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第1单元 专题03 囚绿记(练测)Word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基础版)第1单元 专题03 囚绿记(练测)Word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1 21:27:33

文档简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涸辙gù
淅沥xī
揠苗助长yà
B、婆娑
sha
流连lián
急不暇择xiá
C、珍重zhēn
猗郁qī
毫不犹豫yù
D、蕈xùn菌
囚系jì
永不屈服yǒng
【答案】D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葱笼  淅沥  
攀缘  
怜悯
B、莫生  脉络  
纤细  
繁茂
C、公寓  喜悦  
常春藤  诚心诚意
D、猗郁  琼浆玉液 直接了当 简漏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中“葱笼”的“笼”应为“茏”;B中“莫生”的“莫”应为“陌”;D中“简漏”的“漏”应为“陋”。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年华。
B、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
C、我不得不变更的计划……我每日须得留心开车的消息。
D、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应是“葱茏的爱和幸福”、“猗郁的年华”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阅读《囚绿记》中的文字,完成小题。

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绮丽的年华。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②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除净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一芽苗,草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③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可是我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④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
( http: / / www.21cnjy.com )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4.①段中作者用了个比喻句来表达自己“自私的念头”,你认为是哪一句?
【答案】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解析】注意答题的范围,注意指向,抓住第一段,比喻两个关键词。进行信息筛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
【答案】
“固执”指“尖端总朝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或者说“向着阳光”。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后一问不一定要回答这么详细,点到即可。)
【解析】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④段中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请你写出来。
【答案】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因为作者为了更好的亲近绿,引绿入室,但却伤了绿。作者在绿藤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力量,觉得自己隐隐然做错了。但另一方面作者却仍然执著一念存着“魔念”,囚禁着绿,作者对绿藤对光明自由的追求没有能够有真正的理解。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矛盾的解释,也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考常考的点之一,要求学生在文本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给出合理的解释。最典型的是鲁迅先生的《孔乙己》一文的最后一句“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中两个词的理解。其实,只要站在两个词或者矛盾的两个方面,各自找出原因就可以了。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文中出现了“绿影”、“绿友”、“绿囚”,用词不同,含义有何不同
【答案】“绿影”指太阳照过常春藤的枝叶形成的影子;“绿友”指“我”囚禁的常春藤的两枝柔条;“绿囚”指不屈服于黑暗的顽强抗争的人。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美文赏析
文如其人。陆蠡是一位对生活极为严肃认真的老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1942年4月,陆蠡工作的上海文化生活社被抄,为了追回书刊,他亲自去巡捕房交涉,结果被日本特务机关秘密杀害。据说,日敌问他赞不赞成伪府,他回答不赞成。最后问他对于大东亚的看法,他认为“一定失败”。正是这种民族的骨气,坚定的信念,使他的散文贮满着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李健吾在《陆蠡的散文》一文中说:“生命真纯,节奏美好。陆蠡的成就得力于他的璞石一般的心灵。”
陆蠡的散文“得到了读书界的重视”(巴金语),《囚绿记》更为人们所称道,原因是它不仅在思想上,而且在艺术上也闪烁着自己特有的光彩。
新奇精巧的结构。文章的开篇不是采用破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法,开门见山,点出题旨,而是用冒头法,从去年夏间的事情,娓娓道来,逐层展开。先写“我”何以一下子就选定这简陋、炎热的房间,接着补叙理由:能见到一片绿影。进而写“我留恋于这片绿色”,并极写“我”对绿色之爱,作者于“山穷水尽”之处,用“忽然”一词,异峰突起,把文章推进中心:囚绿。其间穿插“我”在乡间草屋床下的嫩绿被友人剪除的惋惜。“我”发现“绿友”追求光明,永远向着阳光,要是没有阳光,它就枯萎变色。至此,作者才借写绿友点出“文眼”:它是个“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于是决定开释这绿友。最后以怀念这圆窗和绿友作结。末了的一个问号,含蓄隽永,令人深省。其间,疏密相间(如细写“囚绿”,略写“念绿”),虚实相生(如把装饰“实”的房间的绿移就来装饰“虚”的心情),富有变化。作者这样匠心地安排,精巧谨严,平实自然,同时又平中见奇,出奇制胜。
深沉婉转的抒情。作者是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富有强烈爱憎的斗士。沉默、内向的性格,使他的行文含而不露,抒情深沉委婉。当时,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他与广大文化战士隔离了开来。这使“我”感到“孤独”。但作为一个永不屈服于黑暗、强烈追求光明的战士,他是不会感到“孤独”的。文章写的是古城北平,但作者那难言的苦衷和良苦的用心,我们还是能体会得到的。在这民族危亡之际,作者的心情悲切痛苦。他巧妙地借爱恋绿色──这生命的象征,委婉而深沉地抒发了作者对光明自由生活的爱,和对窒息我们民族生机的日本强盗的恨。生长在天空底下的植物,把它移到黑暗的室内,尚且都要变成细瘦、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那么,生活在社会上的人类,尤其是酷爱自由的中华民族,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囚禁在这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那他们所遭受的折磨和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了。植物的本性是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坚强民族。作者以深沉委婉的笔触,极赞了我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气节。绿是囚不住的,自由光明也终究要回来。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作者坚信日本强盗终将要被赶出去,总有一天,他会和他的绿友见面。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绿友,怎么会和追求光明的“我”面生呢。平淡的文字,饱蘸着作者炽烈的感情。我们读后像喝龙井,余香在口,如嚼橄榄,回味无穷。
纯朴清丽的语言。作者像聊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似的信笔写来,文字纯厚质朴。“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从“伸长”“攀缘”“舒放”,层层递进,而整个句子,整中有散,长短交错,读起来既简洁明快,又舒展自如。作者如同画家调和色彩那样运用词语,准确地描绘出绚丽多变的色彩。绿有“嫩绿”“柔绿”,黄有“嫩黄”“瘦黄”,等。新奇贴切的比喻的运用,更为文章增辉添色。(总分50分,时间45分钟)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9分)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要算《礼记》了。《礼记 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
B.《礼记 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答案】A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答案】D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D.“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之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就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即赞成什么,或者反对什么。“概括”是指在读懂所给材料后能以简洁的语言揭示出作者对所写之人之事的看法及感彩的褒贬。“分析”是指能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彩加以剖析、评价。本题可以运用比较排除法。在理解原文大意的基础上,把原文内容与选项进行比较,做出判断。分析可知,C.“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分析错误,是审美趣味、文化影响等使然。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16分)
光阴
陆蠡
我曾经想过,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部分耗蚀的了。年青人往往不知珍惜光阴,犹如拥资巨万的富家子,他可以任意挥霍他的钱财,等到黄金垂尽便吝啬起来,而懊悔从前的浪费了。
最近的一个秋日的傍晚,我在近郊散步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迎着苍黄的落日走过去,复背着它的光辉走回来,足踩着自己的影子。“我是牵着我的思想在散步,”我对自己说,“我是踪蹑着我的影子,看我赶不赶得过它?”我携着我的思想一同散步。它是羞怯得畏见阳光,老躲在我的影子里。使得我和它谈话,不得不偏过头去,伛偻着身子,正如一个高大的男子低头和身边的女子说话,是那么轻声地,絮絮地。
我们走着走着,不知从哪里来的一枚树
( http: / / www.21cnjy.com )叶,飘坠在我们的脚前。那样轻,怕跌碎的样子。要不是四周是那么静寂,我准不会注意。但我注意到了,我捡了起来,我试想分辨它是什么树叶?梧桐的,枫树的,还是樗栎的?但我恍若看到这不是一张树叶,分明是一张日历,一张被不可见的手扯下来的日历。这上面写着的是一个无形的字:“秋。”
“秋!”我微喟一声。
“秋,秋。”我的思想躲在我的影子里和答我。
我感到有点迟暮了。好像这个字代表一段逝去的光阴。
“逝去的光阴。”我的思想如刁钻的精灵,摸着了我的心思。
“光……阴。”这两个平声的没有低昂的字眼,在我的耳边震响。
光阴要逝去么?却借落叶通知我。我岂不曾拥有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量的光阴,这年青人唯一的财产,一如富贾之子拥有巨资。我曾是光阴富有者。同时我也想起了两个惜阴的人。
正是这样秋暖的日子,在很早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早以前。家门前的禾场上排列着一行行的谷簟,在阳光下曝晒着田里新收割来的谷粒。芙蓉花盛开着。我坐在它的荫下,坐在一只竹箩里面——我的身子还装不满一竹箩——玩着谷堆里捉来的蚱蜢螳螂和甲虫,我玩着玩着,无意识地玩去我的光阴。祖父匆匆出去,匆匆回来,复匆匆出去,不肯有一刻休息。但是他珍惜也没有用,他仅有不多的光阴。等到他在一个悄然的夜晚,撇下我们而去时,我还不懂他为什么要离开我们,原来他把光阴用尽了。
还是在不多年以前,父亲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信给我说:“你现在长大了,应该知道光阴的可贵。听说你在学校里专爱玩,功课也不用功……”父亲也珍惜起光阴来了。大概他开始忧光阴之穷匮,遂于无意中把忧心吐露给我。在当时我不是能领会的。我仍是嫌光阴过得太慢。“今天是星期一呢!”便要发愁。“什么时候是圣诞节呢?”虽则我并不喜欢这异邦的节日。“怎样还不放假呢?”我在打算怎样过那些佳美的日子。光阴是推移得太慢了,像跛脚的鸭子。于是我用欢笑去噪逐它,把它赶得快些。正如执棰的孩子驱着鸭群,唿哨起快活的声音促紧不善于行的水禽的脚步,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
“你曾用欢笑驱赶你的光阴。”我的思想像“回声”的化身,复述我的话。
但是很久不那么做了。竟有一次我坐在房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整半天不出去。我伏在案前,目视着阳光从桌面的一端移到另一端。我用一根尺,一只表,来计算阳光的足在我的桌面移动的速度,我观察了计算了好久。蓦然有一种感触浮起在我的脑际,我为什么干这玩意儿呢?我看见了多少次阳光从我的桌面爬过,我又多少次看见阳光从我的窗口探入,复悄悄地退出。我惯用双手交握成各种样式,遮断它的光线,把影子投在粉壁上,做出种种动物的形状,如一头羊,一只螃蟹,一只兔;或则喝一口水,朝阳光喷去,令微细的水滴把光线散成彩虹的颜色。何时使我的心变成沉重,像吝啬的老人计数他的金钱,我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呢?我曾讥笑惜阴人之不智,终也让别人来讥笑自身么?
“你也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的思想像幸灾乐祸似的,揶揄我。
真的,我在计算光阴的速度了。我重新谛视这片叶,上面仍依稀显现着无形的字:“秋。”
另一天,从另一枝柯上,会有不可见的手扯下另一片树叶——是一张日历——那上面写的应该是另一个字:“冬!”
“冬。”我的思想似乎失去了回答的气力。
“秋,……冬。”又是两个没有低昂的平声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字眼,像一滴凉水滴进我的心胸,使我有点寒意。我不能再散步了,我携着我的思想走回家,正如那西洋妇人携着她的狗,施施归去。此后我就想起,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末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
(选自《陆蠡散文选》,有删节)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描写散步的见闻时,很自然地把这种见闻转化为细腻的对话描写,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感觉、复杂的思想,也表现了作者对时间的深刻认识。
B.陆蠡的爸爸劝他“应该知道光阴的可贵”之时,也是忧虑自己光阴穷匮之始;无奈年少的陆蠡想的却是“什么时候放假呢”,他还嫌光阴走得太慢。
C.“我曾用欢笑驱赶我的光阴。”这句话里包含了多少痛心和无奈啊。光阴是无穷无尽的,光阴又是悭吝而无情的,人总是少年轻年日,迟暮惜光辉。
D.作者这篇文章借助诗意的联想,把议论隐含在饱含诗情的记叙和描写之中,对光阴有着沉痛的反思,这种反思将使我们更清醒地审视自己,珍爱光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很自然地把这种见闻转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细腻的对话描写”错,应该是“心理描写”。
作者把散步的见闻转化为细腻的心理描写,体现了作者敏锐的感觉、复杂的思想,表现了作者对时间的深刻认识。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我坐在竹萝里玩耍时,爷爷却来去匆匆,作者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案】爷爷来去匆匆体现了他对光阴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珍视,“我”一直在玩,说明“我”那时不懂光阴的匆匆,不珍惜光阴。爷爷匆匆的脚步与我在竹箩里玩耍形成对比,用爷爷的珍惜时间反衬我的不珍惜时间。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作者看到一枚落叶为什么即刻联想到“秋”?联想到“逝去的光阴”?(4分)
【答案】作者是带着光阴意识来看落叶,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秋天的。因为光阴是沿着春夏秋冬推移的,而人是沿着出生、成长、衰落、死亡推移的人生过程进行的,人生过程与四季过程相似。秋天在四季中的位置正如壮年在人生过程中的位置一样,所以,秋天到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人生的衰老,容易产生
伤感和孤独的情绪。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原文思想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今的作者看落叶不同于儿时,因为“光阴的故事”,
作者是带着光阴意识来看落叶,看秋天的。有了不同的认识、理解。作者由“落叶”联想到人生。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陆蠡散文风格独特,思想脱俗,技巧超群,请从构思、结构、主题中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5分)
【答案】构思:作者精于构思,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文章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让“思想”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成为和他如影随形的朋友。(2分)作者牵着“思想”在近郊散步,以和“思想”的对话方式展开文章内容,以思考启发思考,以智慧激发智慧,令人耳目一新。(3分)结构:结构上首尾圆合。(1分)这篇文章起于“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也终于这句话,强调了光阴的可贵。(2分)主体部分先用散步的形式引起,然后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爷爷、父亲和我对光阴的态度和反思。(2分)主题:这篇文章的观点即“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2分)它告诉人们: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当一个人意识到了这点,他往往已经浪费了许多宝贵的生命;然而,也只有浪费过生命的人,才会意识到光阴的可贵。(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探索文本的主题要从时代背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角度切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透析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篇文章的观点即“如若人们开始爱惜光阴,那么他的生命的积储是有一部分耗蚀的了”。(2分)它告诉人们: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当一个人意识到了这点,他往往已经浪费了许多宝贵的生命;然而,也只有浪费过生命的人,才会意识到光阴的可贵。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怀念陆蠡
陆蠡因为留下了《海星》《竹刀》《囚绿记》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散文集,翻译了不少外国书籍,而被誉为“绝代散文家”。他更是一位崇高的爱国主义者。1938年,芦沟桥事变第二年,陆蠡来到已沦为“孤岛”的上海,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他坚持斗争,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抗日书籍,引起日本侵略者的注意。1942年4月13日,上海中央巡捕房和法租界巡捕房联合派人到出版社,拿着陆蠡的照片,指名要抓人。这时陆蠡恰好外出,巡捕们便入内翻箱倒柜大搜查,最后带走了两个人和部分书籍。陆蠡回来后,为了营救被抓走的两位同事,找巡捕房交涉,当即被拘捕,不久转到日本宪兵队。在日本人面前,陆蠡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据说,有一次日本人提审陆蠡:“你爱不爱国 ”陆蠡坦然回答:“爱国。”又问:“你赞不赞成南京政府(指汪精卫伪政府) ”他毅然回答:“不赞成!”再问:“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把中国征服 ”他断然答道:“绝对不能征服!”一字一句,气壮山河。
后来,陆蠡没有了音讯。他的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友四处寻找,多方营救,终属徒然,他就这样在世界上永远地消失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人们似乎忘记了这位杰出的天台人。但陆蠡在文学史上留下的业绩,不会因时间而消逝。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陆蠡,重新认识他那带着浓郁乡土味的优美散文和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
据说,陆蠡从小便显示出不同凡响的聪慧,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神童之称。7岁时,县知事到学堂视察,命陆蠡作文,他面无难色,略作思索,便提笔成文。知事阅后,大为赞赏,当即掏出随身携带的所有银元,奖励陆蠡,一时传为佳话。后来知事升至台州府任职,便向陆蠡父亲提出带陆蠡到台州府读书。陆蠡12岁时,又由耶稣堂一位姓邵的先生带到杭州教会学堂惠兰中学补习英语。第二年,跨越初中,直接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从此,陆蠡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以后,陆蠡相继进入杭州之江大学、上海国立劳动大学读书,完成学业后先后在福建泉州平民中学、上海南翔立迭学园、临海回浦中学任教,后来再到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
在走南闯北的二十多年里,陆蠡写下了许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优美的散文,这些散文表达了他向往光明、追求快乐的美好理想。在三十年代的散文家中,陆蠡的散文最是奇丽明朗,清新可诵。他的散文有许多写到故乡的山水,是天台山的神秀山水给了他聪慧和灵气。故乡的山水、重年的回忆,一直是他创作的源泉。写到故乡,陆蠡的笔端总是满蘸着深情。
陆蠡是一个地道的天台山人,他的血脉中涌动
( http: / / www.21cnjy.com )着天台山人特有的激情,这不仅体现在他的散文中,更体现在他的为人品格上。忠诚善良,讲义气,富有正义感,不趋时媚俗,有一副热心肠,为朋友可以赴汤蹈火。天台人所应有的优点,在陆蠡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平时,陆蠡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只知默默耕耘。但在关键时刻,总是挺身而出,即使是在日本侵略者的淫威面前。诗人柯灵说:“他不趋时,不阿俗,切切实实,闭门劳作,殷勤地献与世人。他是淳朴的,一个地道的山乡人。这点淳朴使他在品格上显得高,见得厚,也正是他能默默地为祖国献出生命的根基。”在他失踪以后的半个多世纪中,许多熟悉或者不熟悉他的人,一直不停地写纪念文章,最为敬仰、最为赞道的是他的崇高心灵和无私品格。巴金先生在怀念他的文章中深情地写道:“我认识不少人,好的和坏的,强的和弱的,能干的和低能的,真诚的和虚伪的,我可以举出许多许多。然而像他这样有义气、无私心,为了朋友甚至可以交出生命,重视他人的幸福甚于自己的人,我却见得不多。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可以当之无愧。”这样的评价,可能在巴金先生的一生中再也没有献给过第二个人了。
陆蠡虽然不是一个叱咤风云的伟人,但他是一个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有骨气的天台人,他以自己34岁的生命在天地间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我们的时代需要陆蠡的精神,需要陆蠡那样的硬气和实干,需要那种知难而上、百折不挠的信念。陆蠡的精神和他留下的绝妙文章,任何时候都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与陆蠡的成就和历史地位相比,我们对他了解得太少,宣传得太少,研究得太少。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应该由我们去继承和发扬。
(文章有删改)
8.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陆蠡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之称。他文思敏捷,深受县知事的激赏。12岁时到杭州补习英语,从此从平桥小镇走向外面的世界。
B.日本人审问陆蠡时,陆蠡的表现是“坦然”“毅然”“断然”,他态度明朗,回答斩钉截铁,正义凛然。一字一句,可谓气壮山河。
C.陆蠡被巡捕房拘捕之后,不久便被转到日本宪兵队。后来,亲友四处寻找,多方营救,陆蠡终无音讯。他应该是死于日寇的屠刀下。
D.巴金对陆蠡有很高的评价,他对比了自己所认识的很多品德、才干各异的人,认为像陆蠡这样有义气、无私心的人,再无第二个了。
E.在陆蠡34年短暂的一生中,他经历了从求学、任教、主持出版社工作到牺牲狱中的历程,用他的生命在天地问书写了一一个大写的“人”。
【答案】A、D(写对一个给2分,写对两个给5分)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陆蠡的“硬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①思想进步,坚持斗争。在沦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孤岛”的上海,主持出版社工作,坚持斗争,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抗日书籍。②营救同事,挺身而出。在得知同事被巡捕抓走后,直接去找巡捕房交涉。③针锋相对,毫不畏惧。面对日本人的逼问,陆蠡直面回击,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6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硬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表现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陆蠡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主持出版社工作,坚持斗争,出版了大量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的抗日书籍,这说明他思想进步,有硬气。陆蠡在得知同事被巡捕抓走后,直接去找巡捕房交涉,挺身而出,营救同事,这也是硬气的表现。陆蠡面对日本人的逼问,直面回击,针锋相对,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这也是硬气的表现。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我们为什么要“怀念陆蠡” 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作为一个“绝代散文家”,陆蠡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绝妙文章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②陆蠡身上所体现的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需要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③与陆蠡的成就和历史地位相比,我们对他知之太少,应该多去了解、宣传和研究。(6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白题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含义:怀念陆蠡的原因就是陆蠡一生的价值,因此只需抓住此点在文本中查找即可。首先,陆蠡是个“绝代散文家”,他的绝妙文章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我们当然该怀念他。其次,陆蠡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也是需要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东西。第三,相对于陆蠡的成就和历史地位,我们应该多去了解、宣传和研究。
考点: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1.有人说是陆蠡优美的散文打动了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的心,使他留名青史;也有人说是他的人格魅力感动了读者,使他成为人们永远怀念的人。你认为呢 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8分)
【答案】【观点一】是陆蠡优美的散文使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留名青史。(2分)①散文的内容:多为故乡山水、童年回忆。②散文的情感:字里行间无不涌动着他特有的激情和深挚的眷恋。③散文的主旨:表达了向往光明、追求快乐的美好理想。④散文的风格:奇丽明朗,清新可诵,充满乡土气息。(6分)【观点二】是陆蠡的人格魅力使他成为人们永远怀念的人。(2分)①富有正义感,充满爱国热情。面对巡捕,面对日本人,他充满大无畏的英雄气概。②忠诚善良、淳朴厚道。他所保有的一个地道山乡人的本质,是他能为祖国献出生命的根基。③热心肠,讲义气。挺身而出,营救同事,不惜牺牲生命。④默默耕耘,注重实干。沉默寡言,不趋时媚俗,“闭门劳作,殷勤地献与世人”。(6分)【观点三】人们永远怀念陆蠡,既是因为他的优美散文,又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2分)(理由见观点一、二处,6分)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