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第二板块达标训练
一、基础巩固
1.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亲附)
始速祸焉(加速)
为国者(治理)
B.
负而前驱(背负)
祸患常积于忽微(一寸的十万分之一)
逸豫可以亡身(安乐)
C.
佐戎徐州(辅佐军务)
抱无涯之戚(忧伤)
旅食京师(在旅店中吃饭)
D.
不克蒙其泽
(恩泽)
中年兄殁南方(死)
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吊唁)
解析:A.速:招致,C.旅食:在外地谋生,D.吊:抚慰。
答案:B
2.
下列加点字,不全属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B.
仓皇东出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
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然瓶粟屡罄,不能举火
D.
予我千金,吾生若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析:举:生,未活用;A.事: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活用作动词,侍奉;礼:名词活用作动词,礼遇;B.东:名词作状语,向东;亡:使动用法,使……亡;D.生:使动用法,让……活下来;智勇:形容词用作名词,智勇的人。
答案:C
3.
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各项的一顼是( )
A.
惟兄嫂是依
B.
大王来何操
C.
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解析:A、B、D三项是宾语前置,C项是介词结构后置。
答案:C
4.
下列省略句补充不当的一项是( )
A.
以(之)为口实
B.
吾将以(之)为袜
C.
投(之)诸地而骂曰
D.
《筼筜谷》(为)其一也
答案:C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岂非人事哉
与其所以失天下者
B.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未可以为信也
C.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初不自贵重
D.
教吾子与汝子……如此而已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解析:A项,“人事”,古义为“人为”;今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有关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惩等工作,或指人的意识对象等。“所以”,古义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今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结果。B项,“从事”,古义是官名,这里指一般属官;今指做某事或进行某种活动。“可以”,古义为“可以认为”,今义为“表示许可”。C项,“几何”,古义为“什么时候”,今为学科名。“贵重”,古义为看重,今义为价值高。
答案:D
6.
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B.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
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D.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解析:A、B、D三项均省略宾语“之”,C项省略介词“于”。
答案:C
7.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字,按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⑦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 ⑧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⑨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⑩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
①⑦/②④/③⑤/⑥⑧/⑨/⑩
B.
②⑦/①⑤/③⑥/⑧/⑨/④⑩
C.
①⑦/②⑧/③⑤/⑥/⑨/④⑩
D.
①⑧/②⑥/③⑤⑨/⑦/④⑩
解析:C项,“其”的意义和用法依次为:代词,那、那些/代词,你的/副词,表反问语气/假如/副词,表揣测语气/代词,他的、他们。
答案:C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B.
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
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C.
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D.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
解析:A.却;B.表转折/表承接;C.做,动词/对,介词;D.连词,来/介词,把。
答案:A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请曰:“君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何也?”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曰:“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歔洒泣者,伤离别也。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其谈笑者也。”“去既远,又有林郁然。竹篱茆茨,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冠而须,罄折而立,谁也?”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将劳其女之父母也,且迎之也。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也,何不可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
【注】 ①锦衣:锦衣卫官员。②肩舆:轿子。③妓:歌舞女艺人。④茆茨:茅草屋。⑤罄折:谦恭的样子。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从事京师锦衣 从事:任职
B.
工丹青
工:主管
C.
予以此图质之 质:询问
D.
昏礼宜昏
昏:结婚
解析:工:擅长。
答案:B
10.
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是( )
A.
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
又其股坐于小车旁者,车人也
B.
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
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
C.
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D.
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解析:A项,前一句写的是送亲,后一句写的是路人的情形。B项,前一句写的是送亲,后一句写的是看客。D项,前一句是迎亲,后一句是送亲。
答案:C
11.
文中画破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
B.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
C.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
D.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逮之文债可乎
解析:断句,首先注意句中的虚词,故可推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A、D两项是错误的。还要注意句中词语的搭配,尤其是动词和宾语的搭配,如句中的“偿”,它的宾语显然是“债”,C将两者断到两句话中,故错。
答案:B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2)农家苦于灯烛的花费,送亲迎亲(都)在白天,(就)用伞盖来遮蔽阳光。
(3)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的(还是)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长了胡须。
译文:
某一年春天的二月,我任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都锦衣卫官员。周君拿出(他)所说的村落图给我看,(我)看他的脸色,(好像非常喜欢。)他请求我说:“您一定要为我写一篇记。”请求再三,(我)于是把图放在包裹里带回去。
回到京城时已经是年末,我还不知道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的底细(来龙去脉)。有(一位)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他擅长画画。他来拜访我,我拿此图向他询问,说:“你懂得画,就好比我懂得书一样,请问(图中)的妇女骑着牛,这是为什么呢?”他回答说:“这图是指农家嫁女儿,无法准备轿子,用牛来代替行走。一个老人牵着牛行走,非常看重自己的女儿,不让他女儿控制牛。妇女骑着牛就是这么回事。”“但(图中)还有一个老人拿着遮阳避雨的工具(伞)来保护她,这是为什么呢?”他说:“结婚的礼节宜在夜里。对于结婚,农家苦于灯烛的花费,迎亲送亲(都)在白天,(就)用伞盖来遮蔽日光,这也是看得很重的。(图中)一个老妇人贴着牛耳朵走,一个老头在牛的后面慢慢地跟着,这是父母在送他们的女儿。一个老头拄着拐杖站着,另一个老妇人靠在门边望着。一个年纪稍大的小孩,带着弟弟,用手指指着(骑牛的女子),并说着什么。所有人的容貌脸色都好像哭泣,那是在悲伤离别。牛的前面有四个敲着鼓吹着唢呐的,他们是迎亲引导的人。路边上有两只驴,按秩序前行,骑在上面的是乡里的歌舞女艺人。尾随在驴后面而拿着古筝琵琶的,是歌舞女艺人的两个仆人。另外,那个腿靠着马车边沿而坐的是驾车人。他们都是路上偶然遇到而回头瞧热闹的人。距离那个树林一小段路,将再经过一个树林,两个孩子跳跃着去报告。一个妇人从篱笆门里出来,胳膊上抱一小孩,又一个小孩牵着妇人的衣裳跟着走。田里有两个农夫,锄完地,就要停下来。这些人都看见新娘子而说笑着。”“距离更远的地方,又有一片茂盛的树林。(只见)竹篱笆茅草屋,好像是新娘子的(婆)家。门外有一个男子,穿戴整齐,他长了胡须,很谦恭地站在篱笆外,这是谁呢?”他回答说:“这是她的夫婿。”古时候三十岁娶妻,近代只有在农村有的才这样,所以新郎已是壮年,长了胡须。站在这里等候,将迎接新娘子进门。(边上)有两个妇人向前询问什么,这是妯娌们。将去犒劳那新娘子的父母,并且迎接他们。两人抬着酒具,其中一个拿着壶,这是迎接犒劳用的。一个女仆跟在后面,以备使唤。两个小孩一前一后地相随着,其中大的小孩用手指指着说些什么,好像是说新娘子快来了。一个老妇人站在门边张望,她是在了解歌声(的远近)以考虑迎接礼节的缓急。
我听完这些,开玩笑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真是乡村里的人啊,这么真实地了解乡村的情况,我学识不够丰富,于是就用您的话为这图作记,来偿还我欠了很久的文债,可以吗?”姓华的先生笑着说:“这是(佛祖)所说的借我一株莲,化作六尺金身,有什么不可以呢?”当时天气很冷,一边和跟随游玩的人谈话,一边哈着手拿着笔记下来了。
三、语言表达
13.
阅读下面关于我国夕阳产业现状和老年人口消费规模发展趋势的图表,完成后面的题目。
(1)图表一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表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应采取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国夕阳产业投入严重不足,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需求。
(2)未来40年我国老年人口消费规模将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3)①政府加大夕阳产业的投入,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②采取多样化养老方式,减缓社会化养老的压力。
14.
荆楚大地,历史悠久,物华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宝,人杰地灵。在这片广阔的大地上,有数不清的文人墨客,有赏不尽的人文景观:屈原、诸葛亮、李白、崔颢、苏轼、闻一多等;武当山、荆州古城、黄鹤楼、古琴台、黄州赤壁等都天下闻名。联系课文和相关内容,从以上历史人物或旅游景观中选出两项完成以下对联。
(1)苏东坡贬谪黄州感慨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赤壁遥想公瑾谈笑英姿慨华发早生。
解析:第一句涉及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创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赤壁赋》的内容;第二句化用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下片中的“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谈笑间……早生华发”的词句。由此可知,本题要求对题干中所涉及的文人墨客及其代表诗作有所了解,并能化用。诸葛亮和《梁甫吟》《出师表》都是较为常见的内容。第二句完全可以化用崔颢《黄鹤楼》中的相关诗句,如“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可以引入对联。
答案:示例一:(1)诸葛亮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卧隆中吟诵梁甫吟/孟浩然隐居襄阳吟咏鹿门歌/闻一多蛰居异国高唱红烛歌/屈灵均行吟泽畔悲吟怀沙赋/李太白游历江城忽闻落梅花
示例二:(2)登名楼追思仙人乘
( http: / / www.21cnjy.com )鹤离去叹乡关难觅/登琴台追忆古人高山流水叹知音难遇/游荆州缅怀三国风云历史叹英雄远逝/瞻古城怀想三国英雄成败叹青山依旧
15.
把下面的这个长句改写成四个较短的语意连贯的句子,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微阅读,是一种与传统阅读方式有别的,文本不需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读者太多背景铺垫与感情投入,甚至不要求阅读经验前后连贯的,需要借助手机短信、微博和短文体传递信息的迅捷阅读方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长句变短句的基本方法是:首先对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的内容进行分析,理解内容要点,进而确定每个内容要点的主语,然后合理安排各内容要点的表述顺序,使语意连贯畅通,必要时需要补加关联词语。长句附加成分多,有时可在附加成分原来的位置上加指代词语,构成同位复指;或改变标点符号,用冒号使其构成总分关系或分总关系。
答案:(1)微阅读,是一种有别于传统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迅捷阅读方式。(2)它需要借助手机短信、微博和短文体来传递信息。(3)其文本不需要读者太多的背景铺垫与感情投入。(4)其文本甚至不要求有阅读经验来前后连贯。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第一板块达标训练
一、基础巩固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 )
A.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带领
B.
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数量,数目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
D.洎牧以谗诛
洎:及,等到
解析:A项,“率”,全部,一概;B项,“数”,命运,天数;C项,“速”,招致。
答案:D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学不可以已
B.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
C.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D.
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解析:A项,已经,副词;停止,动词。B项,如同,像;还,仍然。C项,起初,副词;才,副词。D项,两个“固”均为“本来”之意。
答案:D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故”字与例句中的“故”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A.
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B.
臣闻兵以计为本,故多算胜少算
C.
既克,公问其故
D.
大人故嫌迟
解析:例句“故”意为“所以”;A项译为“旧”;C项意为“缘故”;D项意为“仍然,还是”。
答案:B
4.
与“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
洎牧以谗诛
B.
不赂者以赂者丧
C.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D.
赵尝五战于秦
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被动句;B项为陈述句;C项为判断句;D项为介词结构后置句。
答案:A
5.
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①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②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⑤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A.
①③⑤
B.②④⑥
C.
①②⑤
D③④⑥
解析:①②⑤都是使动用法。③⑥名词用作动词。④名词作状语。
答案:C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6~9题。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①。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②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载拜受赐曰:“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担,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适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 http: / / www.21cnjy.com )。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选自《吕氏春秋 异宝》
【注】 ①机:吉凶之兆。②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人。父奢兄尚均被楚平王杀害。后奔吴,佐吴王阖闾伐楚。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我死,王则封汝 则:如果
B.
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 知:智慧
C.
见一丈人,刺小船 刺:用篙撑
D.
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 抟:捏成团
解析:则:就,便。
答案:A
7.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以不受为宝”的一组是( )
①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②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
③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
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
⑤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
⑥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
A.
①④⑤
B.②④⑥
C.
②③⑤
D①③⑥
解析:从题目看,是要找出能表现“以不受为宝”的事例或论据,①是全文观点,④是伍子胥评价江上老人,⑥是说明“受”与“不受”的原因。
答案:C
8.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B.
伍子胥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途中,一打渔老人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帮助他渡过了长江。伍子胥将千金之剑献给老人,老人不肯接受。
C.
司城子罕不接受宋国农夫献上的宝玉;贤者不取和氏之璧而取道德之至言。
D.
本文以历史事实、生活实例等为论据,夹叙夹议,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所宝者异”的道理。
解析:最后一句“从正反两面论证了‘所宝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异’的道理”有错。应该是1-3段以历史事实,从正面论证了古人“所宝者异”的道理;第4段以生活实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的观点。
答案:D
9.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好的,这就是明智的人和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注意“之所以”固定结构,“异乎俗”介词结构后置)
(2)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注意“得”“其”,反问句式)
译文:
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孙叔敖得了重病,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寝指帝王的坟墓,也形容面貌难看)。楚人畏惧鬼,而越人迷信吉凶之兆。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把世人心目中的不利的东西看作有利的东西,知道把别人所厌恶的事物作为自己所喜好的事物,这就是明智的人与世俗的人不同的地方。
伍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他登上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山,遥望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而人民多有智慧;但是它的国君是个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谋划大事。”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宜去的国家,许公不回答,向东南方面吐了一口唾沫。伍员拜了两次,接受赐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于是往吴国进发,路过楚国,到了长江岸边,想要渡江,他看到一位老人,撑着小船,正要打鱼,于是走过去请求老人送他过江。老人把他送过江去。伍员问老人的姓名家族,老人却不肯告诉他。伍员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老人,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我愿意把它送给您。”老人不肯接受,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捉到伍员的,授予执圭爵位,享受万石俸禄,赐给黄金千镒。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过,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如今我接受你的价值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伍员到了吴国,派人到江边去寻找老人,却无法找到了。此后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祷告说:“江上的老人!”天地之德大到极点了,养育万物多到极点了,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人世间。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毫无所求,名字不可能让人知道,身影不可能被人看见,难道只是江上的老人吗?
宋国有一个农民耕地的时候,得到了一块宝玉。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玉献给司城官子罕,可是子罕却不愿收下。农夫说:“这是我们种田人的宝贝啊,请相国赏脸把它收下吧!”子罕说:“你把玉当作宝贝,我却把不接受你的玉当作宝贝啊!”所以宋国一位道德高尚的长者知道后,赞许说:“子罕不是没有宝贝,只是他看作宝物的东西跟常人不一样啊!”
假如现在把百金和抟成的黄米
( http: / / www.21cnjy.com )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了;把和氏之璧和百金摆在鄙陋无知的人面前,鄙陋无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把和氏之璧和关于道德的至理名言摆在贤人面前,贤人一定听取至理名言了。他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他们的智慧越低下,所取的东西就越粗陋。
三、语言表达
10.
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观点。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是群雄
( http: / / www.21cnjy.com )割据的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就是指战国七雄中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鞅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盛的六国却因宗法势力的强大,因循守旧,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衰落。秦强盛起来后,积极向东方发展,夺取六国的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又各有自己的打算,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被消灭,齐、燕、赵三国随之相继灭亡。六国灭亡,“非兵不利,战不善”,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苏洵不从其他方面去论证,而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段文字主要讲了六国灭亡的背景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因,这包括秦国强大后逐步吞并六国的土地,六国灭亡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因为割地赂秦。另外,文段指出了苏洵只抓住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的意图。
答案: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苏洵只抓住“弊在赂秦”这一点来论证,是为其针砭现实服务的。
11.
阅读下面的报道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据报道,由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近日在北京启动。该工程将吸收孔子、孟子、曾子等圣贤有关孝行教育的思想精华,结合国内外青少年专家和成功培养孩子成才的优秀家长的先进理念和经验,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
(1)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评此则报道(不超过80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近日在北京启动。
(2)孝子工程虽然有促进青少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德培养的良好初衷,但是用工程来促进道德的提升则会破坏人发自内心的道德感,无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陶冶和感化的重视。(正反两方面点评,语言通畅)
12.
请以“典丽的词句”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增减信息)
散文的美,不在乎你能写出多少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亦不在于多少典丽的词句,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典丽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原句进行分析,我们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发现解答这个题目的关键是对前一个分句进行重新组合,所以,转换时应把“典丽的词句”和“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作为并列意义放在一起。这样,只要将原文段的前两个分句进行倒置,适当调整个别词语就行了。
答案:典丽的词句、旁征博引的故事穿插引用得多并不意味着散文就美,散文的美在于能把心中的情思干干净净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2016—2017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第三板块达标训练
一、基础巩固
1.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
遘:遇,遭受
B.
或随有瘳
瘳:病重
C.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
钩致:逮捕
D.
狱具矣
狱:案件,罪案
解析:瘳:病愈。
答案:B
2.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作而言曰
此疫作也
B.
余叩所以
此所以染者众也
C.
狱具矣
李具状求在狱候春发遣
D.
每质狱词
然犹质其首
解析:所以:都表示原因。
答案:B
3.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B.
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其孰能讥之乎
D.
以把持公仓,法应立决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解析:A项:取消句子独立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构助词“的”,B项:引进动作处所,可译为“在”/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C项:代词,“那”“那些”/副词,表示反诘语气“难道”。
答案:D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鹿鸣宴”一典是说唐代乡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考中举子的宴会。
B.
“黍熟黄粱”一典出自唐沈既济的《枕中记》。
C.
“车旅蚁穴”一典出自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
D.
“卢生遗表”一典出自唐传奇《昆仑奴》。
解析:“卢生遗表”出自唐传奇《枕中记》。
答案:D
5.
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译文:偶尔拿来一则来看看,好像是在游览以前到过的地方,如同遇见了以前的朋友,见到了昔日的城郭人民,自己反而能因此高兴。
B.
牖其前以通明,屋极有窗以达气。
译文:屋的前面很亮,屋的极端有气。
C.
每质狱词,必于死中求其生。
译文:每次审察判决书,必然能在被判死刑的犯人中寻求出一些可以放生的人。
D.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译文:满足我的条件,就先刺心;否则砍去了你的四肢,心还不会死。
解析:在前面墙上开一个窗户用来通光,屋顶开一个天窗用来透气。
答案:B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
B.
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
C.
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
D.
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
解析:A项,古义:活人。今义:陌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人。C项,古义:度过。今义:享受、受用或忍受。D项,古义:活的可能。今义:机体的生命活动和体内各器官的机能。
答案:B
7.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贫者席地而卧 ②予我千金,吾生若 ③法应立决 ④日四三人 ⑤必械手足
⑥贫则面语之 ⑦然犹质其首 ⑧主梏扑者亦然
A.
①④
B.
⑤⑥
C.
①⑦
D②⑧
解析:①⑦均为意动用法;②使动用法;③④⑥名词作状语;⑤⑧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C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魏略》曰: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因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臣松之以为亮表云“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则非亮先诣备,明矣。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以上是裴松之为《三国志 诸葛亮传》所作的一条注文。《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臣前被诏,使采三国异同以注陈寿《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志》。寿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诚游览之苑囿,近世之嘉史。然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其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若乃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节选自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三国志》,中华书局简体字版)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亮知荆州次当受敌 次:驻军
B.
乃投毦而答曰
投:扔掉
C.
将军自度何如也
度:估计
D.
则非亮先诣备
诣:谒见
解析:只要结合上下文进行浅层翻译,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发现“次”应该充当“当受敌”的状语,翻译成“驻军”作谓语,就会造成整个句子前后矛盾,“次”——“第二个”,诸葛亮知道荆州是第二个应当受敌(的地方)。
答案:A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B.
我聊以忘忧耳
如惠语以让单于
C.
乃以上客礼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九州春秋》所言亦如之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解析:A项的第一句的“而”字放在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半句陈述后表否定,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第二句的“而”字也放在两个相同结构表否定的句子之间,这是明显的“转折”标志,于是A项正确。B项第一句的“以”作介词,用;第二句的“以”作连词,来,于是B项不同。C项第一个“乃”表顺承,作连词,“于是”;第二个“乃”表转折,作副词,“竟然”。D项两个“之”均作代词,但第一句的“之”是指代,翻译成“这样”;第二句的“之”是人代,翻译成“他”。
答案:A
10.
据《上〈三国志注〉表》所述,裴松之注《三国志》有四种情形,这条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下列中的哪一种( )
A.
寿所不载,事宜存录者,则罔不毕取以补其阙。
B.
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
C.
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
D.
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解析:本题的关键在于发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说一事而辞有乖杂”。对于“亮乃北行见备”和“非亮先诣备”两个细节,孰是孰非,原文在结尾提到“虽闻见异辞,各生彼此,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可见注文引用《魏略》主要属于“异辞乖背”。
答案:B
11.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B.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C.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D.
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对“臣奉旨寻详”这句话的正确理解,以及文言句式的“四字一断”格式。
答案:C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乖背至是,亦良为可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的翻译,考点在于几个实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虚词和句式,(1)句中的“旧”“以”“以”;(2)句中的“及”“待”“得无”(固定句式);(3)句中的“乖”“是”“良”等,都是重要的采分点,关键是要注意对译。
答案:(1)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
(2)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3)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
译文:
《魏略》中说:刘备在樊城屯军。当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曹公(曹操)刚刚平定黄河以北地区(袁绍),诸葛亮知道荆州是第二个受敌(的地方),但刘表性格比较和缓,不通晓军事。诸葛亮(于是)向北去见刘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他(诸葛亮)年纪比较小,(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待。入座集合完毕,其他宾客都走了,只有诸葛亮留了下来,刘备也不问他(亮)想要说什么。刘备喜好结毦(用鸟羽兽毛做的装饰品),当时正好有人把髦牛尾给刘备,刘备用手在编织。(于是)诸葛亮进言说:“开明的将军应当有远大的志向,只是结毦可以做什么呢!”刘备知道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于是扔下毦回答说:“这是什么话呢?我无聊的时候用来打发时间罢了。”诸葛亮于是献言说:“将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谁(厉害)?”刘备回答说:“(刘表)不及。”诸葛亮又说:“将军估计自己又怎么样呢?”刘备说:“我也不如(曹公)。”诸葛亮说:“如今都比不上(曹操),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刘备说:“我也正为这发愁呢,应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在荆州不是真正的人口少,而是登记在户的人少,一般的住户都有很苛刻的赋税,于是人们心中不满;可以和刘表说,让封国内没有登记的住户自己登记,如实上报,这样的话封国内人口就多了。”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军队就强大了。刘备由此深知诸葛亮有英略,于是以上等宾客之礼待诸葛亮。《九州春秋》上所说的也是这样。
我(裴松之)认为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地位卑微,见识短浅,委屈自己,三次到我的草屋来看我,拿现在天下的大事来和我商量”,那么就不是诸葛亮先见的刘备,这是很明确的了。虽然听说和看到的不一样,各有各的说法,然而(彼此)背离到这个程度,也确实是值得奇怪。
我之前接受了陛下的诏书,命我搜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国时期各个不同方面的史料,来注释陈寿的《三国志》。陈寿的书权衡轻重得当,叙述事实大多精审而正确。这实在是像一座适宜游览观赏的园林,是近代的一部难得的史书。然而此书的缺点在于太过简略,常常有遗漏的地方。我奉旨寻求历史的详情,致力于完备周全。上溯历史搜寻过去的见闻,旁征博引遗事逸闻。据我考察,三国时代虽然经历的年代并不久远,但它的历史却关涉汉、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相差有一百年。这期间记载注释的史料纷乱错杂,经常有许多相互抵触的地方。对于那些陈寿没有记载,但却应该记录的史料,我就全部选取,来弥补他的缺漏。或者虽然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但言辞却背离交错的,或者对于发生的事情本来就说法不一,存疑不能下论断的,我就一并记录在书中来保存不同的说法。如果错误是非常明显的,言辞不符合常理,就在错误之处予以纠正,来警诫他的荒诞。对他记录的时事不知恰当与否,以及陈寿有小的失误的地方,就多按我自己的意思来作分析。自从我编辑完成此书,至今已经将近一月。写作校勘刚刚完成,恭敬地封合好呈给陛下。
三、语言表达
13.
针对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的问题,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请你给它拟副对联,并写条横批,以彰显它的作用。
要求:上下联每句不得少于5个字,横批至少4个字,平仄不作严格要求。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上联:打开心结倾诉才能解脱
下联:化解烦恼交流方可释怀
横批:心灵按摩
(2)上联:声声诉说似摆脱泥泞沼泽
下联:款款细语如驶入温馨港湾
横批:放飞心情
14.
下面是某大学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个调查表,请用一句话概括调查表所反映的情况(不超过30字),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出你的建议。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1.大学生对自主创业所持的态度
支持
76%
反对
15%
无所谓
9%
2.
是否想要自主创业
不想
21%
想过,但没有实践
51%
已经或正准备创业
17%
以前做过,现在不做了
11%
3.
为什么选择自主创业
就业形势严峻
43%
锻炼自己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21%
为他人打工不如自己做老板
18%
为了满足经济需求
10%
过自由人的生活
8%
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概括:迫于就业压力,多数大学生支持自主创业,但想得多做得少。
建议:自主创业不仅要有想法,更要落实到行动中,这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15.
“点赞”为一网络语言,对某个内容表示赞同、喜爱。请仿照示例,从《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选材,将下面的话补写完整,构成排比。
要求:①符合作品的特点(形象、语言、技巧和内容等);②句式相近。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不但是汉语言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成了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的滋养剂。徜徉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长廊中,我为塑造了哀怨与执着的湘水女神的屈原的《湘夫人》点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吟诵经典诗文,提高语文素养。
答案:示例:①我为具有朴素平淡语言风格的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点赞。②我为勾勒出开阔宏丽意境的杜甫的《登岳阳楼》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