及年月,实际上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那时苏轼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受新党排斥,贬谪黄州团练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郁郁不得志,生活上穷愁潦倒,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作了二首五言诗: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四、比较并回答:行楷和行草的区别?行楷:在行书中,楷书字形明显的叫“行楷”,
行草:在行书中,草化倾向明显的叫“行草”。
五、分组讨论:比较并回答:行书的基本特征?行书的基本特征行书的结构特点:
一、大小参差。
二、欹正相杂。
三、省减化并。
四、体势多变。行书用笔特点:
一、藏露结合,露锋居多;
二、中锋为主,中侧并用;
三、以转代折,以曲代直。
四、以点代画,以简代繁;
五、以楷为本,牵丝映带。
六、笔顺自由,画无定形。六、巩固联系:竞答题:(1、被誉为“书圣”的是我国古代那位书法家?
(2、在书法史上“二王”指的是谁?
(3、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经典是谁的什么作品?
(4、在中国书法史上被称为“尚韵”和“尚法”的分别是那两个时代?
(5、下列名字中哪些是唐代书法家?
A,颜真卿 B ,禇遂良 C米芾 D,董其昌
(6、宋代四大书法家有谁?(答三位即可)
七、课堂活动:临摹课本上的例字,感受行书的用笔特点。八、课后素质拓展作业:欣赏王羲之、毛泽东的行书签名,感受其连绵流畅、灵变多姿的笔意。并尝试为自己的名字设计富有个性的签名。与同学相互观摩,交流心得体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