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教案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世界格局的演变 课件+教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华书局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22 13:23:18

文档简介

第14课世界格局的演变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世界格局的变化。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
方法与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有关内容的同时,观察国际形势的新发展,培养学习的观察、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程中。争取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面临的两大主题。
2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虽然提到战后的国际关系,但并不作独立章节重点进行讲述,学生对这节课的历史概念和现象难以深入地了解。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及能力不容乐观。但只能用历史图片再现激发学生的兴趣。
3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难点:“一超多强”与多极化的概念。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第14课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导入新课:
1、一战后形成怎样的世界格局?
2、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又是什么?
3、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将走向何处呢?
(二)新授课:
1、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1991年,苏联解体。也标志着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
2、“一超多强”的局面(展示图片)
“一超多强”分别指哪些国家?(“一超”是美国,“多强”指日本、欧盟、中国、俄罗斯。)
“一超多强”是当今世界格局由“两极”发展成“多极化”的表现。世界格局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
多极化趋势的“极”与两极格局时期的“极”有哪些不同?
(具体对象不同:两极格局中的“极”实际上是指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而多极化中的“极”既有国家,也有国家集团──如欧盟,在一定意义上还包括某些影响较大的世界性或地区性国际组织。
作用影响不同:两极中的“极”只是通过政治、军事实力来控制、操纵其他国家;而多极化中的“极”是凭借综合国力,即科技、经济实力,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作用,对其他国家、地区乃至全球产生影响力和作用力。)
展示图片
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经济实力)
3、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展示图片)
得出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尚未定。
科索沃战争(1999年)(展示图片)
(认识科索沃战争的概况,并强调科索沃战争对多极化趋势的严重挑战。)
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引导学生回答原因并展示图片)
(三)达标测评:
1、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进入新旧交替,向多极化过渡的时期,出现了“一超”与“多强”的局面。“一超”指的是()
A.欧盟B.俄罗斯C.中国D.美国
2、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是在()
A.两极格局结束后B.西欧走向联合自强后
C.东欧剧变后D.美苏争霸出现后
3、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的国家是()
A.欧盟B.俄罗斯C.美国D.德国
4、当今世界格局中的“一超多强”,下列国家不属于“多强”的是()
A.日本B.加拿大C.中国D.俄罗斯
(四)板书设计(小结)
课件28张PPT。复习1、一战后形成怎样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又是什么?(美苏)两极格局3、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苏联解体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格局将走向何处呢?第14课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一、“冷战”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也标志着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二、“一超多强”的局面一、“冷战”结束:1991年,苏联解体。也标志着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二、“一超多强”的局面一超:美国“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多强欧盟: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集团。日本: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俄罗斯:目标是恢复大国地位,实现民族振兴。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三、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四、科索沃战争(1999年)1、概况:2、科索沃战争表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是对多极化趋势的严重挑战。
也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3、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
暂时形成的 一超多强
发展趋势多极化趋势小结达标检测:1、两极格局崩溃后,世界进入新旧交替,向多极化过渡的时期,出现了“一超”与“多强”的局面。“一超”指的是( )
A.欧盟 B.俄罗斯 C.中国 D.美国2、世界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是在( )
A.两极格局结束后
B.西欧走向联合自强后
C.东欧剧变后
D.美苏争霸出现后DA3、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的国家是( )
A.欧盟 B.俄罗斯 C.美国 D.德国4、当今世界格局中的“一超多强”,下列国家不属于“多强”的是( )
A.日本 B.加拿大 C.中国 D.俄罗斯
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