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七雄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七雄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2-22 19:43:41

文档简介

第7课 战国七雄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年代。知道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方位;理解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合纵与连横的含义、代表人物和主要表现。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历史图片和历史文物,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察能力;通过概括战国时期战争和外交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与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战国形势方位图,掌握制作、运用历史图表学习历史的方法。
通过对典型战役的解析和归纳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战国时期战争史的学习,使学生辩证认识战争的作用,并进行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初步教育。
2学情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学生经过一个多月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初一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大多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学生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局限性较大。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通过图片、配音、录像制造意境,制造浓厚的历史氛围,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3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战国”和“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难点:“合纵”和“连横”的含义、表现和作用。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春秋以后,我国历史跨进了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争的年代,因各国之间连年战争而被称之为“战国”。战国时期是七雄的天下,让我们一起走进《战国七雄》。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的形成
自西周分封诸侯,中国的历史地图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诸候国。但是经过春秋时期三百来年的争霸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强国吞并弱国,到战国开始的时候,诸侯国已经为数不多。主要的有齐、楚、秦、燕、韩、赵、魏七个大国。(板书)。七国中,齐楚秦燕,大家已经熟悉。韩赵魏是怎样形成的呢?(挂战国时期地图,与已经挂在黑板前的春秋地图对照)。春秋时期的晋国在战国地图上已经消失,代之而起的是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原来晋国已经被它的三家大夫韩氏、赵氏、魏氏瓜分,一分为三,形成了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历史上把这件事叫做“三家分晋”。与此同时,齐国大夫田氏夺了原来姜氏(姜太公的后代)的大权,历史上叫做“田氏代齐”。不过田氏代齐以后,齐国仍叫齐国,所以在地图上表示不出这个变化来。
2.战国时期的政治特点
七个强国并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立是战国期的基本形势。此时,周王室已无足轻重,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更少。
3.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
齐国在东,楚国在南,秦国在西,燕国在北,赵、魏、韩三国在中间。(看图讲)(辅之顺口溜“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战国七雄的都城:齐(临淄);楚(郢);秦(咸阳);燕(蓟);韩(郑);赵(邯郸);魏(大梁)。
二.战国时期的战争
1.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
①铁兵器出现,青铜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攻防技术提高。
②战争规模扩大和争夺激烈。
③著名战役发生:“围魏救赵”、即墨之战。
④重要军事家涌现:孙膑、田单
战国时期一共经历了250多年。在这一时期,七雄之间战争频繁,比春秋时期更加剧烈,规模也更大,一个战役便要出动几十万、上百万的兵力,一次战争便要一年两年、三年五年地打下去,战国便因此而得名。战国时期步兵和骑兵成为主要兵种。课本图画《身着甲衣的战国骑兵》,表现了当时骑兵的形象,身上穿着牛皮做的盔甲,手里拿着铁铸的匕首,骑着战马。图画《战国兵器》画的是戈(用来横击敌人或把敌人钩住)、矛(用来刺杀敌人)、戟(戈和矛的组合)。
围魏救赵和马陵之战,都是魏国跟齐国之间的交战。齐的军师是孙膑,魏的主将是庞涓。(关于孙膑和庞涓的故事可让学生阅读课本小字)
围魏救赵——公元前354年,魏国派将军庞涓率领军队进攻赵国(边讲边在黑板上画示意图),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抵挡不住,第二年向齐国求救。齐国派孙膑为军师,率领军队来救赵国。按常情考虑问题,邯郸被围,齐国为救赵国,当把军队开到赵国,去解邯郸之围。而军师孙膑,却把军队开到了魏国,他要乘魏国精兵北上攻赵,内部必然空虚的当口,来一个避实击虚,“攻其所必救”。庞涓虽然被迫从邯郸撤军,回师自救。军队经过长途行军,疲惫不堪,走到桂陵,遇到早已埋伏在那里以逸待劳的齐军,被齐军打得大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由于战场在桂陵,齐魏之战又称桂陵之战。经过桂陵之战战,齐国的军师孙膑声名远扬,成为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家。
2.战国时期战争的性质
战国的战争是兼并战争,“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残酷无比。(《孟子·离娄上》),具有统一战争的性质,展现出你死我活的的特点。
四、合纵与连横
西方的秦国,由于商鞅变法成功,迅速崛起。因此,魏国衰落以后,又出现齐、秦两强东西对峙的局面。齐秦为了争取盟国,击败对方,在不断进行军事斗争的同时,又展开合纵、连横的外交斗争。
什么是合纵?合纵就是东方六国联合抗秦,(“合众弱以攻一强”)。这种联合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是从南到北的纵向联合,所以叫做“合纵”。首先起来推行合纵政策的是魏国人公孙衍。不过,他没有取得什么成效。后来合纵政策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苏秦(洛阳人)。苏秦奔走于东方多国之间,身佩六国相印,在他的游说推动下,东方各国一度合纵攻秦,迫使秦国吐出一些占领的地方,使秦国遭到一定的挫折。
什么是连横?连横就是劝说一国帮助秦国进攻其它各国(“事一强以攻众弱”)。这种结合是西边的秦国与东边各国之间横的连合,所以叫做连横。连横政策的代表人物是魏国人张仪。秦国用张仪为相,让他推行连横政策。当时东方的齐楚两大国结成联盟,秦国要跟齐国争雄,必须先破坏齐楚联盟。张仪连横政策最成功的一着便是把齐楚联盟给破坏了。
合纵连横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各国一会儿加入合纵,跟楚国搞联合,跟齐国搞联盟,一会儿又跟秦国抱到一起,朝秦暮楚,反复无常。“朝秦暮楚”的成语就是这么来的。——不过,虽然斗争很复杂,情况多变化,形势发展的总趋势是清楚的,那就是,在不断的军事斗争和复杂的合纵连横斗争中,楚国和齐国先后衰落下去,秦国却越战越强。
活动3【活动】课堂小结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越跑越快,在七个参赛者中遥遥领先。比赛最后的结局大家是清楚的,一统天下的金牌是被秦国夺走的。
但是,临近终点的最后一圈,秦国是怎样奋力冲刺、怎样夺去奖牌的?这最精彩最紧张的一幕要以后再学了。
活动4【练习】课堂检测 1.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A.晋 B.齐 C.楚 D.赵 2.下图中,战国时期韩、赵、魏都城的 ? 相应标号依次是(??? ) ? A.①②③???? B.①③②?? ? C.②③①???? D.③②① 3.下列人物中,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 )。 A.孙武 B.孙膑 C.张仪 D.苏秦 4.战国后期,主张合纵的诸侯国不可能有( )。 A.秦国 B.赵国 C.楚国 D.燕国
课件24张PPT。公

前221年公

前770年公

前476年公

前475年东周战国春秋年代示意图 第7课
战 国 七 雄1、记住战国时期的起止时间;
2、知道战国七雄;
3、理解战国战争的特点及其影响;
4、了解“合纵”和“连横”的含义及其重要表现。学习目标 1、战国七雄(分别是哪些国家)
2、战国的战争(有什么变化)
3、战国的外交同学们阅读教材P37-42,思考政治特点:
周王无足轻重,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更少 战国时期的政治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叫“战国”?战国,因各个诸侯国战争频繁,争夺激烈而得名。哪些主要的诸侯国呢?“战国七雄”七国的形成三家分晋赵 魏 韩原有的国家:楚、秦、燕同时存在结合二图记一记七国位置东 齐南 楚西 秦北 燕上 赵中 魏下 韩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战国七雄简表战国时期的战争用锻造法生产的战国环柄铁刀燕国钢剑随着冶炼技术的提高,铁兵器开始应用。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铁矛战国时期铁兜鍪[móu]
(湖北铜绿山出土) “陆断牛马,水击鹄雁,当敌即斩”《战国策》 武器的改进。铁兵器的使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青铜兵器得到改进而更锋利出现铁兵器 .兵器种类繁多
车兵骑兵步兵步兵和骑兵逐渐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战争规模的扩大和争夺的激烈。著名战役和重要军事家
围魏救赵 即墨之战孙膑、田单军事家:战役:著名战役和重要军事家“围魏救赵”
(桂陵之战)即墨之战,田单智谋超群,在国破城围、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坚守孤城,麻痹燕军,积极创造反攻条件。在时机成熟时,充分运用机动性、突然性、杀伤力和心理威慑诸因素,以“火牛阵”进行夜间突袭,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战胜燕军的主要原因。此外,由于即墨有一定的防御条件;燕军分兵多路攻齐,发展过快,攻城克坚的准备和力量不充分;田单巧施反间计,借敌之手除去最难对付的乐毅,也是原因之一。即墨之战是战国后期,齐将田单凭借孤城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由坚守防御转入反攻,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的一次著名作战。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查这场战役的资料吧!P47战国时期的战争(一)特点:
1、铁兵器出现,青铜兵器得到改进;步兵和骑兵取代车兵,成为主要兵种;攻防技术提高。
2、战争规模扩大和争夺激烈。
3、著名战役发生:“围魏救赵”、即墨之战。
4、重要军事家涌现:孙膑、田单
战国时期的战争(二)性质:
战国的战争是兼并战争,具有统一战争的性质。“争城以战,杀人盈野”,残酷无比。
--《孟子·离娄上》三、合纵与连横(外交)合纵:“合纵势以攻一强”即东方六国(齐楚燕赵魏韩)联合起来对付强大的秦国。苏秦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即秦国拉拢东方国家服从于自己,再各个击破。张仪课堂小结战国七雄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役:“围魏救赵”、即墨之战策略:合纵与连横分裂走向统一1.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A.晋     B.齐     C.楚     D.赵
2.下图中,战国时期韩、赵、魏都城的
相应标号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3.下列人物中,生活在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是(   )。
 A.孙武    B.孙膑    C.张仪    D.苏秦
4.战国后期,主张合纵的诸侯国不可能有(   )。
 A.秦国    B.赵国    C.楚国    D.燕国ABAB随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