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你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人类的诞生思考:
人类由什么进化而来?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谁?导入新课:关于人类的产生的传说 女娲造人 亚当与夏娃 古猿说:我很丑,但必须承认我
是你们的祖先。在这些说法中,
你最赞同哪一种? 科学家是根据什么知道人
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一、人类的诞生一、人类的诞生大约300多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
1、时间及其概况“露茜(露西)少女”距今约340万年,体态已具有人的特征。2 元谋人(1)距今时间:
(2)发现地点:
(3)历史意义:
(4)历史地位:距今约170万年大致从这个时代起,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逐渐告别了猿类祖先,走上一条不断进化的道路。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人类云南省元谋县经过科学家鉴定,这是远古人类的牙齿。这表明元谋人已经知道用火了这表明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了.一百七十万年前,
云南“元谋人”出现。
会造石器能用火,
人类告别猿祖先。2 北京人(1)距今时间:
(2)发现地点:
(3)生产、生活:
(4)体质特质:
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会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取暖、驱赶野兽,学会熟食;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过群居生活。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但头部还保留着猿类一些的体质特征。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址。3、山顶洞人(1)距今时间:
(2)发现地点:
(3)生产、生活:
(4)体质特质:距今约30000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用兽皮缝制衣服。模样已和现代人差不多《山顶洞人复原胸像》 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项链二、进入旧石器时代大约距今200多万年到1万多年之间,人类产生之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属于旧石器时代。1、时间2、定义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成为旧石器时代。3、意义打制石器技术缓慢却不断地进步,说明人类已与他们的猿类祖先渐行渐远。三、 从突出特点、生活年代、生活地点、头部特征、使用工具、火的使用、组织形式等方面对北京人和元谋人进行比较。第一单元 史前时代
第1课 远古人类的足迹
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诞生的基本情况;
(2)知道元谋人的生活年代、发现地点及其发现意义;
(3)掌握北京人的发现地点、生活年代、生产生活状况、体质特征及其发现意义;
(4)了解旧石器时代的基本情况,理解人类会制造工具的重大意义。
二、重点、难点
重点:元谋人;北京人。
难点:北京人
三、自学指导
人类的诞生
距今大约在 万年前,
地球上出现了不同于其 祖先的 。
元谋
直立人
(1)距今时间:约 年。(2)发现地点: 。
(3)意义:大致从这个时代起,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逐渐告别了 祖先,走上了一条不断 的道路。
北
京
人
(1)距今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点:
(3)生产、生活情况: 行走、上肢与 ,但头部还保留着 ,能够 用途不同石器,使用 火,过 生活,有了简单的 。
山顶
洞人
(1)距今年代:
(2)生活地点:
(3)生产生活:模样 ,掌握 和 技术、 取火,会缝制衣服。
旧石器时代
(1)定义:使用 的时代,考古学上称为 。
(2)时间:距今约 ,人类产生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属于 。
(3)意义:打制石器技术的缓慢却不断进步,说明人类已经与他们的猿类祖先渐行渐远。
四、课堂助学
北京人上肢与现代人相似,能直立行走,但头部保留猿类的一些特征,这样的体质特征刚好说明了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古猿从树上到地下后,为了获取食物,必须用前肢进行劳动,上肢得到的锻炼最多。由于上肢进行劳动,后肢不得不承受整个身体,只得直立行走。这样前肢变成了上肢,后肢成了腿和脚。上肢和脚的变化反映到脑部,促使头部变化,但进化最慢,保留较多的猿类特征。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
五、课堂训练,能力提升
1、某历史学家要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遗址,应该去( )A、浙江河姆渡 B、云南元谋 C、北京周口店 D、湖南道县
2、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 )
A、食物 B、四肢的进化 C、大脑的进化 D、劳动
3、下列远古人类,从进化状况看,排列正确的是( )
A、元谋人 山顶洞人 北京人 B、北京人 元谋人 山顶洞人
C、山顶洞人 元谋人 北京人 D、元谋人 北京人 山顶洞人
4、能使用“火种” 并保持不灭的原始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古猿 D、山顶洞人
5、我们要研究元谋人、北京人等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情况,最真实的史料是来源是( )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考古发掘
六、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是什么人?距今约多少年?
② 图中人物使用的是什么工具?
③ 图中人物的体质特征有何特点?
④ 图中人物取火方式是什么?“火”的使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学习心得: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第1课:远古人类的足迹
课型
新课
课时
1课时
设计人
执教人
授课日期
审核人
教材
分析
《远古人类的足迹》是义务教育岳麓版教科书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史前时代的第1课,本节内容安排了1个课时完成。作为初一新生,第一次接触初中历史这门课程,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参与积极踊跃,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还不具备综合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看问题比较直观、表面。基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和新颖性,第一课就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本课的引入以东西方关于人类起源的不同传说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利用学案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参与性,通过对学案的讲解与分析,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最大和限度的发挥,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
目标
(1)了解人类诞生的基本情况;(2)知道元谋人的生活年代、发现地点及其发现意义;
(3)掌握北京人的发现地点、生活年代、生产生活状况、体质特征及其发现意义;
(4)了解旧石器时代的基本情况,理解人类会制造工具的重大意义。
德育
目标
我们的祖先发展虽然很缓慢,但沿着从低级到高级的轨道不断地进化;在远古时代,单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生存的,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
重点
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了解旧石器时代的相关史实。
难点
1、认识劳动在人类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2、知道什么是历史。
教具
准备
1、了解学生进入初中阶段掌握历史的基本情况 2、教案、教学课件
教学
方式
采用导学、阅读观察、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计划
用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学
前
准
备
1、同学们这是我们的第一堂历史课,对于什么是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等问题,相信同学们肯定都有些疑问。
2、我请问同学们。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说说你自己能够记忆的经历?比如小学生活中发生的大事、幼儿园的故事、甚至更小时候的情况。
3、我们个人有成长的历程,家庭也有自己的历程,由此推算下去,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程,涓涓细流汇成了人类发展的历程。那么什么是“历史”呢?我想同学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哪个同学来归纳历史这个概念?
10分钟
在同学们的介绍中,有的能够回忆到在幼儿园的情况,有的能够回忆到小学二三年级的情况,时间离我们越远越就越不容易记忆,那么更小时候发生的事情就记不清楚了,但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去了解呢?
对,方法很多,比如翻阅照片,听父母讲述,看父母留下来的纪念品等等。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就是一段历史。
3、既然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我们为什么要探寻历史?我们要从历史中得到什么?
1、学生回忆小时候发生的大事。并举手回答问题。
2、学生回答提问。说出一些其他方式。
3、学生回答为什么学习历史?
1、通过切身经历和故事讲述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2、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和意义,让学生觉得现在的学习会对以后人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重要意义。
二
导
入
新
课
我们小时候经常问妈妈自己从哪里来的?随着科学发展,今天的你们当然没有这样的疑问,你们应该思考人类是怎样来的?
那么同学们都知道那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5分钟
这样的传说在每个民族中都有,美丽的传说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的探究。那么人类是不是“神”创造的呢?回答肯定是“NO”,人类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问题,人类学家、考古学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终于有了比较科学的答案。下面我们一起来从书本上寻求“人类的起源”的答案。
学生发言,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
通过故事讲述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性,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二、
课
堂
探
究
在地图上找出我国境内主要的远古人类遗址
根据课本插图及其说明,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对我国境内的主要远古人类的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
知道旧石器时代的含义
20分钟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教会学生读图的方法与技巧,对学生答案进行补充和与点评;
让学生知道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的重要作用;
对元谋人的历史地位要着重提出,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1、学生观察、比较、讨论。
2、根据学习目标来阅读课本并完成自学指导部分,
找出北京人和元谋人的异同(小组讨论完成);
3、标记每个主要遗址的具体位置及其时间,
4、了解不同远古人类使用的工具的异同及其作用。
培养让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训练他们对于历史知识的记忆能力,
让学生从远古人类的演变过程中体会劳动对于生活的作用和意义,让学生热爱劳动。
及时反馈训练,了解学生对本课的领会和把握情况。强化对本课重点知识的掌握
三、
巩
固
练
习
学生自主完成学案课堂检测部分后小组讨论,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各小组提出自己的疑问,小组相互解决,教师作适当补充与点评。
10分钟
1.讲解找出答案的方法与记忆的技巧
2.安排学生找出重难点进行强调并做相应的补充
1.小组展示学习成果,个小组相互补充与点评,
2.通过小组讨论和竞赛方式
鼓励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与感受,加深本课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教
学
反
思
本堂课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比较高,但是对概念性的知识点记忆不是很好,今后还需要加强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改变他们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