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采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应属于现代诗歌,所以D项是错误的。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
)
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
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
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可按照主语、状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排列。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B。
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答案】B
【解析】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答案】粪土/当年/万户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朗读节奏划分的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根据以下原则即可。1.语义单位划分法,如词或词组;2.成分划分法,主谓宾,定状补;3.助词依附法,即将表时、动态的助词划在前面的修饰成分内;4.诵读检验法,节奏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意旨和情感,一旦划分影响表达则无价值。因此,划分节奏后诵读一下,看是否影响表达。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像染过一样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水浅的江底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游泳
【答案】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点:正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概括此部分景物描写的角度和作用。
【答案】写景远近相间,动静结合,由高到低,为下文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景物描写的手法及在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作用。答题时,要根据常见的景物描写的角度及常见的景物描写的一般性作用,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作答。对山、林的描写属于静景,对百舸、鹰、鱼的描写是动景;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先写山的远景,高空的鹰,后写近处的鱼儿,故采用了远近结合、由高到低的角度。景物描写一般起着渲染气氛,提供背景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美文赏析
长征之初,毛泽东四十岁。他双颊深陷,憔悴消
( http: / / www.21cnjy.com )瘦,黑发长得几乎齐肩,两眼炯炯发光,颧骨高耸,看上去很难受。他患疟疾,经常复发,一病数月。尽管教会医院出身的傅连暲医生使尽浑身解数,他还是处在半恢复状态,感到虚弱和乏力。
自桐梓经良村至赤水县之土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均系大路,地势均向上,间有几段筑有汽车路基。但此种汽车路,确为中国最难行之汽车路。如值下雪,路上湿而且滑,行路之难莫甚于此。毛泽东亦手提竹杖,步行上山,两脚污泥及膝,且满身沾泥,系滑跌于污泥中所致。
毛泽东,书生外表,儒雅温和,走路像诸葛“山人”的派头,而谈吐之持重与音调,又类似村中学究,面目上没有特别“毛”的地方,只是头发稍微长一点。
毛泽东似乎一介书生,常衣灰布学生装,暇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手执唐诗,极善辞令。朱德则一望而知为武人,年将五十,身衣灰布军装,虽患疟疾,但仍力疾办公,状甚忙碌。医生入室为之诊病时,仍在执笔批阅军报。人亦和气,且言谈间毫无傲慢。
当红军行经剑河县附近之某村落时,毛
( http: / / www.21cnjy.com )泽东见路边有一老妇与一童子,身穿单衣,倒于路边,气息尚存。询之,始知为当地农家妇,秋收之后,所收获之谷米,尽交绅粮(地租),自己则终日乞食,因今日气候骤寒,且晨起即未得食,故倒卧路旁。当时毛即从身上脱下毛线衣一件及行李中取出布被单一条,授予老妇,并命人给以白米一斗。老妇则连连道谢,含笑而去。
红军在遵义修整期间,红军总司令朱德曾亲至总卫生部之病房,慰问伤病兵,与参加乌江战役的红军受伤兵士谈话,嘱他们安心静养。
马海德医生回忆朱德在会宁会师时的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他瘦得像个精灵,可是身体强壮结实,长得满脸胡须,穿着一身破烂皮袄。”“朱德最令人惊异的是,看上去根本不像一个军事指挥员,倒很像红军的父亲。他两眼锐利,说话缓慢、从容,总是露出和蔼的笑容。他随身带着一支自动手枪,枪法精良。烟抽得很厉害。满脸皱纹;但他动作有力,身体结实。”又回忆当时对张国涛的印象:“政治委员张国焘是个又高又大的胖子,满脸红光。我真不了解,人人都瘦下来,他怎么还能那样胖。”
刘伯承元帅回忆说,朱德涵养好,度量大。长征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张国焘再三再四逼朱总司令反对毛主席。朱总司令呢,不管你张国焘说什么,他总是不动气。总司令说:北上的方针,我是举了手的。朱毛、朱毛,朱是不反对毛的。
毛泽东对于每个决定都要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的意见,力图使自己的观点占上风。周恩来偶尔表示反对意见,但他不是固执地坚持己见。他在1934年夏也曾提出从中央苏区突围的建议,但因“三人团”中的多数——博古和李德——表示反对,他就让步了。
长征中任红四方面军三十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六二团二营教导员的周纯麟回忆首次见到周恩来、毛泽东的情景说:周恩来穿着破旧灰军装,脸上长着浓密的大胡子,拄着木棍,后面跟着牵着马的警卫员。周恩来自我介绍说:“我是周恩来!”即问:“你们很辛苦!你们是哪部分的?”“你们部队现在粮食怎么样?”周纯麟说,周恩来和蔼可亲,话语坚定有力。毛泽东身材魁梧,头发很长,脸庞瘦削,穿着灰色旧军装,也拄着根棍子。他显得有些疲劳,后面警卫员拉着马匹,还跟着挑子。毛主席伸了大手来,同周纯麟握,并简单地问了一些战士们的情况。
周恩来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对人和蔼可亲。长征途中,他亲手把伤员轻轻扶上担架,唯恐别人的手用力太重。
1936年10月10日,红一、二、四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任荣将军回忆说:在此期间,周恩来骑马到“红大”看望学员。他精神抖擞,满脸大胡须,是名副其实的美髥公。我们自动站在路旁欢迎他进村。他一下马就向我们问好,说同志们辛苦了,我代表党中央来迎接你们。大家热烈鼓掌。
选自《新华文摘》( http: / / www.21cnjy.com )
【学习要点】
1.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2.掌握诗词规律,提高朗读能力;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3.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温故知新☆
【自主学习】
1.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沁(
)园春
橘(
)子
漫(
)江
百舸(
)争流
怅寥廓(
)
岁月稠(
)
峥嵘(
)
方遒(
)
浪遏(
)飞舟
万户侯(
)
2.根据拼音写汉字。
màn(
)山遍野
无比
chóu(
)怅
jié(
)石
qìn(
)人心脾
轻歌màn(
)舞
未雨chóu(
)缪
jì(
)子
分mì(
)物
wàn藤(
)
一chóu
(
)莫展
è(
)止
bì(
)阳县
3.辨词填空。
(1)寥廓 辽阔
(
)的天空
(
)的山川
(2)峥嵘 狰狞
(
)岁月
面目(
)
(3)激扬 激昂
(
)士气
群情(
)
(4)意气 义气
(
)风发
讲究(
)
(5)独立 独力
(
)经营
经济(
)
4.相关诗词的知识(知识积累)
(1)词,又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徐徐跟音乐离散,为诗的一种,以是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词牌,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由于格式是固定的,以是写词叫“填词”。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标题。
(2)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为东汉明帝女
( http: / / www.21cnjy.com )儿沁水公主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有人做诗咏其事,这个词牌由此得名。此处词牌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
(3)意象是我们学习诗词首先要掌握的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概念。意象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涵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表现诗人感情的载体。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中“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不是简单的事物,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
【反馈矫正】
1.qìn
jú
màn
gě
( http: / / www.21cnjy.com )chàng
liáo
kuò
chóu
zhēng
róng
qiú
è
hóu
2.(1)漫
曼
蔓
(2)惆
绸
筹
(3)碣
偈
遏
(4)沁
泌
泌
3.(1)寥廓、辽阔(2)峥嵘、狰狞
( http: / / www.21cnjy.com )(3)激扬、激昂(4)意气、义气(5)独力、独立解析:(1)“寥廓”和“辽阔”都是形容词。“寥廓”的意思是高远空旷,侧重于立体的范围。如:视野寥廓、寥廓的天空。
“辽阔”的意思是辽远广阔、宽广空旷,侧重于指平面的范围。如:辽阔的土地、辽阔的山川、幅员辽阔。
(2)“峥嵘”和“狰狞”都是形容词。“峥嵘”的意思是:①高峻。如:山势峥嵘。②比喻才气、品格等超出寻常,不平凡。如:头角峥嵘、峥嵘岁月。
“狰狞”的意思是面目凶恶。如:面目狰狞。
(3)
“激扬”可作动词,也可作形容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思是:①激浊扬清。如:激扬文字。②激动昂扬。如:激扬地欢呼。③激励,使振作起来。如:激扬士气。“激昂”则只可作形容词,意思是:(情绪、语调等)激动昂扬。如:群情激昂。
(4)“意气”指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例如:意气风发、意气相投。“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究义气。
(5)“独立”指①不依靠别人②单独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站立。如经济独立、独立寒秋。“独力”侧重于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等。如独力经营。2.《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走着施耐庵。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诗歌的内容。
【探究活动】
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试给几幅图画加小标题。
【教师释疑】
这部分的要点是概括诗歌的内容,首先对诗歌进行大致的分解,然后加标题,标题首先要概括概部分的内容,然后做到尽量有文采。
【讨论明确】
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课堂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
(1)作者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的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从山上选取了“林”,从江面选取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舸”,从天空选取了“鹰”,从水中选取了“鱼”来进行描写。其中“林”是静景,“舸”“鹰”“鱼”是动景。“层林”所处的“万山”是远景,“鱼翔浅底”的“鱼”是近景。此外,写景由上到下,层次分明。
(2)面对美丽的秋景作者为何“怅”?“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含意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①诗人面对着生机勃
( http: / / www.21cnjy.com )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及在大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自然地想到了万物的主宰者,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而生“怅”。②“主沉浮”在这里是指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诗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问题。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解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的词语含义和主旨的题目,注意结合全诗和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要点二: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探究活动】
(1)上阕中作者描绘湘江秋景图是由哪个字领起的?试分析该字的作用及整个句子的作用。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诗结构中的作用是什么?
(3)“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句的大意是什么?用此句结尾有何作用?
【教师释疑】
这部分内容探究诗歌的艺术手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主要从诗歌的结构上探究,注意诗句在诗中的位置,在开头有统领全诗、渲染气氛、铺垫等作用,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是总结全诗,卒章显志等作用。
【讨论明确】
(1)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2)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上阕写独立寒秋、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地想到以往与“同学”一起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过渡自然,衔接巧妙。
(3)“中流”,江水中间。“击水”,三句大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浪巨大,连行船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快乐。”这里以设问句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
【课堂提升】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 该词写于1935年2月,红军过娄山关时。当时因张国焘错误指挥,红军受挫,损失颇大。娄山关,遵义市之北,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
(1)“西风烈”三字开首,渲染了怎样的意境,“烈”字具有怎样的表意效果?
(2)李白的《忆秦娥》结尾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一句,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曰:“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而毛泽东主席的这首《忆秦娥》结尾是“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你是怎样理解这八个字的表达效果的?请用简要的文字,写出你的理解。
【答案】
(1)“西风烈”三字开首,渲染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悲壮慷慨高亢的意境。“烈”字既可理解为“激烈”,又可理解为“壮烈”,让人读来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平添悲壮之情。
(2)“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八字,大气苍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仅准确体现了毛泽东主席高远的视野,描绘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还平添了一种英豪气概,流露出一种悲壮色彩。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2)这八个字是两个比喻,可以围绕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的特点理解其表达效果。“苍山如海”表现词人之视野,“残阳如血”暗喻行军之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