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认识常见岩石 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及查阅相关资料。
科学知识:
1、初步认识板岩、砂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砾岩等几种常见的显著特征。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的重要。2、通过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科学交流的质疑意识和互动有效性。3、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总结等形式自组完成小组学习和汇报。
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难点:1、描述岩石。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认识岩石
《认识岩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常见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有关资料识别岩石。3、根据需要对岩石进行观察、比较、及查阅相关资料。
科学知识:
1、初步认识板岩、砂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砾岩等几种常见的显著特征。2、不同种类的岩石在结构和构造上有不同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认真细致的观察、比较、记录和描述的重要。2、通过说说猜猜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科学交流的质疑意识和互动有效性。3、培养收集、研究岩石的兴趣。重点:观察、记录、描述几种岩石的特征。难点:1、描述岩石。2、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岩石。分组实验:1号花岗岩、2号大理岩、3号石灰岩、4号板岩、5号砂岩、6号砾岩、镊子、滴管、滴瓶、稀盐酸、放大镜、铁钉、湿毛巾、材料盒、演示实验: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滴瓶、玻璃皿、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一、看一看,认一认常见的岩石。1、 播放千姿百态的地貌图片(云南石林)提出问题:
你知道图片中是哪里的景色吗?那么,你们知道这里以什么景色最有特色吗?去过的同学,能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再播放视频,欣赏石林的奇石)
2、你还见过像石林差不多的特别石头吗?畅谈见闻
3、看来同学们对自然美景还真是了解不少,那么,我们口中这些特殊的“石头”,知道叫什么吗?岩石。对!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岩石的世界,发现其中的特别之处。板书:认识岩石
4、我们都知道,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所覆盖,有的地方被土壤裹上“薄毯”,有的地方却裸露在外,这种裸露在外的物质,就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岩石。5、交流:关于岩石,你都知道些什么?简单了解部分。
6、那么,你们还想知道有关岩石的什么呢?
通过交流,我已经掌握了一些信息,我们了解一些岩石的知识,这里面可能还存在一些质疑,还有些同学还对岩石产生很多的问题,想进一步认识它。不错!接下来,请同学们做好研究员,我们当一回地质学家,来仔细的观察一下,究竟岩石有着什么特征?
二、观察岩石实验1、讨论观察方法(出示:花岗岩、砾岩)
现在,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观察岩石?想观察岩石的什么?2、交流反馈
(1)看:看什么?(颜色、形状、条纹等)(板:看)随机出示条纹、生物痕迹等图片,进一步指导学生“看什么”。
除了用眼睛看,我们还可以怎么看?
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来观察。(板:放大镜)猜一猜利用放大镜还可以观察到什么?
随机出示岩石的条纹、斑点、生物痕迹等,利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仔细,如颗粒的大小等。
岩石上面的一颗一颗的东西,可以借助放大镜看出来,还可以怎么发现它?
(2)摸:摸什么?(粗糙还是光滑)(板:摸)
追问:为什么有的岩石摸上去会感觉很粗糙呢?导出:因为有的岩石上面有一颗一颗的东西。这一颗一颗的东西叫颗粒,(板:颗粒)出示颗粒图片,(大的颗粒既可以摸出来,也可以看到)
颗粒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凭借实践经验,猜测)你是怎么区分的?
专家把岩石颗粒分为三级,即粗粒、中粒、细粒,比芝麻大的颗粒为粗粒,比芝麻小比面粉粒大的为中粒,肉眼看不见的为细粒。颗粒和颗粒组合在一起有的比较紧密,有的比较松散,如果用手一捏或指甲一划颗粒就掉出来的,一定是属于比较松散的)
摸岩石的时候,还能摸出岩石的什么?软硬
我们的手有时候还不够精准,为了进一步知道岩石的软硬,老师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工具,铁钉。你觉得,在研究岩石的软硬程度上,铁钉该怎么用?使用时,应该观察什么?看划痕,来确定岩石的软硬。
(3)听:听什么?(板:听)(岩石互相敲击听声音,有的听起来比较清脆,有的比较混浊)
(4)闻:闻什么?(闻气味)(板:闻)
3、观察岩石实验:
同学们说的都不错,很细,也很全面。那么,就请同学利用刚才汇报的几种观察方法,看看材料盒中的岩石,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是否一样?在观察过程中,请各组注意分工,做好合作,并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实验一:观察岩石特征记录单
4、汇报观察结果刚才同学们观察得这么认真,一定有不少发现吧?选择自己喜欢的岩石,在小组内试着描述一下岩石的特征,教师巡视指导描述。
指名1位学生上台描述,其他同学拿出记录单边听边对照。集体评议(问: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发现?)谁能借助记录表,用自己的话描述出你们的发现呢?(幻灯片随机出示岩石)(指名2位学生描述)激励性评价:你的发现可真不少!我想这跟你的仔细观察是分不开的。
5、小结:仅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四种岩石,就存在这么的不同,看来看似平常的岩石,其中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学问。那么,岩石的特征仅仅就是这些我们所观察到的吗?还有其他的特征吗?你觉得可能会存在什么?
让我们接着来寻找特征,认识岩石。
三、进一步认识岩石
1、指导滴稀盐酸的方法除了这些观察方法外,我们再来学习一个观察方法,老师手里有一种特殊的液体,它是稀盐酸。这种液体有一定的腐蚀性,你觉得,我利用稀盐酸可以认识岩石的什么特征?猜一猜。(板:滴稀盐酸)
怎么做这个观察实验?观察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教师边演示边简介:实验时,首先把所有岩石都放在玻璃皿里,然后轻轻捏一下滴管,稀盐酸就吸上来了,再同时在每一块岩石上滴一滴稀盐酸,看看岩石的反应,最后把滴管放回滴瓶。稀盐酸和你们桌上的这杯水不一样,它有很强的腐蚀性,沾到皮肤和眼睛上就会被腐蚀,所以操作时要小心、谨慎。2、学生观察实验(13分)开始观察实验,请材料员来领取稀盐酸。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观察结果,你看到了什么?
4、小结:这个实验我们又知道了不同岩石遇到稀盐酸的反应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岩石中含有的碳酸成分不同,遇到酸性的物质有不同的可溶性。
5、教师总结
我们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把我们什么经常可以看到的岩石,做了比较细致的观察,相信同学们对岩石一定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那么,请问:这些岩石的特征都一样吗?那么,你怎么来区分它们呢?让我们解开岩石身上的号码,看看它究竟是什么岩石?
四、鉴别岩石(6分)
1、首先,我给大家加点难度,看大屏幕,出示岩石的名字:砾岩、花岗岩、大理岩、石灰岩、板岩、砂岩。这些岩石的名称,听过吗?有知道的简单介绍一下。
2 、那么,通过刚才的介绍,和你平时的一些了解,你先猜一猜,它们对应的是几号岩石?你是根据什么来识别的?说说理由(一定要说出它区别于其他岩石的显著特征。)
3、先出示岩石特征简介,再出示岩石号码,加深学生对岩石特征的进一步巩固。
4、好,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岩石,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说说猜猜的游戏。游戏规则:描述岩石1个或2个明显的特征(不能超过2个),让其他同学一下子就猜出这块岩石的名称,大家能猜出来就说明你的描述成功了!(掌声)谁来描述?谁来猜?
5、同学们表现不错,看来今天同学们的收获挺大,对岩石的特征知道不少。我这也给大家准备了几样,你能帮我识别一下,它们是什么吗?
红砖、煤、玻璃、鹅卵石、玉石
它们是岩石吗?说出判定的依据。
岩石可能丑陋,也可能美丽,但一定是天然形成的。像这样的玉石也属于岩石。我们今天只接触了几种常见的岩石,有关岩石的特征和种类还不止这些。五、总结谈话(2分)这些形态万千、颜色各异的岩石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又可以利用岩石的特征做什么呢?我们下节课,来接续认识岩石。
课件14张PPT。认识常见岩石识别出哪些是岩石,哪些不是岩石,并能说出判定的依据。
小组间要注意协商,合理采纳同学意见,注意合作。
及时把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上,坐好,表示活动结束。
粗粒 比芝麻大的颗粒为粗粒
中粒 比芝麻小比面粉粒大的
为中粒
细粒 肉眼看不见的为细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