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第 一 课 时 穿 井 得 一 人
《吕氏春秋》 这篇寓言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中华书局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国的相国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穿,挖掘、开凿。 穿 井 得 一 人
《吕氏春秋》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gài)汲(jí),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朗读课文,在读准字音读准节奏的基础上,读懂大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之: 而:
溉汲:
常: 居: 外: 及: 其: 穿: 告: 得:(助词,)的。表修饰关系的连词。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经常。停留。在外面。待,等到。(代词,)他的,指丁氏。挖掘,开凿。告诉。得到。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译文: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中没有井,(所以)要到外面打水浇田,经常(要派)一个人停留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等到他家挖掘了一口井,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闻: 而:
传: 之:
者: 得:
国人: 道:
闻:知道,听说。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并。传播。(代词,)这件事,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代词,)……的人。挖到。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讲述。(活用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译文:有人听说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姓丁的人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令: 问:
于: 对:
之: 使:
非: 于:命令。询问。向。应答,回答。(助词,)的。劳力。不。在。 译文:宋国国君命令人向姓丁的人询问这件事。姓丁的人回答说:“(家里挖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不是在井中挖到了一个人。”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闻: 之:
若: 不若:
闻:见闻,见识。像,如。不如。知道,听说。译文:寻到的见闻如此,(还)不如不知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请同学们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寓言的大意。 这篇寓言采用 的写作手法,“
”表明作者对叙述的事的态度。先叙后议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默读课文的叙事部分,用自己的话说说:
1、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2、这件事在传播的过程中就变成了什么?
3、为什么会讹传?至少说两条原因。
4、其实现实生活中许多谣言也是这样产生的。这个古老的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 1、事情的真相是什么?
丁家挖了一口井,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动力,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人。 2、这件事在传播的过程中就变成了什么话?丁家挖井挖出了一个人。3、为什么会讹传?至少说两条原因。 ①丁氏对事情表述得不清楚,容易让人产生歧义。
②“有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于是愈传愈广。 4、其实现实生活中,许多谣言也是这样产生的。这个古老的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联系现实生活,)这则寓言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一些明星、大腕利用人们猎奇的心理乐于制造绯闻,吸引人们的眼球,扩大自己的知名度。青少年不观看也不传播明星、大腕的绯闻,专心学习。 说话尽量把话说清楚,避免产生歧义;对别人的话,不断章取义。 一 词 多 义 (用)
之
宋之丁氏
国人道之
得一人之使
求闻之若此
久之之:(助词,)的。之:(代词,)这件事,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之:(助词,)的。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
独立性。无实义,不译。之,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不译。而
家无井而出溉汲
有闻而传之者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华捉而掷去之
而:表修饰关系的连词,无实义,不译。而: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并。而: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却。而:表承接关系的连词,并。得
吾穿井得一人
丁氏穿井得一人得:得到。得:挖到。闻
有闻而传之者
闻之于宋君
求闻之若此闻:(动词,)知道,听说。闻:(活用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闻:(名词,)见闻,见识。传
传不习乎
有闻而传之者传:(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传:(动词,)传播。古今异义
国人道之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在现代汉语中,“国人”指本国的人。古汉语句式
省略句
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②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即及其家穿井,(丁氏)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即(吾穿井)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即吾穿井得一(个)人。③吾穿井得一人。判断句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倒装句
①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②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即得一人之使,非(于井中)得一人也。即宋君令人(于丁氏)问之。 第 二 课 时 杞 人 忧 天
《 列 子 》《列子》 这则寓言故事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集释》,中华书局2007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这本书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代表人物,郑国人。 杞,周朝的诸侯国。初在今河南杞县,后迁至今山东安丘东北。给红字注音
杞(q?)国 崩坠(bēng zhuì)
星宿(xiù) 奈(nài)何
中(zhòng)伤 充塞(sāi)
躇(chú)步跐(cǐ)蹈寝(qǐn) 亡(wú)处亡(wú)气
亡(wú)处亡(wú)块
耶(yé)
结合课文注释,读准字音和节奏,进而读懂大意。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忧:
亡(wú):
寄:
者:
担心,担忧。同“无”,没有。依靠,依附。 译文: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身体没有依附的地方,(以至于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语气助词,表示提示,以待下文说明。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彼: 者:
晓: 积气:
耳: 若:
行止: 奈何:他。(代词,)……的人。告知,开导。聚积的气体。罢了。你。行动,活动。为何,怎么。 译文: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忧而担忧,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中活动,为什么担忧天崩塌地陷落呢?”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相当于“呢”。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其: 积:
星宿: 当:
坠: 果:
耶:(代词,)那。聚积。星辰,天上的星星。可能。掉下来。句末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 译文:那人说:“天果真聚集气体,日月星辰不可能掉下来吗?”果真。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亦: 之:
者: 只使:
中伤:也。(助词,)的。(代词,)……的物。纵使,即使。伤害。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气积聚的东西中那些能发光的,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其人曰:“奈/地坏何?”
奈地坏何:即奈何地坏,地陷下去怎么办。译文:那人说:“地陷下去怎么办?”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积块: 四虚:
躇步跐蹈:聚积的土块。四方。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 译文:开导他的人说:“地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方,没有一个地方没有土块。你踏步行走,为什么担忧它会陷下去呢?”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舍然:
大喜: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然,助词,……的样子。非常高兴。 译文:那人消除疑虑,非常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消除疑虑,非常高兴。 1、熟读课文,说说这篇寓言的大意。
2、这篇寓言讽刺的对象是 ,他的可笑的表现是“ ”
3、他为什么有如此可笑的表现呢?
4、经过他人的开导之后,他怎么样?
5、说说这篇寓言的寓意。
6、这篇寓言还有哪些启示?
1、熟读课文,说说这篇寓言的大意。
2、这篇寓言讽刺的对象是 ,他的可笑的表现是那个杞国人 “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3、他为什么有如此可笑的表现呢? 那个杞国人缺乏起码的常识和经验。他把天空看做一块大石板一样的物质,因而他担心天空碎裂崩塌;他又忽视了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为了一件从未发生的事儿操心。 4、经过他人的开导之后,他怎么样?“舍然大喜。” 5、说说这篇寓言的寓意。 这篇寓言讽刺了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也讽刺了那些不必要的担忧。 6、这篇寓言还有哪些启示? 《杞人忧天》告诉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列子》之后的文人已经将“杞人忧天”引申到政治生活方面,借以表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寓意。如李白《梁父吟》:“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这诗句以杞人自喻,抒发为国事操心而受到排挤的苦闷。文天祥《赴阙》:“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在南宋危亡关头,他借“精卫填海”和这篇寓言表达了自己力挽狂澜的决心和抱负。 那个杞国人与浑浑噩噩的人不同,他关心到人类的终极问题。面对今天的生态和环保问题,我们应像那个杞国人一样多关心生态和环保问题,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修复生态,保护环境。现代天文学告诉了我们星系毁灭与新生的故事,我们要像杞国人那样,尽早考虑,提前预防。 一 词 多 义(用)
者
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若
若屈伸呼吸
求闻之若此者:语气助词,表提示,以待下文说明。者:代词,……的人。者:代词,……的物。者:代词,……的人。若:你。若:像,如同。之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求闻之若此
有闻而传之者
其
奈何忧其坏
及其家穿井
择其善者而从之之:(助词,)的。之:(代词,)他,指那个杞国人。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不译。之:(代词,)这件事,指“丁氏穿井得一人”。其:(代词,)它,指地。其:(代词,)他的,指丁氏。其:(代词,)他们的,指“三人”。通假字
身亡所寄
亡处亡气
亡处亡块亡:同“无”,没有。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成语
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杞人忧天:传说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吃饭睡觉都感到不安。比喻不必要的忧虑。也作成语杞人之忧。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第 三 课 时《 伊 索 寓 言 》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 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众神之首。宙斯赫拉 赫拉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家庭。赫耳墨斯 赫耳墨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是宙斯和赫拉夫妇的儿子。 这篇寓言运用 的写作手法,寓意是先叙后议“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热重视的人”。赫尔墨斯的想法是什么?“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 赫耳墨斯实际上想在人间得到很大的尊重。他自认为自己是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尊重些。他是怎样试探的呢? 首先问宙斯雕像的价钱,大有拿自己同最高的神一比高低之意;知道价钱不高,他 笑着问赫拉雕像的价钱。 两问之后,他已有身价超过所有神的把握了,最后问到自己雕像的价钱,却完全出乎意料:自己的雕像一文不值。满意地由此可见,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人?爱慕虚荣、盲目自高自大。 这篇寓言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这篇寓言还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爱慕虚荣的人常常不被人重视。
盲目自高自大的人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 思考:把“还要贵一点儿”以下的情节改为: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赫尔墨斯会怎么想?怎么做?又有什么寓意? 赫耳墨斯想:母亲掌管婚姻和家庭,为人间做了不少好事,所以他在人间受到的尊重大些。我要向母亲学习,确保人们旅行愉快,生意兴隆。我也会在人间受到很大的尊重的。从此,他默默工作。这故事褒扬了那些默默工作、为人类谋福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