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认识常见岩石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1认识常见岩石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2-23 13:48:48

文档简介

4.1认识常见岩石 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区分岩石和非岩石
2、初步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显著特征。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
2、根据岩石的显著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
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及查阅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记录、描述的重要性。
2、通过组内分工合作,描述汇报,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质疑意识。
3、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在四年级时,整体基础较好,我所任教的语文、数学学科,成绩还比较平衡,但拔尖的学生不多,几乎没有。学生学习热情较高,但注意力不集中,但学习方法不够得当,勤奋度不高,有部分学生比较懒惰,家庭作业不能及时完成,。就以上情况,除了学生本身的原因外,家庭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和遇酸反应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特征。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初步了解岩石。
(一)了解岩石分布
1.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图片。[ CAI出示:自然状态下各种岩石图片]
提问:这些图片上都有什么?(石头)
说明:对了,是各种各样的石头,我们把这些石头称之为岩石。
2. 提问:在自然界里,哪些地方可以看到岩石?(山上,水中,泥沙、土壤下……)
通过人们的研究,现在我们知道:[CAI出示(文字结论并有音频同步):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有些岩石裸露在空气中,更多的岩石被水、泥沙或土壤所覆盖。]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常见的岩石[板书课题]
活动2【讲授】(二)辨认岩石
1.谈话:要研究岩石,首先必须要学会辨认一些物体是不是岩石。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CAI出示:花岗岩、瓷砖块、红砖块、水泥块、砂岩、玻璃块、页岩、石灰岩、大理岩实物图及名称]。
2.提问:看看它们是不是都是岩石?(不是,瓷砖块、红砖块、水泥块、玻璃块不是)为什么说它们不是?(因为它们不是天然形成的。)
3.小结:很好,岩石一定是天然形成的。
活动3【讲授】二、研究岩石特征
(一)讨论操作方法
谈话:接下来我们将要逐一认识屏幕上剩下的这些岩石,为了便于称呼,老师事先做了1~5的编号,而且给每组分发的岩石种类和相应编号都一样。
首先来看,老师手上的1号岩石——花岗岩,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它进行最直接的观察呢?(摸)[板书:摸]摸什么?(表面是否光滑)很好,还有什么最直接的方法?(看)看什么?(看组成岩石的颗粒大小)你想得真周到,可能有的岩石直接用肉眼看它组成颗粒大小比较困难,因此看颗粒时,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放大镜。现在老师再强调一遍:最直接的观察方法,同学怎么把直接用肉眼看颜色的方法没想到呢?
一看
颜色
1、提问:看什么?(看颜色)[CAI出示:颜色]
2、它的颜色怎么描述呢?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师事先把它拍摄下来,并放大了,请看。里面有哪些颜色?(有肉红或黄,有白,有黑)
3、说明:我们可以这样记录[CAI出示:花斑状(其中有肉红或黄,有黑,有白)]
颗粒
1.谈话:借助工具——放大镜,在放大镜下我们会发现组成这两块岩石(花岗岩与石灰岩)的颗粒大粗细不一样,
谈话:除了可以看颜色以外,我们还可以看什么?(颗粒)[CAI出示:颗粒]要做到能仔细看清,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放大镜,在放大镜下我们会发现组成这两块岩石(花岗岩与石灰岩)的颗粒大粗细不一样,
2.说明:所以我们确定颗粒粗细时,可对比着不同的岩石来判断。
二刻
1、提问:除了可以用看的办法来研究岩石特征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敲)为什么敲?(判断岩石的硬度)
2、介绍:在教室环境下,我们可以使用指甲或钢钉刻、划,看痕迹的办法研究岩石的硬度。我们规定:用指甲划,能留下明显划痕的岩石,硬度称为软;用钢钉用力划,几乎都不能留痕的岩石,硬度称为硬。
3、提问:据此推断,怎样的岩石硬度称为中呢?(用指甲用力划不能留痕但用钢钉划能留痕的,硬度称为中。)很好,你很会推理。过会儿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和标准来确定各种岩石的硬度。[CAI出示:硬度]
三滴
1、介绍:为了鉴定岩石中是否含某种成分,人们还经常用在岩石表面滴稀盐酸的办法。
2、演示、说明:因为这是同学们第一次接触滴稀盐酸实验的方法,而且稀盐酸有一定的腐蚀性,这里老师要做演示,请大家仔细看。
请你做老师的助手,举托着这本书表示课桌面
(1)把岩石放在铺有纸巾的桌面上,不要拿在手里;
(2)手捏滴管的玻璃部分,而不是胶头部分,因为你一捏胶头部分,事先装好的稀盐酸就会流失;
(3)对准岩石较新的断面处,在距离岩石表面约1厘米的高度滴1滴,仔细观察岩石表面是否冒泡;
(4)为了让同学们顺利进行观察,老师提一个要求,在同学们观察并记录好所有岩石的颜色、颗粒、硬度特征后,小小组长举手示意,老师再发稀盐酸。
活动4【讲授】(二)实验前准备
1、提醒
好了,大家了解了这么多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也研究了1号岩石,等会儿就请大家用这些方法来研究其他的岩石,操作时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齐读)
[CAI出示:安全操作提示
(1)刻划时小心手指。
(2)稀盐酸有腐蚀性,千万别滴在衣服或皮肤上。
(3)在每个岩石的表面滴1滴就可以了。
(4)用过了滴管,迅速放回滴瓶。
(5)滴好稀盐酸的岩石不要用手直接去触摸,用纸巾擦干后才行。]
2、检查材料
现在请小小组长从抽屉里拿出实验器材,清点一下:标有1~5号的岩石各一块,放大镜一只,钢钉一枚,纸巾一张,记录单一张。如果没有差错,观察、实验开始。
活动5【活动】(三)观察、实验、汇报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1、请一个小小组的汇报员大声汇报本组对花岗岩的研究,要求:一个组同学汇报时,其他组的成员仔细听,对与本组不同的特征拿笔做记号,回头补充、修正。[用CAI以文字方式显示花岗岩特征:颜色:花斑色(其中有肉红或黄,有黑,有白);颗粒:大,硬度:硬;遇酸是否冒泡:否]
2、再请另一个小小组汇报你们对砂岩的研究。[用CAI以文字方式显示砂岩特征:颜色:牙黄色,白色;颗粒:中,硬度:硬;遇酸是否冒泡:否。]
(1)学生可能对砂岩的颜色有较大分歧,教师解说:砂岩的颜色各种各样,大家说得都有道理。
(2)学生可能对砂岩的颗粒有分歧,教师引导:怎么确定砂岩颗粒粗细呢?(如果没有学生答得出,教师提示:请同学把砂岩分别和花岗岩、石灰岩比较,你会发现砂岩的颗粒比花岗岩的要细,但有比石灰岩的粗,因此我们可确定砂岩的颗粒为中等。
(3)学生可能对砂岩遇酸是否冒泡有分歧,教师首先调查有多少学生出现以上现象,如果多的话,引导:请你把2号和4号岩石送交到讲台前来。(等4号岩石特征汇报后,再对比演示实验)
3、再请另一个小小组汇报你们对页岩的研究。[用CAI以文字方式显示页岩特征:颜色:灰白,青灰;颗粒:细,硬度:软;遇酸是否冒泡:否。]
提问:组成页岩的颗粒我们用肉眼几乎看不出来,但你有没有发现组成它的颗粒的明显特征?(呈层状排列)这是判断此类岩石的重要标准。
4、再请另一个小小组汇报你们对石灰岩的研究。[用CAI以文字方式显示石灰岩特征:颜色:灰白,青灰;颗粒:细,硬度:中;遇酸是否冒泡:是。]
若有学生对遇酸是否冒泡产生怀疑(认为滴不冒泡),教师提问:你们有什么意见?(我们组滴了稀盐酸后岩石表面没有冒泡)教师还有哪些组的现象和他们组相同?(只有极少数的组得出不冒泡的结论)我们现场来论证一下,请你们组的实验员同学拿石灰岩到前面来,我们当众操作一遍。请你们大声汇报这次的实验结果(冒泡)那刚才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展开辩论(可能他们没有把稀盐酸滴在岩石的新断口上,可能他们滴的稀盐酸太少……)那为什么没有滴在新断口上岩石表面就不冒泡了呢?(岩石被风化的结果)你真了不起。
我想请刚才说2号岩石遇酸冒泡的实验员到台上实验。
所以我们实验中“遇到问题时多动脑筋,抓住实验的要领操作”很关键。
同时我要对大胆地、实事求是地亮出自己研究记录的同学表示钦佩。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并解决了它,这真是一个意外收获。
5、再请另一个小小组汇报你们对大理岩的研究。[用CAI以文字方式显示大理岩特征:颜色:白;颗粒:中,硬度:中;遇酸是否冒泡:是。]
学生可能对大理岩的颗粒有分歧有学生判断为粗粒,有学生判断为细粒,有学生判断为中粒,教师引导:怎么确定大理岩颗粒粗细为中呢?(把大理岩分别和花岗岩、石灰岩比较,会发现大理岩的颗粒比花岗岩的要细,但又比石灰岩的粗,因此我们可确定大理岩的颗粒为中等。
课件15张PPT。“五花肉”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常见岩石 下面的物体中,哪些是岩石?为什么说它们是岩石? 大理岩 煤 砖 砾岩 鹅卵石 玻璃块 ×××想一想?

岩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用途?清华大学校训1号2号3号4号放大镜刻刀铜钥匙滴管岩石观察记录表
第 实验小组 实验员: 1号2号3号4号岩石编号特征花岗岩 :一般是黄色带粉红的,也有灰白色的,硬度很硬,花岗岩为粒状结晶 ,遇酸无反应。砂岩 :最常见的是棕色、黄色、红色、灰色和白色的,硬度很硬,砂岩颗粒大小差不多 ,遇酸无反应。页岩 :一般是灰白色的,硬度较软,岩石结构是一层层的薄片状。大理岩 :一般多是白色的,硬度很硬,岩石结构为比较粗的颗粒,表面有亮点,遇酸起泡。畅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
获,快和同学们交流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