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22 16:05:05

文档简介

备课组
历史备课组
主备人
执教者
课题
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
单元(章节)课时
1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师复备栏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半坡村落和河姆渡村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房屋特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兽品种、生产工具。感知半坡人和河姆渡人不同的生存环境,,并相应地联系地方史相关内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其生活方式的差异性,并对其生活情况形成合理的想象。
2.知道早期村落概貌,以及新石器时代制陶技术及其他成果。感知新石器时代先民们高超的手工业水平。
3.通过图片观察及文字解读,分析、判断其中反映的历史特征,提升从历史图片和模型中获取历史信息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识读图文资料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问题思考,使学生了解原始的农耕生活,感知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特征情况。
2.运用设问和回答以及讨论完成本课学习,使学生感知新石器时代的成就及先民的智慧和艰辛的生活,并培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知识巩固练习和探究性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原始农业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原始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使人走向定居生活。
2.通过半坡村落和河姆渡村落所代表的地区、距今年代、房屋特点、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品种、饲养的禽兽品种、生产工具等史实,以及新石器时代的制陶技术和其他成就等,使学生感知祖先的聪明智慧。感知先民为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殊贡献。
3.通过地方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精神和对家乡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先民的定居生活。
难点:原始农业的生产促进了先民的定居生活。
教学
方法
主要教法
讨论法、讲授法、列表归纳法、观察法、对比分析法、问题探究法等多法结合。
学法指导
观察法、比较分析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问题探究法等
教学
辅助手段
PPT、教材、相关图片及相关资料
教学步骤(包括引入新课,新课讲授,课堂练习,小结作业布置。)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香喷喷的一碗米饭”的图片,问学生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展示“农民割稻”图并指出:米饭是我们每天都在吃的食物,它由农民种植的水稻加工而成,对此我们并不陌生。那么,人类自诞生开始就知道种植水稻等庄稼,把它们加工成各种各样的美食吗?(学生回答)(不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最古老的人类(元谋人、北京人等),知道他们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住在洞穴和树上;那,我们的祖先是什么时候开始种植庄稼,并建造房屋居住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入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 的学习(请同学们翻到书本第7页)现在我们来共同朗读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目标后进入课文学习)
【新课学习】
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浏览课文,看本课内容分为几个大点来让我们一一学习?(学生回答,教师展示)
原始农业的产生
问:原始农业是怎么产生的?(学生看书回答)教师归纳:气候条件,生存经验;补充: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环境和气候不同,这就导致了各地作物的差异,但大体上可分为南方作物和北方作物。
问:我国南方和北方各种植的是什么作物呢?(学生看书回答)教师展示粟米的图片,让学生对北方的粟米有直观的感知。
问:那么,你们是怎么知道北方种植粟,南方种植稻的呢?(学生回答)(考古发现)教师展示考古发掘图及相应化石图片,并指出: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历史的重要依据。
过渡:既然在一万多年前,我们的先祖就开始种植庄稼了,(教师展示农耕图)那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农耕图》想一想,他们是怎样进行农业生产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刀耕火种”。尽管我们的先祖过着的是刀耕火种的生活,但这总比到处找吃的好啊!所以原始农业的产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教师展示问题)那么是怎样的意义呢?(学生看书回答)教师:从采集到生产说明生活方式改变了。
过渡:我们知道庄稼种在肥沃的土壤里才长得好,收成才好;但肥沃的土地大都在地势开阔平坦,水源充足的地方。这些地方农作物喜欢,野兽也喜欢啊!可却没有供人们居住的山洞和树木。先祖们要怎么办,才能守住庄稼,躲避猛兽,且不被风吹雨打呢?
二、先民的村落生活(学生快速浏览本子目)
问:原始村落是怎么产生的?(学生看书回答,教师图片展示解说)
问:你知道有哪些典型的原始村落呢?(学生回答)
半坡居民的生活(展示,学生根据教师PPT上的提示回答问题)
地点:陕西西安(黄河流域)
距今年代:距今约6000多年
生产生活(教师展示图片,要求学生看图读史,教师引导)
补: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在讲半坡居民半地穴式房屋时,教师图片展示并介绍半地穴式房屋构造:地基嵌入地下,室内地面铺上草和泥土,在用火烧,使它坚实而平滑,墙壁和顶部涂上泥土,房屋中央则用木柱支撑)
问: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过渡:半坡原始村落遗址是北方村落的典型代表;那么,南方原始村落的代表会是河姆渡遗址吗?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地点: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距今年代:距今约7000多年
生产生活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那么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赶紧讨论,然后派代表回答,看那一组最快(教师展示图片,核对学生的成果,并补充)
补:(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在讲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房屋时,教师图片展示并介绍)(2)河姆渡人的水井是现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水井。
问: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学生回答)
【地方史渗透】我们黔南也属于南方地区,你知道我们龙里或黔南哪里有干栏式房屋吗?(学生答,教师PPT展示:龙里摆省乡干栏式房屋和三都水族干栏式房屋)
问:农业的产生。使人类趋于定居,那么定居生生活对先民有什么意义呢?(学生看书回答)
现在我们来梳理一下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教师PPT展示表格,学生抢答) 
原始居民
时间
地点
原始农业
原始家畜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原
始居民
距今约7000年
浙江余姚
主要种植水稻
饲养猪、狗、水牛等
烧制黑陶
半坡原始
居民
距今约
6000年
陕西西安
种植粟和蔬菜(白菜和芥菜)
饲养猪、狗、鸡
纺织麻布、缝制衣服;烧制彩陶
过渡:根据这个表格和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居民生产生活是有差异的。不过这个表格并不完整,我们除了遗漏了原始居民住的房屋之外,还忘了什么呢?(学生回答)
(使用工具:石器,磨制石器)
教师PPT展示石器图片,并引导学生回顾什么是旧石器时代,进而引出新石器时代的学习
三、新石器时代与陶器的发明(学生先看书,然后回答教师的提问,而教师则补充讲解)
问:为什么人们要用磨制石器?
问:磨制石器有什么主要功能?
问:它的使用有什么意义?(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过渡:农业发展了,人们有了多余的粮食,就可以把精力投入到其他工作中,进而让生活更加的丰富。既然如此,新石器时代除了使用磨制石器之外,还有哪些成果呢?(学生回答,教师图片展示,并指出陶器用于煮食物、装东西、祭祀和生产劳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制作是关乎先民劳作和生活的两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们和原始农业一样是人类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引导学生再记忆,并【渗透地方史】我们龙里也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教师PPT展示讲解龙里哪嗙乡高枧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概况(龙里新石器时代遗址:豹子洞、渣口洞和吊洞遗址,距今约有四五千年。发掘有红褐色夹砂绳纹陶片、泥质陶片、燧石、兽骨等物100多件,以及以红色颜料用手指或树枝绘制的岩画,涉及骑马、舞蹈以及一些抽象图案、符号。),并邀请感兴趣的同学们去参观。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要点雷蓉,并在PPT展示,然后教师补充说明:原始农业的产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练习巩固:教师PPT展示,并根据时间灵活安排为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
1.(略)
2.(略)
3.半坡人、河姆渡人的原始农业生活,比北京人的生产生活有了哪些进步?
河姆渡人已使用磨制石器,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4.(略)
5.河姆渡人和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种不同?
河姆渡人住栏式的房屋,而半坡原始居民却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南方地势低洼,多雨潮湿;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气温又低。
两地原始居民,正是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考虑,而建筑的房屋是不同式样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因地制宜的特点。
板书设计
PPT为主,黑板灵活运用
课后反思
本节课顺利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课标要求。就我个人而言,除了一些小的细节外,整体上是比较成功的;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设问引导学生回答,进而以点评补充的形式引导学生过渡到下一子目的同时渗透地方史,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家乡情怀,这是本节课的亮点,而通过观察图片和识图读史让学生了解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概况,达到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自主学习的效果,并通过讨论学习,达到了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而不足之处在于我在时间上有些赶,以至于没有能开展活动,说明磨制石器和陶器的制作是关乎先民劳作和生活的两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们和原始农业一样是人类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以及原始农业的产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尽管这不影响本课效果,但我还是很遗憾,也是以后要改进和注意的。
课件30张PPT。 1.了解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产生。
2.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学习目标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一、原始农业的产生
二、 先民的村落生活
三、 新石器时代与陶器的发明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一、原始农业的产生原始农业是怎样产生的?
我国北方和南方各种植的是什么作物?你是怎么知道的?
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甘肃大地湾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石磨盘和磨棒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湖南道县玉蟾岩出土的人工栽培稻 2004年11月19日,在道县进行水稻起源考古研究的中美联合考古队,在玉蟾岩遗址又发现了5粒已经炭化了的古稻谷。而上世纪九十年代,玉蟾岩遗址就曾出土了4粒最原始的水稻谷壳以及最原始的陶器,将人类栽培水稻的历史推进到了1.2万年前,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100项考古发现之一。 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 仔细观察《农耕图》,想一想,原始居民是怎样进行农业生产的?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产生对我们的祖先来说具有怎样的意义???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 二、 先民的村落生活原始村落是怎么产生的?
你知道有哪些典型的村落代表呢?半坡人的生活2.生产和生活1.地点:
距今年代:陕西西安(黄河流域) 距今6000多年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半坡圆形夹顶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人面鱼纹陶盆鱼纹彩塑陶盆半坡人创造的原始艺术 根据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哪些信息?看图读史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的朽粒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
植粟和蔬菜的国家 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挡风雨,又可以取暖,有冬暖夏凉的作用。 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想一想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1、地点:
距今年代: 浙江余姚(长江流域) 2、生产和生活距今约7000多年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粒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石斧和石锄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苇席残片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黑陶河姆渡遗址复原图干栏式建筑复原图我国是世界上最
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识图读史河姆渡人的水井和井架复原图现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水井 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浙江地处南方,地势低洼、潮湿炎热。动动脑 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防潮湿,下面还可以养殖家禽家畜。 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龙里湾滩河摆省乡干栏式房屋三都水族干栏式房屋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 先民定居生活的意义是什么????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距今约7000年距今约6000年浙江余姚陕西西安主要种植水稻种植粟和蔬菜(白菜、芥菜)饲养猪、狗、水牛等饲养猪、狗、鸡烧制黑陶纺织麻布、缝制衣服;烧制彩陶河姆渡、半坡原始农耕生活简表知识梳理打制石器
(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200万年到1万多年之间磨制石器
(新石器时代)
15000年到5000年左右三、新石器时代与陶器的发明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为什么人们要用磨制石器? 磨制石器有什么主要功能? 它的使用有什么意义?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新石器时代除了使
用磨制石器之外,
还有哪些成就?原始农业,早期的制陶业 ,类似文字的原始符号、纺织和原始艺术,玉器加工龙里哪嗙乡高枧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豹子洞、渣口洞和吊洞遗址,距今约有四五千年。发掘有红褐色夹砂绳纹陶片、泥质陶片、燧石、兽骨等物100多件,以及以红色颜料用手指或树枝绘制的岩画,涉及骑马、舞蹈以及一些抽象图案、符号。小结原始农业的产生北方种粟南方种稻先民的村落生活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新石器时代农业、用磨制石器、定居、制陶、饲养、加工玉器和原始符号特 点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A 原始农业产生后,中国北方和南方主要种植的作物分别是( )A、粟和稻 B、稻和米
C、豆与粟 D、麦和稻知识巩固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④②③B、⑤③③④⑤C 想一想⑤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 半坡人修建的房屋与河姆渡人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这种不同?议一议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 根据右图(在古汉语里“家”字的宝盖头相当于屋子,宝盖头下的豕字就相当于猪的意思)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与哪一远古居民住的什么房屋相似?智慧生活家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 半坡人、河姆渡人的原始农业生活,比北京人的生活有了哪些进步?思维拓展第2课 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