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欢乐颂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2-22 19:09: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欢乐颂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能够从音乐作品中感受与体验人世间的美好,激发学生歌颂爱心、培育爱心、关注人类团结的情怀。
2、在音乐活动中,学习划分歌曲段落,并通过歌声表现乐段之间的情绪对比。
3、初步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4、背唱《欢乐颂》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
2学情分析
1,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对音乐书上的二声部歌曲能基本唱出。这学期需要注重听音、创编练习。欣赏时重点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特点,通过各种乐器的音色、力度的表现来感受音乐的内容、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达到感性欣赏和理性欣赏的统一。
2、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六年级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音准节奏的把握还存在一定问题。针对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的现象,及时研究学生音乐学习心理,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增强音乐教育实效性。2·1·c·n·j·y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歌声表达音乐作品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音高准确、声部谐和。
4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1.播放歌曲《爱的奉献》,学生随音乐进入教室。
2.
谈话导入
师: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
生:《爱的奉献》
师:知道这首歌的首唱是谁吗?
生:韦唯
师:对,这首歌曲是在1987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首次演唱的。歌曲讲述了一个善良的家庭帮助在她家当小保姆的姑娘战胜病魔的动人故事,但歌词并没有具体地讲述情节,而是概括为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样的词句,发人深省。
[设计意图: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去主动学习。因此,本环节设计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挖掘学生已有的经验,师生之间的自然对话,巧妙地让学生进入教学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聆听欣赏,感受体验
欣赏《欢乐颂》
1.
初听歌曲。
师:
这首歌曲情绪是怎样的?属于什么样情感的歌曲?表现了什么样的爱?
生:
雄壮的,表现全人类的爱。
2.复听歌曲。
师:认真聆听这首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
生:
采用的是合唱,给人以震撼力。
师:对,这首歌曲采用的是合唱。那么合唱的效果除了给人以震撼力和有气势外,表现的情感是不是更加丰富呢?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
再次复听歌曲。
师:同学们,合唱的音色很丰富,有男声和女声,在男声和女声中又分成高音和低音。因此,音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表现的情感也更加细腻,在欣赏合唱作品时应注意倾听和声的效果,增加对音乐的感受。接下来咱们一起进一步来体验这首雄壮热情奔放的合唱歌曲。
4.
学唱歌曲
(1)分析旋律
师:音乐大师贝多芬以及其简练的手法(几乎只用1、2、3、4、5五个音和一种音符——四分音符)就营造出如此庄严、宏伟的效果,真是了不起。我们一起来视唱这段内容丰富而深刻的旋律。21cnjy.com
(2)视唱
(3)二声部合唱
生:用竖笛分声部视奏旋律,再次基础上演唱二声部。
[设计意图: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就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以音乐创造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充分体验蕴涵在音乐中的美感和丰富的情感,并产生情感共鸣。此环节设计能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旋律分析,设计多种活动形式采用聆听、识谱、演唱、演奏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并从音乐本身情绪的“通感”产生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突出音乐性。同时教师点拨启发学生交流情感体验,将音乐知识巧妙渗透于实践活动中,有效提高了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喜爱之情。]21·cn·jy·com
三、积极探讨,深化理解
师:刚才咱们欣赏的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欢乐颂》,《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拥抱起来、消除隔骇、消除战争,团结起来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的。《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让我们带着敬仰和表现全人类爱的情感再来演唱这首歌。(播放外国合唱团在维也纳大厅演唱的《欢乐颂》录像)www.21-cn-jy.com
生:
边看录像边跟随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是的,歌曲使人们的心都沸腾了。是那样的令人震撼,歌声唤起了全世界人类的爱。那么谁来说一说人世间都有那些爱?这些爱都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呢?
生:思考并回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师:是啊,生活中提起爱,可说是无处不在,有表现朋友之间的爱、父母之间的爱、邻里之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等。不管什么样的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欣赏到这里,想不想目睹一下音乐大师的风采?
[设计意图:音乐更深层次的美,就在于能体现人们寄托在其中的各种情思。因此,此环节设计借用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歌曲产生的社会背景、体裁形式等表现特征。体会经典的歌曲在现实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也更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绪的感悟,拓宽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21·世纪
教育网
四、深入感悟,拓展延伸
1、简介“乐圣”贝多芬
师:
(屏幕展示)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图片和和朗读说明文字介绍。
2、欣赏管弦乐演奏的《第九交响曲(欢乐颂)》
师:
优美的音乐或歌曲总能让人回忆起精彩的画面。下面的歌曲能让你想起什么?(听赏歌声与微笑)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音乐片段欣赏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充分聆听音乐作品,在对比中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掌握。进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五、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和演唱了几首具有爱心题材的歌曲,从中理解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道理,懂得了爱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最后,祝福大家在充满爱的和谐社会里幸福快乐成长。21教育网
[设计意图:画龙点睛式的结束语使本课首尾呼应,很好地突现了本课教学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