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轮的构造,知道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之分;
2、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1.在小学生的生活中,滑轮没有杠杆、斜面、轮轴那样常见。即使滑轮存在我们的身边,也经常被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穿上了“外套”,为此,学生可直接观察的滑轮并不多,我们必须为学生准备足够的器材以便他们开展研究。
2.本课没有像前三课那样,从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来研究问题,而是先从可视的实物导入教学活动,接着是引导学生观察滑轮,认识滑轮的构造和特点,最后是引导学生探究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测量动滑轮省多少力时,可能会测出的数据误差比较大,因此,课本中除了用图片展现组装器材和测量的方法与工具外,还用问题的形式提醒学生在测量时,要把滑轮的重量也要记入重物的重量。
用力方向,变得更难理解。设计了让学生模拟升旗的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拉力的方向与国旗上升的方向不同,并将学生分为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可以减少干扰,同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研究,有利于让学生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二)教学难点: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激情导学
1、谈话:我们学校每周的周一都要举行庄严地升国旗仪式,你们知道国旗是怎样升道旗杆顶上去的吗?
2、教师课件演示升旗的片段,讲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旗杆上有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3、学生观察描述:旗帜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有轮子)
4、讲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五课《国旗怎样升上去》(板书课题)
出示学习目
活动2【讲授】自学交流
根据学习目标老师课前为同学们准备了导学提示:
导学提示:
1、什么是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动滑轮,有什么作用?
3、使用滑轮时,怎样做到既省力又方便?
讲述:下面的时间,把你在预习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或好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会展示给大家。好了,下面同学们开始交流吧。
活动3【活动】和作展示
1..学生留心观察演示。
2.讨论、提出假设。
3.分组实践。
4.汇报、交流
活动4【讲授】精讲点拨
1、讲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实际上单独使用的情况很少。人们在使用的时侯,常常既省力又要改变用力方向,所以,为了使用方便,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就组成了滑轮组。
定滑轮:不省力,能改变用力方向
动滑轮:省力,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活动5【测试】达标检测
1、讲述: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在旗杆顶上看到滑轮装置外,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它们是哪一种滑轮?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2、学生举例说明。
3、课件展示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图片和资料。
4、小结:在生产生活中,我们总能根据需要来使用滑轮,使用定滑轮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使用滑轮组既省力,又改变了用力方向。
活动6【测试】反思提升
提问:1、通过本课的学习研究,你收获了那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2、课后观察生产生活中的滑轮装置,想一想为什么这样使用。
活动7【作业】预习提示
下节课,我们研究《自行车车轮的秘密》请同学们课后做好预习。
课件12张PPT。(苏教版)五年级下小学科学第一单元 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 边缘有槽
能绕轴转动
这种特点的轮子叫滑轮观察装置有什么结构特点呢?定滑轮固定在支架上,不随
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 动滑轮随重物上下
移动的滑轮 实 验 目 的研究动滑轮与定滑轮的作用和受力方向结 论
定滑轮:
动滑轮:
不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
能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滑轮装置?动滑轮动滑轮动滑轮定滑轮塔吊作业:
课后观察生产生活中的滑轮装置,
想一想为什么这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