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级 初二 学 科 语文 版 本 人教实验版
内容标题 《五柳先生传》《马说》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五柳先生传》《马说》
二. 教学重点、难点:
《五柳先生传》
1. 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 积累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重点词语。
3. 学习五柳先生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德和情趣。
《马说》
1. 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 了解本文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和犀利明快的语言特色。
3. 领会作者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对封建统治者昏庸无知、埋没人才所表达的强烈愤慨。
三. 新课讲解:
(一)《五柳先生传》
1.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他早年便有爱慕自然,贪羡隐逸的思想。当仕途不得志时,就更怀念这种生活。所以,在这十多年里,他一直“一心处两端”,行动上也是仕隐不常。三十九岁时,他的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就在这一年,他亲自参加了劳动,因“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解职而归。从此,完全走向了归田的道路。终年63岁。陶渊明的归田是对污浊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在当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他的作品一方面表现出守志不移的耿直品格,一方面对污浊的现实表现出强烈不满。还有大量的田园诗则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劳动本身的赞美。如《饮酒》、《归园田居》等晚年的《桃花源诗并记》,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的诗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平淡自然。往往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真率自然的抒写来表现农村的日常生活和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使人感觉真像是从“胸中自然流出”一样,没有一点的痕迹。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2. 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hè 箪dān 汲jí
俦chóu 觞shāng
3. 讲读课文,应注意如下词语:
何许:何处 许,地方,处所。
详:详细地知道。
因:就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号:别号,人名外的自称。
焉:语气词,表决定,相当于“矣”。
不求甚解:不追求过细的理解。这里指不拘泥于字面,不执著于对一字一句的解释。
会意:对书中的精神实质有所领会。
性:人的本性。
嗜:喜爱,爱好。
旧:指老朋友
如此:指上文所说的“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或:有时。
置酒:准备酒。
招之:邀请他。
造:到……去。
辄:每每,总是。
尽:指喝完。
期:期望,希望。
曾不:一点也不。曾不连用加强否定语气。
吝情:指舍不得。
环堵:房屋四面。堵,墙壁。
萧然:冷落、空旷的样子。
短褐:粗布短衣。
穿结:指衣服破烂。穿,破。结,缝补。
箪:盛饭食的圆形竹器。
瓢:舀水的葫芦。
晏如:安然自乐的样子。晏,平静,安逸。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自娱:使自己欢娱。
忘怀:不放在心上,忘记。
自终:自己过完一生。终,终了,结束。
赞:史传文章结尾的评语。
戚戚:愁苦的样子。
汲汲:急迫追求的样子。
极:推究。
若人:此人,这里指五柳先生。
俦:类。
衔觞:口衔酒杯,指饮酒。觞,酒杯。
以乐其志:来使自己的情志得到欢乐。乐,使……快乐。志,心意,志向。
4. 课文结构
(1)(1节)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家境、习性及其志趣。
(2)(2节)用史传的结尾格式加了一个赞语,集中陈述了作者安贫守节的性格特征和卓尔不群的理想。
5. 分析课文:
(1)第一句话讲了什么?
——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不知何许人”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了一个字号,与当时讲究门第的世风背道而驰,表现了他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的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生活:“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3)怎样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
——这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也说明陶渊明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4)怎样理解“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不仅写出陶渊明安于贫困,而且含蓄地说明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谓含而不露,有弦外之音,非常含蓄。
(5)“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6)“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学笔法加的品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6. 主题: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旷达自任的品德和情趣。
(二)《马说》
1. 作家作品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现在河南南阳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韩氏先人原是昌黎(今属河北)的大族,因而他常常自称昌黎韩愈,世称韩昌黎。他的作品集叫做《昌黎先生集》他多次被贬官降职,很受压抑。他的散文创作实践也体现了这种精神。他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
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韩愈本人遭遇也是这样,因此他对埋没人才不但不满,而且加以揭露和抨击。本文便是他这类作品中的名篇之一。
2. 文体介绍: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奇巧而言辩,与现代杂文大体相似。《爱莲说》: 莲——人(托物言志);
《马说》:马——人(托物寓意)。
3. 文言词语:
(1)通假字:祗同只; 食同饲;见同现;邪同耶;材同才。
(2)重点实词:
故:因此。
虽:即使。
等:等同,一样。
安:怎么。
策:策之不以其道 用作动词,鞭策,驱使。
执策而临之 名词,马鞭。
道:原则,方法。
通:通晓。
临:面对。
是:这。
或:有时。
(3)虚词:
而:A、转接 可以译为“却,可是”。如: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B、顺接 可以不译。如:执策而临之。
之:A、结构助词“的” 。如: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代词,代人或物。如:策之不以其道。
C、无意义,句中停顿。如: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帮助构成倒装,无意义。如:马之千里者。
其:A、代词,代人或物。如:安求其能千里也。
B、代词,他的,它的。如:策之不以其道。
C、反问语气词 难道。如: 其真无马邪?
D、推测语气词 恐怕。 如: 其真不知马也。
以:A、介词 用。如:不以千里称也 。
B、介词,按照。如:策之不以其道。
也:A、肯定语气。如: 不以千里称也。
B、反问语气。 如:安求其能千里也?
C、推测语气。如:其真不知马也。
4. 结构:
第1段,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写世有伯乐的重要性)。
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第2段,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写世无伯乐的危害)。
第3段,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对当世无人识马的慨叹)。
结论:其真不知马也。
由此可见,本文采用的是递进式结构,逻辑性极强。
5. 中心思想:
本文围绕着有马还是没有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6. 写作特点:
本文托物寓意,通篇说马,通篇喻人。先从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落笔,鲜明地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接着以名马的不幸遭遇说明有千里马没有伯乐还是等于没有千里马。再以喂马的不得法进一步论证了论点,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最后用排比句有力地概述了不知马者的表现,归结到实质是不识马这个要害上来。不识马才会妄说无马,识马就有马。文章反复论述,层层深入,短小精悍,波澜起伏,耐人寻味。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0分钟)
(一)基础知识: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辄( ) 吝情( ) 短褐穿结( ) 箪( ) 晏( ) 黔( )
汲汲( ) 俦( ) 衔觞( ) 欤( )
2. 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闲适愉快,自得乐趣。( )
②比喻无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
③愿望就是一定要喝醉。( )
④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的。( )
3. 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奴隶人
A. 做奴隶的人 B. 农奴、家奴
C. 隶人(职位低微的吏役) D. 仆役(既含B又含C)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A. 等候 B. 等同、一样
C. 等于 D. 等级
(3)策之不以其道
A. 道理 B. 规律 C. 方法 D. 道德
(4)执策而临之
A. 面对 B. 驾驭 C. 到达 D. 光临
4. 下列加点词语注音、字形、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于夏水襄陵 xiāng 襄阳
干戈寥落四周星 liáo luò 兵力单薄
B. 潇潇暮雨子规啼 xiāo 形容雨声
兹若人之俦乎 chóu 朋友、伴侣
C. 不戚戚于贫贱 qī 忧愁的样子
属引凄异 shǔ 连续
D. 环堵萧然 xiāo 冷清
留取丹心照汉青 hàn qīng 指史书
5. 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1)才美不外见
A. (千里马)的本领和美好的素质就表现不出来。
B. (千里马)的才能与外貌就显露不出来。
C. 他的本领和优秀的品质就表露不出来。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 饲养人使千里马嘶叫,却不能够领会它嘶叫的意图。
B. 饲养人吆喝千里马,却不能使它领会吆喝的意思。
C. 千里马为自己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嘶鸣,可是饲养人并不懂得它嘶鸣的意思。
D. 饲养人听千里马嘶叫却不懂它的意思。
6.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②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7. 《马说》一文的主旨是:( )(多选)
A. 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 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 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 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8. 《马说》一文的主要写作方法是:( )
A. 托物言志 B. 借景抒情
C. 托物寓意 D. 记叙与议论相结合
9. 对偶有正对和反对之分,下面属于反对的一项是:( )
A.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C.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0. 对下列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A.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B. “好读书,不求甚解”批评了五柳先生读书的不良习惯。
C. “性嗜酒”“期在必醉”表现了五柳先生率真放达的性格特征。
D. “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11. 下列语句、出处、作者、朝代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李白 唐
B.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东晋
C.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 王维 唐
D.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 柳宗元 唐
(二)阅读:
文段一
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食: ②等: ③策:
2. 用“/”为下面这句话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3. 本文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4. 第①段中用“______________ ”的语句形象地描绘了千里马的终身遭遇;第③段画横线部分刻画了“食马者”_________ 的形象特点。
5. 根据第②段的内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答:
6. 全文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文段二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1.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 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
4. 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5. 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文段三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 )
②素悍勇而轻齐( )
③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
④士卒亡者过半矣 ( )
2.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齐使田忌将而往 B. 子将安之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魏将庞涓闻之
C.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D.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其如土石何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3. 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试题答案】
(一)基础知识
1. zhé lìn hè dān yàn qián jí chóu shāng yú
2. ①怡然自乐 ②无问津者 ③期在必醉 ④环堵萧然
3. (1)D (2)B (3)C (4)A
4. B
5. (1)A (2)C
6. ①从这话来看,他应是五柳先生一类人吧?
②一边饮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这样的人)大概是无怀氏时期的百姓,或者是葛天氏时期的百姓吧?
7. BC 8. C 9. C 10. B 11. D
(二)阅读:
文段一
1. ①喂(或:通“饲”)②等同(或:一样)③驱使;鞭打
2.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4.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平庸浅薄(或:愚妄无知)
5. 食马者不知马(或食马者的无知,不识马)
6. 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文段二
1. A
2. (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3. 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4. 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5. 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文段三
1. ①向西进军 ②轻视 ③通“趋“,疾走,追逐 ④逃亡,逃跑
2. A
3. (庞涓)和他的轻快精锐部队把两天的行程并在一天来追赶齐军。(译文意思接近即可)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