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0课《香菱学诗》教学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2-22 20:3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 一个是阆苑仙葩 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 如何心事终虚化 啊… 一个枉自嗟呀 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 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 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 春流到夏 《石头记》《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情僧录》《宝玉缘》
曹雪芹 (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作家简介 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过着的豪华生活。
  雍正五年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被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
  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1764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作家材料补充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以作者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 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稿。今传《红楼梦》120回本,其中前80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40回则高鹗所续。创作
情况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内容简介 《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最优秀的古典小说,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礼仪、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中现实主义的高峰。
《红楼梦》塑造了一群被侮辱被欺压的女性形象,香菱就是其中的一个,她曲折而不幸的遭遇引起人们深深的同情。“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很有情趣并蕴含深意的一个片段。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讴歌了这精华灵秀所钟的薄命女儿。学习本课要理解香菱为什么那样执著地学诗,要认识这个人物的性格。香菱学诗曹雪芹香菱身世香菱,本名
甄英莲,三
岁时被拐受薛蟠正妻
夏金桂折磨,
被改名为秋菱被薛蟠强买为妾后,被改名为香菱
本文相关联的故事情节:
当薛蟠外出经商时,香菱得以跟宝钗一起住进了大观园。后来在园子里,周瑞家的问她:“你几岁投身到这里?”又问:“你父母在那里呢?今年十几了?本处是那里的人?”香菱只摇头说:“不记得了。”
香菱被人贩子卖与呆霸王薛蟠为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国府的梨香院。平日里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是“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的很,于是去找黛玉。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整体感知 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香菱学诗的过程可分为哪几个环节? 拜师、读诗
谈诗、 作诗香菱学诗过程拜师初作再作三作黛玉教诗 “不以词害意”,先读王维五言律,再读杜甫七言律,再次李白七言绝句 “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不要受缚,放胆去作“过于穿凿,还得另作”(宝钗:不像吟月—不扣题)呆疯魔苦志学诗,精血诚聚 从文章中你觉得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聪慧、悟性极强、勤奋好学 学诗时"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已到了"呆"、"疯"、"魔"的程度。
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她说:"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特征,但在本文中她指导香菱学诗是那样热心和不厌其烦。请分析一下林黛玉在本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黛玉为人的主流是实在、热情,富于同情心,不虚伪,不做作。 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刻苦好学,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写诗上,执著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苦学、乐学、善学)。
她的天资好,有较高的领悟力。
得到黛玉这个好老师的正确指点。
大观园优雅、温暖的环境,使香菱的聪明才智得以展现。
香 菱:天资聪颖、悟性极高、
善学苦学、 勤奋刻苦、热爱学习、
毫不气馁、如痴如醉。
人物性格总结:
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月挂中天夜色寒,清光皎皎影团团。诗人助兴常思玩,野客添愁不忍观。翡翠楼边悬玉镜,珍珠帘外挂冰盘。良宵何用烧银烛,晴彩辉煌映画栏。 香菱作的第一首诗比较幼稚,用语直露,把前人咏月习用的词藻堆砌起来,凑合成篇。最大的问题是,全诗没有表达真情实感,了无新意。诗中所用“月桂”“玉镜”“冰盘”等,词藻陈腐,所以黛玉说“被他缚住了”,即不能从前人的套子中跳出来。第一首诗: 香菱的第二首诗就有所进步了,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第二首诗: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第三首诗: 这首诗是成功的。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她达到雅的目的了吗? 香菱学诗就像一支浏亮清越的小夜曲,是她丰富醇美的心灵的一次曝光,是她精神自我的一次净化和升华,是她生命价值一次难能可贵的“实现”。在学诗中,香菱表达了她脱俗入雅的高尚追求,浸透了她对人生的美好理想,迸发了她身上的美和生命的诗意!
根据本文内容完成对联。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诲人不倦黛玉巧施教
拓展:比一比,谁对的好上联:黛玉多愁善感悲葬花
下联:香菱如痴如醉苦吟诗
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诲人不倦黛玉巧施教。 《红楼梦》塑造了一群被侮辱被欺压的女性形象,香菱就是其中的一个,她曲折而不幸的遭遇引起人们深深的同情。香菱薄命史
出身——官宦家庭,乳名英怜(应怜)
三岁——不幸被拐卖
未成年——被薛蟠强买为妾后,被改名为香菱(相怜)
薛蟠娶妻后——受薛蟠正妻,夏金桂折磨,被改名为秋菱(求怜)
随着薛蟠的归来,香菱终究离开了大观园。等待她的,是薛蟠正妻夏金桂的敌视与折磨……渴望美好、苦志学诗的香菱, 饱受凌辱,终得病死。
风流灵巧、直爽热烈的晴雯,无端遭诋,含冤而去。 清风卓韵、高情洁质的黛玉,痴情成空,泪尽而逝。 重名持节、自珍自爱的宝钗, 追求成梦,独守空闺。 高雅大气、志量非凡的探春,远嫁海外,一去无返 。 清丽冷傲、性格独立的惜春, 精神无着,遁入空门。
……金陵十二钗正册1、林黛玉 2、薛宝钗 3、贾元春
4、贾迎春 5、贾探春 6、贾惜春
7、王熙凤 8、史湘云 9、秦可卿
10、妙玉 11、巧姐 12、李纨 金陵十二钗副册    1、香菱  2、薛宝琴 3、尤二姐 4、尤三姐
5、邢岫烟 6、李纹 7、李绮 8、夏金桂
9、秋桐 10、小红 11、龄官 12、娇杏 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宁国公贾演-贾代化贾 敷贾 敬贾珍-贾蓉贾惜春(秦可卿)荣国公贾源-贾代善(贾母) 贾 赦(邢夫人)贾 琏(王熙凤)-巧 姐贾迎春贾 政(王夫人)贾 珠(李纨)-贾 兰贾元春贾宝玉
贾探春贾 敏(林如海) 林黛玉 四姐妹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隐“薛”字),
珍珠如土金如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