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22 13:19:49

文档简介

第13课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内容,具体知识包括东欧剧变的原因和过程,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苏联解体的原因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是学生掌握内外因结合的历史分析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要了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实事求是,坚韧不拔地探索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同学经过了中国历史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思维,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积累了基本的历史知识,学习兴趣较浓。
3重点难点
1、重点:苏联解体
2、难点: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与苏联解体的关系
4教学过程
导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火中,革命导师列宁和他的战友们在落后的俄罗斯发动十月革命,重新举起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大旗,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69年后的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鲜艳的镰刀铁锤星红旗从克里姆林宫缓缓落下。那一刻,世界震惊了,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们惊醒了。今天,我们将怀着惋惜之情,学习那一段悲痛的历史——《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一)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二)学生交流、展示自主学习成果
教师巡查、点评并展示本课知识要点,播放多媒体课件。强调教师与学生整理的知识点之不同之处。
1、东欧剧变
(1)东欧剧变的原因
A、国内原因:经济危机进一步导致政治危机。
B、国外原因:?戈尔巴乔夫在苏联的政治改革对东欧剧变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东欧剧变的概况:从1989年到1992年,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易手,执政的共产党、工人党等被迫下台,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德国实现了统一、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3)东欧剧变的实质:东欧剧变是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一次严重的挫折。
2、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
A、经济方面: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
B、政治方面:提出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把“政治多元化”、“民主化”、“公开性”作为三大目标。1990年,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
C、外交方面:推行“新思维外交”,主动缓和美苏关系,不干涉东欧事务,从国外撤军,努力争取西方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援助。
(2)苏联解体的过程
A、190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许多加盟共和国也相继发表主权宣言。
B、1991年3月,苏联举行全民公决。然而,新的联盟条约草案把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
C、1991年8月19日发生了“八.一九”事件。
D、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领导人撇开戈尔巴乔夫举行会议,正式宣告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不复存在。
(3)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关系: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三)课堂练习(见幻灯片)
1-4题自主完成,5、6题合作完成。
(四)展示课堂练习成果
(五)课堂小结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让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重大挫折。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在探索中继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来越宽广,不断显示出新的生命力。
课件18张PPT。第13课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火中,革命导师列宁和他的战友们在落后的俄罗斯发动十月革命,重新举起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大旗,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69年后的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鲜艳的镰刀铁锤星红旗从克里姆林宫缓缓落下。那一刻,世界震惊了,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们惊醒了。今天,我们将怀着惋惜之情,学习那一段悲痛的历史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一、简述东欧剧变国内原因:国外原因经济危机进一步导致政治危机。1、戈尔巴乔夫在苏联的政治改革对东欧剧变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2、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二)概况  从1989年到1992年,东欧8个社会主义国家纷纷易手,执政的共产党、工人党等被迫下台,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德国实现了统一、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分裂。(三)实质 东欧剧变是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一次严重的挫折。(一)原因东欧剧变时的街头血战冷战的标志:柏林墙德国统一二、简述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二)苏联解体的过程(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关系:1、经济方面:2、政治方面:3、外交方面:1、2、3、4、二、简述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1、经济方面: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2、政治方面: 提出建设“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并把“政治多元化”、“民主化”、“公开性”作为三大目标。1990年,修改宪法,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 推行“新思维外交”,主动缓和美苏关系,不干涉东欧事务,从国外撤军,努力争取西方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援助。3、外交方面:(二)苏联解体的过程1、190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许多加盟共和国也相继发表主权宣言。2、1991年3月,苏联举行全民公决。大多数人希望保留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然而,新的联盟条约草案把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3、1991年8月19日发生了“八.一九”事件。4、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领导人撇开戈尔巴乔夫举行会议,正式宣告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苏联不复存在。八.一九事件 这一事件
实质是苏联“传
统派”为了挽救
国家的完整和
统一,为了挽
救社会主义而
采取的一场政
变行动。(三)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的关系:戈尔巴乔夫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1、引发“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等现象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
A.华约建立 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 D.美苏争霸
   
2、“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 (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苏联
       BD课堂练习3、某论文把推行高度的民族自治、放弃一党制、列宁塑像被推倒、“八一九事件”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
  A.苏联的解体 B.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C.赫鲁晓夫下台 D.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
4.在评论某次改革时,一学者风趣的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 )
A.赫鲁晓夫改革 B.匈牙利改革
C.戈尔巴乔夫改革 D.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CA 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    ——摘自《大国崛起》(唐晋主编)      5、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什么影响? 6、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
   ——摘自《大国崛起》(唐晋主编)
  请回答:
  5、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什么影响?
  答:(1)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苏联解体;
(2)“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红旗从克里姆林宫上降落。克里姆林宫升起俄罗斯国旗。6、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加强执政党建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让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了重大挫折。但是,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在吸取苏联解体的教训,在探索中继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道路一定会越来越宽广,不断显示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