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通过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原因及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去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讨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了解,研究过程,帮助学生感知人类生产进步与社会变革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养成自主探究的个性与习惯,逐步掌握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商鞅变法的教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商鞅“便国不法古”,勇于创新、勇于改革的精神,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认识改革从来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但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革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历史将永远铭记他的英名,从而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学习历史的时间不长,掌握的历史知识不多,用故事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重点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
难点: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背景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课前引导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经济方面的变化,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使社会发生了大变动。那么,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又有什么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变法时代”。
活动2【讲授】导入新课
各国的变法运动
要求学生看课本第一目内容,分组讨论四个问题。
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什么要相继变法?2.各国相继变法的目的是什么?3.魏国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李悝变法有什么历史作用?4.楚国吴起变法主要内容有哪些?吴起变法有什么历史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后,师作讲解补充。
活动3【讲授】展示图片“商鞅
请一个学生简单介绍商鞅
商鞅是卫国人,他为什么会在秦国实行变法呢?
活动4【活动】秦孝公求贤
学生讲“秦孝公求贤”的故事,讲、听、看结合
活动5【活动】商鞅变法
要求学生看课本第二目内容,分组讨论下列三个问题。
商鞅何时开始变法?任用商鞅变法的是谁?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商鞅变法有何历史作用?
活动6【活动】徙木立信
欣赏历史话剧“徙木立信”,请学生上台表演话剧,以此教育民众必须认真地遵守新法,由此引入商鞅变法的内容。
活动7【讲授】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教师重点讲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一分析制定每条内容的目的,哪些人会支持变法?哪些人会反对变法?
活动8【活动】商鞅舌战守旧派
学生表演“商鞅舌战守旧派”故事。讲、听、看结合。
活动9【讲授】商鞅被处以“五马分尸”酷刑
观看商鞅被处以“五马分尸”酷刑的视频,了解当时刑法的残酷,商鞅变法的不易。但商鞅制定的新法已在秦国产生了很大的效益和影响,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因此商鞅死后,他的主张及法令没有被废除,而是继续得以贯彻执行,并成为后来秦国变为七个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所以说“商鞅虽死,而秦法未败”。
活动10【讲授】商鞅变法历史作用
生回答“商鞅变法有何历史作用?”然后师详讲。
活动11【活动】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展示思考题“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它给予了我们怎样的启示?”生答后,师讲解。
活动12【讲授】各国变法的结果
各国变法的结果:通过各国地主阶级的变法运动,封建制度得以确立,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活动13【活动】小结
多媒体展示本节课所学要点,师生共同回顾。
活动14【讲授】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教学,重难点突出,成功完成了教学任务,特别是历史故事,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之处,在启发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上还要下功夫。
课件29张PPT。第8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崛起 看图说史 阅读P43小字部分,秦为什么要变法?一、商鞅变法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其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变?)(二)商鞅变法的内容(怎么变?)(三)商鞅变法影响及评价(“变”的怎么样?) 合作讨论:(一)商鞅变法的背景(为什么要变?)1、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1政治上:东方六国歧视秦国2军事上:魏国渡黄河,占领土地无力还击。秦孝公继位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一)、综上学习商鞅变法的背景
1、生产力提高: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2、秦孝公当政: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
3、商鞅应招:商鞅来秦,得到秦孝公赏识。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
1、时间:公元前356年 2目的 :富国强兵
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土地国有制(历史上称为“井田制”),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经济改革)得到秦国百姓支持,信任 重农抑商。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因弃农经商或懒惰而贫困的人,要罚做奴隶。(经济改革) 僇(lù 合)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nú 妻子和儿女)。
——《史记·商君列传》 致力于农业生产,让粮食丰收、布帛增产的免除自身的劳役或赋税。因从事工商业及懒惰而贫穷的,把他们的妻子全都没收为官奴。 奖励军功。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不论出身,按功劳大小,赏给爵位或官职,赐给土地和房宅。贵族及其后代没有军功,就不能获得爵位和享受特权。(政治改革)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有军功的人,各按标准升爵受赏…...王族里没有军功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册。明确尊卑爵位等级,各按等级差别占有土地房产、家臣奴婢、衣裳服饰。有军功的显赫荣耀,没有军功的即使很富有也不能显荣。严重触动顽固势力利益,埋下祸根! 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去治理。(政治改革) 过了三年(即公元前350年),秦国在咸阳建筑宫廷城阙,把国都从雍地迁到咸阳。……把零星的乡镇村庄合并成县,设置了县令、县丞,总共合并划分为三十一个县。 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商君列传》严明法令。公布法律,编制户口,实行连坐法,使百姓互相监督。(政治改革) 下令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隐藏奸恶的人与投降敌人同样的惩罚。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新制度建立,国家富裕,军力增强,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通典·食货》
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仟佰,东雄诸侯。
——《汉书·地理志》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王充《论衡》
(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韩非子》
(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西汉·桑弘羊影响及评价小组讨论1)顺应时代要求和历史发展潮流
2)变法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3)商鞅取信于民,与时俱进启示: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不怕困难,勇于创新原因:二、都江堰的修建(一)、秦灭巴蜀,设置郡县进行管理。为都江堰的修建打下了基础。
1、主持修建者:
2、特点:
3、功能、作用:阅读P45回答问题李 冰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生态型水利工程)1)灌溉、防洪、运输,是一座生态型综合性水利枢纽。
2)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秦国实力进一步增强。
3) 是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的水利工程;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川西北松潘县和九寨沟县交接的弓杠岭,海拔3690米。 都江堰恰巧是岷江从高原流向成都平原的交会点地水流入平原,河床变宽无需建坝蓄水。选址合理,无坝引水。工程三大部位设计科学人工开山高温后立刻泼水降温开凿山岩,热胀冷缩原理.工省效宏—拦江筑坝,岁修河床材料成本低廉。512地动山摇都江堰水利工程屹立不倒!4、都江堰修建的意义1、防洪、灌溉、运输并举,至今发挥着重要作用。2、工程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环境。是一座生态型综合性水利枢纽。3、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小讨论三、秦国的强大杰出的军事将领,先进的武器,强大的军队.(一)商鞅变法给秦国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
商鞅变法使秦国崛起,成为当时先进的富强国家。为秦国统一六国,结束五百多年的战乱纷争奠定了基础;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奠定了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基础。长平之战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廉颇为赵军主将,初战失利,鉴于秦军势盛,但远离国土,不能久战,即固垒坚守,阻止了秦军进攻。
后赵孝成王中秦反间计,以赵括[纸上谈兵]代廉颇为主将,改变廉颇战法,终致赵军惨败。(二)长平之战对战国形势发展的影响
1、这场战争,秦军取得了巨大胜利。赵国经此一役元气大伤。战后,各国无力与秦国对抗。
2、长平之战,为秦完成统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大大地加速了秦统一中国的进程。小组合作探究战国后期秦军战无不胜的原因有哪些?
1、秦国的商鞅变法,使秦国一跃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
2、秦国的军力、军备的强大。
3、重用人才是秦国的一贯策略,一大批人才投奔秦国而去,成为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人才支柱。
4、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修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秦军粮草充足。
5、统一是大势所趋,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民心所向。1.商鞅变法的背景
2.商鞅变法的内容
3.商鞅变法的影响
商鞅变法1.秦灭巴蜀,设郡县管理
2.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特点、作用
3.都江堰修建的意义都江堰的修建1.商鞅变法对秦国的深远影响
2.长平之战对战国形势发展的影响
秦国的强大课堂小结学习测评 1.商鞅变法发生在(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 )。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3.战国前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 )。
A.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农业产量的提高
4.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在( )。
A.公元前359年 B.公元前356年
C.公元356年 D.公元359年
DD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