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书法与诗律相映 楷书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课 书法与诗律相映 楷书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12-21 20:25:21

文档简介

第四课 书法与诗律相映 楷书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楷书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原因,以及它形成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了解魏碑和唐楷的审美特征与区别,熟悉魏碑与唐楷的代表书家和代表作品的审美特征;了解掌握楷书用笔的技巧与方法以及其结构规律。
2学情分析
通过上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书法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再加上初中时期对书法基本笔画的练习,对上好这节课有很大的帮助,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书法的知识会大大加深。
3重点难点
1、启发、引导学生探究魏碑、唐楷的用笔和结体特点并设置问题以及与颜体的区别,思考颜真卿做了哪些改革创新,使得他成为卓然大家。
2、启发引导学生将前面类似的书写经验移植过来。可采取与前面所学隶书用笔方法作对比的方式来了解掌握颜体楷书基本笔画的用笔特点,即“异”是什么,“同”在哪里。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书法与诗律相映--楷书》中的书法与楷书部分
图片导入,几张隶书和楷书循环播放并配有音乐(高山流水)。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左右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总结:隶书和楷书。隶书是扁宽取势,楷书是比较规范比较整齐的,楷书减少了隶书的波磔,用笔技法和基本笔画都更加丰富和完善,形成了更加方正和固定。
活动2【讲授】楷书形成的历史背景?楷书的历经过程?楷书的分类?
让同学们花几分钟的时间预览书中的文字部分,请同学回答。 1.楷书的形成的历史背景------书法艺术至魏晋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分裂,政治约束力相对松弛,学术思想和艺术探索异常活跃,书家辈出,书法作品精彩纷呈、竞相吐艳,形成了魏晋新的书法风格。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代表主要是指行书和楷书。
2.楷书的历经过程----经过了汉末魏晋的滥觞,南北朝时期的成熟,唐代的登峰造极。
3.楷书分魏碑和唐楷。
活动3【讲授】魏碑和唐楷的特点。
(图片欣赏,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片,魏碑给大家带来的感受并把它准确的表达出来。)
(1)、魏碑的特点--笔画虽然方笔圆笔并用,但仍以方笔为主,且刀味十足,给人一种斩钉截铁的雄强之感。
(2)、唐楷的特点----结构端庄精美,字形大小匀整而方正,且匀中多有变化,稳健沉着,以静制动。
活动4【活动】大家想一想知道哪些有名的大家?
学生回答.师总结: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初唐欧、虞、褚等,中唐颜真卿,晚唐柳公权。
1、东晋王羲之《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这幅作品的故事。 2、褚遂良的作品及特点。 3、欧阳询的作品及特点。 4、柳公权的作品及特点。 5、颜真卿的作品及特点。
活动5【活动】欣赏他们的代表作品。并比较出哪位贡献最大?为什么?
贡献最大的是颜真卿------在唐代众多的名家高手中,有颜真卿的书法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颜真卿的书法“奇伟秀拔”,有魏晋隋唐以来的风流气骨,回视欧、虞、褚等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萧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载"。唐代书法在欧、虞之后,民间书法已经形成变革的趋势,颜真卿在这种气候之中博采众家之长而熔为一炉,又从民间书法中吸取营养,突破王羲之和欧、虞、褚以来的规范,另辟蹊径,从笔法、结体、章法进行全面变革。“颜公变法出新意”的价值在于“自魏晋及唐初诸家皆归櫽栝”,他的书艺包容篆籀笔意,又有北碑的拙朴严正之风,一扫秀润清雅遗风,创造了大气磅礴、雄厚刚健的“颜体”风格,是我国书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
活动6【练习】通过笔画的练进一步了解颜真卿的作品的特点
横:长横、短横。工王
竖:悬针竖、垂露竖。中下
撇:长撇、平撇。左千
捺:长捺、横捺。入之
活动7【测试】学生练习作品进行点评
学习书法是需要长期练习的,而且要注意每个字的特征,间架结构,要多思考,多动手,相信一定能把楷书字体写的非常漂亮的。
活动8【作业】 同学们如有兴趣课后可以多加练习
《颜勤礼碑》
课件20张PPT。 书法与诗律相映·楷书 1、楷书形成的历史背景? 2、楷书历经阶段? 3、楷书分类?楷书形成的历史背景 书法艺术至魏晋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分裂,政治约束力相对松弛,学术思想和艺术探索异常活跃,书家辈出,书法作品精彩纷呈、竞相吐艳,形成了魏晋新的书法风格。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代表主要是指行书和楷书。学术思想
艺术探索楷书历经阶段 楷书分类图片笔画虽然方笔圆笔并用,但仍以方笔为主,且刀味十足,给人一种斩钉截铁的雄强之感。图片东晋 王羲之、王献之
大家知道有哪些楷书有名的书家?初唐 欧、虞、褚、中唐 颜真卿晚唐 柳公权褚遂良楷书代表作。
字体清丽刚劲,笔法娴熟老成。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欧阳询《九成宫》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柳公权
结体遒劲,字字严谨,一丝不苟 笔法精炼纯熟,横轻竖重,提按对比强烈,用笔跳跃。 颜真卿
《颜勤礼碑》东方朔画赞 颜真卿的生平事迹?在书法艺术史上的创新和变革?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出身于书香名门,开元年间举进士,累官至监察御史,因忤权臣杨国忠而出任平原太守,故世称“颜平原”。唐代宗时任刑部尚书,封爵鲁郡开国公,故又称“颜鲁公”。身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是由盛唐入中唐的杰出书家。他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在平原太守任中,曾与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联合起兵镇讨安禄山叛乱,其兄、侄兵败被杀,颜真卿在“父陷子死,巢倾卯覆”的极端悲愤的情况下,纵笔直书了被元代鲜于枢誉为“天下行书第二”的《祭侄稿》。李希烈叛乱后,颜真卿受命劝降,他坚贞一志,终被李希烈杀死狱中。颜真卿一生忠烈,不畏权奸。颜真卿善楷、行、草,他创立的“颜体”书艺特征,在楷书上流露的更充分。三十五岁时曾从张旭学书,有张旭与颜真卿谈论笔法的《笔法十二意》传世。在唐代众多的名家高手中,有颜真卿的书法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颜真卿的书法“奇伟秀拔”,有魏晋隋唐以来的风流气骨,回视欧、虞、褚等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萧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载"。
唐代书法在欧、虞之后,民间书法已经形成变革的趋势,颜真卿在这种气候之中博采众家之长而熔为一炉,又从民间书法中吸取营养,突破王羲之和欧、虞、褚以来的规范,另辟蹊径,从笔法、结体、章法进行全面变革。“颜公变法出新意”的价值在于“自魏晋及唐初诸家皆归櫽栝”,他的书艺包容篆籀笔意,又有北碑的拙朴严正之风,一扫秀润清雅遗风,创造了大气磅礴、雄厚刚健的“颜体”风格,是我国书法史上一次重大变革。横:长横
颜体的基本笔画·竖:悬针竖
垂露竖撇:长撇
短撇捺 有兴趣的同学课后有兴趣要多加临摹《颜勤礼碑》字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