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 课件1(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1.5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 课件1(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12-22 13:04:43

文档简介

课件57张PPT。2.1.5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公式 对于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的理解
(1)当A、B中有一个为原点时,公式变为
(2)如果AB∥x轴,则|AB|=|x2-x1|;如果AB∥y轴,则|AB|=|y2-y1|.特别地,如果能确定A、B的先后顺序,则上式中的绝对值号均可以去掉.
为计算方便,可依据A、B两点的具体位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求两点间的距离 【例1】求下列两点间的距离.
(1)A(-2,5),B(-2,-5);
(2)A(2,5),B(-2,5);
(3)A(0,0),B(3,4).
【审题指导】已知两点的坐标,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先具体分析两点的位置,然后代入相应公式运算.【规范解答】(1)方法一:
方法二:易知直线AB平行于y轴,
∴|AB|=|5-(-5)|=10.
(2)方法一:
方法二:易知直线AB平行于x轴,
∴|AB|=|2-(-2)|=4.【变式训练】求下列两点间的距离.
(1)A(a,b),B(b,a);
(2)A(0,0),B(x,y).
【解析】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参数的值 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参数的值
(1)一般是采取待定系数法,其实质就是先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建立方程,然后利用方程的思想求解参数.
(2)解答此类问题有时可利用点与点、点与线、线与线的位置关系,结合图形,转化成对称问题或线与线的交点问题来解决.【例2】已知点 在x轴上找一点P,使得
|PA|=|PB|,并求出|PA|的值.
【审题指导】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PA|=|PB|建立关于P点坐标的方程,利用方程的思想求解.【规范解答】设P(x,0),则
由|PA|=|PB|可得
解得【互动探究】把本题的条件“在x轴上找一点P”换成“在y=x上找一点P”,其他条件不变,求点P的坐标.
【解题提示】设点P(x,x),利用|PA|=|PB|列方程求解.
【解析】因点P在直线y=x上,故可设点P(x,x),
由|PA|=|PB|得
解得
∴点P的坐标为1.对解析法的认识
解析法是建立平面几何与代数运算间关系的桥梁,是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纽带.平面几何中求线段长度、判断点的位置、证明线段成比例等问题,都可以通过解析法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决.解析法的应用2.解析法证明几何问题的步骤
用解析法解题的关键是建立适当的坐标系.【例3】用坐标法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长为其对应边长的一半.
【审题指导】(1)用坐标法证明需要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2) 要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长与其对应边长的关系,需应用坐标表示出三角形的中位线长及对应边长,再找其对应关系.【规范解答】已知△ABC,D、E分别是边AC和BC的中点,
求证:
证明:以A为原点,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0,0).设B(c,0),C(a,b),(a>0,b>0,c>0),
由D、E分别是边AC和BC的中点可知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
又|AB|=c,
所以|AB|=2|DE|.
所以三角形的中位线长为其对应边长的一半.【变式训练】已知梯形ABCD中,AB∥CD,AD=BC,试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证明:对角线|AC|=|BD|.
【证明】以AB所在直线、AB的中垂线分别为x轴、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
设A(-a,0),D(-b,c),
则B(a,0),C(b,c)
∴|AC|=|BD|. 距离公式几何意义的理解
(1)涉及到有关 的最值运算时常
常考虑距离公式的几何意义,即把函数f(x,y)的最值问题
等价转化成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点P(x,y)到点B(a,b)的
距离的最值问题.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的几何意义解题(2)距离公式从本质上反映了代数问题几何化的思想,为一
些代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几何背景,因此解答含有
的问题时,可通过构造几何图形,
借助几何图形的直观性来解决代数问题.
在构造几何图形时,应灵活变形,重在体现代数问题几何化的思想.【例】求函数 的最小值.
【审题指导】已知的函数解析式是两部分的代数和,且都含有根式,联想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先对被开方数分别实行配方,然后转化成“平面上的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最小”这才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规范解答】
令A(6,1),B(2,3),P(x,0),则要求函数f(x)的最小值等价于在x轴上找一点P,
使|PA|+|PB|最小,如图所示.
设B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B′,则B′(2,-3),
|PA|+|PB|=|PA|+|PB′|≥|AB′|,
∴当B′、P、A三点共线时取等号,
即|PA|+|PB|的最小值为 也就是f(x)的最小值为 【变式备选】求函数
的值域.
【解题提示】先把函数f(x)转化成动点(x,0)到平面上两点
间的距离差,然后借助图形求解.【解析】
设A(6,1),B(2,3),P(x,0),
则f(x)表示动点P(x,0)到A(6,1)和B(2,3)的距离之差.
即f(x)=|PA|-|PB|.如图所示,当A、B、P三点共线时,
有|PA|-|PB|=-|AB|.

且由三角形的知识可知
||PA|-|PB||<|AB|,
∴f(x)的值域为【典例】(12分) 一条直线l经过点
P(2,3),且和两条直线l1:3x+4y-7=0和l2:3x+4y+8=0分别相
交于A、B两点.若 求直线l的方程.
【审题指导】直线l经过点P(2,3),故只需知道该直线的
斜率便可求出直线l的方程.因此求解本题的关键是先求出
A、B两点的坐标,然后由已知条件“ ”建立直线
斜率的等量关系并求解.【规范解答】(1)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直线l的方程为x=2,此时的交点分别为 则
不合题意. …………………………………………………4分
(2)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为k,则直线l的方程为
由 得
…………………………………………………………6分由 得
…………………………………………………………8分
∴7k2+48k-7=0,
∴k=-7或 ………………………………………10分
∴所求直线的方程为7x+y-17=0或x-7y+19=0.
…………………………………………………………12分【误区警示】对解答本题时易犯的错误具体分析如下:【即时训练】已知A、B为x轴上不同的两点,点P的横坐标为1,且|PA|=|PB|,若直线PA的方程为x-y+1=0,则直线PB的方程为( )
(A)x+y-3=0 (B)x+3y-7=0
(C)x+y-5=0 (D)x-2y+3=0
【解析】选A.由|PA|=|PB|可知直线PA、PB关于直线x=1对称,在直线PB上任取一点(x,y),其关于直线x=1对称的点(2-x,y)必在直线PA上,又直线PA的方程为x-y+1=0,所以直线PB的方程为x+y-3=0.1.A、B是数轴上的两点,点B的坐标是-1,|AB|=3,则点A的坐标是( )
(A)2 (B)-4
(C)2或-4 (D)4
【解析】选C.∵|AB|=|xB-xA|=3,且xB=-1.故xA=2或-4.2.两点A(-1,3),B(2,5)之间的距离为( )
(A) (B)
(C) (D)3
【解析】选B.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3.以点A(-3,0),B(3,-2),C(-1,2)为顶点的三角形是
( )
(A)等腰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选C.
∴|BC|2+|AC|2=|AB|2,∴△ABC为直角三角形.4.如图所示:则
(1)|AB|=__________;
(2)|AC|=___________;
(3)|BD|=____________.
【解析】由图可知A(-4,0),B(0,2),C(1,0),D(0,-2)
|AC|=1+4=5;|BD|=2+2=4.
答案: (2)5 (3)45.用解析法证明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证明】如图,以顶点A为坐标原点,AB边所在直线为x轴,过点A且垂直于AB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有A(0,0).设B(a,0),D(b,c),
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点C的坐标为(a+b,c).
因为|AB|2=a2,|CD|2=a2,|AD|2=b2+c2, |BC|2=b2+c2,|AC|2=(a+b)2+c2,
|BD|2=(a-b)2+c2,
所以|AB|2+|CD|2+|AD|2+|BC|2=2(a2+b2+c2),
|AC|2+|BD|2=2(a2+b2+c2),
所以|AB|2+|CD|2+|AD|2+|BC|2=|AC|2+|BD|2.
因此,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平方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6分)
1.如图,数轴上到1、2两点距离之和等于1的点的集合( )
(A){0,3} (B){0,1,2,3}
(C){1,2} (D){x|1≤x≤2}
【解析】选D.结合数轴上点的特征及距离的计算方法易知数轴上到1、2两点距离之和等于1的点的集合为{x|1≤x≤2}.2.已知点A(1,2),点B(5,-2),则在坐标轴上到点A与点B的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是( )
(A)(3,0)和(-3,0) (B)(0,3)和(0,-3)
(C)(3,0)和(0,3) (D)(3,0)和(0,-3)
【解析】选D.由题可知该点的坐标即为线段AB的中垂线与坐标轴的交点, 又线段AB的中垂线的方程为x-y-3=0,所以在坐标轴上到点A与点B的距离相等的点的坐标是(3,0)和(0,-3).3.无论m为何实数值,直线y+1=m(x-2)总过一个定点A,该定点A到点B(2,-2)的距离为( )
(A)0 (B)1 (C)2 (D)5
【解析】选B.∵直线y+1=m(x-2)总过定点A(2,-1),
∴由两点间的距离得|AB|=|-2+1|=1.4.过点A(4,a)和点B(5,b)的直线与y=x+m平行,则|AB|的值为( )
(A)6 (B) (C)2 (D)不能确定
【解析】选B.
又∵过A、B的直线与y=x+m平行,
∴b-a=1,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8分)
5.已知两点A(0,m),B(8,-5)之间的距离是17,则实数m的值为__________.
【解析】
∴(m+5)2=225,
∴m=10或m=-20.
答案:10或-206.一条光线经过点P(2,3),射在直线l:x+y+1=0上,反射后穿过点Q(1,1),则该光线从点P到点Q所走的路程为__________.
【解题提示】根据光的反射原理,求出点Q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Q′,计算|PQ′|即可.【解析】设点Q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Q′的坐标为(x,y),由题意可知QQ′⊥l,且线段QQ′的中点在直线l上.
即 解得
即Q′(-2,-2).
答案: 三、解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7.已知△ABC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1,1),B(5,3),C(0,3),求证:△ABC是直角三角形.
【证明】
∴|AB|2+|AC|2=|BC|2.
∴△ABC是直角三角形. 8.已知△ABD和△BCE是在直线AC同侧
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用解
析法证明:|AE|=|CD|.
【解题提示】以点B为坐标原点,以AC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等边三角形设出相应点的坐标,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证明.【证明】如图,以B点为坐标原点,取AC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设△ABD和△BCE的边长分别为a,c,(a>0,c>0)【挑战能力】
(10分)已知点A(1,-1),点B(3,5),点P是直线y=x上的动点,当|PA|+|PB|的值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解析】如图,AB与直线y=x交于点Q,
则当点P移动到点Q位置时,
|PA|+|PB|的值最小.
直线AB的方程为
即3x-y-4=0.
解方程组

于是当|PA|+|PB|的值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2,2). 【方法技巧】揭秘直线上动点到两定点距离最值的求法
已知动点P在定直线l上运动,给定的两点A、B.
(1)如果两点都处于直线l的同一侧,求|PA|+|PB|的最小值时,常常找出其中一点(不妨设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得到A′),此时|PA|+|PB|的距离就等价转化为|PA′|+|PB|.显然当A′、B、P三点共线时距离最小.(2)如果两点都处于直线l的同一侧,求||PA|-|PB||的最大值时,结合图形易得,当A、B、P三点共线时,||PA|-|PB||的值最大.
(3)如果两点处于直线l的异侧,求|PA|+|PB|的最小值时,结合图形易得,当A、B、P三点共线时,|PA|+|PB|的值最小.(4)如果两点处于直线l的异侧,求||PA|-|PB||的最大值时,常常找出其中一点(不妨设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得到A′),此时||PA|-|PB||的最值问题就等价转化为||PA′|
-|PB||的最值问题.显然当A′、B、P三点共线时距离最大.课件61张PPT。2.1.5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距离 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几点说明:
(1)此公式适用于P0为平面内任意一点,特别地当P0在直线上时,点P0到直线的距离为零.点到直线的距离 (2)几种特殊情况下的点到直线的距离:
①点P(x0,y0)到x轴的距离d=|y0|;
②点P(x0,y0)到y轴的距离d=|x0|;
③点P(x0,y0)到平行于y轴的直线x=a的距离为d=|x0-a|;
④点P(x0,y0)到平行于x轴的直线y=b的距离d=|y0-b|.
(3)点到直线的距离也可以转化成点与点之间的距离.
使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前提条件是:把直线方程化成一般式.【例1】求点P(1,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l1:y=x-3; (2)l2:y=-1; (3)y轴.
【审题指导】直线方程及点的坐标均明确给出,求解的关键是把直线方程化成一般式,直接代入公式求解,必要时数形结合更方便.【规范解答】(1)将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为:x-y-3=0,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2)方法一: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
为:y+1=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方法二:∵y=-1平行于x轴,由图(1)知,
d=|2-(-1)|=3.(3)方法一:y轴的方程为x=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方法二:由图(2)可知,
d=|1-0|=1.【互动探究】求点P(1,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x-y+1=0;
(2)x+y-4=0.
【解析】(1)∵点P(1,2)在直线x-y+1=0上,
∴点P(1,2)到直线x-y+1=0的距离为0.
(2)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点P(1,2)到直线
x+y-4=0的距离为 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的求解策略:
(1)等价转化法:因为两平行线间的公垂线段都相等,故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等于平行线上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即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可以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2)公式法:已知两条直线l1:Ax+By+C1=0和l2:Ax+By+C2 =0(C1≠C2),则两条直线间的距离
在利用公式法计算平行线间的距离时务必保
证:①方程化成一般式;②x,y的系数相等.【例2】求直线l1:3x-4y=-1与直线l2: 间的距
离.
【审题指导】已知两直线的方程,求解本题可考虑利用等价转化法和公式法两种方式.需注意应用公式法解答本题时应把直线l1,l2的方程化成一般式,且x,y的系数相同.【规范解答】方法一(等价转化法):∵l1∥l2,
∴两直线间的距离等于直线l1上任意一点到直线l2的距离.不妨在直线l1上取点P(1,1),则该点到直线l2的距离为
方法二(公式法):把直线l1,l2的方程分别化成一般式得l1:3x-4y+1=0,l2:3x-4y-2=0.
由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得:【互动探究】把题设中“l1:3x-4y=-1”换成“ ”求相应问题.(用两种方法求解)
【解题提示】思路一:在l1上任取点P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解;思路二:把直线l1,l2的方程化成一般式,代入公式求解.【解析】第一种方法:∵l1∥l2,∴两直线间的距离等于直线l1上任意一点到直线l2的距离. 不妨在直线l1上取点P(0,6),则该点到直线l2的距离为
第二种方法:把直线l1,l2的方程分别化成一般式得
l1:3x-4y+24=0,l2:3x-4y-2=0.
由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得:1.距离公式的综合应用
到目前已学习的距离包括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及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涉及到距离的问题常常结合以上三个公式,利用已知条件有效的组合运用,需特别注意的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及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的适用条件,不可错用.距离公式的应用2.直线方程的求解策略
立足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点和方向,利用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结合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直线系、垂直直线系及过交点的直线系),巧设直线方程,在此基础上借助三种距离公式求解.
注意直线方程的特殊情形,如斜率不存在的情形,截距为零的情形等等.【例3】已知直线l经过点P(3,1)且被两平行直线l1:x+y+1= 0和l2:x+y+6=0截得的线段长为5,求直线l的方程.
【审题指导】本题求直线l的方程,现知两个条件:①过定点(3,1),②被平行线l1,l2截得的线段长为5.可画出它们的图形,利用平面几何知识求斜率;也可设出斜率,利用距离公式求出k.【规范解答】方法一:设两平行线x+y+1=0和x+y+6=0的距离为d,则
如图,设∠PBB′=θ=∠PB′B,
则 ∴θ=45°,
因为两平行直线的斜率为-1,
故所求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或为零,
由于直线过点P(3,1),
故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x=3或y=1.方法二:若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
则直线l的方程为x=3,
此时与l1,l2的交点分别为A′(3,-4)和B′(3,-9),
截得的线段长|A′B′|=|-4+9|=5,符合题意.
若直线l的斜率存在,
则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3)+1.
解方程组 得解方程组 得
由|AB|=5,

解得k=0,即所求的直线方程为y=1,
综上可知,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x=3或y=1.【变式训练】求过点A(2,1)且与原点距离为2的直线方程.
【解题提示】分直线斜率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形讨论.【解析】若直线与x轴垂直,则直线为x=2,
∴d=|2-0|=2.
故x=2符合题意.
当直线不与x轴垂直时,设直线为y-1=k(x-2),
即kx-y-2k+1=0.
∴原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方程为3x+4y-10=0.
综上,所求直线为x=2或3x+4y-10=0.【例】若实数a,b满足a+b+1=0,求
的最小值.
【审题指导】 可变形为
看成点(a,b)与点(1,1)的距离,又
a+b+1=0,可将问题转化为点(1,1)到直线a+b+1=0上的点的
距离的最小值.【规范解答】
设点M(1,1),P(a,b),则上式表示点P到点M的距离.
又点P在直线a+b+1=0上运动,
故 即为点M与直线a+b+1=0上任意一点连线
的距离,
∴|PM|的最小值应为点M到直线的距离.【变式备选】已知A(1,3),B(3,1),点C在3x-y+3=0上,且△ABC的面积为10,求点C的坐标.
【解析】由题意知
设点C(x0,y0),又直线AB的方程为x+y-4=0,
解得 或
∴点C的坐标为 或【典例】(12分)已知点P到两定点M(-1,0),N(1,0)距离的比为 点N到直线PM的距离为1,求直线PN的方程.
【审题指导】已知 及点N到直线PM的距离,求解
的关键利用上述条件求出点P的坐标进而写出直线PN的方程.【规范解答】设点P的坐标为(x,y),由题设有

整理得x2+y2-6x+1=0. ①……………3分
因为点N到PM的距离为1,|MN|=2,
所以∠PMN=30°,直线PM的斜率为
直线PM的方程为 ② …………… 6分将②式代入①式整理得x2-4x+1=0.
解得
代入②式得点P的坐标为

…………………………………………………… 10分
直线PN的方程为y=x-1或y=-x+1. ………………12分【误区警示】对解答本题时易犯的错误具体分析如下:【即时训练】已知直线l过两直线3x-y-10=0和x+y-2=0的交点,且直线l与点A(1,3)和点B(5,2)的距离相等,求直线l的方程.【解析】由 得
设所求l的方程为y+1=k(x-3),

解得
∴l的方程为x+4y+1=0,
又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l的方程为x=3,也满足题意.
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4y+1=0或x=3.1.原点到直线x+2y-5=0的距离为( )
(A)1 (B)
(C)2 (D)
【解析】选D. 2.两条平行线y=2x+3与y=2x-4之间的距离是( )
(A)1 (B)7
【解析】选C.由题意可知两平行线可化为2x-y+3=0与
2x-y-4=0,
∴两平行线间的距离3.已知点(4,m)到直线x+y-4=0的距离等于1,则m的值为___________.
【解析】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解得
答案:4.已知直线l1与l2:x+y-1=0平行,且l1与l2的距离为 则直
线l1的方程是___________.
【解析】设直线l1的方程为x+y+c=0.由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
式得 解得c=1或c=-3.
∴直线l1的方程是x+y+1=0或x+y-3=0.
答案:x+y+1=0或x+y-3=05.已知直线l经过点P(-2,5),且斜率为
(1)求直线l的方程;
(2)若直线m与l平行,且点P到直线m的距离为3,求直线m的方程.【解析】(1)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得
整理得所求直线方程为3x+4y-14=0.
(2)由直线m与直线l平行,可设直线m的方程为3x+4y+c=0,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即 解得c=1或c=-29,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3x+4y+1=0或3x+4y-29=0.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16分)
1.点(1,-1)到直线x-y+1=0的距离是
( )
【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2.过点P(0,1)且与原点距离为1的直线方程为( )
(A)x=1 (B)y=1
(C)x+y=1 (D)x-y=1
【解析】选B.∵点P(0,1)到原点的距离为1,∴过点P(0,1)且与原点距离为1的直线方程有且只有一条,为y=1.3.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在直线y=-x 上运动,当
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 )
【解析】选B.由题意可知当AB垂直于直线x+y=0时线段AB最
短,此时kAB=1,设B(a,-a),则 4.两直线3x+y-3=0与6x+my+1=0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
【解题提示】解答本题可先利用两直线平行求出m的值,进而求出两直线的距离.
【解析】选D.由题意知 解得m=2.
∴直线6x+my+1=0可化为
由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得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8分)
5.两平行直线x+3y-4=0与2x+6y-9=0的距离为__________.
【解析】直线2x+6y-9=0可化为 由两平行线间
的距离公式得
答案: 6.与直线7x+24y=5平行,并且与该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3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
【解析】设所求直线的方程为7x+24y+c=0,由题意可知
解得c=70或c=-80.
∴所求直线的方程为7x+24y+70=0或7x+24y-80=0.
答案:7x+24y+70=0或7x+24y-80=0三、解答题(每题8分,共16分)
7.直线l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且P(4,3)到直线l的距离
为 求直线l的方程.【解析】(1)当所求直线经过坐标原点时,设其方程为y=kx,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得
解得
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2)当直线不经过坐标原点时,设所求方程为
即x+y-a=0.
由题意可得
解得a=1或a=13.
故所求直线的方程为x+y-1=0或x+y-13=0.
综上可知,所求直线的方程为
或x+y-1=0或x+y-13=0.8.已知点A(1,3),B(3,1),C(-1,0),求△ABC的面积.
【解题提示】求|AB|,求点C到AB的距离h,利用【解析】设AB边上的高为h,

AB边上的高h就是点C到AB的距离.
AB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
即x+y-4=0.
∴点C(-1,0)到直线x+y-4=0的距离
因此【挑战能力】
(10分)已知三条直线l1:2x-y+a=0(a>0),直线l2:
-4x+2y+1=0和直线l3:x+y-1=0,且l1与l2的距离是
(1)求a的值;
(2)能否找到一点P,使得P点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
①P是第一象限的点;
②P点到l1的距离是P点到l2的距离的
③P点到l1的距离与P点到l3的距离之比是 若能,求P点坐标;若不能,说明理由. 【解题提示】 (1)由两直线l1与l2的距离是
可知l1∥l2,利用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求a的值;
(2)属于探索性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直接设出点P的坐标,利用①②③构造方程组求解,并检验解的正确性.【解析】(1)把l2的直线方程整理得
∴l1与l2的距离
化简得
∵a>0,∴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