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语文版高二语文必修二达标训练:第2单元《琵琶行》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语文版高二语文必修二达标训练:第2单元《琵琶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1 20:45: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琵琶行》达标训练
一、基础考查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浔阳(xún) 
枫叶(fēnɡ) 
瑟瑟(sè)  迁谪(zhé)
B.慢捻(niǎn)
霓裳(ní)
六幺(yāo)
嘈嘈(cáo)
C.幽咽(yè)
暂歇(zhàn)
乍破(zhà)
转徙(xǐ)
D.收拨(bō)
裂帛(bó)
钿头(diàn)
银篦(bì)
解析:选C。C.“暂”读“zà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B.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C.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D.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
解析:选A。B.老大:年纪大了。C.去来:去了以后。D.掩泣:掩面哭泣。
3.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歌以赠之
A.浔阳江头夜送客
B.遂命酒
C.问君西游何时还
D.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解析:选B。B项与例句为名词作动词。A、C、D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明年秋 
②今漂沦憔悴
③因为长句
④似诉平生不得志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⑥暮去朝来颜色故
⑦老大嫁作商人妇
⑧凄凄不似向前声
⑨门前冷落鞍马稀
⑩整顿衣裳起敛容
A.①⑤⑧
B.⑦⑨⑩
C.③④⑥
D.②④⑨
解析:选D。①古:第二年;今:今年之后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年。③古:两个词,“因此作”之意。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⑤古:冲出来;今:鼓起来。⑥古:容貌;今: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⑦古:年龄大了;今:排行第一的人。⑧古:以前,先前;今:指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⑩古:整理;今: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二、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
( http: / / www.21cnjy.com )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5.诗歌的第一段开头两句为过渡句,说说这个过渡句的特点及其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其特点是不仅起了内容上的衔接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且通过“沉吟”“敛容”的细节描写,表现了琵琶女内心情感的复杂与沉重,为自叙身世起了“铺垫”和“蓄势”的作用。
6.诗歌的第一段用笔不多就塑造了一个琵琶女艺人的鲜明形象,请你简要分析一下作者的表达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在叙述中自然运用对比、反衬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船,用昔日“欢笑”衬眼下酸楚,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突出了琵琶女人生两个阶段的反差;②在叙述中自然揭示琵琶女命运转折的原因,深化诗旨。
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明作者认为自己和琵琶女的命运有相似之处,试分析两人命运相似之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两者都由热闹辉煌转向孤独寂寥,由京城得意转向天涯沦落。
8.为何琵琶女“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却“泪湿青衫”?结合作者经历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琵琶女听到诗人的倾
( http: / / www.21cnjy.com )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泊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凉悲伤;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偏之地,所以泪湿青衫。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5~6题。
村 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 夜
[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9.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表现手法的比较分析能力。答题时,对夜景的描写既要有内容的分析,同时也要有写法的理解。
答案:白诗写了月下虫声、荞花如雪的景色,写的是室外景,景物有动有静。朱诗写了月下床席凉满、梧桐影乱的景象,写室内景,写的是静景。
10.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鉴赏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诗歌的主旨来分析作者的情感,从景物的描写中找出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
答案: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句动静结合,给人一种宁静感;三、四句,写月下荞花如雪,着色淡雅,全诗意境宁静恬淡。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一、二句写夜不成寐,三、四句写梧桐冷月,并巧妙地迁恨明月,说明月故意与人作对,在“缺”(人不团圆)处朗照,意境凄清孤寂。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 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艺术形象的能力。这首诗的前两联主要写景,对景物特点进行归纳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
答案: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槛,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景象。
景物描写的特点:①诗人将宏观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③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的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
12.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以品味诗歌中的关键字来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作者写五老峰的倒影主要为了显示溪居主人的超凡脱俗,其想象之奇令人拍案叫绝。
答案:①“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令人叹为观止。②“影落”,写出处于这个淡雅绝俗的居室中,可以远眺山川景物,远处的五老峰影能倒映杯中,溪居的明净不可待言。③这也显示了溪居的主人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
四、语言表达
13.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①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
②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
③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
④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
⑤《琵琶行》一诗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
⑥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⑦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
⑧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
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相邻语句的组合,然后再根据内容的表达整体组合。
答案:⑤⑦④⑧①⑨②③⑥
14.按照下面的要求拟写辩论词。
某班同学在阅读《琵琶行(并序)》时,对琵琶女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你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琵琶女虽有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超的演奏技艺,但她以娱人为业,没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五陵年少争缠头”是因为她年轻貌美而不完全是演唱技巧高超。既嫁之后,依然处于被观赏、被遗弃的地位,是受侮辱、受损害、毫无社会地位的古代妇女的代表。而且琵琶女在遭遇了如此多的变故之后,仍然以“少年之事”为荣,毫不觉悟,非常可悲。可为现时之鉴。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只要能够抓住对方辩词中美貌、技艺、人格、觉悟等任意两方面进行反驳,有理有据即可。
答案:我方认为,琵琶女曾是一名色艺双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噪京都的歌手,视金钱如粪土,大好时光没有白白浪费。现在虽然年纪稍长,但更加成熟,她轻易不肯为别人演奏,一旦出手演奏,就可以倾倒司马,足见技艺不减,炉火纯青;而且这也是琵琶女嫁得商人后,过着优裕从容的生活,很有人格尊严的体现。可是面对知音懂律的白居易,仍能够破除俗念,坦诚相见,实属不易。
15.阅读下面的材料,将有关内容压缩成一段介绍“浸月亭”来历的文字。要求:不遗漏要点,不超过80字。
九江,古称江州。这里有著名的“周瑜点将台”故
( http: / / www.21cnjy.com )址,故址上建有一座亭子,叫“浸月亭”。为什么这座亭子叫浸月亭呢?据说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元和十年至十三年(公元815—818年)被贬为江州司马时,经常到这座亭子饮几杯酒赋几首诗,与朋友见面,这其间,他写了著名的《琵琶行》,诗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句,从此,人们就把这个亭子叫“浸月亭”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时需要认真审读整个材料,把握好几个关键的要素:地点、有关典故以及命名的原因等。
答案:(浸月亭)建在“周瑜点将台”故址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时,常在此饮酒、赋诗、会友,其诗《琵琶行》中有“别时茫茫江浸月”,故此亭名为“浸月亭”。
16.下面两副对联都是有关《琵琶行(并序)》和白居易的,顺序已被打乱,请重新组成对联。
①枫叶四弦秋 ②浔阳千尺水 ③勾留江上别离情 ④怅触天涯迁谪恨
(1)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堤建西湖 ②心在苍生 ③千秋永祀老诗翁
④神归东洛 ⑤笔诤时政 ⑥万户争传新乐府
(2)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找出结构相同的短语,组合成句,再根据对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确定出上下联。
答案:(1)上联:①④;下联:②③
(2)上联:⑤②⑥;下联:①④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