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22 13:16:24

文档简介

第11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
1教学目标 1、掌握赫鲁晓夫改革;
2、说出东欧成立的8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名称,了解匈牙利改革,并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3、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有曲折的。
2学法指导
1、认真看书,注意结合目标圈划、标注知识要点。
2、依据导学案再次读书,独立完成导学案。
3重点难点
重点:1、赫鲁晓夫的改革。2、匈牙利改革
难点: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评价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不断改革、与时俱进。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对其各自国家的历史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明得失。因此,本课的学习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预习案(学习要加,骄傲要减)
活动2【活动】自主学习 对以下基础知识,要求个人快速记忆,对子互相提问,比快、比准、比好。 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1、列举东欧成立的8个社会主义国家 2、发展道路:仿效,相继进行了和。3、成果:4、弊端: 二、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 2、内容:(在书上画出即可)3、结果:4、评价: 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1、改革的原因: 2、匈牙利改革:(1)导火线:
(2)改革的领导人:
(3)内容:(在书上画出即可)
(4)结果:
活动3【练习】探究 1、课本61页思考与讨论。 ⑴原因:①俄国历来崇尚皇权;②领导人长期长期实行集权统治;③干部任用制度存在严重缺陷;④政治高压运动不断;⑤领导人虚荣心使然。
(2)对策:既要不断提高大众的文化思想水平,也要积极从 政治体制的改革入手,使得领袖个人权利受到应有的监督与制约。
2、斯大林模式在中国也曾运用过很长时间,带来了很多弊端,你知道我国是何时改变这种模式的吗? 3、对比中国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我们可以获得什么启发?
课件19张PPT。第11课 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 曲折道路
二战后东欧和亚洲有哪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欧洲:

亚洲: 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中国、朝鲜、越南、蒙古等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民主德国、阿尔巴尼亚等 考考你苏 联波 兰 罗马尼亚匈牙利保加利亚民德南斯拉夫 大 西 洋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1894—1971)留下了世界一流的军事强国和政治大国的辉煌,也留下了制约苏联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桎梏。二、赫鲁晓夫的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1953年9月,赫鲁晓夫正式就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二)原因:
斯大林模式弊端日益暴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
例如:工业发展很快,1913年~1950年增加12倍。农业却徘徊不前,只提高了40%,1953年全苏人均的粮食低于1913年
从此可以看出斯大林模式下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结构的弊端。 为什么要改革(改革原因)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弊端?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赫鲁晓夫的改革(小修小补)经济改革农业改革工业改革政治改革 如何改革(改革措施)(三)、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黑白相间的墓碑 毁誉参半的一生
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的掘墓人,又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三、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
——匈牙利改革(一)、原因: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效仿苏联模式进行经济建设,弊端:
经济结构严重失调,
人民生活水平滞后
忽主视民法治建设卡达尔匈牙利事件后被遗弃在布达佩斯街头的斯大林头像2、内容3、匈牙利改革的结果在一段时间里,经济发展较快,市场较繁荣,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
20世纪80年代,再度陷入困境。
1988年初,人均外债1500美元,居东欧国家之首。
布 拉 格 之 春捷克斯洛伐克改革苏军坦克进入布拉格捷克人在苏联军车上书写标语,把进入捷克的苏军比作
1939年入侵捷克的德国纳粹。感悟:社会主义制度需要改革,需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需要与时俱进。

中国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