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语文版高二语文必修二达标训练:第4单元《淝水之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2017学年语文版高二语文必修二达标训练:第4单元《淝水之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1 20:5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淝水之战》达标训练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陟(zhì)   
左仆射(yè)  
兖州(yǎn)
B.硖石(xiá)
壶飧(sūn)
蹈藉(jí)
C.左衽(rèn)
勍敌(jīnɡ)
怃然(wǔ)
D.麾下(huī)
谢琰(yǎn)
郧城(yún)
解析:选C。
C项,“勍”读“qínɡ”。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逞其志(满足)     
不闲军旅(熟习)
良家子劝之(劝说)
B.卿其勉之(努力)
便为敌手(对等)
会陛下之意(迎合)
C.大敌垂至(将近)
执平虏将军(捕获)
则彼已夺气(失去锐气)
D.趣洛涧(奔向)
阻涧为陈(军阵)
驰骑略陈(巡视)
解析:选A。劝:鼓励。
3.下列各组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问计于谢安,安夷然
②士卒死者万五千人
B.①坚乃留大军于项城
②阳平公融言于坚曰
C.①非汝,谁与成之
②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D.①此乃持久之计
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解析:选A。A项,①为状语后置句,②为定语后置句;B项,均为状语后置句;C项,均为宾语前置句;D项,均为判断句。
4.下列各句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项伯杀人,臣活之
A.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
B.欲不战以老秦师
C.栅淮以遏东兵
D.牢之直前渡水
解析:选B。A项,名词作状语;C项,名词作动词;D项,名词作状语。
二、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燕凤字子章,代人也。少好学,博综经史,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阴阳谶纬。昭成素闻其名,使以礼致之,凤不应聘。及军围代,谓城人曰:“凤不来者,将屠之。”代人惧,遂送凤,昭成待以宾礼。后拜代王左长史,参决国事。又以经授献明帝。
尝使苻坚,坚问凤曰:“代王何如人?”对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宽和仁爱,经略高远,一时雄主也。常有并吞天下之志。”坚曰:“卿辈北人,无钢甲利兵。敌弱则进,敌强则退,安能并兼邪?”凤曰:“北人壮悍,上马持三仗,驱驰若飞。主上雄俊,率服北土,控弦百万,号令若一。军无辎重樵爨之苦,轻行速捷,因敌取资。此南方所以疲弊,北方所以常胜也。”坚曰:“彼国人马多少?”凤曰:“控弦之士数十万,马百万匹。”坚曰:“卿言人众则可,说马太多。”凤曰:“云中川自东山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余里,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以此推之,恐人言犹未尽。”凤还,坚厚加赠遗。
及昭成崩,道武将迁长安。凤以道武幼弱,固请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苻坚曰:“代主初崩,臣子亡叛。遗孙冲[注]幼,莫相辅立。其别部大人刘库仁勇而有智,铁弗卫辰狡猾多端,皆不可独任。宜分部为二,令各统之。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能先发,此御边之上策。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于亡国也。”坚从之。凤寻东还。
(《北史 卷二十一》)
【注】 冲:同“懂”,幼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以礼致之 
致:招引
B.轻行速捷,因敌取资
资:资财
C.略为满川
略:侵占
D.其势莫能先发
发:发难
解析:选C。略:大略,差不多。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燕凤处事“有心计”的一组是(  )
①又以经授献明帝
②此南方所以疲弊,北方所以常胜也
③以此推之,恐人言犹未尽
④凤还,坚厚加赠遗
⑤两人素有深仇,其势莫能先发,此御边之上策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解析:选C。①表现燕凤明晓经书之理。④写苻坚对燕凤的遗赠。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凤是代郡人,年轻时就喜爱阅读各种经书史籍,对阴阳之术和谶纬之学特别有研究。昭成帝早就听说过他,便派人以礼相邀,可是燕凤不肯出来做官。
B.燕凤曾出使到前秦苻坚那里。当苻坚问他代王的情况时,他在苻坚面前将代王大大地吹嘘了一番,说代王是一代雄主,英才盖世,无人可比。
C.苻坚问燕凤代国有多少人马,燕凤说有“精锐士卒几十万,马一百万匹”,当苻坚不相信马匹的数目时,燕凤巧妙地给予了回答。
D.昭成帝驾崩时,打算将道武帝迁往长安。燕凤考虑到道武帝年幼弱小,再三向苻坚恳求,希望苻坚帮助代国渡过难关,苻坚答应了他的请求。
解析:选B。“吹嘘”说法不当。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此推之,恐人言犹未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遗孙冲幼,莫相辅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其孙长,乃存而立之,是陛下大惠于亡国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如果按照这种情况推算,恐怕我说的数量还不够呢!
(2)遗下的孙子年幼,没有得力的人来辅助他。
(3)等代王的孙子长大后,再保存代国并立他为国君,这便是陛下对亡国的大恩大德啊!
参考译文:
燕凤字子章,是代郡人。年轻时就喜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书,广泛阅览各种经书史籍,对阴阳之术和谶纬之学特别有研究。昭成帝早就听说他的名字,便派人以礼相邀,可是燕凤不肯受聘。当昭成帝派大军围困代郡,对代郡的人说:“如果燕凤再不肯来的话,我将要让兵士们屠城。”代郡人十分恐惧,便把燕凤送到军中。昭成帝用贵宾的礼节对待他。后来又封他为代王的左长史,参与处置国家大事。燕凤又以经书教授献明帝。
他曾经作为使者前去见苻坚,苻坚问燕凤:“代王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怎样的一个人?”燕凤答道:“他宽和仁爱,谋略高远,是一代雄主啊!经常有并吞天下的大志。”苻坚问:“你们这些北方人,没有坚固的甲胄和锋利的兵器,敌弱就进,敌强就退,怎么能够兼并天下呢?”燕凤说:“我们北方人强壮剽悍,上马时手中拿着三种兵器,奔跑如飞。我们国君雄俊过人,征服了北方。现有精兵百万、号令整齐统一。军队没有辎重、粮草等的拖累,轻装行军,速度极快,能向敌人取得各种资财。这也就是南方常感疲惫不堪而北方常常战胜的道理。”苻坚问:“代国现有多少人马?”燕凤说:“精锐士卒几十万,战马百万匹。”苻坚说:“你所说的人数还差不多,战马数就说得太多了。”燕凤说:“云中川从东山起到西河长二百里,北山到南山宽一百多里,每年的初秋,马匹常常聚集在这里,差不多把全川都塞满了。如果按照这种情况推算,恐怕我说的数量还不够呢!”燕凤回代国时,苻坚赠送给他许多礼品。
昭成帝驾崩时,打算将道武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迁往长安。燕凤考虑到道武帝年幼弱小,再三向苻坚恳求说:“代主初崩,臣子们或离或叛,遗下的孙子年幼,没有得力的人来辅助他。其国中的别部大人刘库仁有勇有谋,铁弗卫辰又狡猾多端,都不能让他们独掌大权。应当把部属分为两部分,让他们分别统领。两人一向有深仇,这一来势力均衡,谁也不能首先发难,这可以说是防御边患的上策啊!等代王的孙子长大后,再保存代国并立他为国君,这便是陛下对亡国的大恩大德啊!”苻坚答应了,燕凤立即回到代国。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绝 句
王 雱
霏微细雨不成泥,料峭轻寒透夹衣。
处处园林皆有主,欲寻何地看春归?
9.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和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手法的能力。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细雨”和“轻寒透夹衣”,将晚春的景象描绘出来,为整首诗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答案:诗歌的前两句写暮春时节细雨迷
( http: / / www.21cnjy.com )蒙,若有若无,路上虽无泥泞,但云雾却阴沉不开。寒气没有冬天凛冽,不过春风如剪,透过夹衣,有时还是会使人感到寒意。描绘了一幅天气阴沉,寒风料峭的晚春图,为送春伤春营造了氛围。
10.诗中哪一处点明了全诗的题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歌的情感。这首诗的末句“看春归”,写春尽而归,写作者的伤感之情,最能体现全诗的题旨。
答案:“看春归”三字是全诗的题旨。“春
( http: / / www.21cnjy.com )归”,指春天离去,春尽而归,花盛而谢。诗人不写他对花弹泪的送春情怀,却说处处园林有主,残存的春光都被人占尽,眼看春光归去,却无法找到驻足放眼之地,表达了诗人欲送春而无地的怏怏之怀及怅惘之情。
三、语言表达
11.根据《淝水之战》谢安的表现,给下面的上联添加下联。
上联:在野,曲水流觞,东山闻名,与人同乐,一代风流名士。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联的基本要求是形式相同,内容相对。形式相同包括句式相同与词性相同两项,内容相对包括正对与反对两类。答题时要根据课文中谢安的表现,概括要准确,用词要精当。
答案:(示例)在朝,围棋赌墅,淝水扬波,为君分忧,万古儒雅贤相。
12.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字数不超过30字(含标点)。
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他的亲戚说:“________________。”盲人一想,还真有道理啊!
解析:这类带有哲理思考的小故事,不仅要去挖
( http: / / www.21cnjy.com )掘句子的深层含义,还要联系生活经历。点着灯笼,实在是一种自我保护。服务好了别人,其实也是给自己行方便。
答案:(示例)你先别恼,你打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把你撞倒了。
13.根据要求改写下面的这段话,但不得改变原意。
学生的成长要有跃动的节拍和流
( http: / / www.21cnjy.com )畅的旋律,教育要合着这种节拍。老师对学生教育有时不能等一下:等一下,会错过转瞬即逝的美景;等一下,会浇灭学生满怀的期待。有时,老师对学生教育却又要等一下:等一下,能让学生更专注地欣赏文本;等一下,会让孩子更细致地体味生活。
要求:①结构上先分后总;②语体色彩上平白如话,通俗易懂;③语句通顺流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段文字采用了修辞的手法,运用了比喻、排比等,形式华美,去掉这些手法,按照先说原因(两个方面)——再总说(观点)的思路重新整合即可。
答案:(示例)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如果不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时有效地加以引导,则很容易丧失教育良机,严重挫伤学生的期待;当然,教师教学生时,也要有充分的耐心,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更深入、更细心地学习知识,体会生活。总之,科学的教育要善于顺应学生成长中的心理认知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